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论山寨手机与Android联姻的技术基础 -- 邓侃

共:💬324 🌺136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群高手在谈天论道呢
家园 Google不但下场了,还要开赌局

Google可能也意识到手机不同于PC,不能照搬wintel的老路,iPhone蹶起有Apple封闭模式带来的有利因素,因此Google准备推出自己的手机了,htc做硬件代工,其他都由Google说的算,据说google员工已经开始试用了。Google于是说了,“山寨们慢走啊,不远送了哈”。

总角着Google有想法有干劲,但树敌太多,看谁的奶酪好吃都想跟着尝两口,却吃不痛快,有点要穿越微软的样子了。

家园 intel不算是赌,ms有些赌的成分

intel当时在x86的架构里面技术领先对手很多,而当时pc机的处理能力相对来说是系统性能的瓶颈,所以很容易就确立自己的地位。ms的系统当时从性能上讲不是最好的但是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最好上手的(apple的系统除外),所以占了先机。

家园 不是赌,是IBM的官僚机制最终成就了WINTEL。

INTEL当初为了成就与IBM的deal与IBM签订了好几条“丧权辱国”的“卖国”协议。为了控制Intel,IBM曾经握有20%的Intel股份

Intel的最高市值曾接近5000亿美元,2000年后,最低市值好像也没低于1000亿美元。

PC为IBM赚足了公众眼球,但是PC从来就不是IBM的摇钱树。因为与大型机相比,PC的毛利率实在是太低了。

“山寨”并不是国人的专利,MTK也是不是“山寨”的始作俑者。历史上曾经有一大批PC(准确地应该叫IBM PC)的“山寨机”,他们高举的大旗叫“IBM PC compatible”,他们中的一哥叫康柏(Compaq)。

2002年,康柏被Hewlett-Packard收购。2003年5月4号,铁手发布西西河网站。

家园 “手机不同于PC”

手机不同于PC

这点太重要了。手机的发展路径将会和PC,web,digital media完全不同,相同的一点,就是在众多巨头紧盯的地方不会有好结果,但是在巨头争夺造成的烂摊子里面,孕育着新的力量。

聚光灯下的不是明星,真正的明星是在阴影里面成长的。wintel依赖兼容性而非当年的大型机,google依赖信息过载而非传统门户,iTune依赖数字版权的死结。

家园 GUI是一方面

我一直认为NT的网络能力是微软现在地位的另一块基石。90年代中期正是微机应用快速普及的时候,小型企业用户有着强烈的PC联网需求。而在当时网络支持能力强、易用性好、价格可接受的唯一选择就是NT(当然国内是盗版,不太在乎价格,但网络支持能力和易用性大家还是都关注的)。虽然BSD上最早实现了TCP/IP栈,可当时的internet无论是连接方便程度还是应用还比较少,所以对这种网络能力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再过两年,当internet流行开来,NT也完美支持TCP/IP了(好像是从3.51版本开始的,俺记不清楚了)。

从我自己的体验来说,90年代中期我给人写过btrieve程序,写这种让程序员想要上吊的二进制数据库程序太痛苦了,但没办法,当时人家需要支持novell局域网的应用,又不想花大价钱买可以跑网络数据库的一体化硬件。再往后btrieve就over了,随便谁弄一个sql server+nt就可以支持网络应用了,开发还容易。

家园 是的,干掉norwell与unix部门应用的主角是NT

norwell?这个名字记不起了都,好象不对。

家园 novell。IT业是残酷的

失败者连名字都会被忘记,刚才我想Btrieve数据库也想了半天才想起来名字:-)

家园 Android性能問題會影響它的前途嗎

400MHz的ARM+64M內存跑Android還是很勉強的,用戶體驗不太好。

性能高了成本也隨之上升,待機時間下降也比較多。現在的情況是,即使到明年年中,如果沒有運營商補貼,Android手機成本也降不到1000~1500之間(非山寨)。這對Andriod推廣很不利,至少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傳統非智能機還是主流。

家园 如果说组网的话,我看来微软最重要的成功就是smb

不过smb的开发也与ibm脱不了关系。对于一般的小企业用户来说, windows 的共享特性确实方便。相比之下,无论 ftp 还是 nfs 都过于繁琐。当然,这里就是简单的部门中的很普通的文件交换。对于大多数办公环境来说,网络应用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 nt 网络,不会涉及到数据库。

但提到数据库,实在不能理解中小企业部门应用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那么复杂的数据库。而且表一张接着一张……

这几天正好在处理一些数据,都是文本的东西,看到别人都是先把数据导入 sql 中然后再 xxoo ,而我 sed+awk+bash 就搞定了,只是几行非常脚本而已,因为不熟悉 sed ,大部分时间我其实是在看 sed 的手册,……若说性能,这么小的数据量,怎么会需要那种性能呢?(性能的话,还有使用 make 做并行这一手,就算有上万个kb级的文本也不会是主要问题)这是硬件性能的发展造成的错觉吗?还是因为那些程序员没有接触过相关的技术造成的(这样又回到所谓的“网络效应”了)?

