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 -- wqnsihs

共:💬43 🌺17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

这一部分内容从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是我不想修改,给大家看看5年前国内对这类问题的看法是有好处的,因为说明我们在努力追赶和学习中在不断付出代价,同时也说明中国发展到今天真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运气,也不是靠某人恩赐。

一、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的简要回顾

1、安然事件回顾

(1)、安然公司概况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美国休斯敦天然气公司和北方内陆天然气(InterNorth)公司合并而成,拥有37000公里的州内及跨州天然气管道,主要从事天然气的采购和出售,拥有遍布全球的发电厂和输油管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和出售商,世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世界领先的能源批发做市商,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资产总额为610亿美元。从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安然公司的销售收入从59亿美元上升到了1008亿美元,净利润从2.02亿美元上升到9.79亿美元,2000年8月,安然股票每股高达90.56美元, 2000年,在美国《财富》杂志的“美国500强”大排队中位列第7名,在世界500强中位列第16位,并在《财富》杂志的调查中连续6年荣获“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连续六年排名居于微软、英特尔这些大公司之前。

1997年8月,安然公司首次引入天然气方面的衍生产品交易,后来交易品种进一步扩大到煤炭、纸浆、纸张、塑料、金属和电信宽带等领域,安然公司逐步从电站和管道“运营商”变成“交易商”,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经营商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领先潮流的能源批发做市商。 1999年11月,创建了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球商品交易平台,提供从电和天然气现货到复杂的衍生品等1500多种商品交易。不到一年时间,即发展成为年交易规模近20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10年间,安然从一家天然气、石油传输公司变成一个类似美林、高盛的华尔街公司。差别仅在于,安然交易能源证券,而美林和高盛交易金融证券和股票。

随着美国政府在80年代后期解除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天然气价与油价的波动制造了能源交易的商机,增加了许多能源消费商对控制能源价格风险的需求。这两种因素构成了能源期货与期权交易勃兴的契机。安然于1992年成立了“安然资本公司”(EnronCapital),成为能源期货与期权交易霸主。在此期间,安然也开始了国际化的道路,于1991年在英国建立第一家海外发电厂。到1995年,安然的收入有22%来自安然资本公司,12%来自国际项目。为进一步实现从“全美最大能源公司”变成“全球最大能源公司”这一目标,安然公司继续在印度、菲律宾和其它国家扩张,包括建设玻利维亚到巴西的天然气输送管网络。在北美的业务也从原来的天然气、石油的开发与运输扩展到包括发电和供电的各项能源产品与服务业。2000年,安然开创了带宽交易市场。

安然最主要的创新成就,来自对金融工具的创造性“运用”。通过新的金融工具使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或能源商品“流通”起来。安然首先发明了为能源产品(包括天然气、电力和各类石油产品)期货、期权和其他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以期货、期权市场和衍生金融合同把这些能源商品“金融化”。在世界各国的能源证券交易中,安然占据着垄断地位,不但为能源期货需求创造了市场,而且研制出一套为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的系统,构成了安然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定价技术、风险控制技术以及财力资源上的优势,使安然垄断了能源交易市场。 1990年,安然收入的80%来自天然气传输服务业,而到2000年,其收入的95%来自能源交易与批发业务。

其次安然发明了一系列不动产(如水厂、天然气井与油矿)打包做活的金融工具,以此为抵押,通过某种“信托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对外发行债券或股权。以不动产抵押发行证券本身不足为奇,关键在于,在此过程中,安然建立了众多关联企业与子公司,之间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合同关系,从而达到隐蔽债务、减税以及人为操纵利润的目的,这一手法也恰恰是导致安然破产的主因。这些错综复杂的关联企业结构,加上安然的报表操作手法,使安然的收入与利润逐年猛升。随着安然收入和利润的“稳定”增长,其股票价格在1995年后开始剧烈上涨,从15美元左右升至2000年底90.75美元的顶峰。(与德隆何其相象)

(2)、安然公司崩溃过程

2001年7月12日,安然公布了第二季度的财务状况,每股净利润为45美分(比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好3美分),营业收入比上一季度稍低。在7月12日的电话会议上,安然的投资者关系部门主管称,其“资产与投资”项目的1/3利润来自经常性营运收入,而剩下的2/3来自安然不动产投资项目的价值重估。这一点让众多分析师觉得不可思议:在2001年第一季度结束时,安然称这些不动产价值大跌,时隔仅三个月,安然又说这些不动产价值大升,如此大的变化从何而来?安然的新任CEO、长期担任公司营运长的杰夫林·斯格林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电话会议上语焉不详。当一位分析师问到安然与其众多关联企业之一LJM资本管理公司的几笔交易对第二季度利润的贡献有多大时,CEO斯格林以“哦,我们和LJM只有几笔微不足道的交易”搪塞了过去。然而实际上,LJM的总经理是安然财务总监,与LJM的交易是导致安然最后崩溃的导火线之一。那次电话会议之后,媒体和多位买方分析师进一步分析、追踪报道安然的内幕;

8月中旬,发现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安然CEO杰夫·斯格林突然辞职,此距他接替肯尼思·雷担任CEO仅八个月时间,这更加剧了媒体、分析师与其他多方的质疑。但安然断然否认斯格林的辞职说明任何问题。斯格林辞职后,安然董事长肯尼思·雷重新接任CEO时向员工们宣称“安然没有任何会计问题,没有任何能源交易问题,也没有任何资金短缺问题”。他并保证安然将改进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增加信息披露;

大多数华尔街卖方分析师此时继续推荐安然股票;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称营运利润每股43美分,但如果扣除10亿美元的一次性重组费(one-timecharges),每股亏损84美分,公司亏损6.38亿美元。

当天,安然举行关于第三季报的电话会议,安然的两笔巨额一次性重组费成为焦点。第一笔重组费包括为水厂、宽带通信网以及其它不动产投资项目做的10亿美元重组和损失费,但分析师们同时注意到,安然第三季度的运营成本比前两季度却分别低2亿多美元。买方分析师猜测,安然可能把有些正常运营费用打入“一次性重组费”,从而使安然的营运利润变得较高(营运利润不扣除一次性重组费用)。第二笔重组费用是为了中断与“某一关联企业”(安然季报的语言)的财务合约而产生的12亿美元重组费,这笔重组费将直接从财务报表中的“股东权益”项中扣除,意味着股东净资产将减少12亿美元。当被问及这笔重组费细节以及“谁是这一关联企业”时,肯尼思·雷拒绝作答。媒体和分析师都认为这家关联企业就是后来曝光的LJM资本管理公司;

接下来的几天,《华尔街日报》连续披露安然许多关联企业的细节,一直深藏于安然背后的其合伙公司被媒体披露,这些合伙公司被安然用来转移账面资产,安然对外的巨额借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财务主管等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谋取私利。比如,安然财务总监法斯托是安然关联企业LJM、LJM2及其他一些同类实体的主要股东或总经理;他仅从LJM和LJM2获得了300多万美元的报酬;

2001年10月22日,TheStreet.com网站进一步披露出安然与另外两个关联企业马林二号信托基金(Marlin2)和Osprey信托基金的复杂交易。安然通过这两个基金举债34亿美元,但这些债务从未在安然季报和年报中披露。该文详细分析了这些复杂合同对安然的负债率和股价潜在的致命性风险。该文指出,为兑现这些合同条款,安然可能将不得不大规模增发股票。其时,安然股价已跌到20美元左右,当日安然市值缩水40亿美元。财务总监法斯托被迫离职;

2001年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安然展开调查。至此,安然事件终于爆发;

2001年11月6日安然股价首次跌破10美元;

2001年11月8日,在政府监管部门、媒体和市场的强大压力下,安然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文件,承认做了假帐:从1997年到2001年间共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且未将巨额债务入帐。由于急缺现金,同时也因评级下调而需偿还债务,安然开始与昔日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gyInc.)开始并购谈判,被收购已是安然当时最好的出路;

2001年11月9日, 规模较安然小的德能公司(2000年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位于第139位,是安然的主要竞争对手。)与安然达成协议,以换股方式用90亿美元收购安然公司,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

2001年11月20日由于市场普遍担心安然能否度过危机,安然股价下跌23%,创下10年来的新低。但德能公司和安然双方都表示,二者间的购并如常进行;

2001年11月26日安然股价再度下跌15%,当日收市于4.01美元;

11月28日,随着安然更多的“地雷”被引爆,市场传出德能将不会向安然注入20亿美元现金――这是收购的重要条件之一。安然的股价在开市后几小时内下跌28%。同时,安然宣布当周会有6亿美元的欠款到期。当天,标准普尔公司突然将安然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中午,另一家主要的债信评级机构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也作出同样决定。安然股价立即向下重挫85%,股价跌破1美元,成交量高达1.6亿股,日跌幅超过75%,创下纽约股市和纳斯达克市场有史以来日跌幅最大纪录。当天收盘后,德能宣布终止与安然公司的兼并计划,停止收购的决定给了安然公司最后一击,安然公司失去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安然的公司债被降为“垃圾债”后,触发了安然与关联企业马林二号和清道夫(Whitewing)信托基金签订的合同条款,安然必须立即清偿通过这两个关联公司贷来的34亿美元债务。这是最后的一击;

11月30日,股票又跌至每股0.26美元,不到一年前安然股价曾上探90.75美元的高度,相比之下,安然股价已经缩水将近350倍。安然是美国有史以来公司破产速度之最。这意味着,上一年度从安然退休的员工获得的50000美金的公司股票,已经值不了150美元;

2001年12月2日,安然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案》第11章正式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列出的资产为498亿亿美元,负债为312亿美元。保护范围包括安然北美公司(主要负责大规模能源交易业务)、安然能源服务公司(主要负责能源的零售和营销运作)、安然运输服务公司(物流)和安然金属与商贸公司,不在破产保护范围内的有北部天然气管道、跨西部输油管道、佛罗里达天然气输送系统、安然国际实体和安然波特兰电力事业总公司。超过德士古公司在1987年时提出破产申请的359亿美元,创下美国历史上企业破产的记录。同时向法院提起诉讼,指DYNEGY错误地终止原定对安然的并购,导致安然陷入危机,要求其赔偿至少100亿美元的损失;

2001年12月3日安然公司获得J.P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近15亿美元的款项,并获一位破产法官同意,将2.5亿美元用于维持重组运作。同时宣布总部裁员4000人;

同日,DYNEGY对安然提起反诉讼,称安然的负面消息接踵而来,终止购并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受影响。并且称,该公司已向安然支付15亿美元,因此要求接管安然公司最主要的天然气管线;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由于安然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在过去30个交易日中持续低于1美元,决定根据有关规定,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能源巨人已完全崩塌。

在安然做假真相层层浮出水面之后,美国媒体大为震惊,纷纷惊呼投资者被欺骗了,层层设置的审计和监管机构,并未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职能。

(3)、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

一是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美国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中,CEO的薪酬构成中有65%为长期激励,基本年薪只占17%。1999年,美国薪酬最高的50位总裁的平均股票收益占总薪酬的94.52%。这种薪酬结构刺激了CEO追求公司利润的最大化。安然是典型中的典型。

二是股价上涨过快,对业绩的压力太大,市场期望过高,使得安然公司在业务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必然要做手脚。

三是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安然公司主要从事能源交易,所以他们的利润受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非常大。2001年初能源市场的价格尤其是天然气的价格一路下跌,由于安然公司用它的很多股票做了担保,能源价格下跌以后,公司股票也一路下跌。

四是安然公司的巨额债务通常用其资产做担保,公司的杠杆率特别的高。一旦出现不利的情况,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公司不得不破产。

但是促使安然崩溃原因的关键,在于安然与其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及相关信息披露上均出现极大问题。安然把大量债务通过关联企业隐藏起来,运用关联交易大规模操纵收入和利润额,采用模糊会计手法申报财务报表。这些欺诈、误导股东的手法于2001年11月被披露后,市场对安然完全丧失信心,投资者将安然股价推到低于1美元的水平。这是受害者给施害者的惩罚,也是最终埋葬安然的主因。

2、世通事件回顾

(1)、世通公司概况

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是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名列世界50大企业,拥有8.5万名员工,业务遍及65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拥有2000万电话用户,同时有几万个美国企业使用该公司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它还控制着美国电脑网络50%的传输线路。

作为一家上市企业明星,世界通信公司自1995年更用此名后,购并了超过70家的企业,最著名的是以近400亿美元的代价击败英国电信公司,收购了电讯业大企业MCI,创下当时最大的收购业务记录,公司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电信企业之一,2001年营业额达到352亿美元, 1999年,世界通信的股票价格曾经64美元一股,公司市值1960亿美元。2002年7月股票价格却跌至9美分。其所欠下的300亿美元债务评级被降至“垃圾级”。

作为新经济的代表,世通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概念炒作和疯狂并购。其高潮是1998年以400亿美元并购微波通讯公司(MCI),但直到现在,当初的很多并购债务还没有还清。

世界通信只是无数新经济泡沫中的一个。从1993年到2000年,华尔街就把3500家高科技小公司带入了股市,如今它们大多已人去楼空。

(2)、世通崩溃过程

2002年4月,世通曝出特大财务丑闻,涉及金额达110亿美元。当年4月,世通发布有巨额亏损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有近300亿美元债务在身。自从会计丑闻被曝光以来,客户对世通能否正常运行表示担心,于是纷纷拖欠支付通信费用,而设备供应商也趁机落井下石,要求世通提前支付现款,否则不予供应新设备。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腹背受敌的世通很快就陷入了更恶性的财务危机中。

2002年6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司法部门开始介入。6月25日晚,世界通信公司承认该将38亿美元的经营开支记到了资本开支账户上,从而使增加了现金流量,业绩报告也从巨额亏损变为盈利15亿美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指控世通财务欺诈财务造假38.5亿美元,并对世界通信提出起诉,控其造假。若干州的退休基金亦控告其在去年发债时提供误导信息。7月,纽约地方法院宣布,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以1070多亿美元的资产、410亿美元的债务创下了美国破产案的历史新纪录。世通申请破产保护的巨额资产是2001年12月安然破产案的2倍、2002年1月底环球电讯破产案的4倍,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保护案。该事件造成2万名世通员工失业,并失去所有保险及养老金保障。

(3)、世通崩溃原因

首先是造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最终调查资料显示,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通公司虚构的销售收入90多亿美元;通过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金冲销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所涉及的金额达到16.35亿美元;又将38.52亿美元经营费用单列于资本支出中;加上其他一些类似手法,使得世通公司2000年的财务报表有了营收增加239亿美元的亮点。

其次是市场竞争失败。世界通信公司得益于电信市场的开放,使其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型长途电话业务折扣商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大企业,但最终却成为激烈竞争的又一个受害者。由于政府鼓励电信市场的竞争,反对垄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80年代曾被强行分拆成一家长途电话公司和7家地方性的贝尔电话公司,而1996年通过的新电信法则打破了电信市场的界限,允许各类企业越界经营原来不许经营的业务,加上90年代后期因特网的迅速崛起,电信公司投资过热,网络容量大大过剩,服务供应商越来越多,竞争环境恶化,很多企业因此债台高筑,陷入窘境,整个电信业一片愁云惨雾。铱星公司和环球电讯公司近几年先后因此破产倒闭,成为最早的牺牲品,世通公司也不能幸免。

3、其他公司

除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以外,近年美国重大公司案件主要还有:

(1)、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

富兰克·夸特罗内是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名噪一时的投资银行家,是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全盛时期取得成功的典型代表。2000年,美国当局调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是否有收取对冲基金回佣行为,而夸特罗内教唆员工销毁有关档案和文件。

2004年5月,夸特罗内被控妨碍司法公正罪名成立,被判入狱18个月。今年3月美国第二巡回法院推翻了一审判决并重新审理这一案件。

(2)、施乐公司

6月27日,施乐公司承认在1997年至2001年间虚报的营收金额高达60亿美元。6月28日施乐公司又宣布,该公司过去5年内虚报了高达64亿美元的设备销售收入,大大高出原来的估计数字,这5年的税前利润将因此下调14亿美元,虚报收入中有19亿美元尚需从2002年以后的业绩中扣除。而继安然的审计师安达信之后,世界通信的审计师毕马威也卷入了这一旋涡,成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打击不法审计行为运动中的又一个靶子。

(3)、奎斯特国际通信公司

奎斯特国际通信公司是美国第四大长途电话公司。200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怀疑该公司造假,并展开调查,公司被迫支付2.5亿美元罚款了结官司。2005年7月,受内线交易刑事指控的公司前首席财务官罗宾·塞利高认罪。同年12月,公司前首席执行官约瑟夫·纳奇奥被控犯有42项与内线交易有关的罪名,包括非法出售价值1.1亿美元的股票。

(4)、阿德尔菲亚通信公司

阿德尔菲亚是美国第五大有线电视公司,2002年因被发现有巨额债务没有入账等问题而申请破产保护。2004年,公司创始人约翰·里加斯和其子蒂莫西·里加斯被美国联邦法庭判定犯有共谋、银行欺诈、证券欺诈等罪名。2005年6月20日两人分别被判15年和20年监禁。

(5)、玛莎·斯图尔特

2003年,美国联邦大陪审团指控“家政女王”玛莎·斯图尔特及其股票经纪人犯有9项罪名,包括内线交易、妨碍司法公正等。2004年7月斯图尔特被判入狱5个月。去年3月刑满后,她继续在家中服禁闭5个月零3周。如今,斯图尔特还面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民事诉讼。

(6)、南方保健公司

美国南方保健公司是一家提供康复和医疗服务的连锁机构。其创办人理查德·斯克鲁士被控从1996年开始的7年时间里,提供虚假报告、欺诈、洗钱,案件涉及金额达27亿美元。不过,斯克鲁士在去年6月28日的庭审中无罪开释,而公司15名管理层人士则承认制造了会计丑闻。

(7)、蒂科国际公司

2005年6月,曾与“安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2

(7)、蒂科国际公司

2005年6月,曾与“安然案”、“世通案”并称为新世纪之初“美国三大公司丑闻”的“蒂科案”终于有了定论,以生产一次性医疗用品、消防系统以及海底通讯系统著名的蒂科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丹尼斯·科兹洛夫斯基和前财务总监马克·斯沃茨被判盗用公司巨额财产罪名成立。法庭宣布,两人面临的巨额盗窃、欺诈和伪造商业记录等22项指控全部成立。2005年9月,两人分别被判8年4个月至25年的不定期徒刑,法庭还判罚两人归还公司全部不法所得,并处罚金共计2.4亿美元。

