主题:《金镖黄天霸》--一部感觉很怪的电影 -- laska
今天下班回家,央视6正在放《金镖黄天霸》,这部电影大概是我在80年代看过一遍,后来就再也没见过重播,这次是从后半部开始看的,重新勾起了彼时的感觉,一个字--怪。
先贴个剧情,帮着回忆一下,看看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个电影,有多少人与我有同感的
当时在上初中吧
最后也肯定没有好下场
金镖黄天霸颠覆了这一传统
不过 这个改动还是比较好的
还有后来拍的东归英雄传 悲情布鲁克
都是少有的不同俗套的电影
当年觉得那个女主角长得不赖 主题歌也很好听
这次重温了下 原来是苏红唱的 嘿嘿
看的很不爽,记得还在日记里写了首打油诗评论,大意是电影鼓吹投降之类的
八十年代初看过,心里感觉怪怪的。起初以为他是个正面角色,特别是最后他手刃义兄嫂的时候,非常鄙夷他。颠覆了俺幼小心灵里看电影先区别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的逻辑。看完以后很委屈,觉得黄天霸骗了俺。而且他还没遭报应电影就结束了。从前看的电影清朝官府都是坏的,比如自古英雄出少年,这部电影竟然让坏人打败了好人,非常之不爽。反正看完以后觉得很另类的片子。这鸟片子,在那个时候怎么也没人出来说它政治不正确呢?
顺便说一个小故事,我们小时候一个很无聊的损招。装模作样地问其他孩子,最近演的金标黄天彪你看了吗?对方一准会说,什么呀,是金标黄天霸。于是就对吵
什么啊,是黄天彪。
是黄天霸。
黄天彪!
黄天霸!
彪!
霸!
然后就哈哈大笑答应,哎,乖儿子,你真彪(彪在大连话里是傻的意思)。
还真说不清楚。同样是评书,彭公案和施公案里他们是对抗绿林强盗的好人,连环套里就是官府欺压百姓的狗腿子了。可见PG问题不光现在有,过去也有。
想起以前小时候,小孩子间打打闹闹,数字8可都是禁忌词,生怕被别人占了便宜。看现在网上聊天居然用88来代替byebye,就要笑死,实在是想回一句,孩子你好乖啊。
就是“金镖黄天霸”的导演拍的。说起来这个导演李文化也参与拍摄过一些有点名气的片子,比如说北影《智取威虎山》,还有《红色娘子军》。
金镖黄天霸看了是比较奇怪。官府全胜,绿林好汉全败的故事确实很少见。我推测是不是这样,这部电影可能直接从京剧“八大拿”系列改编过来,本来人物都已经定型,导演也无从改起。再说当时拍武侠片就图打个痛快,索性先拍出来再说。
说鲜血染红顶子不会有好下场云云。当年看的时候没什么感觉,现在想起来,不知为什么联想到肉蒲团、灯草和尚一类传统休闲读物了:-)
年代久远,这个画外音细节也可能是我记错了。
任上,淮安下河发生水灾,朝廷派了两名大臣来监督防堤修工,跟着来了一帮随从人员,有的竟然倚仗权势,在地方上侵扰民众。作为地方官的施世纶,见此情状,怒气难抑,对作恶者,坚决绳之以法,不留情面,老百姓赞声啧啧。康熙廿八年(1689年),皇帝南游,得知施世纶治迹彰著,深得民望,就开了“金口”,称他是“江南第一清官”,并准备加以擢升,因督臣挽留,才就地晋授扬州知府。是年三十一岁。康熙三十二年,调任江宁(南京)知府。康熙四十三年,移任安徽;康熙四十四年,任太仆寺卿;康熙四十五年,因失察湖南乱兵劫掠之事被夺官;不久,复授顺天府尹。
从此以后,他一直就官场得意、官运亨通了。康熙四十八年,授左副都御史,兼管府尹事;康熙四十九年,迁户右侍郎,总督仓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出任漕运总督,是年五十七岁。
任漕督时,施世纶做了件深得民心的事;时陕西发生灾情,他奉命亲临查罕,发现百姓颗粒无收,全省官府的仓廪,也虚耗殆尽,弊端百出,窃盗成风,尤以西安、凤翔两府,情况更为严重。他具疏上奏,首先弹劾两府头头。并大开仓廪,赈济饥民,如及时雨,民得实惠,以后,事成归时,老百姓扶老携幼,送行十里,还为他造了一座生祠,加以奉祀。
施世纶任漕督时,已经体弱多病,终因不堪支撑而乞林,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五月病故,终年六十四岁。
施世纶平生好学,善诗能文,著有《南堂集》八卷,《倚红词》一卷。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摘自《晋江历史人物传》
以前听书大都是新编书,里边的黄天霸镖打盟兄、逼死盟嫂,绝对是恶人。所以后来看这部戏黄天霸大获全胜,很别扭。
其实黄天霸也就只是找了个体面的工作,还比较尽职。和他比较类似的就是五鼠里傲气逼人的白玉堂,俩人都是鹰犬,结局都被杀了。
这个电影我没完整的看过,但是剧情,以及“怪”的地方,则是很早就知道。
我理解,这个电影的“怪”的缘故是这样的。
首先,金镖黄天霸这个电影,取材于传统评书《三侠剑》系列故事。《三侠剑》系列,讲述清朝康熙年间,以胜英--黄三太--黄天霸--黄九龄四代英雄为代表的侠客们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故事。一般一次只说一部分。粗略的说,胜英那部分又名《三侠剑》,黄天霸那部分又名《施公案》,这两部分属于比较脍炙人口的。到现在也常演不衰。其中精彩的段落,还被改变成京剧等其他艺术形式。
传统上讲,《三侠剑》系列故事与《三侠五义》等其他公案小说并无不同,都是以官府为正面形象,绿林为反面形象。一般故事的主线,就是一群侠客保着一个包公一样的清官(在黄天霸这里就是施士纶)平灭绿林的山寨匪盗。常有的桥段包括擂台,机关,进宫盗宝栽赃陷害等等。侠客们可能出身绿林,但是一旦他们开始扶保官府,就成为了正面人物。与他们为敌的绿林人则都成为反面角色。
问题是建国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文化上比较赞扬扬农民起义,赞扬古人与政府对抗,赞扬“造反”。所以在意识形态很左的时候,就不允许在文艺作品里面把官府和官府的助手写成好人。这导致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关于黄天霸的许多文艺作品,比如写黄天霸为了救施士纶杀死普天雕武天虬的京剧《恶虎村》,遭到禁演。
电影《金镖黄天霸》拍摄于八十年代。我理解那个时候的导演可能比较矛盾。一方面思想逐渐开放,可以把这些长期被禁演的故事拿出来再现在银幕上,另一方面又不敢完全突破建国初期的意识形态,不敢完全按传统的写法把黄天霸施士纶这样的人写成正面角色。于是就遮遮掩掩拿出这么一个很矛盾的作品来。又想树黄天霸的形象,又总是隔一会儿就提醒一下观众,这个人是统治阶级的鹰犬,是长不了的。这算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吧。
需要指出的是,在传统评书中,尽管黄天霸是个正面形象,但是这个形象不是完美无缺的。他的性格有很大的缺陷,比较狠毒。最后结局也不好,被人暗杀。不过这个是性格的问题,不是阶级立场的问题。在立场上他还是正面的。
我大概在初二、三的时候,90年代初?的时候看的,印象中很深的是最后一句话:他(黄天霸)用自己的结义兄长的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
更雷人的是:我们是由学校组织包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