家园 从微软自有网络协议来说也许是这样吧

不过我的本意是指当初NT在操作系统层面尽可能的兼容并包,蚕食了很多公司的市场份额。

至于数据库,倒不是性能问题,而是业务数据流要保证数据安全和一致性。其实不少面向业务流的专用软件也是用脚本实现业务逻辑的,但对于数据存取来说还非得久经考验的关系数据库不可。

当然中小企业部门是不是要搞得那么复杂,我倒是赞同兄的看法,没那么多业务偏要用复杂工具处理,这不是给自己添乱嘛。

家园 Android性能有问题?

我怎么看不出来。反而是稳定性有问题。是不是抛一个exception出来可让人很不愉快

家园 低配置硬件上Android性能不太好

我個人的感覺有:

1.Android對內存大小更敏感。400M CPU如果加到128M內存,用戶體驗比64M好很多。

2.java虛擬機的執行效率與靜態語言編譯的程序相比還是要低一些。

3.external中的一些庫在實際運行中會出現CPU占有率很高的情況,此時很容易出現force close或ANR。

4.Android這套Windows manager很有新意,但感覺還有瑕疵,可能是還未完工。SDK中定義的窗口/activity行為與實際表現不一致,模型中有沖突的rules。

家园 其实应该是“一流的企业做垄断”,

没有垄断什么标准都是白搭,有了垄断什么都可以赚钱。

家园 【原创】【4】手机产业链与Design House

【4】手机产业链与Design House

前文说到,生产手机以前,制造厂家需要预先得到软硬件的产品级设计方案,然后按照设计方案亦步亦趋地做,就可以制造出手机了。软硬件的产品级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 主板设计,或者Gerber文件,或者PCB板。

2. 产品级的系统软件。

3. 需要组装的全部元器件的清单(BOM List)。

4. 配套的外壳。

谁负责这些设计呢?答案:大厂有自己的设计部门,例如Motorola,Nokia等等。小厂可以外购设计,不仅芯片厂家能够提供设计服务,而且还可以求助专业的设计公司(Design House)。Design House根据芯片厂家提供的手机参考方案,完成手机的产品级设计然后卖给手机生产厂家。

照理说,合乎常理的顺序是手机经销公司确定手机功能,然后联系制造厂商定货,制造厂商把设计任务交给Design House,Design House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芯片后,向芯片厂商定货。即,经销商 -> 制造厂商 -> Design House -> 芯片厂商。但是早期的手机制造产品链不是这个顺序,而是正好反过来。芯片厂商制造芯片,提供手机参考设计,然后向Design House兜售这些芯片和参考设计。Design House把参考设计完善成产品级的设计方案后,推销给制造厂商。制造厂商生产出手机后,通过营销公司向市场推销。即,芯片厂商 -> Design House -> 制造厂商 -> 经销商。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首末倒置的现象?据传,有人问发明汽车的亨利福特,为什么不重视市场调查,福特的回答是这样的,“如果我问大家想要什么?他们会说,他们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If I'd asked people what they wanted, they would have asked for a better horse.)[17]”。无独有偶,引领新潮的Apple公司的CEO,Steve Jobs,在谈到Apple公司的创新理念时,他说,“Apple公司的设计宗旨很简单,就是做一个Apple员工自己喜欢的产品”。在技术迅速发展的领域,研究引导制造,制造引导市场。

专业设计公司,Design House,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中国手机的Design House,从曾经昙花一现,到如今惨淡经营,大起大落只有不到短短10 年的时间。

中电集团的CECW (CEC Wireless),从99年开始与荷兰Philips合作,到2001年卖下Philips R&D设立中电赛龙,成为中国第一家手机Design House[18]。从那以后尤其是2002年,国内Design House一度雨后春笋般成立的,2003年以后引起广泛注意。除中电赛龙外,国内比较有名的Design House有,经纬科技,龙旗,德信。

微软曾经大力扶持德信,动机或许是企图以此改变微软对台湾的HTC的过渡依赖,也可能是打算控制住Design House,而Design House是手机制造产业链的龙头,控制住龙头就影响了整个产业链。但是不幸的是,德信并没有如愿成长起来。倒是HTC,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迅速做大。例如从HTC TouchFlo开始,HTC向Shell方面发力。当时大家都觉得奇怪,WinMobile的Shell已经很不错,作为微软的协作厂商,HTC为什么要搞重复建设呢?当HTC Hero亮丽出场以后,一切都得到了解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德信当年预见到软件的力量,像HTC一样,花大力气积累技术实力,或许时至今日,就不会把自己的陨落归结于产业链升级等等这些外因了。