科兹洛斯基在1992年初掌大蒂科时,蒂科只不过是一家市值约为15亿美元的中等规模的公司,但在随后的10年间蒂科发展成了市值106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电子、电气制造商。巅峰时期的蒂科每年的年收入增长率达到过24%,公司股东们的财富也随着股价的上涨,水涨船高般增长至1200亿美元。

从1996年开始,两人总共窃取蒂科1.5亿美元的资金,并抛售公司股票不法牟利4.3亿美元。在2002年东窗事发后,被称作“美国企业高层贪得无厌丑恶嘴脸的缩影”。

(8)、Cendant公司Cendant集团前副董事长柯克·谢尔顿2005年1月因共谋以及证券、电信、邮件造假罪名成立,被判入狱10年,并需赔偿因公司会计丑闻而造成的32.7亿美元投资者损失。谢尔顿正在等待上诉。公司前董事长沃尔特·福布斯也同时受审,被控罪名多达16项。

(9)、环球通讯公司和凯马特百货连锁店

2004年初,环球通讯公司和凯马特百货连锁店紧随其后,也因财务问题申请破产保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政府机构以及行业组织因此扩大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投资银行分析师违规行为的调查,导致更多的丑闻浮出水面。

4、原因分析评价

(1)、美国官方监管机构认为安然事件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会计师事务所未能辨别真伪。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提供审计的安达信没审计出安然虚报盈利,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和背后的合伙公司。

其次是安然公司的监事会疏于职守。该公司14名监事会成员当中,有7名与安然公司关系特殊,他们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靠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

其三是证券分析师没能成为投资人的真正耳目。在安然走向破灭的路途当中,大多数分析师的投资建议都是“强势买入”。

其四是债券评级机构没起到辨别优劣、发现投资价值的作用。很多评级机构在破产前一周还把安然公司的股票归于“有投资价值”一类,而在安然大势已去时,它才被迅速调为“垃圾债券”。

其五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监管不力。虽然美国证券市场的这个最高监管机构曾声称,其基本职责是“确保每个投资者――无论是大型机构,还是独立投资者――有权在投资前获得真实信息”。

其六是投资者本人。在股票市场持续数年的上升当中,所有人都对市场发出的种种警告信号充耳不闻,几乎连白痴都觉得自己可以在华尔街赚到钱,而且,很多白痴确实赚了钱――而这是极端危险的。

其七是政府为刺激对电力产业的投资而对美国电力市场减少监管的做法。

但显然这种评价有推脱政府监管不力的责任之嫌。

(2)、公开监督机制和市场的力量共同揭露了造假

在安然造假逐步被揭开的过程中,买方分析师、媒体与卖方分析师扮演了完全不同的角色。

美国资本市场上主要的上市公司研究人员有两类,一类是华尔街投资银行的职业股票分析师,但由于他们是投资银行雇员,而投资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承销、推销股票或者买卖股票的佣金,因此这些证券分析师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习惯上,这些职业者在美国被称作“卖方分析师”(sell-sideanalyst)。另一类是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对冲基金公司的证券分析师与基金经理,以及为投资者和这些基金公司提供分析报告、但不靠股票交易本身挣钱的独立证券分析师,他们都被通称为“买方分析师”(buy-sideanalyst)。因其最终收入取决于其分析报告的准确程度,买方分析师有较为充分的激励和动机去对上市公司作客观的分析,比华尔街卖方分析师更愿意去客观分析、调查企业内幕与各种复杂关联交易。

买方分析师中的一部分,代表众多的开放式共同基金、退休金、保险公司等,它们持有许多安然的股份和其它证券,自然有利益去查清真相。另一些买方分析师直接服务于以卖空股票为主要手段的对冲基金。

此外,报道上市公司的财经媒体,有与买方分析师相近的激励结构――对媒体来说,其生命力最终来自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与准确性。投资者和媒体对安然的怀疑,远在2001年10月中旬安然关联交易内幕与财务状况正式曝光之前。其股价从年初80美元有余跌到当时的30美元左右,跌幅超过2/3,即是明证。

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安然股价是否高估?》的文章,首次指出安然的财务有“黑箱”。该文指出,安然2000年度股价上升了89%,收入翻倍,利润增长25%,18位跟踪安然公司的卖方分析师中有13位将其推荐为“强力买进”,它的市盈率为竞争对手杜克能源公司的2.5倍,也是S&P500指数市盈率的2.5倍。《财富》质疑道:“为安然欢呼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没有人能搞得清安然的钱到底是怎么挣的!原因是安然历来以‘防范竞争对手’为由拒绝提供任何收入或利润细节,把这些细节以商业秘密名义保护起来。而其提供的财务数据又通常过于繁琐和混乱不清,连标准普尔公司负责财务分析的专业人员都无法弄清数据的来由。不管是极力推荐安然的卖方分析师,还是想证明安然不值得投资的买方分析师,都无法打开安然这只黑箱。”

针对《财富》的质疑,安然财务总监法斯托反击道:“安然共有有关不同商品的1212本交易账本,我们不希望任何人知道这些账本上的任何东西,也不希望任何人知道我们在每个地方赚多少钱。”

《财富》文章进而质疑:在安然的年报中,“资产与投资”项目的利润数总是一个谜。年报对该部门的注释是“在世界各地兴建发电厂项目,完工后投入运营,最终卖出获利;此部门也参加能源与通信企业的股权和债券买卖等业务”。该部门1999年第二季度的利润为3.25亿美元,2000年第二季度跌至5500万美元。如此大的变化从何而来?《财富》相信,安然在通过“资产与投资”项目的资产出售金额来操纵其利润。这样,当任何季度的利润达不到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时,安然总可以通过增减项目资产的出售来达到或超过预期利润额。尽管几年来安然声称要减少负债,但在2000年的头三个季度,安然又新发行了39亿美元债券,使债务总额在2000年9月底达到130亿美元,其负债率(债务对总资产比)升至近50%,而在1999年底时负债率为39%。另外,它的营运现金流在1998年为16亿美元,1999年为12亿,而2000年的头九个月仅为1亿美元。尽管安然的营运现金流在逐步下跌,但它所公告的净利润却在年年上升,这本身就说明,安然的利润不是来自主营业务,而要么来自非经常性收入,要么来自造假。

2001年5月6日,波士顿一家名叫“OffWallStreet”(OWS)的证券分析公司发表了一份安然分析报告(OWS的客户均为各类机构投资者与基金公司,所以属于“买方分析师”阵营)。该报告建议投资者卖掉安然股票,或者做空,主要依据是安然越来越低的营运利润率,安然的营运利润率从1996年的21.15%跌至2000年的6.22%。按照OWS公司的分析,安然在2000年第四季度的利润率为2.08%,到2001年第一季度进一步降到1.59%。(尽管第1季度的收入为5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三倍)。此外,OWS公司对安然的关联交易与会计手法也持消极看法。比如,他们发现,2000年第二季度,安然以高价把一批光纤电缆出售给一家关联企业,这笔交易收入使安然每股净利润比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超出2美分。如果没有这笔关联交易,实际的每股净利润却要比预期的低2美分。因此,OWS建议投资者不要轻信安然公布的财务利润。

但在此期间,高盛、美林的卖方分析师仍强力推荐安然股票。

2001年8月30日,著名投资网站TheStreet.com发表分析文章,认为安然第二季度利润很大部分来自于两笔关联交易,安然在通过关联企业间的高价交易人为制造利润。如果不靠这两笔“对倒”交易,安然第二季度每股利润可能只达到30美分左右,而不是公布的45美分。

(3)、卖空市场的力量逼使安然破产

KynikosAssociates是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其主业是替客户寻找卖空的股票对象,并进行卖空操作。总经理杰姆士·卡诺士早在2000年底就盯上了安然公司,那时安然股价正处于顶点。引发他怀疑的原因之一是安然的总资产回报率太低。尽管安然的利润增长率和收入增长率都很高,但其2000年度的总资产回报率仅为6%左右。原因之二是他无法读懂安然省略掉很多项目的年报和季报,在多次询问华尔街卖方分析师后,他发现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所有分析师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安然的收入和利润很高而资产回报率很低。原因之三是卡诺士注意到,安然的内部人交易记录显示公司管理层在加快抛售安然股票(在美国,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士和持股10%以上的股东在买卖本公司股票时,必须向证监会申报。证监会随后会在其网站上公告,这些内部人的买卖交易便成为公开信息。)内部人士出售主要有三波,分别发生于2000年12月到2001年2月、5月到7月、11月。其中,董事长肯尼思·雷在此期间持续卖出,原总裁斯格林在6月至7月间出售最多。

除卡诺士的对冲基金外,还有许多其它基金也参与卖空安然股票。2000年底之前,随着安然股价持续上涨,卖空安然股票的人越多,到2001年2月其空头总数达到1400多万股。至6月底做空活动又再度攀升,10月达到近2000万股,11月突破3000万股,12月则达到天文数字般的近9000万股。在此期间,对安然关联交易与会计手段的质疑也在不断升温。由此可见,伴随着媒体与市场对安然的追查,做空机制不仅为进一步追踪提供了激励,也加快了安然股价从2001年初的80美元有余朝着它应有的价值(几乎是零)靠近。

(4)、市场环境变化使安然破产

安然的业务拓展方向与很多跨国公司一样,都是在经营实体经济成功的基础上开始涉足金融领域并取得进一步成功的,安然利用投资金融业进一步发展自己是正常选择。但安然的问题是基本上放弃了能源供应商的基础业务,变成了一个纯粹的金融交易商。按西方几百年来的经验,没有实体经济作依托的金融交易风险性极大。安然主要业务是对冲基金。在经济景气时,对冲基金靠套期保值和投机业务能赚取高额的利润,这一点安然也确实做到了。但经济陷入衰退时,对冲基金的投资运作就显得困难非常。2001年3月开始,受网络泡沫破裂的影响,美国经济正式步入衰退,9·11事件更是给美国经济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股市狂跌,能源产品的价格也不断下滑,安然的主营和副业同时面临考验。10月16日,安然公司宣布第三季度亏损6.38亿美元,净资产减少12亿美元。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安然在处理合伙企业关系时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开始进行质询,31日,质询升格为正式调查。为了增加信心和度过财政危机,安然在11月初谋求进一步融资,其直接结果是股票价格跌破了每股10美元。11月8日,安然向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文件正式承认,过去五年公司亏损5.86亿美元。

这时安然又犯下了重大的决策性失误。安然预期美联储降息已近尾声,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不大,随着利率的逐步上升,美国国债的价格将持续下跌,于是放量卖出其持有的将在两到三年内到期的欧洲美元期货,意欲杀跌国债,以图投机利润。同时,安然还想用这些欧洲美元期货合同交易与下跌的石油价格对冲,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在经济步入衰退时,石油价格通常走低,市场利率一般也会下降,利率下降后的投资盈余可以抵消掉油价下跌带来的损失。但是,从11月12日开始的两周内,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14%上升到3.18%,五年期到期国债的收益率也从3.62%跃升至4.4%。与此同时,原油的价格从10月底起继续下跌了28%,安然于是在国债和油价上遭遇了双重损失。

安然在10月份已经设法偿还了50亿美元的债务,但仍有很多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公司源源不断地从安然抽走投资和要求偿债。这时安然已经既没有足够的现金也没有银行贷款来应付到期债务的现金需求,只能靠卖出持有的国债和欧洲美元来融通现金,在不景气的市场中,这种交易造成巨额亏损,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资金流短缺的危机。11月20日,由于市场对安然财政状况的预期越来越不乐观,安然股票再次下跌23%,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次日,安然与其竞争对手动力能源公司(Dynegy)达成合并重组意向,延期偿还其6.9亿美元的债务。但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人员仍然怀疑该协议能否顺利执行,于是安然股票再创新低,每股价格降到了4.01美元。28日,标准普尔公司将安然的投资级别评定为“垃圾股”,并将其撤出了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穆迪公司也将安然公司的信用等级调至最低。当天,安然公司创下个股交易天量,成交3.46亿股,股价大跌85%至0.61美元,公司市值仅余4.5亿美元。11月28日,安然公司被迫宣布除了“维持公司核心运作所必需的”资金外,延迟支付一切款项。达到了美国《破产法》规定的破产保护条件。30日,由于动力能源公司推出了与安然的重组进程,安然股票更跌至每股0.26美元。由于投资级别的丧失,安然马上面临着立即偿还大约39亿美元债务的要求,除了申请破产保护之外安然已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真正使安然公司倒闭的还是市场原因。安然公司主要从事能源交易,利润受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当能源市场的价格尤其是天然气的价格一直向下跌,使得股票也一路下跌,因为负债用资产担保,所以导致公司财务杠杆率不断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公司不得不破产。

评价:

安然当初获得成功的做法其实和很多金融公司如出一辙,靠的是信心欺诈――只要人们对你有信心,你就会繁荣下去。可一旦公司信用出了问题,它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安然公司的成功,即使是在美国这样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奇迹频生的国家,也绝对称得上是个商业神话。它吸引了无数羡慕的眼光,也寄托了众多投资者发财的希望。然而,这一切是如此的短暂,当安然公司发表2001年第三季度亏损的财务报表后,安然帝国的崩塌就开始了。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从安然公司走向毁灭的整个事件看,这次财务报表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就安然事件而言,更多的是要注重市场和法律的监管。但如果单纯由政府加强行政监管的话,最后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寻租的机会。所以要由法院、媒体和市场共同监督。

安然和世界通信公司虽然所涉足的领域不同,一个是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公司,一个是第二大长途电话企业,但它们有着另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利用90年代能源和通信两大行业的监管放松起家并迅速膨胀起来的。这也给政府正在逐步推行的市场自由化政策处了一个难题,即在开放的同时,如果有效地进行监督,保证经济的健康和稳步发展。

与德隆一样,安然的“突然死亡”揭露了这个巨型公司内部的重大舞弊行为,安然从来没有一份完全透明的资产负债表。操作上的失误尽管代价巨大,但终究会被人们原谅,而用欺诈的手段瞒天过海,受损的只能是作法者自己的信用。与德隆一样,安然内部财政问题一出现,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众多企业和银行自然怀疑其是否有偿还债务的能力。诚信是商业公司立足的根本,把预期利润事先填在资产负债表中以换取人们关注、掩盖债务的违规做法自然无法得到人们的原谅。

显然德隆造假水平不如安然,而且我们的市场力量和媒体也早就发出德隆造假的信息,但结果相反,安然危机在未大规模传染时就被市场力量阻断,而德隆却到危机爆发,市场力量也无所作为,不得不由政府出面收拾烂摊子。所以许多人抱怨中国政府介入市场太多,插手太深,但需要市场力量发挥作用时,市场力量因为自私全部躲起来,如果政府不最后介入,市场只能崩溃。这是中国国情:市场不但力量十分弱小和而且随时依赖政府。

像安然这样有巨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公司都能够逃脱美国体系相对完备的金融监管,中国民营企业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全球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都面临着一个难以回避的挑战——如何弥补金融监管的漏洞,防止安然事件再次发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3

二、安然造假手法分析:

对揭示中国类金融控股企业造假方法的启示

安然公司通过政府放松能源管制获得了发展机会,通过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和电子商务使公司规模得以迅速扩大。当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时,能源价格下降,网络经济泡沫破裂,股市下跌,安然的能源业务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及电子商务都受到重大影响,公司面临困境,在市场剧变之际,安然公司面临的挑战包括:

如何寻找业务增长点来扩大规模,并保持利润增长的稳定性?

如何维持稳定的现金流以巩固偿债能力?

如何寻找一个健康的财务杠杆率,既有利于融资需要,又能保持管理层对投资项目的稳定控制?

在当时普遍浮躁的气氛中,安然选择造假。安然标榜自己发现了如何使传统能源公司一跃成为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型企业”的“秘诀”。但实际上,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来自于隐含的负债。这种隐含的负债常常与海外投资和衍生工具相联系,因为相应的披露比较容易被管理层操纵。

为了扩张企业,安然需要大量融资,但又不想增发股票或直接发行更多负债,以免摊薄股权或降低债信评级。在许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安然选择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利用关联企业来隐藏债务。

1、为什么要选择关联交易

因为安然负债已经很高,不太可能获得好的债务融资条件,而发行新股会稀释控制权,所以安然采取的策略便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并“革新性”地使用财务手段来避免直接的企业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其进行扩张的手法和对关联企业的运用,随着安然倒闭,正逐步为人所知。

作为一家专业石油天然气传输和交易公司,安然与业内的大多数公司一样,有着较高的负债率。正因为如此,这类公司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债务规模,因为债券评级公司如标准普尔和穆迪会因此而调低该公司的评级。这对有大量债务且依靠未来发行债券融资的公司来说是极危险的,它将立即导致其借债成本迅速上升,许多时候甚至会直接导致出现现金流危机。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对能源市场进行严格的价格和竞争地域监管。尽管安然公司的负债率较高,由于公司受到能源管制政策的保护,利润相当稳定,它的债券一直属于“投资级”,是非常有信誉、低成本的债券。债券投资者和评级公司认为,即使公司的经营环境恶化(如需求降低等),政府会允许安然对其占据垄断地位的地区能源提价,从而保证利润。

从1985到1986年,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开始进行解除监管的改革,不但放开价格管制,而且允许能源用户可以签订长期能源供应合同。这些措施大大加剧了美国能源市场的竞争局面。1989年,价格改革覆盖了石油开采和提炼的每一个环节。随着盈利波动性的上升,安然的债券一度被降为“垃圾债券”。

2、实现关联交易的关键是金字塔控股

与德隆一样,安然利用资本重组,形成庞大而复杂的企业组织,通过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虚构利润,利用财务制度上的漏洞隐藏债务。经过精心策划,环环相扣,从法律上和财务准则上很难找出毛病,但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造假链条就会中断,问题就会彻底暴露。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安然通过资本重组,建立复杂的公司体系,其各类子公司和合伙公司数量超过3000多个。这3000多家企业形成错综复杂的关联链条,共同组成一个与中国类金融控股企业结构一样的典型的金字塔式的关联企业集团。利用金字塔式多层控股链,来实现以最少的资金控制最多的公司的目标。安然通过建立关联企业大量融资,边融资边建立新的关联企业,这样,关联企业越来越多,从事关联交易的空间越来越大,融资的杠杆效应越来越大,融资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大。越是下层的关联企业离总公司的距离越远,其负债在总公司的财务报表上根本反映不出来。与目前中国类金融控股企业手段一样。  

