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井底望天之时事述评系列 -- 井底望天

共:💬610 🌺4090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家园 赞同赞同。

要细水长流。

家园 美国人放的是探空气球?

2009年12月9日,美国官员昨日称,美正在推动新的对台军售计划,包括帮助台湾设计建造柴油动力潜艇、对台出售防空导弹和黑鹰直升机等。

借道说也是美国说出来的,接着又弄个售台武器,潜艇看似遥遥无期,但威胁最大。

这方面美国人永远是霸权思维。

[URL=]美推动新对台军售计划 我敦促美方维护大局 http://news.sina.com.cn/o/2009-12-11/050716753354s.shtml[/URL]

家园 比如切尔希·克林顿
家园 何止拿破仑三世的法国

如今的小拿破仑萨科齐,他的二儿子让的老婆,就是Darty集团老板的女儿。这个Darty集团在法国有名得很,是个电器连锁店,几乎在每个商业中心都可以看到。

家园 I.O.U.S.A 谁能教我怎么贴视频?youtube的
家园 花,他现在不又搬出来什么气候变暖继续忽悠呢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萨科奇是拿破仑四世

帷薄不修,河海不择细流;红杏出墙,春色天下共赏。

家园 伊拉克什叶派并不占绝对多数

伊拉克什叶派国民占人口总数的58%,逊尼派占38%,余下为库尔德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家园 中国不买,美国是否立刻倒下?倒下了谁最得益?

你这种简单思维就不适合考虑战略问题

1 中国不买,美国是否立刻倒下?

美国的天赋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决定了中国不买后,美国不可能立刻崩溃。那么它一样有实力以军力为凭找下家,薅日本、石油国都可以,不一定滋润但一样能活下去。而不管薅不薅得到,中国必然面对美国的全面敌对

2 以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中国是否能够承受美国的全面敌对?

在20年内做不到。就目前来说,市场、原料、航道中国都受控于美国

3 如果现在美国倒下,最受益的是谁?谁会凭此上位?

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金融地位和话语权来说,是欧洲。而如果美国倒下,欧、俄、中必有一场死战(参考苏联解体前后的历史)。俄是对中国的最大安全威胁。

结论:现在中国当然可以在完全牺牲自己的前提下,重创美国。但那也不过是帮欧洲火中取栗罢了。不管是美国的敌对还是美国倒下后欧、俄的敌对,中国几乎没可能熬到最后。

所以除非屁股坐在欧洲那边,不然支持中国现在不买美债就是傻子。

美国该死,但应该慢慢死。起码耗它10年再说,等待天平的倾斜。危机很长,不要急功近利。

家园 【原创】小泽西来,近平东去

有网友提问, 俺在这里就时事做一个点评. 09年的政治大事很多, 东亚格局演变下的大事很不少, 小泽访华和习近平访日, 就很重要.

习近平访日和小泽访华是一对事件,很重要的事件。这个事件其实就是俺说的,中日加速靠拢,或者说东亚格局变革的突然加速。这个加速是日本政权重大更迭后的一次行动,事关东亚变革。

小泽率领600多人访华,前所未有,其中的议员,多为年轻世代,按照日本门阀政治的风气,都是未来的精英(当然小泽门生居多,政治人物养小弟嘛,不奇怪)。其实就是日本看清大势发展的一方,以鸠山等为首,主动的加速的全面的倒向中国。而中方也做出了准确的回应,胡锦涛主席和每个来访的年轻辈一一握手,给了这些日本未来的领导人一个明确的背书:你是被我国认可的。

在这种善意的加速靠拢姿态下,自然要有所回应,这才有习副主席的临时性插入安排的访日。这里面最引人注目的看点,是习近平会见日本天皇。日本天皇从理论上来说是国家元首,按照外交对等礼仪,理应是中方国家元首方接受,或者说理论上可以拒绝见习,另外,日本皇室管理条例繁琐复杂,凡见面天皇者,应提前一月预约。习近平只提前了一周预约,按道理属于比较“无礼”,但鸠山等看到大局不可逆,所以做了皇室工作,成功见面,可以说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当然,这在日本国内是轩然大波,特别是日本在野党和日本右翼,纷纷鼓噪,大谈是对华投降,朝贡。对于这些聒噪,俺们要有比较通达的心态,日本政党争斗历来都是敌人支持的俺们就要反对嘛,可以理解。