2003年度,国内Design House的利润率曾经高达70%。但是好景不长,一年以后,2004年平均利润率下降至35%左右。各个Design House为了扭转败局,改变了以往的商业模式,转而采用对制造厂商更为优惠的方式。以往Design House的商业模式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设计方案,收取开发费。现在的模式是,根据销量提成的模式,与制造厂商分摊手机销量不畅的风险。但是,形势进一步恶化,到了2005年,由于更多的公司掌握了手机设计技术,Design House的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23%[19]。Figure 26 列举了2006年国内主要手机厂商及IC供应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igure 26. 2006年中国主要手机厂商及IC供应商 [20]

Courtesy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21/4183861726_79e05c560e_o.jpg

就在Design House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刻,2006年,MTK方案进入市场,并且迅速挤兑了其它Design House的市场份额,使得国内Design House的平均利润率,2006年跌至15%,2007年是5.1%,而2008年可能只剩3%[19]。

令人疑惑也令人感兴趣的是,眼看着Design House的严冬即将来临,MTK却似乎极具抗寒能力,而且在其它企业面临萎缩的形势下,MTK却异军突起,2006年一举占据了国内手机芯片市场的40%,见Figure 27。他们的独门秘笈是什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igure 27. 2006年MTK芯片方案占中国市场40%份额[20]。

Courtesy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45/4183858092_dda7e761ef_o.gif

MTK的董事长蔡明介,早年是台湾第二大半导体企业,台联电的打工仔。1995年,台联电调整业务方向,要把蔡明介所在的IC设计部门剥离出去,分炉吃饭。蔡明介就这么被逼上梁山,开始了创业的历程。经过一番波折以后,联发科(MTK)于1997年成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到两年的时间,MTK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联发科起家靠的是CD-ROM芯片。CD-ROM的读盘速度以150KB/秒为基数,当时大多数CD-ROM的数据是4倍和8倍,即4x150KB/s和8x150KB/s。MTK迅速推出20倍机型,顺利确定了市场地位。

从1999年底开始,蔡明介频频访问美国加州,他注意到Intel的增长率放缓了,只有5%,而高通的增长率却高达26%。他意识到,为手机设计IC,前景看好。主意拿定以后,立刻采取行动,他从Rockwell挖来了手机基带芯片专家徐至强。徐上岗以后,2001年,MTK正式开始无线通信芯片的研发。 2003年底,第一款MTK基带芯片研发成功。

产品研制出来以后,接下去就是营销。MTK的营销方式称为“Turnkey”,即把手机的关键组成部分,芯片,操作系统,以及一些应用软件,这三者捆绑起来,给手机制造厂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人戏说,有了MTK以后,只要三个人就可以成立手机公司,一个人接洽MTK,第二个人找代工厂,第三个人做营销。这个说法比较夸张,但是的确也说明了,MTK大大降低了手机制造的难度。

另外,山寨手机之所以繁荣,除了MTK以外,还离不开配套元器件生产厂商,例如比亚迪(BYD)。BYD提供外壳,柔性线路板,液晶屏,摄像头,马达,键盘等等几乎手机所有配件。除了做手机配件以外,比亚迪现在还制造汽车。

MTK 的“一站式解决方案(Turnkey)”,很多人耳熟能详。客观上讲,把芯片,OS和基本Apps,三者捆绑起来,这个主意并不是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为什么其它公司没有做到,偏偏让一个小公司,一个原本在手机芯片领域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大红大紫呢?MTK在技术上做了哪些贡献呢?具体分析,留给下一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igure 28. MTK董事长蔡明介 [21].

Courtesy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53/4184006050_f485c242fc_o.jpg

Reference,

[17] Henry Ford's Quote. (http://en.wikiquote.org/wiki/Talk:Henry_Ford)

[18] Philips transferred its mobile handset activities to China Electronics Co (CEC). (http://www.online-ma.com/cma/doc.asp?id=23)

[19] China Mobile Phone Design House Report 2007. (http://www.researchandmarkets.com/reports/554493)

[20] MTK方案及代表手机大揭秘。 (http://blog.163.com/xiaotu_sh2008/blog/static/683125962008111695849617/)

[21] 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http://www.esmchina.com)/ART_8800096032_1100_0_0_4200_99d3a820.HTM)

[22] MTK发家史 (http://telecom.weaseek.com/2008/0624/45326621_2.shtm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