安然编织关联企业网的具体做法与中国类金融控股企业一模一样,主要是纵向持股和横向持股。

纵向持股是在做关联交易和融资的时候,当一个子公司的融资能力到了某种极限时,就把类似的这样几家企业组成一个新的控股公司,然后再以新公司的名义去融资,如此往复。例如,作为起点的安然公司(A公司)以51%控股了B公司,B公司再以同样的方式控股C公司,尽管A公司实际只拥有C公司25.5%的股份,仍能完全控制C公司。C公司再以同样的方式控股D公司,如此不断循环,控股链层越来越多,实现控股所需的资金越来越少。到了H公司时,由于A持有H的权益只有几个百分点,合并报表时,H的财务状况不会反映到A上来,但A实际上完全控制着H的行为,可以通过它举债融资,也可以通过它做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横向持股的做法是,从B公司到H公司的多个层次上相互交叉持股,编制出一个有无数个节点、结构复杂的公司网络。通过这样纵横交错的排列组合,最后发展出3000多家关联企业,就象迷宫一样,一般人根本无法弄清其中的奥妙,即使是它的策划者和控制者也不容易搞清楚。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安然公司通过层层控股的方式,以比较少的资本控制着庞大的企业网络,那些层级较低的公司实际上成了处于最高端的安然上市公司的财务处理工具,所有的利润都集中地表现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而所有的债务则通过不同层次和渠道化整为零,分散隐藏到被其控制的各层级的公司上,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但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安然大厦就有崩塌的危险。

美国企业组织形式种类繁多,不同的组织形式税收负担是不一样的。由于安然控股的子公司非常多,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也非常多,为减轻税收负担,安然必须考虑其子公司的组织形式问题。美国普通公司需缴纳个人和公司双重所得税,但独资公司、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LLC)无需缴纳双重所得税,只需股东缴纳个人所得税,由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律要求非常严格,股份流动能力小,流通成本高,所以安然的控股公司最后选择了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美国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不同,美国的有限责任公司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不缴纳公司所得税。)

安然复杂的公司结构中,安然公司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在下属的子公司中兼职,子公司之间的管理人员也相互兼职,这使得公司的关联交易与个人利益交织在一起,如安然公司的财务总监法斯托在好几个下属公司有兼职,从这些公司得到的好处达3000多万美元。由于有了个人利益,作假的动机会更加强烈。

就这样安然钻了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虽然拥有许多子公司50%的股份,但仍然无须合并其报表,所以,虽然在实质上控制了所设立的子公司和投资项目,这些子公司的负债在安然本身的资产负债表中很难反映出来。

3、关联交易的模式

安然的关联交易方式多样,十分复杂,最典型的主要四种:一是大量使用股票提供担保来进行融资;二是以出卖资产的收入作为业务收入,虚构利润,而出卖资产多在关联企业中进行,价格明显高于市场正常价格;三是不断制造概念,使投资者相信公司已经进入高增长、高利润的领域(如宽带通信等);四是很多交易是在关联企业中进行“对倒”,通过“对倒”创造交易量,创造利润。

安然公司通过种种复杂的金融工具将公司收入和业务的稳定性与其股价表现绑在了一起。反过来,股价的表现又取决于公司每个季度的盈利能否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测。由于太多地使用自己的股票提供担保,安然更加有动机铤而走险,想方设法制造利润,以推动股价。

例如从2001年第一季度开始,美国能源和电力的价格出乎意料地下降。安然的能源交易业务利润下降。为了稳定股价和达到华尔街的盈利预测,安然在第二季度间将北美公司的三个燃气电站卖给了关联企业Allegheny能源公司,成交价格10.5亿美元。市场估计此项交易比合理价高出3亿至5亿美元,此后该利润被加入能源交易业务利润中。在公布的2001年度第二季度利润中,能源交易业务共占7.62亿美元。如果没有上述这笔关联交易,能源交易业务的利润可能只有2.62亿美元。

又比如,安然在发现无法提供令华尔街满意的盈利数字后,在2001年6月30日,强迫安然将它在得克萨斯州生产石油添加剂的工厂卖给了一家名叫EOTT公司的关联企业。但安然早在1999年底已经因为该厂生产的添加剂属于过时产品,而把该厂列为“损毁资产”,冲销金额达4.4亿美元。时隔仅18个月,安然竟又以1.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EOTT虽有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评估这一交易价格,但该审计委员会的主席却兼任了安然其它几家子公司的董事,使整个交易让市场充满了怀疑,打击了安然在金融市场的信用。

复杂的公司结构和关联交易造就了安然的辉煌,同时也埋下了安然崩塌的隐患。由于安然与关联企业签订了许多复杂的担保合同,这些合同常有关于公司信用评级、资产价值、安然股价的条款。这些合同及条款看似各异,但实际上相关性极高,一旦某项条款触发,其它合同及条款就会发生连锁反应。

4、财务结构问题

安然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安然以复杂的财务结构掩盖存在的问题。为支持安然爆炸般的增长速度,与安然复杂的公司网络和关联交易一样,安然的管理层创造出一套非常复杂的财务结构,不仅一般投资者无法看懂,就连华尔街的分析师和会计学教授都难以解读。安然利用复杂的财务结构,肆无忌惮的虚构利润,隐匿债务。第二,在会计处理上,安然率先采用了一些技术,使公司能够记录尚未创造收入的长期合同的盈亏资料。例如,安然采用了一种叫“盯市(mark-to-market)”的会计制度,这种会计制度允许安然和其它能源类公司从帐面上提高其当期净收益,而这些合同在1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不一定能够实现。同时,这种会计制度还规定,公司可以不披露如何对订单进行估价的细节,也可以不披露收益的多少来自这样非现金收益。有会计专家认为,由于能源类产品订单变化很大,因此以没有规定的方法对其进行估价,这给安然公司造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第三,安然公司自定会计条目。为了降低其财务报表的负债额,安然通过所谓的“特殊目的实体”(SPE)等方式,增加了不记入资产负债表的交易业务。第四,安然钻了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在财务报表中不如实反映负债。根据GAAP的规定,对于股权不超过50%的子公司,无须合并其会计报表。安然的结构非常复杂,层级很多,对很多层级较低的公司,安然拥有的股权比例很低,但实际上都受其控制,而这些子公司的负债在安然本身的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不出来。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安然的资产负债率。

5、风险规避交易带来的风险

安然公司强迫关联企业做风险规避的交易。例如安然控制的基金管理公司(LGM)管理好几个私募基金,LGM的总裁是安然公司的财务总长。2000年底,很多INTERNET公司的股票大幅下跌,安然在光纤通讯和INTERNET方面的投资很多,使得安然的董事会很着急,这预示着安然以后利润增长的前景会很糟糕,面临着市场的压力。这时安然把所有与光纤通讯有关的股票作为抵押,由LGM2号基金提供保值担保,即安然公司的不动产跌多少,LGM2号基金就会给它补偿多少。如果不动产上涨的话,上涨的部分就会被LGM2号基金拿过去,有点类似期货的合同。一旦LGM2号基金的资金不够的话,安然公司必须用自己的钱去填补。如果安然没有钱的话,必须增发股票,用这些钱去填补LGM2号基金的空缺。

2000年下半年,光纤通讯的股价下降,按照合同,LGM2号基金必须给安然公司赔钱,一共大约2亿美元,2001年LGM2号基金又赔给安然4.5亿美元。

但LGM2号基金在给安然巨额的补偿(2亿美元现金),发生清偿危机。LGM2号基金的投资者不是安然,而是很多的其他公司,包括第一波士顿、Wachovia(美国最大的地方商业银行之一)、GE CAPITAL和阿肯色州教师基金等信誉卓著的机构投资者。按照协议,安然将打入价值为12亿美元现金或等值安然股票。安然并没有事先确定承诺发行股票的数量,而是保证所发行的股票价值等于12亿美元。这里的风险是,如果安然股价出现大幅下滑,它将被迫发行更多数量的股票来凑足相应的价值,更加稀释原有股东的股票价值,导致股票价格进一步下跌。由于安然股票跟宽带资产的价值有很高的相关性,其结果是,如果未来这部分资产价值继续下跌,安然股价受到压力时,因这种担保导致的股票稀释反而使股价进一步下跌,安然投资者的风险陡然加大。这一潜在风险,直到安然崩溃,从未公开披露。

安然股票已经从年初的80多美元跌到了当时的40多美元,于是并不想增发股票,而是花10亿美元把LGM2号基金关闭。然后安然在公布经营业绩时,声称由于终止和一家关联企业的合约,出现了10亿美元的亏损,要从股东权益里扣除12亿美元。在财务做帐的时候,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把得到的补偿算做收入--这其实不是什么收益,只是一个财务游戏。把LGM2号基金关闭的时候,花去的10亿作为一次性的开支,放到正常的营运项下,这样安然原来没有合并进财务报表的亏损,一下子暴露了出来,因此引起激烈的市场反应,也是安然下沉的开始。安然事件爆发后,大家才知道安然危机的根源。

现在发现,安然共有有800多个信托基金,全部如此操作。

6、信托基金的危险

安然的扩张和其他的企业一样,要么是发行股票,要么是借债。发行股票会稀释股权,安然很少采用。于是借债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安然把一些资产委托出去,以资产及资产的收入作为抵押发行债券,发行所得交由安然使用。但在财务上,这不算安然的债务。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安然用自己的资产进行了抵押,于是发行所得可以看成是安然用出售资产换来的,就不是安然的债务。安然隐藏自己的债务的原因很简单,债信越低,借债的利息就越高。但借债必须通过金字塔式的方式,层层控股,层层借债,或者是通过信托基金的方式。

信托基金发行债券后,尽管有抵押,但买者还是不放心,要求安然做进一步的担保。即在债券到期时或到期前,用来做抵押的资产的价值不够时,安然必须补现金,要么增发股票,且安然的股票价格不能低于一定的价位,如果低于这个门槛,安然必须买回这些债务。同时安然的债信评级必须满足要求,即如果安然的债信被评到垃圾级以下时,安然必须把这些发出的债券按发行价买回。这两个条件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在安然的股价不断下跌的时候,这是最后迫使安然破产的主要原因。

例如安然使用信托基金最著名的两个分别称为“马林”(Marlin)和“鱼鹰”(Whitewing)。在“马林”中,安然将自己在英国和其它地方的水厂资产剥离给基金,让后者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信托基金通过发债融来的资金进入安然,安然却无须将这些债务计入公司报表内(因这是用水厂资产“换来的”)。但是,安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用股票或现金赎回“信托基金”。安然的如意算盘是在“信托”存续期内尽量使相应的资产增值,在信托赎回时出售该资产来支付债券。但不幸的是,安然的英国业务并没有升值,当“马林”信托基金的赎回期在2001年7月来临时,安然须用可转换优先股或现金来补充。

安然的解决方案是建立“马林二号”信托基金,将最终的赎回期限拖延到2003年。“马林二号”基金的负债为10亿美元。安然宣称,即使出售信托基金所持有的水厂资产的收入不足偿还其债务,安然还可出售公司的其他资产(如波特兰电力公司等)来补充。但是,如果安然公开披露此信息的话,债信评级公司一定会据此重新考虑对安然的债信评级,因为这部分资产等于已抵押给了信托基金,已不能用于安然本身的债务清偿。

“鱼鹰”信托基金以同样方式发行了24亿美元的债券,作为抵押的资产包括安然在中美洲的天然气传输系统、为欧洲电站设计的涡轮机组、在欧洲各电厂中的股份以及其它能源资产。如果这些项目最终的价值超过了负债的金额,安然可以得到“额外”的利润。由于这些资产和负债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中都没有反映,这些“额外”的盈利很可能给人们一种假象:安然用了很少的资本就得到了很高的利润。

按照信托条款,安然在两个条款同时满足时,必须立即以现金清偿基金债券。第一,安然股价低于一定的“门槛”(对于“鱼鹰”是59.78美元,对于“马林二号”是34.13美元);第二,安然的信用评级被降至“投资”级以下。

到2001年10月底,安然股价早已低于30美元,第一个条件已满足。

11月8日,安然宣布在1997到2000年间由关联交易共虚报了5.52亿美元的盈利,其股票剧跌至10美元以下。由于急缺现金,安然开始与昔日的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gyInc.)开始收购谈判。次日德能公司宣布收购安然。到了11月28日,安然不得不宣布一周内将有6亿美元的欠款到期。当天,标准普尔公司将安然债券连降六级为“垃圾债”。清偿基金债券的第二个条件满足,安然必须解散“马林二号”和“鱼鹰”信托基金、偿还共34亿美元债务。此时的安然已山穷水尽,既无现金,也不可能通过增发股票偿还——其股价已跌到60美分——惟一的选择是申请破产。

安然使用“马林二号”和鱼鹰基金实际是固定资产和债务的套期保值。基金的“多头”是安然固定资产,“空头”是固定收入的债券。但安然这种“套期保值”策略不可能把风险“对冲”掉,余留的风险仍然很高,而所有风险实际上都由安然承担。多头是固定资产,这些资产没有流动性,其价值不易估算,风险特性难以估测;而空头的一方是流通性好的债券。按金融工程分析的常识,做空和做多的风险必须相当,如果一边的风险比另一边的风险多出很多的话,这种套期保值就不是好的套期保值。债券是固定收入的证券,固定资产价值评估困难。无论从风险的角度还是从价格评估的角度看,这两边实际是不对称的,彼此无法完全对冲。固定资产的风险特性和债券的风险特性完全是不同的。在这种套期保值的过程中,安然公司的风险是很大的。从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1998年破产的经验看,用流动性差的资产去“对冲”流通性好的证券非常危险,因为这种对冲只会给基金操作者带来“不流动性”风险。“不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波动不大时不会成为问题,但在市场动荡时可能造成致命性打击。

其实很多分析家已经注意到安然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很高,但额总资产回报率很低的事实,不过投资银行的证券分析人员基于承销、推销或买卖股票的厉害关系,仍在推荐投资者购买安然公司的股票。在安然公司2000年度收入翻番,利润增长25%,而股价上升90%,市盈率比同类股票高出一倍以上时,18位有利益关系的分析师中有13位仍将其推荐为“强力买进”。各证券公司仅通过为安然公司承销股份就赚取了约2.14亿美元的承销费。安达信也收了5100万美元的咨询费。

可以发现,安然在企业结构上及运作方式上与中国许多“金字塔”式企业控制结构有类似之处。通过制造概念,使投资者相信公司已经进入高增长、高利润的领域(如宽带通信),然后业绩上作“配合”,通过关联企业间的“对倒”交易不断创造出超常的利润。安然为了躲避监管,尽量利用会计体系内在的缺陷,并多次作误导性陈述。

安然公司通过关联企业做交易,其中违法的成分不多,例如安然与LJM的套期保值的关联交易,本身并不违法。从美国近年的实践中看,工业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合约来对自己的业务进行套期保值已成常见行为。这类保险型的合同其实是一种金融工具,基金投资者可从安然的资产升值中得利,但也承担相应的损失。这种“互换”也使安然得以“熨平”自己的盈利波动,使之不受到行业波动的影响。由于LJM中安然的股份不足以引发合并报表,安然及其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都声称其行为符合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但是,安然明显利用了会计上的漏洞,通过财务手段隐藏债务,把风险隐藏在背后,而安然在实质上承担了全部的风险。这种现象在中国类金融控股企业中也比较普遍。

使安然付出很大代价的也包括它与关联企业签订的许多复杂担保合同,这些合同常有关于公司信用评级、资产价值、安然股价的条款。这些条款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但实际上相关性极高,一旦某项条款触发,其它合同及相应条款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安然的这种根本

家园 补充被吃掉的内容

安然的这种根本性的系统风险使它像1998年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样,在能源市场波动太大时,这些因金融杠杆而扩大的系统风险迫使各条款相继触发,要求安然在恰恰没有资金时以现金清偿巨额债务,引发清偿危机。此外,安然用自己的股票或增发股票的许诺来提供财务担保,也与中国许多企业的做法类似,这不仅会扭曲对公司管理层的激励,而且会带来严重的恶性循环。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4

二、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对美国政治、经济和金融的冲击

1、政治冲击

(1)、对政府监管市场能力丧失信心

在安然申请破产的前4天,标准普尔、穆迪投资才先后突然将安然的信贷评级连降6级为“垃圾债券”。安然股价立即向下重挫85%,股价跌破1美元。但从媒体最早披露安然财务问题到安然破产的半年时间里,他们为什么没有行动。安然事件让投资者感到投资银行不可信、证券分析师造假、全球著名会计师事务所也造假,连向来信誉卓著的信贷评级机构也涉及造假。而监管他们的政府机构在其中明显渎职。

一时间,企业、财务审计和金融机构,成为欺骗股民的“邪恶铁三角”, 最受打击的是美国政府正在苦心重建的经济信心。美国众议院电信和互联网附属委员会资深委员艾德华·马基所言:“我们处在一场危机中,一场公司不负责任和投资者信心的危机。这场危机威胁到我们金融市场的根基。”德国法兰克福德累斯登投资信托环球股票投资总监格德斯说:“在我的事业中,这是我经历过对美国情绪最为悲观的一次。人们一致认同美国已不再是投资的最佳地点。”

受负面消息影响,6月底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2.4,而半个月前这一指数为96.9.股市、汇市的震荡则说明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已受到了拖累。美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受到威胁。

布什政府也受到了严峻挑战。接踵而至的丑闻在美国引发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人们对经济复苏的前景不抱信心,对经济生活的安全感在急剧下降。所以,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公司财务失真问题,美国就有可能爆发局部金融危机,并进而导致更严重的经济萧条。而善于自我调节的美国也由此得到了一个痛下决心重建社会诚信、改革经济制度、重演由乱而治的机会。

(2)、对美国政党政治的影响

由于安然公司向众多国会议员作过政治捐款。2000年大选中,安然公司成为布什总统的头号资助者。该公司也同样捐助过民主党人,包括克林顿和戈尔。据统计,从1989年到2001年,该公司73%的资助给了共和党人,而27%捐助了民主党议员。不过,受到安然公司资助最多的前十位众议员当中有6位是民主党人。

布什政府的一些高官曾拥有安然公司的股票,布什家族与前公司董事长肯尼斯·莱私交甚密。而曾经就职安然公司的一些人员则在布什政府内部担任了重要的职位。总统首席经济顾问拉里·林赛和贸易代表佐利克都曾经担任该公司的顾问。在安然公司股票大跌之前,布什政府中有14名高层官员持有安然的股票。陆军部长托马斯·怀特在出任该职之前是安然公司的行政人员,为此他还不得不出售了价值2500万的安然公司股票。