东亚局势的演变很重要,这代表了目前一个国际的客观的势。让国人看清楚这个势,是一大要务。当然,日本有想法远见的人,应该要顺应这个势。事先下手,为自己国家比如日本拿一些利益,做一些硬拗,鸠山率先表态东亚共同体,其实也有共通之处。俺们对这些都可以理解,但如果长时间强摆姿态,故作惊人之语,就不好了。哥本哈根的碳政治也是一例,俺会再作分解。

家园 【原创】哥本哈根,他人嫁衣

下面,俺要对哥本哈根高峰会议做一个比较宽的点评:

碳排放、碳减排,是一个政治问题。至于衍生的搞的比较火热的碳金融,其实是在政治框架背景下制造出来的人造金钱利益,所谓的碳交易(如排放许可份额)的交易本身并无新奇之处,只不过是人造了需求和人造了供给和应运而生的中间商、经纪人,然后进行在一个交易所的交易流转。在这个局里面,主要是政治的考量。俺说,世界社会,万事万物,都是政治,政治是头等大事。当然,不排除一些政治参与者因为个人的私利,会参杂一些私货。比如英国的布莱尔老头,跑到中国当说客,大谈CDM。小奥,据说也是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董事,但作为现任总统,他还有更重要的要素需要加以考量。

当然,如果哥本哈根协议在京都议定书上没有进展,甚至没有维护住,那么2012年以后对于缔约的发达国家没有强制性的,碳排放金融的交易活跃程度恐怕就要下降;反之,如果中美两国都成了有强制性减排义务的国家,那么碳排放金融的交易活跃程度就会增加,交易机会和收的中介费就高——这是那些交易所相关利益群体巴不得的事情。

中美如果接受强制性减排义务,也就伴随着接受一系列的核查机制。问题就变成:中美会这样干吗?结论恐怕未必如某些人士所愿。

这就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下面俺就对这个碳问题的本质作一个政治分析:

谈到“碳政治”,中国国内最著名(也基本由其把持这个议题)的教授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强世功。09年9月下旬,他配合中国经济发表了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碳政治:新型国际政治与中国的战略抉择》

http://business.sohu.com/20090917/n266796055.shtml

俺认为,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主要内容是梳理了碳政治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以及他眼中中国目前应对措施的不足。强世功在文中最重要的观点是梳理清楚了来由:碳政治是欧洲人搞起来的,带有道德高地的色彩,是诸多因素,包括60年代革命青年一代思维的痕迹,是一种道德帝国,转而用于获取利益。

在这点确认之后,就可以对目前的哥本哈根的局势和碳政治的未来作一个预测了:

I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会议,从开始到现在接近各国领导人亲临现场,处处充满着剑拔弩张,这种剑拔弩张的戏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局势的对垒局面是:

发达国家为一方,其中主要是欧美日三家加中小型发达国家,其中日本和中小型发达国家说话不多,主要是美国和欧盟的结盟进攻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为一方,主要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的“基础四国”(BISC),附加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的“77国集团”;

若干人口在几千几万人的“小岛国集团”,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每天流泪发言;

那么各方的牌和联盟的实质是什么?