此外,安然公司也花费了大量金钱来游说得克萨斯州官员,该州最高法院9名法官中的7名竟然都获得过来自安然公司的捐助。由于都曾经获得过安然公司的捐助,一些重量级的官员,至少包括两名联邦法官、得克萨斯州检察长和美国司法部长都不得不回避安然公司的调查。安然公司捐助之广,以至于组建一个国会调查小组,而能够找到与安然公司毫无瓜葛的人都几乎不太可能。安然公司之所以如此“慷慨”,花费巨额资金,捐助联邦和州两级官员,目的就是为了对政府施加影响,力图使得政府出台的政策有利于安然公司。

安然事件曝光后,布什总统极力同安然公司划清界限,以摆脱被动的局面。然而,长期以来安然公司同布什总统保持着十分密切的来往,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早在布什竞选的州州长的时候,安然公司的政治捐款了超过50万美元。在布什竞选总统期间,安然公司不仅大力捐助,而且为其竞选提供了各种便利,包括让布什使用公司的喷气式飞机。

在布什入主白宫后,安然公司在新政府关于能源政策的讨论和重要职位的任命上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时任安然公司总裁的肯尼斯·莱是布什过渡班子的成员,曾经帮助物色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的候选人。其中,能源委员会的两名官员就是由肯尼斯·莱推荐的。在起草新的能源政策时,副总统切尼先后6次会见了肯尼斯·莱和其他安然公司的管理人员。安然公司是唯一获得这一特殊待遇的公司。

安然公司在申请破产之前,肯尼斯·莱曾打电话给美国副总统切尼,要求协助,但布什政府并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帮助安然公司渡过难关,而是拒绝了安然公司的要求。但因此曾有美国审计总署要求白宫交出切尼与安然公司的通话记录的政治风波。世界通信公司的作假丑闻暴露后,布什总统接连几天发表谈话,对这一事件作出严厉谴责,并强调要对有关人员采取法律行动。

由于安然事件与布什当局的不少关键人物有牵连,甚至可能存在法律问题(司法介入已经开始,2月1日美国司法部通知白宫保留全部与安然公司接触的材料)。

(3)、对美国立法与行政的关系影响

安然事件可能对美国立法与行政的关系产生长期影响。美国国会从去年中期就开始调查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否受到大公司的过分影响,安然事件曝光后,国会加大了调查力度。但是,白宫一直加以抵制。1月30日,国会审计总署表示,如果副总统切尼拒绝交出有关安然公司老板和布什政府能源小组接触谈话的相关文件,审计总署将向华盛顿地区联邦法院提出起诉,和白宫对簿公堂。这在国会审计总署80多年的历史上是头一次。

由于安然公司通过竞选捐款和其他形式的投资与两党政治人物建立了复杂的关系网络,进而影响政府政策,因此,如何规范企业家与政治人物的关系,特别是如何改进竞选捐款制度等“老话题”会再次被人关注。

毕竟,安然公司是布什总统的主要支持者,而该公司涉及到大量欺诈行为,并波及到许多受害的投资者。民意调查显示,安然公司破产的阴影笼罩着布什政府。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布什政府正在隐瞒一些与安然公司来往的事情或者在说谎。不仅如此,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大商业界层对于国会和目前的布什政府影响过大。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布什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来淡化安然公司破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其国情咨文中,布什特地提到了公司诚信和财务监督的问题;他还支持司法部就安然公司可能的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并提议就退休金问题进行改革。

(4)、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如果安然事件对布什的政治地位有所削弱,那么国际社会就需要特别注意布什当局是否会利用外交问题转移国内视线,如无节制地展开反恐怖军事行动等。

安然破产案在英国政坛也掀起了巨浪,这既是美英特殊关系的产物,也是“全球化”的一种另类表现。诚如一位中国学者分析的那样,“安然渗透英国政坛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它在美国运作的微缩版本――以政治捐款为诱饵打通与政党的密切关系,继而影响政府政策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移。同时在反对党身上‘投保’,力求堵住反对声音。”需要注意的是,两国政府对安然事件处理上的不同会不会影响两国关系,特别是影响两国的联合反恐行动。

2、对经济的冲击

安然事件连同美国9.11事件、世界通信公司会计造假案和安达信解体,被美国证监会前主席哈维·皮特称为美国金融证券市场遭遇的“四大危机”,可见安然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之大。安然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些影响现在还难以估量。

(1)、安然的财务危机严重影响了美国乃至全球股市

在一连串作假案件的打击之下,投资者的信心崩溃,市场缺乏买气,华尔街股市接连5周下跌。2002年上半年,道·琼斯指数共下跌了7.8%,曾一度跌至 9000点关口以下;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挫了13.8%,跌破1000点大关;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跌幅则达到1/4,跌至1400 点,为1997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安然到环球电讯、世通,一个又一个的巨型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些公司能否走出困境暂且不说,其他巨型公司面临的压力之大显而易见,投资者信心已是一蹶不振,消费者信心也要受到影响,复苏乏力的美国经济面临种种变数。

从2002年1月中旬起,由于安然事件导致的危机,美国股市开始了震荡,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标准普尔500强的市值缩水达2万亿美元。据估计,自安然事件发生后的半年多时间,投资者在美国股市的投资资产缩水了2.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四分之一。美国股市的下滑影响了全球股市,欧洲各大股市及东京、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股市也大幅下跌。

(2)、安然的财务危机给汇市、债市、期市、金市带来很大影响

安然危机发生后,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日元、欧元三大货币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发生很大变化。在期货市场上,金属交易特别是与安然有关的金属交易剧烈波动。债市亦动荡不安,黄金价格则一路上扬。

(3)、引起一系列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

安然破产后,一批有影响的企业舞弊案相继暴露出来,IBM、思科、施乐、J.P摩根大通银行等大企业也传出存在财务违规行为,同时美国企业还引发了一系列破产风暴。自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后,美国又有几家大企业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他们是:2002年1月22日,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凯马特因资不抵债而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资产总额达170亿美元;2002年1月28日,美国环球电讯公司由于债台高筑,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在破产申请文件中列出的资产为224亿美元;2002年6月25日,全美第五大有线电视公司Adelphia宣布,该公司及其200余家子公司已在纽约申请了破产保护;2002年7月21日,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从而以1070多亿美元的资产超越安然,创造了美国最新的破产案记录。这一系列的破产案,使美国金融市场进一步遭到打击。

(4)、金融业受累

由于安然的发展很大程度靠资本市场的运作,因此安然的破产拖累一批银行。据2002年1月17日《华尔街日报》报道,安然的破产使美国银行界由于坏帐和其它交易业务总的损失达200亿美元左右,首当其冲的是美国最大的两家银行,即花旗银行和J.P摩根大通银行。

由于美国各大银行在这两家企业都有巨额贷款,一些基金持有它们所发行的债券,因此两大丑闻对美国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影响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其中花期银行和纽约银行各拥有数十亿美元安然公司的债务,而世界通信公司共向由摩根大通、花期集团和美洲银行牵头的30多家银行借贷26.5亿美元,外加高达300亿美元的债券,银行类股上周因而大幅下跌。

在90年代后期亚洲发生金融危机,欧洲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美国经济一枝独秀,曾连续10 年保持增长,海外资金大量流向美国市场。到2000年底,外国投资者拥有的资产在美国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比1990年提高了一倍半。但在安然丑闻等因素的打击下,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已开始失去信心,外资转而流出美国。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在安然和世界通信公司丑闻的打击下,投资者纷纷撤出股市,银行业坏帐增加,海外资金大量流失,到去年为止一直是欧洲资金流向美国,但今年第一季度美国资金净流出额达到38亿美元,第二季度净流出额更超过50亿美元。

(5)、金融危机的威胁

一般来说,来自企业的坏消息将会导致股市下跌,而股市下跌又会导致全面的银行业危机。银行会发现自己无法收回贷款,银行将面临破产,于是便严格限制新的贷款。更加严重的情况是银行储户因担心存款的安全,不再把钱存入银行。储户的恐慌使银行业危机加剧,这时国外投资者也会突然抽逃资金。这样,美国就会突然陷入国际支付危机,无力偿还外债。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的大危机就是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牺牲品。今天,美国正面临着同样的风险。从安然破产案到世通假帐案,应接不暇的公司丑闻已经使华尔街股市损失惨重。美国华尔街股市自2000年初以来已跌去4万亿美元,数额大致相当于美国GDP的一半。今年7月23日,道指猛跌至1998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只有7702.34点,跌幅达30%以上。美国科技股市场纳斯达克指数也从2000年5048.62点的峰颠跌落下来,跌到目前的1200多点,跌幅达76%,降到1996年秋季以来的最低水平。纳斯达克市场所有公司的股市资产从两年前的6.1万亿美元跌到现在的2万亿美元稍多的水平。虽然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已非昨日可比,但世通这一巨型航空母舰的搁浅有可能会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因此,无论如何,美国各方也会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通力合作,使世通的重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6)、间接影响

以上都是比较直接的损失,间接方面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首先,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使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今年以来,美国有关政府部门和评级机构多次修正经济预期,美国经济复苏肯定会受到影响。

其次,安然事件的发生,使公司借贷更为困难,借贷成本更加高昂,同时,银行也更加惜贷,更加谨慎,从而影响企业投资。

再次,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由于美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美国经济复苏放慢会直接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

美国商务部近日公布,4月份美贸易赤字由3月份的325亿美元猛增至359亿美元,创下新高,今年第一季度的经常帐目逆差也达到创记录的1125亿美元。美国经济不但不会强劲反弹,还可能陷入20世纪70年代出现过的经济停滞或日本在过去13年所经历的不景气状态。

  象安然这样的巨型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影响不仅促进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金融的活力,而且也刺激和扩展了美国自身经济的持续繁荣和景气。从全球角度看,1000家国际大企业的产出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2%以上,而全球1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贸易的70%,全球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美国拥有1/3的数量。美国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得益于企业的效益,企业的发展趋势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对股市形成支持。而安然这样的企业破产无疑对不景气的美国经济是一个极为负面的因素。

安然公司破产的同时,美联储官员开始发表言论,谈论股市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美联储官员指出,虽然他们希望股票价格稳定,从而为商业投资营造更好的环境,但美联储并不主张操纵股票市场来实现既定目标。表明政府并不会用行政力量拯救安然。

同时美联储官员反复强调,他们不会给股市设置价格目标,但又反复强调股市对消费者支出的重要性,股市近几年的走势强劲,且对经济有重大影响。表明政府希望依靠市场力量自己保持股市稳定。

2001年美国财富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已从2000年初的高点下滑,但仍略高于历史水平,股票指数已从2000年初的高点跌去了近1/3,人们的财富相应的减少了6万亿美元左右。1999年中期美联储升息并不是要给股市降温,而是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能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这是美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对美国股市波动的预防。美国股市的走向是美联储评估美国经济状况的一个因素,尤其在评估美国经济状况时,美联储通常会把股票市场考虑在内,股市和其它因素在经济分析中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近期安然公司的状况将直接冲击和影响美国股市的稳定走向。

3、安然破产带来的直接损失

(1)、金融机构损失

安然破产的受害者遍及全球,华尔街金融公司、欧亚各国银行至少要承受50亿美元的损失。相关银行如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美林公司、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其他金融公司损失惨重,花旗的损失超过30亿。英国、德国银行也同时受损,德国最大的银行集团德意志银行损失数千万美元。在伦敦,大多数银行股应声下跌。在日本,四大银行当中的三大银行的股票因此面临巨大的抛售压力,两家银行股价创下年度新低,另一家也下探年度次低价。这三家银行借给安然的款项可能超过600亿日元(4.835亿美元)。在香港,尽管汇丰银行没有与安然发生借贷关系,股价依然受到影响而走低。

投资安然的并为其交易业务提供保险的美国保险公司也将遭受总值约30亿美元的损失;在日本,投资者纷纷从持有安然股票的基金中撤出投资,为此日本银行还特别声明有充足的资金储备来应付现金紧张。

此外,据标准普尔估计,约有63亿美元和安然债务相关的证券商也将遭受损失。

这充分表明,这场由安然引起的冲击波影响深远。

(2)、安然员工的损失

安然北美雇员在安然股价暴跌中受到的损失有数亿美元,而且还要面临失去工作的威胁;

公司员工和股东损失惨重:20000多个雇员的退休金都买了安然公司的股票,安然公司两万多员工的21亿美元退休金化作乌有,5600多人因此砸掉饭碗。400多人集体起诉董事会。

(3)、股东损失

按照美国法律,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交税款、赔还银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因此其股票持有者几乎可以肯定将颗粒无收。对已经以违反《证券法》为由起诉安然公司的股东而言,安然进入申请破产程序意味着股东什么也得不到了。但破产程序可以使公司和投资者们都能清楚地看到安然的利润是如何被夸大的。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5

三、美国政府对安然事件及其他企业危机的处置

1、启动危机的应急程序

(1)、立即阻断传染

安然事件的爆发起因是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公司亏损6.38亿美元。10月17日《华尔街日报》连披露安然许多关联企业的细节,一直深藏于安然背后的其合伙公司被披露,这些合伙公司被安然用来转移账面资产,安然对外的巨额借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财务主管等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谋取私利。比如,安然财务总监法斯托是安然关联企业LJM、LJM2及其他一些同类实体的主要股东或总经理;他仅从LJM和LJM2获得了300多万美元的报酬;10月18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安然进行质询,2001年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安然由质询转为调查,并立即冻结安然及其关联公司、工具公司在所有银行帐户;查封这些单位的财务档案文件;开始派员进驻。

其间由于为安然提供咨询和审计服务的安达信为隐瞒罪证,销毁了5000多页安然档案,被美国司法部以妨碍司法提起公诉。美国联邦陪审团2002年6月15日已裁定安达信公司妨碍司法罪成立,地方法官哈蒙10月作出最后裁决,判处有罪并附带巨额民事赔偿,安达信被迫破产。

由于美国政府监管机构的动作极快,安然公司危机一出来就被控制在安然公司内部,没有给安然继续行骗获取新的资金维持自己的机会,所以危机没有传染。

而且这种迅速阻断危机传染的方法,可以迅速了解危机深度,搞清事情真相,节省成本和时间,而阻断危机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例如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重压下,世界通信和施乐先后争取“坦白从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工作成本。

(2)、预防再犯

为防止与安然类似的企业重蹈覆辙,危机影响扩大,在政府监管部门要求下,美国有1000家大小公司被要求重新审查他们自1997年以来的盈利报告。在一个季度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调查了64宗会计和财务报告案,被列入“黑名单”的会计行业有安达信、安永、毕马威、普华永道等顶级审计公司,金融行业有美林证券、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等世界级的投资银行,高科技行业有朗讯、施乐甚至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称,“解剖”必将继续下去,而其他“涉案大员”也将在劫难逃。但美中不足的是,SEC有经济处罚权,却没有司法权,这使得一些调查很难深入下去。

所以美国司法部门也开始了普遍的司法调查工作。华尔街所有的顶级投资银行,包括美林、高盛、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瑞银华宝、所罗门美邦在内,都成了调查对象。

调查的同时警告这些企业不要铤而走险。

(3)、安民告示

安然财务舞弊事件被揭露出来后,美国联邦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立即启动了应对危机的应急程序,美国总统布什多次在电视上发表讲话,安抚民众,作出承诺,敦促有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将舞弊者绳之以法,并完善法律,对欺诈行为加重处罚。并宣布美国国会12个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财政部、司法部、劳工部等部门先后成立专门调查工作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调查。并将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这些改革举措对今后一段时期美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刚在安然事件爆发后不久,美国媒体和民众对政府有颇多指责,指责政府偏袒大公司,查处措施不力,同时,对美国未来经济发展也充满担忧。当看到美国政府冷静应对危机,一方面,采取措施严惩舞弊者,另一方面,完善法律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美国媒体和民众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对美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也开始恢复。

(4)、控制舆论

安然和世通造假都是媒体揭露的,但是当事件有可能演变成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新闻的控制,不断协调主流媒体的报道立场,每天政府有关部门都会通报工作情况,媒体也从揭露内幕转为主要报道政府监管部门的声明、工作计划、行动、正在取得的成绩,以及安然或世通破产重组的进程等等。总之稳定市场信心、稳定人心的报道成为主流。安然、世通等企业出现危机并影响金融市场稳定时,美国所有主流媒体的立场是一致的,没有再揭露内幕,煽风点火。与9.11后,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媒体的态度一样。

2、诱导、引导和刺激市场力量阻断、解决危机

(1)、对安然公司的拯救

安然完全垮台的结果是金融市场和能源市场都不愿意看到的。在中间人的半撮合半胁迫下,安然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动力能源虽然设法控制了安然在北部和西部的管道,但安然的巨额债务让动力能源非常头疼,合并最终失败。

另外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也对安然进行了拯救,例如摩根大通银行向安然提供4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和4亿美元的无抵押直接贷款,花旗银行集团也向安然提供资金。让这家公司在破产保护下仍能营运。

为了保证安然公司运营正常的继续进行,其他银行不得不提供进一步的抵押贷款以使安然有必要的现金来维持日常运转,只要安然还在运转,只要安然的业务还在继续,它们才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把给安然的贷款收回来。

同时安然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案》第11章正式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冻结债务,进行破产重整,获得法院同意,并同意安然将2.5亿美元用于维持重组运作。同时宣布总部裁员4000人。

(2)、对世通公司的拯救

为挽救世通这一对于美国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司,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世通公司将在破产保护期间继续运营,而不用偿还债务。公司重新筹措20亿美元资金用于维持破产重组期间的基本业务。世界通信宣布裁员17000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20%。世界通信公司共负债超过300亿美元,申请破产保护可令世通每年少支付20亿美元的利息支出。

在世通的大债主中,前三名债主分别是JP Morgan Trust、Mellon Bank、花旗银行,所拥有债权分别为172亿美元、66亿美元和32.9亿美元,而借债给世通超过1亿美元的投资者就高达50家,几乎全球所有知名的投资银行均是世通的债主。假如世通重组成功,这些债主们不仅能安全地收回自己的本金,而且还会有很好的回报;假如失败,这些债主不仅得不到任何回报,恐怕本金也要蚀去大部分。因此,这些债主们会千方百计地与世通一道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洗刷掉世通名字上的污垢,让世通重振雄风。正是在此危难下,摩根-大通、花旗、GE CAPITAL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又提供了20亿美元的贷款,以保证世通能继续运转,顺利渡过难关,实现重组。

3、迅速通过新法律

2001年底安然公司轰然倒台,由此引发的安然事件安然公司的资产618亿美元,使得安然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司破产案例。此后,公司丑闻不断,规模也屡创新高,特别是2002年6月的世界通信会计丑闻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彻底打击了美国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这一系列丑闻事件的爆发招致包括安达信等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投资者中的“诚信危机”。

为改变这一局面,针对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件,美国国会出台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该法案由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奥克斯利和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萨班斯联合提出,又被称作《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法案对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作了不少修订,在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法案最初于2002年2月14日提交给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2002年7月25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萨班斯法案》,7月30日,布什总统正式签署,成为生效法律。

《萨班斯法案》目的是加强公司责任,以保护公众公司投资者的利益免受公司高管及相关机构的侵害。因而,SOX法案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公司管理层责任、尤其是对股东所承担的受托责任,同时,加大对公司管理层及白领犯罪的刑事责任;另一个重点就是加强对会计职业的监管,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要求的公司财务信息透明和对各项业务活动监控的加强,确保企业中各种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安全,并最终减少伴随业务活动产生的各种经营风险,最大限度的避免重蹈“安然事件”的覆辙。

其内在逻辑思路是:提高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可以有效地保护公众公司投资者的利益;而强化公司高管的财务报告责任、提供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等,将有助于提高公司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的质量。

(1)、加强高管人员责任

■公司定期报告的个人认证制度。要求上市公司CEO和CFO对公司的年报和季报进行书面认证。认证包括以下内容:(1)本人已审查该报告。(2)据本人所知,报告不存在有关重要事实的虚假陈述、遗漏或者误导。(3)据本人所知,报告中所作的财务陈述和其他财务信息,对于其所披露期间的财务状况和营运结果的所有重要的内容,均已作公允的表述,公允的表述指的是所发布的信息必须能够使投资者充分、准确地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包括是否选择和使用了适当的财务政策。(4)本人负责建立和运作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本人设计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使本人在系统内了解信息发布者和它的附属机构的信息,尤其是在准备定期报告的期间。在报告提交之前的90天内评估了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确认该系统能够提供重要信息。(5)在内部控制上,本人已经向公司外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披露了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和运作的一切重大缺陷和弱势,披露以往发生的包括公司管理人员和其他在内部控制系统中有重要地位的雇员的欺诈行为,不管该行为是否重大。(6)如果内部控制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本人必须声明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变化,对于内部控制系统的缺陷是否已经采取措施纠正。

如果CEO和CFO明知定期报告不符合《美国证券交易法》第13(a)条和第15(d)条的要求,仍然做出书面认证,可以处以不超过100万美元的罚金和最高达10年的监禁;如果CEO和CFO知晓定期报告不符合《美国证券交易法》第13(a)条和第15(d)条的要求,仍然故意做出书面认证,可以处以不超过500万美元的罚金和最高达20年的监禁。

■对高管人员薪酬的限制。(1)一旦上市公司出现提交的财务报表有重大违规需要重述的情况时,CEO和CFO在违规报表公布或向SEC财务文件机构提交报表之日起12个月内获得的一切业绩报酬,包括从公司收到的所有奖金、红利或其他奖金性或权益性酬金,必须向公司返还。(2)董事、管理者持有公司已发行证券的10%以上的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卖公司证券之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必须向SEC申报该项交易。(3)禁止上市公司在接受政府或司法调查期间对董事、高级经理或控股股东支付任何重大款项。

■禁止公司向CEO和CFO提供贷款。上市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通过其子公司向其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任何形式的新的信贷或者信贷支持。

■SEC的解职令。如果SEC认为上市公司董事和其他管理者存在欺诈行为或者不称职,可以有条件或无条件、暂时或者永久禁止此人在上市公司担任董事和其他管理职务。

(2)、强化公司审计的独立性

■设立公司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上市公司的法定监管机构。规定审计委员必须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其中至少要有一名财务专家。其中“独立”是指:除了董事津贴、审计委员会津贴外,不从公司或公司的关联人或下属企业领取任何其他酬金;不受控制股东或者管理层影响的“非关联人士”。明确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是沟通公司内部审计与管理层的关系。公司内部审计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负责处理内部审计和管理层之间的分歧。在外部审计和管理层之间形成隔离带。审计委员会直接负责聘用和监督独立审计师,决定独立审计师的报酬。独立审计师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有助于维护独立审计师的独立性。受理公司的财务投诉。审计委员会负责建立一定的机制,以接收、保存和处理有关公司财务的投诉,并要确保雇员能够进行匿名或者保密的投诉。■保证独立审计师的独立性。修改1934年《证券交易法》,严格禁止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师同时向该上市公司提供咨询业务,包括保管财务数据、设计和执行财务信息制度、资产评估或估价服务、核数服务、内部审计、商业或人事管理咨询、经纪或投资银行业务、与审计无关的法律或其他专业等非审计的服务业务。  另外,法案还规定了独立审计师的服务年限。法案要求,审计事务所主要合伙人和初审合伙人担任该公司的外部审计师的时间不得超过5年。

(3)、加强信息披露

美国证券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解决上市公司和公众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也因此成为监管的核心。SEC对信息披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步制定出各种复杂的信息披露的格式要求,如国内上市公司年报所采用的10—K格式,季报的10—Q格式等,都是从程序上做到尽可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更是将这种加强信息披露的趋势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法案第401节对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第13节做出如下修改:在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上,每个财务报告,包括财务声明,要求运用法案规定的通行会计准则做成。并且,提交给SEC的文件应当能够反映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根据SEC认可的会计准则和规章制度所做出的任何重大修改。在表外交易方面,要求SEC在公司改革法案生效的180天内制定规则,使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能够充分披露所有重大的表外交易以及上市公司与任何没有合并财务报告的实体或个人之间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现实的或潜在的重大影响关系。(2)在正式的数据方面,指令SEC在公司改革法案生效之日起180天内制定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在向SEC提交的财务报告中没有作虚假陈述、没有遗漏重大事件和误导投资者,并且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保证财务报告与公司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相一致。(3)对具有特别目的实体的研究和报告。法案要求,SEC在实行表外交易的1年内完成对以特别交易为目的而设立的经济实体的研究,在研究完成的6个月内向总统、银行委员会、国会、参议院城市委员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提交评估报告和建议。(4)在信息披露的速度方面,公司改革法案大大加快了对公司的要求。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在“迅速和实时的基础上”向公众披露关于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方面的重大变化。

(4)、强化SEC监管力度

此外,从2003年度起将SEC的拨款增加到7.76亿美元,提高了77%的预算,用于加强执法力度、增加员工、提高SEC审核发行人财务报表的能力,加强欺诈防范、风险管理、市场监管与投资管理。其中9800万美元用于招聘200名工作人员,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业务的监管。在美国监管部门看来,要求发行人详尽地披露信息一向是,而且仍将是保证市场正常运转的一剂良药。而深深植根于美国文化的制衡机制在新法规中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同时,SEC发言人内斯特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称,目前还有两项法规尚在审议之中。一份指导交易所对未达审计委员会标准等的不合规公司进行退市处理;一份为证券分析师订立规范。这意味着,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新框架已逐渐成型。

“在一连串丑闻使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加强投资者信心是美国监管部门首要的根本任务。”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发言人麦克罗林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6

4、政府成立新的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PCAOB)

根据新通过的《萨班斯法案》,美国将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即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来监管会计行业,该委员会是一个非赢利公司法人,由5名理事组成,理事由SEC商财政部和美联储后任命,理事不得在其它任何职业或商业机构中兼职。其中只能有2名理事是注册会计师,委员会主席在任职前5年不能是注册会计师。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备案;制定或采纳有关审计、质量控制、道德、独立性及其它标准;对备案的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人员进行检查、调查、惩戒。

(1)、PCAOB拥有注册、检查、调查和处罚权限,保持独立运作,自主制定预算和进行人员管理,不作为美国政府的部门或机构,遵从哥伦比亚非赢利公司法,其成员、雇员及所属机构不应视为联邦政府的官员、职员或机构。

(2)、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PCAOB实施监督。PCAOB由5名专职委员组成,由SEC与美国财政部长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商议任命,任期5年。5名委员应熟悉财务知识,其中可以有2名是或曾经是执业注册会计师,其余3名必须是代表公众利益的非会计专业人士。

(3)、要求执行或参与公众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须向PCAOB注册登记。PCAOB将向登记会计师事务所收取“注册费”和“年费”,以满足其运转的经费需要。

(4)、PCAOB有权制定或采纳有关会计师职业团体建议的审计与相关鉴证准则、质量控制准则以及职业道德准则等。PCAOB如认为适当,将与指定的、由会计专家组成的、负责制定准则或提供咨询意见的专业团体保持密切合作,有权对这些团体建议的准则进行补充、修改、废除或否决。PCAOB须就准则制定情况每年向SEC提交年度报告。

(5)、根据《1934年证券交易法》和修订《1933年证券法》的有关要求,授权SEC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会计原则是否达到“一般公认”的目标进行认定。该准则制定机构必须符合如下要求:第一,应是民间机构;第二,由某个理事会(或类似机构)管理,该理事会多数成员在过去两年内未在任何会计师事务所任职;第三,经费获取方式与PCAOB相似;第四,通过多数票的方式确保会计原则及时反映新的会计问题和商业实务;第五,制定准则时考虑准则适应商业环境的变动性,以及高质量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或适当性。此外,法案还要求SEC就美国财务报告系统如何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一年内向国会提交研究报告。

(6)、PCAOB对公众公司审计客户超过100户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要进行年度质量检查,其它事务所每3年检查一次。PCAOB和SEC可随时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特别检查。

(7)、PCAOB有权调查、处罚和制裁违反该法案、相关证券法规以及专业准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个人。不过,PCAOB的处罚程序要受SEC监督,SEC可以加重、减轻其做出的处罚,也可以修改或取消其处罚决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个人进行处罚和制裁的形式包括:临时或永久吊销注册;临时或永久禁止个人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临时或永久限制事务所或个人的执业活动、职能等;对于故意、明知故犯、不计后果的行为或者屡犯的过失行为,可对自然人处以75万美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150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对于过失行为,自然人罚款不超过10万美元,单位不超过200万美元;谴责;强制要求参加附加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其它处罚形式。

(8)、审计美国公司(包括审计美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外国会计师事务所也必须向PCAOB登记。

5、迅速恢复危机企业的正常运营

(1)、安然公司

在破产重整过程中,法院对安然持有的不在破产保护范围内的3.7万公里北部天然气管道、跨西部输油管道、佛罗里达天然气输送系统、安然国际实体和安然波特兰电力事业总公司等等资产以保护市场稳定和就业为理由,由德能公司(DYNEGY)托管,并恢复运营,并保留75%员工就业(15000人)。其控股权由金融机构债转股控制,原安然股东持有股权折股进入。(占的比例极少)。

在破产保护范围德安然北美公司(主要负责大规模能源交易业务)、安然能源服务公司(主要负责能源的零售和营销运作)、安然运输服务公司(物流)和安然金属与商贸公司在重整一年后宣布重整失败,法院宣布破产,理由是这些企业破产对美国国家安全没有威胁。

(2)、世通公司

为挽救世通这一对于美国公众利益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司,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世通公司将在破产保护期间继续运营,而不用偿还债务。公司重新筹措20亿美元资金用于维持破产重组期间的基本业务。世界通信宣布裁员17000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20%,保留68000人就业。世界通信公司共负债超过300亿美元,申请破产保护可令世通每年少支付20亿美元的利息支出。世通公司破产保护后为了确保财务稳定,立即了出售部分外围资产,包括拉美地区的一些设施和无线零售业务,但没有出售MCI或UUNET等核心业务。(MCI是世通公司的核心长途电话业务, UUNET是占美国市场份额50%的互联网运营商。)公司的重组时间9到12个月的时间。此外,公司的国际业务不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列。

世通与安然、环球电讯不同的地方就是有不少可以创造营收的可靠资产。MCI长话公司在长话业务方面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消费者用户达2000万,是世通公司现金来源的一条主要渠道。受电信业大环境不佳和世通会计丑闻的负面影响,MCI2003年收入将会下降15%至83亿美元,但仍能占到世通公司总收入的24%。UUNET部门控制着美国电脑网络50%的传输线路,是网络数据的最大提供商,是世界上最大的商用互联网数据业务运营商,向很多企业巨头提供从VPN到Web托管再网络接入等无所不包的服务,客户有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联邦快递、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美国军方等,在美国,大约30%的电子邮件和网络流量都要经过UUNET承载,这部分资产大约为1000亿美元。

申请破产保护也给世通带来了一些避险条件。摩根—大通、花旗、通用电气资本等公司提供20亿美元的贷款,可以短期内保证公司继续运转;世通申请破产保护,核心业务不受影响。公司将通过减员、节支、剥离边缘业务以渡难关。  

2003年10月31日,美国破产法院批准了原世界通信公司的重组计划。根据重组计划,世通的债务将由410亿美元减少到58亿美元,目前世通拥有53亿美元的现金,其中23亿美元将支付给债权人,世通其他300多亿美元的债务,花旗银行、JP摩根大通、GE资本公司是“控制权债务人”,将其债务交换为重组后公司的股份。这一决定,无疑是给世通的股东和客户吃了一颗定心丸。世通公司破产保护成功,负债额度将减少到极低的程度,并得到美国政府更加优惠政策的扶植,比如说在伊拉克电信项目的建设工程中MCI就得到了不少的好处。这将使该公司350亿美元的债务得到清除,并走出破产保护。对破产法院的这一决定,业界传来一片呼声。显然,此次美国破产法院法官作出的新决定使世通成为直接的受益者。从世通成功走出破产不难看出,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无论对用户、世通还是美国电信业,甚至美国经济来说,都是好事。同时,这也说明电信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丝毫马虎不得,在未来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中,电信业将始终扮演主角。

法院裁决中表示:破产法庭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像世通这样的大公司被清算,毕竟其为美国大量的员工提供就业机会而且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整个美国经济有益。破产法的主要目标还要使得破产企业能够重新站起来。电信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保护电信无疑对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

世通成功走出破产给世通重新振作留下伏笔。原世界通信公司现更名为美国微波通信公司(MCI)。

世通成功走出破产,可谓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不仅成就了世通,也成就用户,成就了电信业,甚至成就了美国经济。世通现象表明,电信业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与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将始终扮演主角。

6、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加州大学和其他机构投资者以及许多个人投资者已对安然公司、29位公司管理层人士和董事以及安然的审计公司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提起集团诉讼,诉讼事由包括欺诈、误导性陈述、假账和内幕交易;美国证监会也对已离任的安然财务总监及其他现任管理层人士以关联交易和做假账为由立案。

安然以做假帐的方式欺骗投资者、套取银行贷款,4年间安然公司虚报的盈利达5.86亿美元。而为安然进行业绩审计的是全球第5大会计事务所安达信会计事务所。安达信在事发后承认在审计中犯了错误,承认在安然公司宣布2001年第3季度亏损6.18亿美元的前几天。销毁了相当数量与安然公司相关的文件。股市投资人对安达信在财务审计时未尽职责提起了诉讼,法庭判定指控成立,安达信不得不为股市投资人的损失做出赔偿,并破产。著名的安永国际会计公司(ERNST&YOUNG)就因对一家名为CENDANT的公司做出有误导的评级,被判定赔偿3.35亿美元。

安然和世界通信公司的外部审计企业都是名列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公司,暴露出上市企业和审计公司的厉害关系,(安达信公司2001年从安然公司收取了5200万美元的服务费,其中约有一半为审计业务以外的咨询服务费。)也使得审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安达信公司因为销毁与安然公司有关的数千页文件而受到司法部的起诉,该公司原有的2300家上市公司客户已有800家转投其它事务所。美国联邦陪审团2002年6月15日已裁定安达信公司妨碍司法罪成立,地方法官哈蒙10月作出最后裁决,从而标志着这家有90年历史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终结。

2005年由十二人组成的陪审团在美国南部城市休斯敦宣布:安然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弗瑞·斯基林被控的二十八项罪名中有十九项成立,公司前任董事长肯雷被控的十项罪名全部成立。依照美国联邦刑法,可能面临数十年的牢狱,两人的余生可能会在监狱中度过。

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等因涉嫌财务欺诈,向安然破产的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金。

2005年7月,曼哈顿地方法院宣判,针对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伯纳德·埃贝斯的证券欺诈、共谋等9项指控全部成立,判处埃贝斯25年监禁。现年63岁的埃贝斯成为自安然丑闻爆发以来判罪最重的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7

四、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目前会计信息质量普遍存在问题,造成理性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信心不足,影响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我国类金融控股企业普遍经过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将亏损变成盈利,玩数字游戏。而且因法律法规和会计规范的不完善而被披上合法的外衣,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只要充分披露便可逃脱被制裁的命运。以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之名,进行财务造假的现象如不能及时被制止,德隆第二、第三出现就不远了。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资而铤而走险,银行经营困难,甚至导致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

安然事件是个很好的案例。它告诉我们无论多大的谎言最后总是要被戳穿的。两三年内,中国还会有一批类金融控股企业垮掉。

根据PART1、PART2的分析,类金融控股企业除了急功近利扩张带来的风险外,在社会公众的压力和自身利益的推动下,在业绩不佳时通过作假帐维持形象,获取利益是普遍现象,所以类金融控股企业出现危机是难以避免的,重要的是在这些问题出现后应采取何种行动。

安然事件的出现使我们的监管机构出现了两种心态,一种是华尔街尚且如此,我们的问题不算什么;一种是对规范市场完全失去信心,认为市场永远是赌场。但是安然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政府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纠错措施:不良公司立即破产,一连串索取赔偿的法律诉讼,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和咨询业务强令拆分,对责任的追究从企业界、中介机构一直到政界。这些措施一是着眼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二是着眼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美国政府对企业危机的处理,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1、立即启动危机应急程序

(1)、立即阻断传染

立即对问题企业进行调查,并立即冻结他们及其关联公司、工具公司在所有银行帐户;查封这些单位的财务档案文件;开始派员进驻。

控制动作极快,危机一出来就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不给问题企业继续行骗获取新的资金维持的机会,防止危机传染。