由于欧盟是碳政治潮流的发起人和主要执行人,堪称盟主,所以它手里牌最多:耕耘了几十年,道德、舆论上占领高地;

但是这些牌都是老牌,未来牌的角度,欧盟的牌最少,它已经没有真正的政治影响力,它的整个经济规模和影响力都在全线收缩(比如已经丧失对传统后院非洲的影响力),甚至也没有“你们不减我减”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如果是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反正都减,那么欧盟就至少有一个不败之地)。所以在这场哥本哈根大会上,欧盟除了和美国结成“同盟”外,主要能干的就是两手:一手是特意安插大批NGO上台,给NGO留座位。另一手是让小岛国悲情牌成为自己的工具,操纵小岛国,形成泰山压顶的道德攻势。

所以格局是比较清楚的:欧美加小岛国vs和发展中国家中印巴南“基础四国”加77国集团。

而这里面其实可以再精简,因为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两对联盟:欧美联盟和中印联盟。2对2。但是这两个联盟都有问题。

欧盟和美国貌合神离,中国和印度貌合神离;

在美欧方面,美国绝对不会跟着欧盟走,首先美国是极端实际利益至上的国家,当然,长期来说,减排对美国是有利的,但美国的现状是,由于在过去30年,整天忙着搞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信息科技,冷落了环保节能和新能源新交通等技术,在这些“硬货”上已经相对落后。如果和欧盟采取同一步伐,美国的代价是很高的。美国会减(民主党上台的情况下),但民主党也很清楚现在不能和欧盟一起大减特减,就是需要等到自己重新爬起来以后,再谈碳政治碳减排。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各党派都是清楚的。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今天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给奥巴马,让人跌破眼镜,其实和平奖从来都是政治工具——但它一般奖给“已经立功”的人如戈尔巴乔夫之类,但奥巴马刚刚上任,颁个奖给你,为什么?其实放在欧盟试图走捷径,从首脑个人角度绑住美国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美国国内对这个奖项热嘲冷讽,奥巴马自己心里也知道压力,低调领奖,也可以看出,美国不吃欧盟这一套,力主保持独立性的政治意图。

在中印方面,中国和印度之间不同,中国已经到了工业化中后期,能耗的增长已经不是经济体系发展的硬性要求。实际上,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减少 40-45%这个指标是妥当的,留有余地的,富有政治考虑。而印度的经济还没有启动重化工业,它的未来发展不可避免会经历一段耗能阶段。换句话说,印度的未来的发展,要实现其民族复兴的梦想,时间安排是比较紧的。

把欧中美印四国做一个排序,即综合有能力减排和其意愿减排,可以排这么个序列:

欧盟是最愿意减排的,而中国是比上(欧)不足比下(印)有余的,它也是比较希望减排的,一是长期来看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结构转型的要求,另一方面,布设减排的压力,其实可以制约印度发展。当然,欧盟也想借此压中国,但时间上已经晚了,压不住。所以,欧中印,从高到低,依次排序。至于美国,在布什时代,从意愿上来说,大体位于中印之间。目前的奥巴马时代来看,是处于欧中之间,略高于中国,较大的程度低于欧洲。如前所说,主要原因是美国因为过去几十年耽误了新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但要较长的时间适应作为过渡,从长远看有减排的活力。

综合起来,就是美中之间是比较接近的。

而如果美中之间达成一个妥协,那么欧和印都没有机会了,欧盟成为激进的“左倾冒险主义”,印度成了保守的“右倾失败主义”。哥本哈根的局其实就清楚了:即虽然哥本哈根早中期,会有欧美合流对抗中国或者中印,但这是不可持续的;等到中美领导人都到会的时候,你就发现峰回路转,进入的中美主导的“北京妥协”阶段。即奥巴马访问北京时中美达成的一种默契协定。说白了,“北京版”气候谈判就是“哥本哈根版”基本谈判。哥本哈根可以说是G2时代的背书。

哥本哈根将更可能成为一个“胜利”的大会!

II 碳政治的未来

针对碳政治有如下问题:碳政治的主导者是谁?将这个议题作为政治议题来讨论的主导者,是否还有能力控盘?碳议题如果在未来存在(作为全球变暖存在,那么咱们认为该议题确实将长期存在)的时候,谁更可能成为主导者?这些主导者是否会将其弄成政治高度或政治工具?