而且这种迅速阻断危机传染的方法,可以迅速了解危机深度,搞清事情真相,节省成本和时间,而阻断危机时间比什么都重要。并且在重压下,可以争取企业“坦白从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工作成本。

(2)、预防再犯

为防止类似的企业重蹈覆辙,危机影响扩大,在政府监管部门监督下,对类似企业进行审查。

必要时要动用司法部门进行普遍的司法调查工作。

调查的同时警告这些企业不要铤而走险。

(3)、安民告示

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爆发后,政府要冷静应对危机,要立即启动了应对危机的应急程序,安抚民众,作出承诺,敦促有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将舞弊者绳之以法,并完善法律,对欺诈行为加重处罚。并由相关监管部门成立专门调查工作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调查。

(4)、控制舆论

当事件有可能演变成金融危机后,政府必须加强对新闻的控制,不断协调主流媒体的报道立场,每天政府有关部门都要通报工作情况,媒体也要从揭露内幕转为主要报道政府监管部门的声明、工作计划、行动、正在取得的成绩,以及破产重组的进程等等。总之稳定市场信心、稳定人心的报道要成为主流。

(5)、调查

要对涉嫌舞弊的公司进行彻底调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在调查处理时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既不要受媒体和民众情绪的左右,脱离法律搞“从严惩处”,也不因为违规公司是具有影响的大企业,就对他们另眼相看,从轻发落。

(6)、找到原因

要认真分析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要通过调查,揭示出金融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市场运行的问题、中介机构的问题,还包括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7)、提出改革措施和完善制度

要通过调查处理,提出进一步的改革措施。金融市场上出现违规问题固然要处理,但比处理更重要的是完善制度,通过完善制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8)、反思

安然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证监会也在反省自己的运作。第一点,近几年来,对特大型上市公司和特大型中介机构的监管有所放松,使这一领域蕴积了风险;第二点,对经济衰退或繁荣,证券市场萧条或活跃的不同情况下,上市公司和证券机构的行为心理变化规律,缺乏系统分析并用于证券监管之中。一家上市公司在面临经济衰退和股票大幅下跌的压力时,信息披露方面就可能造假。

2、美国的传统是以特别立法应对特殊情形

(1)、30年代大萧条特别立法的功勋

1929年10月24日,美国金融界崩溃了,当一家银行倒闭时,恐慌便传播开来,储户纷纷赶到其他银行去提取存款,从而引起了一个逐渐破坏整个金融结构的连锁反应。由于1929年投机热渗透经济,使得一些商号和银行放弃正常的预防措施,去从事投机性质的冒险活动,因此,金融业风险会传染的这一弱点变得更为严重。

860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GNP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

1932年,是美国经济史上最寒冷的冬季,当时空气中也弥漫着腐败、萧条和不信任的气味。在国会的一系列深入调查中,华尔街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国会调查委员会把那些所谓“首先关心顾客福利、并在公平交易的模范机构里从事经营活动”的投资银行家的形象彻底粉碎,证券交易所“实际上恰恰是一个美化了的赌场,热望发财的局外人在那里成功的机会极少”,华尔街一些最有声望的人合伙行骗,人为抬高债券价格以牟取暴利。调查发现大通国民银行董事长艾伯特·威金甚至利用自家银行股票卖空盘。在调查和舆论的压力下,火柴大王克罗伊格自杀,公用事业巨头英萨尔公司倒闭,一个个昔日的经济英雄一夜之间成了无耻的骗子。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在这种情况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他针对当时的实际,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占1/3。

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实行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根据这一法令,罗斯福获得了管制信贷、通货、黄金、白银和外汇交易的紧急权力。接着,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陆续通过了《“证券真实”法案》、《住宅贷款法案》。

从3月13日至15日,已经有14771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家。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

6月国会通过格拉斯—斯特高尔法,即《1933年银行法》,该法规定,联邦储蓄银行管理银行投资,使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限制银行的投机活动。同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5000元以下的小额存款实行保险,以保护储户。

1934年又通过证券交易法,即《1934年证券法》。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管理证券交易,制止证券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要求银行在发行新证券时,必须将有关资料公布于众。这些法案初步稳定了国内金融秩序。

为了加强美国经济地位,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 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宣布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

(2)、SOX法案是美国历史上以特别立法应对特殊情形传统的最新延续

SOX法案赋予了SEC更大和更多的权力。美国采取的是以行政监管为主、自律管理为辅的证券监管体制。SEC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负有较重的责任,同时也享有较大的权力。此次公司改革法案进一步加强了SEC的地位和权限。如授予SEC有权发布对上市公司董事和经理的解职令,这项权力过去只有法院才享有;责成SEC制定一系列规则,确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及时;要求SEC或者全美证券商协会在1年内采纳关于防止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的规则。

加重了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规定了公司的CEO和CFO对年报和季报的个人认证制度并规定了较为严厉的刑事责任。

保护举报者。法案要求,保护向上级管理者、证券监管部门乃至国会举报公司欺诈行为的举报者。如果雇员因举报而受到解雇、降职、停职、威胁、骚扰或者其他形式的不利益,他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并获得相应的赔偿。

  SOX法案反映了监管当局在美国上市公司爆发一系列财务丑闻后整顿资本市场的决心。完善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市场信息的真实性,严厉打击造假帐、发布虚假信息、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增强证券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和司法程序、完善的监管程序、构筑稳健的金融体系。对信息披露实行动态监控,加强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稽查和惩罚,通过改革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加强公司总裁的个人责任来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

3、用立法引导市场手段解决经济问题

(1)、强化市场力量监管作用

美国证监会和法庭对安然难以进行直接监管,这不仅仅因为这些行政与执法机构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因此没有足够的激励与动机),而且也因为政府行政部门不可能有足够多的人力物力去一一实现事前核查。在美国,证监会和法庭的作用更侧重于间接监管,它们的责任是设置并维护有利于市场运作、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与机制,通过市场机制让市场和媒体自己去“纠错”,去监管公司行为。

证监会间接监管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有促进市场自律的机制存在。要想让市场自律,就得给市场参与者相应的激励。安然案例清楚地显示,一个存在多种利益主体的市场,正是一个有自我澄清机制的市场。以做空为生的对冲基金的分析师、研究员们追查安然的内幕细节,为最终揭开内幕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说没有做空的市场机制,就不会及时发现安然危机。

所以市场力量和媒体对公司的监管通常更直接,甚至在事态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时就可产生效果。但这两种渠道(尤其是市场渠道)需要相应的市场机制配合,比如市场做空机制、信息披露机制。

政府行政监管的直接责任应以设立并维护合理的市场机制为中心,把对公司的直接监管留给董事会、市场和媒体。 在安然整个事态的发展中,媒体与买方分析师不断地分析、质疑安然公司,迫使安然公司面对现实,调整不当行为。没有他们对安然的积极监管,安然可能不会破产,可能还在继续使用金融手法、会计手法和多重关联企业欺骗股东。

同样,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也没有足够人力,同时也不应该细管到不会有任何违规发生的程度。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应更多从市场机制上去设计和调整。有了更好的市场机制并且给予市场参与者相应的激励,媒体和市场就可在相当程度上对上市公司发挥监管作用。这就是安然案对监管问题的启示。

(2)、用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问题

安然事件暴露了现行会计制度与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但美国政府并没有用纳税人的钱去挽救它,而是选择了不偏不倚、袖手旁观的立场,任凭市场的无情力量决定安然的命运。破产对于安然的股东、雇员和债权人来说固然是一种不幸的结局,但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却是最优的解决方案。不因为股市出现下跌和波动,就去救市。实际上,拯救一两个大企业远不如拯救一个市场重要,拯救市场最好的办法是维护一个好的制度,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剔除一两个资本市场中“坏孩子”,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对于保证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是必要的。市场经济中没有破产,就好比基督教没有地狱。自由竞争的结果必有胜有负,优胜劣败,这是市场经济的铁律,也是其生命力与效率的源泉。

安然和世通丑闻的曝光迫使美国国会提前通过了《反商业欺诈法》、《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等一系列加强企业监督的法案,让美国监察机构加强了对商业犯罪的重视,更让企业领导意识到了说谎的严重后果。

挽救一个岌岌可危的巨型企业虽然美国政府的主要责任之一,但美国政府向来奉行对经济的最少干预。即使在对美国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企业危机上,政府也只是用法律手段诱导市场力量进行拯救。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濒临破产的困境,政府只是提供了强有力的担保,克莱斯勒还是依靠市场力量摆脱了困境。而世通公司的破产重组成功,也是市场力量的结果,使美国的电信行业,世通的债权银行、投资者、债券持有者、供应商、公司员工、消费者,乃至到华盛顿的政治家们的利益都会受到了保护。

4、政府仅仅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1)、美国政府行政权力限制很多,不能滥用

安然事件曝光后,国会加大了调查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否受到大公司的过分影响力度。但是,白宫一直加以抵制。1月30日,国会审计总署表示,如果副总统切尼拒绝交出有关安然公司老板和布什政府能源小组接触谈话的相关文件,审计总署将向华盛顿地区联邦法院提出起诉,和白宫对簿公堂。这在国会审计总署80多年的历史上是头一次。

尽管安然与布什政府关系密切,安然危机不但影响美国经济、金融市场稳定,也影响美国能源供应和国家安全,同时也影响布什政治前途,但布什政府并未用行政力量去干预、救援。因为美国政府的行政权力严格受到制约。

(2)、立法时考虑长远,不朝令夕改,例如《1937银行法案》1998年才废止,使用60年,但法律制度的完善不是一劳永逸的

从安达信替安然会计造假事件可以看出,蓄意欺骗利益相关者这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美国这样一个所谓法制完善、市场成熟的国家,发生安然这样的大骗局,被称为诚信楷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如此不诚信的事情。

所以法律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说,美国资本市场的法律和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是,这些法律和制度正是美国市场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长期不断博弈的结果,是多年来不断试错和纠错的结果。只要经济在发展,只要市场存在,这种博弈就不会终结,法律和制度也就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所以必须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或制定新法律。

(3)、追究犯罪责任不是政府的任务,政府的职责是恢复市场信心,保持经济稳定,挽救有战略意义的企业

(4)、对预防、预警极为重视

(5)、迅速恢复危机企业的正常运营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8

5、市场经济本身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1)、自由市场经济也需要政府监管

美国人曾经认为,在亚洲的裙带资本主义中,政府权力过大,导致腐败盛行,最终会出现经济失序;同时,认为欧洲大陆的社会市场经济过于保护劳工利益而有损投资者的积极性,没有效率。美国只有市场经济对市场、私人企业有更多的信任,相信所有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都会自律,会根据市场行情实现自我调解。市场越自由,越有利于资源配置,也就会更有效率地保护公众利益,因此,政府应当尽可能降低对市场的限制。

但是安然事件使人们目睹了资本家的贪婪、野心、愚昧和狡猾。它给人们的另一个启示是,私人企业也需要监督,市场力量也需要适当的平衡和制约。这已经成为美国朝野共识,所以才有SOX法案的出台。

安然事件表明,“看不见之手”总有失灵的时候,完全依靠市场力量和民间自律是不切合实际的。就会计规范而言,会计制度和准则完全由民间机构制定,其权威性必然遭到削弱,监督实施效率较低。如果完全由官方机构制定,则可能降低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也难以保证会计制度和准则的高质量。就审计规范而言,美国民间自律模式的弊端已在安然事件中暴露无遗。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要同时扮演“守护神”和“监管者”的双重角色,这本身就存在着利益冲突。惟一可行的是角色分立,要么成为注册会计师正当权益的“代言人”,要么成为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监管者”。

同样,一些激励性的改革措施,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那么这种改革措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作用。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公司普遍推行了期权制度,这种机制对于激励企业经营人员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为公司谋利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机制的弊端是把公司利益与经营者自身利益绑在一起,为经营者伪造业绩、虚构利润提供了动机。又如,我国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才能增发和配股,并根据盈利高低确定增发和配股的多少,这种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努力经营,但同时也为企业伪造业绩提供了动机。

(2)、市场监管不能完全依赖政府

市场监管目前有三种力量,一是市场本身的自律机制,二是媒体,三是通过政府实施的法律和制度。

现在美国的媒体已经达成共识,如果政府加强行政监管的话,最后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寻租的机会,可能最后什么事情都解决不了。要对类似于安然公司这种玩弄会计财务手段的公司进行集体诉讼,通过法庭,给予操纵公司很高的罚款,同时让市场参与者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去报道公布它们的利润,这样一来,整个审计制度,财务报表就会更加规范了。要由法院、媒体和市场共同监督,以后的公司不太容易继续做这样的事情。

市场经济只依靠法律和制度是不行的,诚信同样也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为法律和制度能够规范的总是有限的,法律和制度是根据过去的实践和经验来制定的,法律很难准确预见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所以,法律制度总是有漏洞的。在资本市场中,法律的漏洞需要诚信来弥补,同样,法律的贯彻执行也需要诚信来保证。

(3)、市场经济本身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2002年1月18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一个腐朽的制度”的评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安然公司的崩溃不是一个公司垮台的问题,它是一个制度的瓦解。而这个制度的失败不是因为疏忽大意或机能不健全,而是因为腐朽”。 “资本主义制度依靠一套监督机制,其中很多是由政府提供的,是为防止内部人滥用职权。这其中包括现代会计制度、独立审计员、证券和金融市场制度以及禁止内部交易的规定等,但安然事件表明,这些制度已经腐朽了。用于制止内部人滥用职权的检查和约束机制没有一条奏效,而本应执行独立审计的工作人员却妥协让步。”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是腐朽的,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自由变成了欺骗的武器。市场经济本身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市场经济需要适度的管制,以防止市场衰败。

(4)、加强媒体的监督作用

从安然事件可以看出,证监会和司法介入固然重要,但这主要还是事后的监管,而在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若要较早阻止或揭露造假行为,使市场公正和效率得以体现,市场本身的制衡力量更重要。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院长、SEC顾问委员会主席JoelSeligman2002年3月25日在国会银行委员会就安然事件作证时,再次强调了“充分披露重要信息”和“合理陈述会计结果”两个基本原则是资本市场的支柱,强调要加强重要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加强日常的审计监督检查和增加SEC人员规模,更多地审核文件和稽查案件等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工作。

所以市场监管除了公司董事会、证监会和司法部门以外,还有两种极为重要的力量——媒体监督和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在安然事件中,市场最终胜了,主要是后两种监管力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从证监会的权力内涵来看,监管重心从事先审批向事后监督转移是完善证券监管权力制度的一个重要方向。也就是说,减少大量的、不必要的审批(审核)权,将监管重心移向事后监管,是完善我国证券监管权力制度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只注重事后监管,寄希望于事后严厉处罚的威慑作用来防范和减少违法行为及相应市场风险的发生,这会面临违法行为及相应市场风险发生的“生米煮成熟饭”的窘境。

亡羊补牢固然可以,但已造成的损失是难以追回的。不仅是美国,国内外的实践都表明,监督不仅依赖于健全的组织和应有的权力以及实现权力的设定,更应注意应有信息的满足,即满足监督者对实现监督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市场信息保持透明是反欺诈的必要条件,没有信息公开,有效监管的基础就不再存在。

缺乏批评恰恰是我国企业丑闻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而媒体的及时关注和充分披露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能够很好地弥补证监会监管的不足,较为充分地满足投资者的知情权。

但是国内环境并不理想。美国过去一百多年的案例说明,在类似的涉及媒体名誉侵权的案件中,美国媒体败诉的可能性只有8%。而自1987年以来国内发生的121个涉及各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等)的名誉侵权案,中国媒体败诉率高达70%。

在中国,言论自由长期以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有关方面对此也不是十分重视。相反,由于传统道德和文化的影响,名誉权一直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因此在两者发生冲突时,法律上的价值取向也往往倾向于名誉权。长期以来,在具体的判案过程中,保护名誉权几乎成了法官们压倒一切的价值取向,这必然造成了媒体在诉讼过程中的尴尬局面。  其次,司法的操作程序成为左右媒体在诉讼过程中的直接力量。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所以一些对媒体提起诉讼的个人或法人往往首先从当地基层人民法院开始起诉,这样案件的终审判决就由当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许多全国性或外地的媒体面对地方企业以及当地法院时,往往会遭致败诉的结果。  最后,举证责任的安排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按照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应该是“谁主张,谁举证”。举证责任倒置是相对一般原则的例外,而且必须是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适用。目前我国法院审理新闻报道侵权案是作为一般的侵权案件来审理的,新闻媒体对其报道真实性举证普遍采用“真实证明”规则,即如果新闻媒体能够举证证明所报道或披露的事实的真实性,就可获得免责。但是,由于时间和消息来源渠道的限制,媒体通常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和实力完全证明自己报道内容的绝对真实可靠性。况且,新闻报道本身具有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特点,相应的新闻真实性也有阶段性和过程性。在实践中,新闻媒体经常通过及时报道最新情况以弥补先前报道的不足。因此,对于媒体披露的信息,法律对于其真实性的要求不应过严。新闻侵权与合法报道的尺度和界限应当灵活掌握,既要防止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也要防止一些企业挥舞“新闻侵权”的大棒,影响媒体监督作用的发挥。名誉侵权诉讼不应当成为企业报复批评者的手段,鼓励和容忍批评是企业对整个社会应尽的义务。

在前些年,中国证券市场处于成长期,股市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在当时,发展才是硬道理,上市公司理应受到保护,名誉权自然更重要一些。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股市投机成分过多,违规交易泛滥,监管自然应放在首位。而且,媒体相对于上市公司又处于弱势地位,报道内容又关系到大范围人群的公共利益,维护新闻自由,积极发挥媒体的监督职能,将更有利于市场公平秩序的营造,自然也就更为重要。

因为企业信息披露涉及公众利益,当报道的内容涉及公共利益时,媒体的言论权应当高于上市公司的名誉权。

6、对政府监管机构的权力、责任和组织机构进行调整

(1)加强对公司高级经营管理层的有效监管

因为从90年代以来,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开始流行同时握有董事会决策权和企业经营权的CEO,本来以为CEO可以充分领会大股东战略思路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又可以在经营第一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市场的反应和选择,实现了委托人利益与代理人利益的完美融合。但是实践证明CEO制度使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平衡被破坏,使实际上具有“独裁”权力的CEO处于监督之外。而且CEO的激励源于管理层经营状况的好坏,报酬与公司股票价格挂钩,导致有了铤而走险的动力。

所以加强对公司高级经营管理层的有效监管就是必然的。

(2)防止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避免公司过度膨胀

利润不是经营层正确的目标和目的,仅是使所有正确目标和目的得以完成的手段。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会与企业现实状况产生冲突,结果忽视了对自己企业理性化目标的追求,比如生存、双赢、可持续发展等等企业核心目标。

(3)、改革会计制度

金融产品与实物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实物产品可以用成本去计算而金融产品不可以。在中国类金融控股企业这个问题太多了。很多中国类金融控股企业都以控制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抵押进行融资,为了维持股票价格被迫操纵股市。而用不动产作为抵押融资就不得不做假帐维持企业利润。现在的很多所谓资产重组,企业购并就是用的这种手段。而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流最重要,但由于金字塔控股和关联交易,目前的会计制度已经很难审计其现金流量。

同时安然事件也说明,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公司参与大量的金融产品交易,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无法对此进行衡量及控制,掩盖了其存在的问题,为此会计制度必须改革。

虚假会计信息的大量存在,表明公司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对于造假者而言,有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造假者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即使会计造假被发现,所付出的代价(受到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也是较有限的。当前我国会计造假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往往被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忽略不计。而与造假成本相比,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呈几何级数增长。

在美国如此之严的法律环境下安达信仍敢以身试法,那么在中国现今“宽松”的监管之中,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会计师一定更值得信赖呢,必须改变制度缺陷。

(4)、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美国发生财务丑闻的上市公司的财务审计者都是享誉全球的会计师事务所,他们不可能没有能力发现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黑洞,但最终仍然出具了公司赢利的报告。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担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咨询和审计业务,因而,在审计时会受到上市公司的牵制,从而使会计师事务所丧失审计的独立性。鉴此,美国公司改革法案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审计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提供咨询业务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审计是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是确保信息质量的制度安排。然而,独立审计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在安然事件中,安达信应对安然公司的崩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其他部门也脱离不了干系。比如布什政府的高级官员与国会议员、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新闻界、律师以及投资银行、证券分析师、信用评级机构,如果他们尽心尽责,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安然公司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在我国,随着银广夏、东方电子、麦科特、蓝田股份、亿安科技等一批上市公司的造假丑闻曝光,相关的湖北立华、深圳中天勤、华鹏、华伦等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造假行为也大白于天下,这就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公信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会计师事务所要恢复其行业公信力,关键在于不做假账。

要做到会计师事务所不做假账,首先要从制度上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行业内面临的激烈竞争,使得他们竞相争取利润丰厚的上市公司财务咨询业务。当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时,如果上市公司以财务咨询等非审计业务为诱饵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其提供虚假报告,面对巨大利润的诱惑,会计师说“不”的勇气已经所剩无几。所以,要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独立性,需要将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严格分开,分别由不同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关系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承担。

导致会计师丧失审计的独立性的原因,在于本来应该由会计信息使用者来承担审计费用反而由信息提供者承担,就像原告聘请律师,而律师费由被告支付一样。由于审计费用由被审计者支付便成为惯例,在审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审计者为了招揽业务,往往迎合被审计者的需要。在审计时就不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目的而潜心研究如何提高审计信息的质量,而是潜心研究如何在形式上严格遵循审计准则而在实质上故意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审计方法和程序,牺牲审计原则来进行业务操作。

美国SEC就认为,需要确立会计师事务所向投资者赔偿的制度。目前,对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罚仅限于罚款、“吊照”等行政处罚,还没有会计师因参与造假或重大失职,向遭受损失的投资者作民事赔偿。这既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也不利于威慑造假者。因此,法律应当明确规定,在会计师事务所做虚假陈述时,基于信任虚假陈述而从事证券交易的投资者有权要求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7、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安然事件后,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判刑。

8、期权激励并不一定有助于减少代理成本

股票期权可以减少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增强对高管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激励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日本的很多公司都实行了这种制度。全球800家大工业企业中,至少有80%的企业对高管人员实行了股票期权制度。但是,美国的实践表明,为了激励公司管理者努力经营而设立的期权制度,有时反而会增加公司的代理成本。公司的高管人员为了获取巨大的个人收益,会不惜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制造利好消息,抬高股价以变现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这是美国企业财务欺诈的根本原因。如果管理者能够不受任何阻碍地将持股风险转移给公司、投资者和市场,管理者持股和期权计划都不利于减少代理成本。

股票期权制度使经理人薪酬市场化,一旦公司的经理人薪酬体现为股票期权,就意味着其业绩要靠市场来评估。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有股票的供求状况、政府政策的变化和充斥于市场的上市公司造假、庄家操纵和内幕人员的内幕交易问题,股价并不能真正完全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在个别情况下甚至与公司经营状况相背离,如有的公司濒临破产其股票却连续涨停,郑百文、银广夏等就是明证。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以股价作为期权行权价的基础。股价和公司经营状况相背离现象的根本消除,需要市场机制的充分发育完善,但这需要时间。在市场机制还远未完善的背景下,公司高管人员认为自己不能改变股市乃至整个市场的大气候,并且由于缺乏高管人员的职位保障制度,高管人员对其职位经常会有“朝不保夕”之感,不知道自己能在现在的职位上干多久,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在任期间尽可能地利用职位谋取个人私利。

9、独立董事制度存在问题

现代企业组织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得公司治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对象。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投资者(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资本市场也就难以健康发展与有效运作。

安然事件表明独立董事制度存在问题。安然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7名委员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主席为已退休的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著名会计学教授罗伯特·杰迪克。这些独立董事也没有完成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导致投资者遭受惨重损失。他们不仅受到社会的责难,而且将面临投资者的诉讼。

资本市场是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博弈场所,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对参与者和监管者进行制约和威慑。但如果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管者不讲诚信,制度安排将显得苍白无力。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安然事件表明,诚信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注册会计师、律师、证券分析师、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中小投资者等市场参与者,以及政府官员、监管机构和新闻界等证券市场的监督者都需要诚信教育。

安然案例说明,在许多时候,董事会可能受到管理层的影响乃至控制。如果没有媒体和市场力量施加的强大压力,“独立的董事会”有可能疏于股东委托的诚信责任。但在实际上,董事会很难真正独立,往往受公司管理层的支配。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9

一、美国财团对国家现代化的贡献

1、美国财团概况

美国财团(American Financial Groups)指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它们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家族集合而成。

(1)、美国财团的产生

美国从19世纪初开始产业革命,比英、法等国晚50多年,但到189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就超过英、法、德等国,跃居世界第一。在工业生产迅速集中的过程中,银行资本也更为集中。19世纪末,纽约出现了金融实力雄厚的3家人寿保险公司集团和两家商业银行集团(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和纽约花旗银行)。它们各自控制着几十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形成了强大的金融垄断组织,开始与工业资本融合。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就是这样诞生的。工业的蓬勃发展更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走到垄断。1893年经济危机,一些企业被兼并,一批垄断企业因而产生,例如1901年创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就是J·P摩根通过企业兼并的产物。它是美国第一家“十亿美元公司”,控制70O多家企业,垄断了全国钢的生产,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

20世纪初,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已控制了美国全部国民财富1200亿美元的1/3左右。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团获得惊人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垄断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具体表现在:

生产的高度集中。据美国《幸福》杂志的统计,1954—1969年美国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在产品的总销售额中所占的份额,从46%增加到65%;雇用人数在全国雇员总数中所占份额,从46%增加到71%。全国工矿产品销售总额的2/3集中在只占企业总数的0.1%的大企业手里。这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约有86%属于十大财团。

资本越来越集中。1901年首次出现“十亿美元公司”时,银行资本、工业资本均已相当集中,并已开始融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集中程度更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摩根·第一国民银行、洛克菲勒、库恩·洛布、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顿以及克利夫兰等八大财团。战后,八大财团实力发生变化,新财团崛起,形成了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等十大财团统治美国的格局。

特别是在5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上半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大公司、大企业纷纷跨行业实行多种经营,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加速了混合联合企业的发展。金融界在80年代出现了千亿美元的银行,如第一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财团的垄断势力随着各财团的经济实力迅速膨胀而日益加强,控制着美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各财团又互相渗透,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财团的界线愈来愈模糊不清,但东部财团如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以及第一花旗银行财团,仍处于统治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垄断地位。

(2)、摩根财团 (Morgan Financial Group)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统治美国经济的垄断资本财团。创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的基础上,1871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1894年合伙人逝世,由其独资经营,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诸如钢铁、铁路以及公用事业等)扩张势力,开始形成垄断财团。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金融机构13家,合计资产总额30.4亿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实力为最雄厚,称雄于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摩根公司为“银行家的银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根财团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渗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30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

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其他财团又无不以摩根财团为进攻的主要目标,因而其实力地位相对下降,曾一度为洛克菲勒财团所超过。为挽回颓势,它采取了多种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础,扩展实力。在工业方面,积极开拓新兴技术工业,60年代以来,在电子计算机、高速复印机和微型胶卷等工艺部门中,已跃居首位。财团所属的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全世界生产电子计算机最大的企业。财团原来基础较好的电器设备、电力设备和原子能设备等工业也取得很大发展。在军火工业方面,摩根财团控制的通用电气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格鲁曼飞机公司,名列美国国防部最大军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后期,摩根财团的信托资产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其他财团,加以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工业的兴起,又使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成倍增长。摩根财团不论在控制的企业数目和拥有的资产方面,又都凌驾于洛克菲勒财团之上。

摩根财团在金融业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国银行之一,在国内有10个子公司和许多分支行,还有1000多个通信银行。在国外约20个大城市设有支行或代表处,在近40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中拥有股权。其经营特点是大量买卖股票和经营巨额信托资产。它控制着外国37个商业银行、开发银行、投资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股权。此外,还有制造商汉诺威公司、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以及西北银行公司、普登休人寿保险公司以及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等。

在工矿企业方面主要有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GE(通用电气公司)、IT&T(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GM(通用汽车公司)等;在公用事业方面则有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南方公司。

(3)、杜邦财团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是由杜邦家族组成的依靠化学工业和军火工业起家的财团。创始人为法国移民E·I·杜邦·德内穆尔。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逃到美国,1802年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创办杜邦公司,经营火药生意;经过杜邦家族5代人的经营,终于使杜邦公司变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资产从战前的7500万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垄断公司之一。杜邦财团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财团的资产总额增达26.3亿美元,在当时的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杜邦财团从五角大楼获得价值21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战后又参加原子弹的制造,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十大财团中跃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杜邦财团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财团的经济实力以工矿业为主。1974年该财团的工矿企业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69%。工业资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来,一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以来,该公司转向发展塑料工业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生产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合成纤维等。杜邦财团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杜邦财团的金融业务主要依附于摩根财团。

杜邦财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财团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组成,其资本多半是家族的财富。所有重要职务都为家族的成员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才相继由外界“能人”担任。

■杜邦集团在顶峰时期控制的核心企业清单

(共计250个核心企业;1600个控制企业;6000个参股企业)

▲金融业:

◆储蓄类:花旗银行(与洛克菲勒、摩根共同控制);化学银行(已经被摩根集团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收购,与摩根、洛克菲勒共同控制);技工储蓄银行;弗吉尼亚富兰克林农商银行;第一国民银行;梅隆国民银行;特拉华银行;特拉华农民银行;佛罗里达国民银行;威明顿信托公司;特拉华信托公司;西格玛信托公司;吉拉德信托公司;威明顿储蓄基金会;克里斯蒂安娜证券公司;阿穆尔斯证券公司;

◆投资类:德尔法伊CAPITAL;德尔法伊管理公司;特拉华基金公司;三角洲河流公司;杜邦――格格尔·福根公司;安德洛特公司;联合国际基金会;西格玛事业股份公司;西格玛投资股份公司;西格玛CAPITAL;沃德尔――里德公司;德凯特收益基金会;W·H·杜邦联合公司;莱尔德股份公司;

◆保险类:克莱蒙特保险公司;弗吉尼亚人寿保险公司;大陆美国人寿保险公司;联合投资者人寿保险公司;自由互助人寿保险公司;农民互助保险公司;

▲实业:

◆石油:菲利浦石油公司;中央大陆石油公司;石油联合公司;阿尔蒂尔石油公司;米尔·克里克石油公司;钱斯勒西方石油公司;里奇利公司;

◆航空制造业:波音飞机公司;北美罗克维尔公司;全美工业公司;皮埃尔塞基直升机公司;斯威林登飞机公司;维特勒尔飞机公司;杜莫德公司;

◆武器与计算机工业:威明顿武器公司;杜凯因公司;加勒特公司;全国计算机公司;科技公司;

◆化学与橡胶业:E·I·杜邦·德·尼莫尔公司(杜邦化学)(2004年销售收入250亿美元);赫尔克里士化学公司;阿特拉斯火药化学公司;米执韦聚化物公司;米执韦氟化物公司;尤尼罗伊尔公司;墨西哥特雷蒂罗公司;杜西络公司;电气软管和橡胶公司;东洋产品公司;昭和尼奥普林橡胶公司等等。

◆其他制造业: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集团共同控制)等等。

◆食品工业:可口可乐;联合食品;美国制糖等等。

▲房地产:朗伍德机场;集散货栈公司;圣约瑟夫土地开发公司;杰克逊维尔房地产公司;杰克逊维尔集散货栈公司;佛罗里达国民房地产公司;威明顿中心区公司等等。

▲服务业:

◆航空:大西洋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

◆公用事业:德尔马佛电力和电灯公司;戴蒙德电话公司;圣约瑟夫电话电报公司;阿蒂西莱斯自来水公司;

◆铁路:佛罗里达东海岸铁路公司;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阿巴拉契亚铁路公司等等。

▲新闻业:威明顿《新闻日报》公司;罗林斯广播公司;WHYY电视台等等。

▲其他产业:大陆制罐公司;圣乔造纸公司;纽波特纽斯造船和干船坞公司;索顿耐火砖公司;费城棒球俱乐部;马林建筑公司;圣乔港码头集散公司等等。

(4)、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是战后兴起的东部大财团。历史虽短,但其控制的资产总额已超过几家老财团,跃居十大财团的前列。该财团以第一花旗银行为核心,依靠它的巨额资金,向军火工业(如火箭、导弹以及飞机等)和民用工业(如电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扩张势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业和大公司。它也是对外扩张最活跃的财团之一。

第一花旗银行的前身是创立于1812年的纽约花旗银行,该行为华尔街最老的银行之一。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受斯蒂尔曼和洛克菲勒两大家族的控制,作为标准石油系统(美孚石油系统)资金调度中心,并因此获得迅速发展。30年代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业务一蹶不振。在50年代发生的企业兼并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跃起来,1955年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更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用现名。以该银行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挤入美国十大财团的行列。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于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是由第一花旗银行同与军火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大公司和大企业所构成。它所控制的从事军火生产的波音公司(与杜邦财团共同控制)和联合飞机公司(与杜邦财团共同控制),除生产大型民航客机外,历来都是美国主要的军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喷气式轰炸机、民兵Ⅲ洲际导弹、阿波罗计划以及制造火箭和宇宙空间发射器等军用产品,每年从军事订货中获得惊人的高额利润。财团所属其他企业还有大西洋里奇菲尔德石油公司(与杜邦和摩根财团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与杜邦和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施乐公司、明尼苏达采矿与制造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摩根财团和杜邦财团共同控制)以及生产电子计算机的国民现金出纳机公司。在商业方面则有彭尼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和珠宝商店(与芝加哥财团共同控制)。上述企业都在国内外居于垄断地位。

1998年与银行旅行者集团合并,成立花旗集团(Citigroup),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部金融业务,总资产7000亿美元,年净收入(2003年)500亿美元,股东权益440亿美元,股票市值1400多亿美元,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0

(5)、得克萨斯财团 (Texas Financial Group)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得克萨斯州倔起的一个新财团,主要是依靠石油工业和军火工业发展起来的。以K·W·麦基逊、S·理查逊、H·L·亨特、J·柏朗、J·A·埃尔金斯等创立的家族为代表。

得克萨斯财团的银行资本比较薄弱,虽拥有4家银行和3家保险公司,但没有形成强大的金融中心。4家银行是:达拉斯第一国民银行、休斯敦第—城市国民银行、达拉斯共和国民银行和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得克萨斯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以休斯顿的坦尼科公司为最大。它本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公司,现已发展成多种经营的综合公司,该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在军火工业方面,得克萨斯财团控制了两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创办人J·J·林,善于兼并,在1960年兼并特姆科飞机制造公司,后又于1961年兼并沃特公司(制造飞机和导弹)。80年代以来进行多样化经营,但仍以制造军火为主,发展迅速。另一家为休斯飞机公司,创办于1933年,经营业务本限于设计和实验性制造,1942年才开始商业性生产,制造飞船、侦察摄影机以及各种飞机零件。80年代上半期,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控制系统和其他电器部件,在美国飞机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得克萨斯财团还拥有一些生产尖端技术工业产品的公司,如得克萨斯仪器公司。

(6)、加利福尼亚财团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倔起的新兴大财团,包括美洲银行集团、旧金山集团及格杉矶集团。这三个集团的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加利福尼亚州军火工业的迅速发展而获得急剧增长,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形成以美洲银行为金融中心的大财团。1974年拥有资产1671亿美元,在美国十大财团中居第三位,在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它与南部财团组成一股新兴的军火工业集团势力,成为与东北部老财团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资本极为雄厚,拥有的主要商业银行有美洲银行、西方银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旧金山地区的韦尔斯·法戈公司和克罗克国民公司等。

美洲银行是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核心,其前身为意大利移民后裔A·P·贾尼尼于20世纪初所创办的意大利银行。由于业务的迅速发展,至20年代就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30年代初,与加利福尼亚美洲银行合并,改名为美洲国民信托储蓄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它带来了巨额利润,超过了当时纽约的大通国民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目前美洲银行的最大表决权已为摩根财团和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控制,加利福尼亚财团在美洲银行的势力远不如前。

加利福尼亚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大战期间和战后,由于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公司以军火生产为主。例如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利顿工业公司以及诺斯罗普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美国前十名的军火商和军火出口商。战后,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在美国国防部的军火订单中,长期居于首位。但是这些生产军火的公司的控制权,逐渐落入东部大财团的手里,加利福尼亚财团的实力地位已相对下降。

(7)、芝加哥财团 (Chicago Finanial Group)

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财团。20世纪初期,由当地的富豪家族麦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兴的克朗家族组成,以芝加哥地区为活动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于发展农牧业,很早就成为美国重要的粮食区和牲畜区。农业和畜牧业发达,肉类加工和农业机械工业随之发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区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这些富豪家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垄断财团。1935年拥有资产43亿美元,在当时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四位。