欧盟,是这个局的提出者,为什么欧盟要这样做?简单的说,原因是它没有其他的话柄可抓,可以来施加它的政治影响力。最近30年,世界范围内是新自由主义盛行,全球化盛行。欧盟在这个游戏中相对被美国耍,是吃了亏的。但它一方面在节能、环保技术上有比较踏实的积淀,另一方面,又有绿党政治传统的培育。考虑到欧盟其他方面都不行,如人口衰弱,总体变得娇贵,并整体思维受制于各种“政治正确”的议题,如普世价值、同性恋等,于是,选择“绿色国际政治”,甚至打造所谓“绿色欧盟帝国”,是一种较为便捷的捷径。

但正如前文所说的“欧盟手里的牌同时又最少”,这是其基本面决定的衰减的政治影响力的物质经济基础来决定的。如果说气候谈判的“哥本哈根版”,开在欧盟,却成为是“北京版”的正式版本,按照这个逻辑,欧盟其实是被边缘化的角色。“欧盟版”的碳政治,即以碳议题来作为政治势压其他国家的现象,将昙花一现。

为什么说昙花一现?这并不是说碳议题以后就没人提了。仍然会有人提这个议题,但要再现现在这种对中国形成围剿之势,恐怕很难。因为,未来在碳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国家,“碳盟主”,将不再是欧盟,而是中国和美国。欧盟现在主要靠的是其老底和联合国的一套议程,但这套体制活力不足,其中不少部分相当的骄横而低效,而中国一旦减排,依靠强大的执行效率,恐怕减排成绩将遥遥领先,而美国的科技活力在适当制度下重新激发,也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减排工作深入扩大的潜力是比较大的。这样,“碳政治正确”的政治牌,未来不会是在欧盟手里,而是在中国和美国手里。

如果中国和美国在未来掌握碳议题主动权,这两个国家是否会玩碳政治呢?

这就要问玩弄“碳政治”,谁会是压力承受者?届时,欧、中、美显然都不会成为压力承受者,最大的承受者,就是和中国的资源状况类似但尚未发展的印度。印度是中国的竞争者,由于其历来对于中国相当不友好,所以相对压制印度,经常给中国制造竞争和摩擦,对于中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如果玩弄碳政治,那么在制约印度的同时,非洲国家(可预期到2020年,他们也将进入非资源的有着独立产业的快速发展期)也会受到影响,而非洲国家等国家,是中国有求于人的合作伙伴(当然也是美国有求于人的潜在合作伙伴)。此外类似的还有中东国家、南美国家。如果擅动过强的碳政治,就要面临这些国家离心离德的风险。同样的道理对于美国也成立。从中美博弈角度考虑,未来中美两国在掌握碳议题主动权下,都不会大规模对外启动碳政治。

因此,碳议题作为客观事实继续存在,但在未来,碳政治的深入发展,未必出现。甚至存在这种可能,即哥本哈根成为碳政治现象的终结者,同时宣告了欧洲文明的衰落。欧洲已经教条化了,它积累了无数自认为政治正确的教条信条,这里面有的来自右翼的传统,比如人权,有的来自左翼的传统,比如福利国家,有的来自非政治的“政治正确”,比如“包容每一个个体”的教条像同性恋阿独身啊什么的。欧洲文明的崩塌,将给学术界、所谓时尚界造成相当的冲击,特别是近几十年或一百年中国上层社会形成的种种所谓“典雅概念”。可以预见,欧洲本土文明的逐渐衰败,将给被移植了“欧洲形象”的一些国家的文化界和上层建筑,造成一定程度的紊乱。处理这种紊乱,将是要面对的问题。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III 补充:欧洲崩塌带来的并发症

这块是附加上的,主要是看到俺们中国的媒体报道,有一点意思。

从整体上来看,国内民情是站在中国代表团一边的;这从各类网络民情的比例对比,可以看得出来。

不过,国内媒体在操作上,还是做了一些动作。用俺的看法,叫做“中国中产阶级”心态浓重。

腾讯的“双城记”专题策划可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http://news.qq.com/zt/2009/TwoCities/08.htm

这种情势概括的说来,就是咱们派出去的大批报道人员(主要是新媒体的,也包括一些央视的),大部分心态属于典型的“中国中产”(特指具有某种心态的收入较高的人员)内心将面临某种矛盾和煎熬。这就是自己的榜样——欧洲的策略和自己中国人身份的冲突。

面对这种冲突,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认清大势,顺势而为,为自己国家和社会积极的献一份力;另一种,则是调转阵营,用种种自觉或不自觉地操作,拆墙脚。北京的垃圾填埋场问题,必须正视,解决,发动运动和关注,这是一回事;把欧洲的部分场景抽取出来,形成别有所指的“对比”、“讽刺”,是另一种心态。后一种心态不是建设性的,而是指责性的。这样的心态只会把所有解决方案都否决掉。留意网页下方放置的广东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日本的垃圾100%封闭式焚烧。“中产公民”们说不让填埋又不让焚烧发电,俺会想,这些平时并不是受害者的公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呢。

认清大势,自觉做有益的建设性的事情,是每个分子应该有的立场。我们可以理解中国中产阶层的心态调整需要时间,但每个人,应该反思的更积极一些,转变的更快一些,加入到有顺势立场的阵营里面。

元宝推荐:橡树村, 通宝推:游识猷,桃子甜,SleepingBeauty,红茶魔术猫,乡下秋叶,踢细胞,小乌龙,晨枫,神仙驴,人生过客,浑水摸鱼,行路人pacers,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有没有可能会是小日本拿着中国牌向美国要更多的好处?
家园 【文摘】强世功的观点

他基本上是不相信有这回事, 或者至少在文章当中, 他有这样一个判断. 我其实有点好奇, 到底中国人, 或者更直接一点, 中国的领导人及其智囊, 是否相信有这回事?

----

假如要问全球气候为什么变暖?你可能想到太阳运动、宇宙的星际结构变化等。确实,地球的起源、冰河世纪的结束、恐龙的灭亡等问题,对于今天的科学技术而言,依然属于难解的谜团。由此,在一些科学家看来,目前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解释很大程度建立在假设基础上。我们在这些问题上主要依赖对科学的信仰,就像原始人对闪电来自雷公电母的信仰一样。恰如古代无法排除巫术政治或神权政治一样,今天人类也无法根除基于对科学的信仰而产生的政治。目前影响全球的“碳政治”实际上是欧洲人利用人们对科学的信仰甚至迷信,精心建构的一套科学和政治话语。

  欧洲人推动的环保政治之所以能够从欧洲地方政治变为世界政治,首先就在于建构出全球气候变暖与全人类毁灭之间的科学联系,然后再建构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科学关系。而人类活动与全人类毁灭之间的中介环节就是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效应”的科学理论。

  这样一套科学话语的建构必然导致全球“碳政治”的兴起,即必须控制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会导致全人类毁灭的“碳排放”。正是在科学话语与政治权力的互动中,环保问题被转化为全球气候问题,而气候问题被进一步转化为“碳排放”问题。由此,“碳排放”成为欧洲环境政治中展现“世界主义”理念的唯一要素。

......

  1988年,在欧洲人推动下,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建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同年召开的多伦多会议上,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科学辩论演变为国际政治辩论的一部分。紧接其后的1990年,欧共体代表在“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部长级会议”中首次提出保护大气层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张,并提出立即开始“气候变化公约”谈判的主张,从而拉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序幕。在这个过程中,IPCC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

......

  需要注意的是,IPCC并不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而是一个有科学家参与的政治机构,其目标不是探索地球变暖的科学知识,而是对相关科学知识进行综合并作出政治评估,即评价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同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该组织所发布的评估报告是以科学话语的面目出现的,其政治功能就类似形形色色的国际经济组织和评级机构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影响。

家园 欢迎天涯国际观察版主李寒秋!
家园 田园将芜胡不归?

纠正一下,是前版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