芝加哥财团的金融实力比较雄厚,拥有5家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银行公司、北方信托公司以及美国银行公司。此外,还有两家保险公司:西纳(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险公司。近年来,芝加哥财团受到华尔街大财团的排挤,金融实力远不如前。大陆伊利诺伊公司受到摩根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为洛克菲勒财团所控制,芝加哥财团实际上已从属于这两个大财团。

芝加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部门,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工业和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以及以农业地区为对象的商业。在农产品加工工业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类加工公司,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埃斯马克公司和联合食品公司(与杜邦共同控制)。在农业机械方面,它拥有国际收割机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杜邦和洛克菲勒财团两家财团共同控制)以及迪尔公司。这3家农业机械公司生产的拖拉机占全国拖拉机销售市场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芝加哥财团在石油工业方面的扩展引人注目,它在属于洛克菲勒财团的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拥有大量投资,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结合。

芝加哥财团在商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拥有西尔斯—娄巴克公司、联合百货公司、珠宝商店和马歇尔·菲尔德公司等巨大的商业零售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创立于1866年,20世纪初经营邮购业务获得巨大发展,零售商店和供应点遍及美国各地,1982年公司资产增366亿美元,全年销售额300亿美元,在美国的百货公司中居于首位。

(8)、克利夫兰财团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以所在地克利夫兰得名。19世纪后半叶,克利夫兰地区的几家相互密切联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马瑟、汉纳、汉弗莱、伊顿等家族,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创办钢铁工业,获得巨额利润后,又投资于银行业,并向橡胶工业和铁路运输方面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具备了财团的条件,1935年拥有资产14亿美元,为当时美国的第八家财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获得进一步发展,1955年资产增达157亿美元,上升为美国第六家财团。60年代,由于财团所处的地区限制,实力衰退。

克利夫兰财团的经济实力以钢铁、橡胶、铁路运输等部门为主,在美国基本工业中有一定的地位。钢铁工业是该财团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国最大10家钢铁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钢铁公司、莱克斯—杨斯顿公司、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和国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在美国橡胶工业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国最大的两家橡胶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和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均为克利夫兰和其他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金融资本薄弱,它拥有的克利夫兰信托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实力有限,筹措资金只得仰赖东部财团,特别是摩根财团的金融机构。

(9)、梅隆财团 (Mellon Financial Group)

以梅隆家族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垄断资本集团。创始人T·梅隆于1869年创办托马斯·梅隆父子银行,发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国民银行,是梅隆财团赖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为起点,逐步与工业资本融合,财团逐步形成。梅隆财团所控制的金融机构,除梅隆国民银行外,还有匹兹堡国民银行和通用再保险公司。长期来,梅隆财团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控制了匹兹堡地区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

梅隆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资格最老的是美国铝公司。它的前身是匹兹堡冶炼公司,1890年就为梅隆父子银行所控制。1910年以来,美国铝公司一直垄断着美国铝的生产,是梅隆财团的工业支柱之一。另一个重要工业支柱是海湾石油公司。它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垄断企业之一,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开采、提炼、运输和销售,80年代以来扩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产能力,在美国化学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财团在钢铁工业生产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拥有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国民钢铁公司(与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惠灵—匹兹堡钢铁公司、阿勒格尼—勒德卢姆工业公司等4家大钢铁公司。此外,财团还拥有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与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末受任何财团渗透,专门设计和制造飞机、导弹以及火箭,长期以来一直是五角大楼和国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

(10)、波士顿财团 (Boston Financial Group)

是美国最老的垄断财团之一。它是由19世纪经营奴隶贸易而致富的波士顿地区的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兴的肯尼迪家族联合组成的。当时,这几个家族把从海外殖民掠夺中积累起来的巨额资金投资于商业银行、保险事业和投资公司,并依靠这些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经营纺织、制革、制鞋、服装、食品以及化工等轻纺工业。由于轻纺工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初,波士顿这几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为核心,形成了波士顿财团。

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创立于1859年。1903年与马萨诸塞银行合并后,仍称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它是美国最早的一家跨国银行。除银行外,波土顿财团还拥有4家著名的保险公司,以约翰·汉科克互惠人寿保险公司和马萨诸塞互惠人寿保险公司为最大。

波士顿财团在工矿企业方面的实力不及东部大财团。它所控制的工业原来主要是轻纺工业,从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发展新兴技术工业,从轻纺工业转向电子、光学、空间、导弹等方面发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战后兼并了许多中小公司,实力壮大,经营方向也由轻纺工业转向宇航工业和电子工业发展,成为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样化公司。它既制造航空和宇航产品、各种电子部件、飞机部件,又经营钟表发条、家具和家禽等行业。它的一家于公司贝尔宜升飞机公司,是一家军火出口商,为五角大楼和外国制造直升飞机。波士顿财团在发展新兴技术工业方面具有优越的技术力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波士顿地区尖端工业的发展。其所属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锡昂公司和波拉罗伊德公司等,由于新兴技术工业的刺激,经济实力增长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顿财团曾联合格克菲勒财团支持J·F·肯尼迪担任总统。肯尼迪人主白宫,替波土顿财团争得大批军事订货,引起摩根财团的强烈不满。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给波士顿财团一大打击,使它在同其他财团的竞争中地位不断下降。

(11)、洛克菲勒财团(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

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创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俄亥俄标淮(美孚)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并以其获得的巨额利润,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经济实力发展迅猛。资产总额在1935年66亿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亿美元,25年中增长了11.5倍。其后又继续获得巨大发展,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超过了摩根财团,跃居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美国16家最大的石油公司,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它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讯等各个企业,在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军火公司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已被第一花旗银行控制的波音收购)、马丁·马里埃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斯佩里·兰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机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美国垄断资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给洛克菲勒财团以沉重打击。该财团采取各种措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首先参与美国国内石油的开发,争取国内沿海地区近海油田的租赁权,1976年获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赁地130万英亩。又与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英国北海油田。它还渗入能源工业的其他有关部门。此外,还大力向石油化学工业发展。

洛克菲勒财团不但在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它还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以扩大其影响。

但是洛克菲勒财团80年代以来,经济实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随之下降,已为摩根财团所超过。主要是因为美国财团互相渗透,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大企业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银行如大通曼哈顿银行等,都已受到别的财团的渗透而成为共同控制的企业。

家园 版面这么整齐,我回在最下面

免得不美观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1

2、财团对美国现代化的贡献

美国国家现代化的标志是金融业、铁路、钢铁、石油、电话等产业的集中和发展,而正是财团通过金融工具,对这些产业进行重组、并购和扩张。

(1)、财团推动的产业整合实现了美国现代化

■铁路

南北战争前,美国一般的中小企业仍是规模极小的家庭式工场,当时美国产业界最重要的运输手段就是铁路。可以这么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项发明能像铁路这样对世界产生如此迅速和决定性的影响。正是铁路把无数小规模的地方经济联系在一起,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在没有铁路的时代,货物运输费用极其昂贵,小麦只能在它产地周围200公里的范围内被消费掉。但是今天,俄罗斯的小麦、印度的小麦和美国的小麦在一个市场直接竞争,澳大利亚的小麦产出直接影响着芝加哥小麦市场的价格。受到铁路影响的远不止小麦。

在铁路出现以前,由于区域性市场的需求量很小,许多工业产品往往可以用手工生产。但随着铁路的开通,在制造领域内实现规模经济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生产随之实现了规模化,这样就大大削减了成本,降低了价格。铁路对于钢轨、机车、车厢和煤(美国早期铁路的燃料主要来自于美国丰富的木材资源)的巨大需求也推动了历史上第一批重工业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雇用的工人数量巨大,前所未有。

  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重复建设,各个铁路之间的难以衔接,这些都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目光远大的摩根明白这样发展下去是不行的,他决心对铁路行业进行一次大的整合,从而彻底实现铁路业的“垄断”,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摩根化体制”。

他说服了铁路巨头搁置恶性竞争、化解纠纷。例如“海盗协议”签订。

在摩根成为纽约中央铁路代表股民的利益的一名董事之前的50年,美国的铁路系统一直是以混乱无序的方式发展着,大一点的主干线都是由小的地方铁路拼凑而成的,铁路公司的资本和公司结构也因此而千奇百怪。

铁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的企业――即经营这些铁路的管理层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拥有这些铁路的股权。尽管按道理讲,这些管理层理应完全代表股东的利益,但这时候,几乎还没有什么法律手段可以强制他们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工作。因此,管理人员可以为自己谋求私利并损害股东甚至是顾客的利益, 实际上,他们也常常这么做,动产信贷公司计划就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例子。许多铁路公司的管理层甚至会去建造一条与另一条已经存在的铁路竞争的铁路,惟一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一条铁路出钱买斯自己。

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但由于恶性的价格战、过度建设和经营不善,整个铁路行业的利润急遽下降。甚至管理良好的纽约中央铁路和宾夕法尼亚铁路也在相互残杀,各自在对方的领地内建造了与之竞争的铁路线。摩根说服小范德比尔特,使其确信他能为两家铁路公司找到和解方案。他邀请双方的管理层共同坐上他的“海盗号”豪华游艇在加里森和桑迪胡克之间的哈德逊河上来回航行,直到摩根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按照协议,纽约中央铁路买下和它隔河相望的哈德逊河西岸的铁路线,宾夕法尼亚铁路则把正在建设的从哈里斯堡到匹兹堡的铁路线买下来,并立刻停止建设。(为修建该铁路而开凿的穿山 隧道随即被废弃,直到几十年后修建宾夕法尼亚高速公路时才被重新启用。)

这一协议被称为“海盗协议”,它的成功签订使摩根在商业界和华尔街声名鹊起,生意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他的公司。虽然他只是华尔街的一名银行家,而并不专营铁路,但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里,他实际上是美国铁路工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公司为诸如巴尔的摩铁路、俄亥俄铁路、切萨皮克铁路公司、伊利铁路等铁路公司成功地 进行重组,并推行了合理化的改革。

又趁经济萧条时期铁路公司大量倒闭之机,对几大铁路运营商进行重新规划,从萨斯科哈那铁路到纽约中央铁路,摩根逐渐控制了美国的铁路。

为实现对破产铁路企业的控制。摩根出面组建了一个专门对债权人负责的信托委员会。委员会由4至5人组成,实际的控制权则在摩根一人。委员会下设一个委托公司,即“托拉斯”,来处理日常事务。通过这一安排,摩根不但迅速实现了对大量铁路企业的控制,又不致引起非议。这项一举两得的“创新”,广为后人所沿用。到1900年。在摩根直接间接控制之下的铁路长达10.8万公里,差不多占当时全美铁路的2/3。

■电报电话

第二个重大发明是电报及以后的电话。同铁路一样,它也对华尔街和美国其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落后的远距离通讯在前工业经济时代是仅次于陆上交通的第二大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自古以来,通讯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人类的行进速度。一条消息从波士顿传到纽约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一个从波士顿出发的人,甚至可以比这条消息先到达纽约。当时费城的经纪商最害怕满载着华尔街人的公共马车突然出现,因为这意味着那些独享着伦敦消息的华尔街人,又将在费城市场上小发一笔了。  1846年,总长为23000英里的电报线把美国主要的大城市都连接起来。1861年,电报线已经延伸到了美国西部地区的旧金山市。同铁路一样,早期的电报公司都是地方性质的,只经营区域性的电报业务。但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个名为西联(West Union)的公司开始收购一些独立的小的电报公司,逐渐形成了一个全美范围内的电报体系,占据了美国通讯行业的主导地位。这一主导地位直到19世纪末因电话的出现而被摩根控制的贝尔公司(Bell)所取代。

电报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把纽约的价格传送到费城和其他任何地方,而且完全不受天气的影响,全天24小时都可以传送。因此,那些城市作为金融中心的时代立刻宣告结束。这一道理即使在当时也很容易理解,詹姆斯·K·迈德伯瑞在1870年写道:“金钱总是有集聚的趋势,股票、债券、黄金很快就集中到了那些金融活动盛行的地方。流动的财富总量越大,这种特性表现得越明显。根据这一原理,伦敦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纽约成为了美国的金融中心。在电报发明前就已经成为东海岸主要大都市的纽约,现在成为了无可争议的金融中心。当这个金融中心从牛市跌到熊市,它也会给这片土地上的每个州、每座城市和每个村庄带来巨大的混乱和冲击。”  因此,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电报在19世纪50年代被发明出来,确保了纽约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在电报发明之前,快递公司已经在纽约市和其他城市之间运送证券和钞票了。1840年,波士顿人阿尔温亚当斯(Alvin Adams)就开始在纽约和波士顿之间专门从事这项业务。一旦电报投入应用之后,快递服务对维持纽约金融中心的主导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许多这些最初为运送钞票和证券而成立的快递服务公司,后来都转行进入银行业和经纪业,例如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

■钢铁

在20世纪来临之际,摩根已经组建了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和国际收割机公司(1nternational Harvester)等上市公司。

同时1895年J·P·摩根公司,开始向钢铁、铁路及公用事业等产业渗透,开始用金融手段整合无序竞争的产业。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钢铁业发展迅速,其后的美西战争和布尔战争令钢铁价格一路上涨,利润猛增,兼并事件比比皆是,但无序的价格战也由此出现。摩根认为,要想在钢铁工业中建立正当的秩序,必须进行更大规模的兼并与改组。

为此,他首先选择了约翰·沃恩·盖茨拥有的美国钢铁――铁丝公司。摩根与盖茨达成了协议:在美国钢铁――铁丝公司之上,成立一个联邦钢铁企业,其中包括全美265家钢铁企业,在美国钢铁企业的排行榜中,第一是钢铁大王卡内基,摩根排在第二,第三是洛克菲勒。

1901年,摩根根据卡耐基钢铁公司总裁查尔斯·施瓦布的创意又组建了合众国钢铁公司(u.s.Steel)。当安德鲁·卡耐基任命施瓦布为卡耐基钢铁公司总裁的时候,他才只有35岁。1900年12月12日在第五大道和55街交界处的大学俱乐部举办的一个晚宴上,施瓦布讲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关于美国钢铁工业的前景。此时美国钢铁工业在全世界已经是效率最高的了,但是施瓦布认为美国的钢铁工业还可以更上一层楼。施瓦布建议,如果钢铁工业进行一次大的合并,组建一家资产规模量大、同时也是最高效的大钢铁公司,那么由于拥有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的巨大优势,这个公司将击败英国和德国的钢铁公司,称霸世界钢铁市场。在场听众包括卡耐基、E·H·哈里曼、雅各布·谢弗和J·P·摩根等。

摩根以雷厉风行著称,他决定将施瓦布描述的前景变成现实。要做成这件事,安德鲁·卡耐基是关键,因为卡耐基控制着世界上 最大的钢铁公司。

经过谈判,卡耐基愿以4.8亿美元的价格把他的钢铁公司出售给摩根出面组织的辛迪加。这笔交易的数额之巨使每一个人都目蹬口呆。新成立的公司叫做合众国钢铁公司,资本额达到了14亿美元。而当年的联邦预算支出只有5.25亿美元,整个美国所有的制造业总资本是90亿美元。

为了使公司加速运转,摩根一方面制定高额产品价格,以挤压中小钢铁公司的方式抬升了行业门槛;另一方面,趁这些中小公司财务吃紧时,继续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一举吞并了700多家相关钢铁企业。

此后,摩根的美国钢铁公司马上开始降价,这种策略相当奏效,公司鼎盛时期,董事会控制了全美3/5的钢铁生产,可以决定近17万钢铁工人的命运。而美国钢铁公司也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工业公司。

■石油

洛克菲勒1870年1月10日,创建了一家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它的名字就是标准石油公司。身为公司创办人和总裁的约翰·洛克菲勒获得了公司最多的股权,当时他年仅30岁。科学的管理、精细的经营、高质量的产品为标准石油公司赢得了声誉,也具备了坚实的竞争能力。

洛克菲勒在1882年1月20日召开“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大会,组成9人的“受托委员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委员会的委员长。随后,受托委员会发行了70万张信托证书,仅洛克菲勒等4人就拥有46万多张,占总数的2/3。就这样,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

■汽车

20年代,杜邦与摩根合作,并购控制了当时世界上利润最大的公司--GM(通用汽车公司)(通用汽车仅在1910年就并购了25企业,其中11家是汽车公司,两家是电灯公司,其余都是汽车零部件公司。例如卡迪拉克、别克、奥尔兹莫比尔、庞迪亚克、Rapid卡车等等)。为了通用汽车,杜邦控制了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橡胶公司的股份,使这两间最大的汽车外围产业掌握在杜邦手中。通用汽车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巨人,杜邦财团功不可没。如今,杜邦仍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大股东。

战争带来了军用汽车和卡车需求量的增长。1917年,皮埃尔·杜邦买进了2500万美元的通用股票,并迅速控制了通用公司的大局,通过管理和资本的渗透,皮埃尔出任通用董事长,带领杜邦团队进入通用,并建立了现代化的分权管理体系和事业部组织结构。

经过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杜邦财团等等对美国基础产业的整合,此时美国的经济体已经相当庞大,这主要得益于迅速发展的铁路网,它使得整个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同时,内部的竞争推动了成本的降低和创新的涌现。到1900年,美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它保持着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如棉花、小麦、玉米等,同时,它也是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其中包括两种新的矿产品――石油和铜。在这个时期美国也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品出口国,1865年,工业品出口只占到美国出口额的22.78%,但到1900年,这些产品已经占出口额的31.65%,而出口总量也大大增加,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在所有的出口增长中,铁产品和钢产品的增长是最为引入瞩目的,它们是19世纪后期最前沿的工业技术中的“锋刃”。在南北战争之前,美国的钢铁制成品出口额每年只有大约600万美元,但是1900年,美国出口了价值12191.4万美元的钢铁产品,包括火车头、发动机、铁轨、电力设备、电线、管道、车床、锅炉和其他钢铁产品,甚至连缝纫机和打字机等也开始大批量出口。

(2)、财团集中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技术提升  如何学习管理、监管以及公平分配铁路这一新兴事物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美国发展了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杜邦把在铁路、钢铁、电气和机械行业中采用先进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发展出一套后来成为20世纪工业标准会计程序的会计方法,成为美国第一家把单人决策改为集团式经营模式的公司。杜邦开创出一个由领导层决策的先河,建立了预测、长期规划、预算编制和资源分配等管理方式。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杜邦创造了20世纪美国大公司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另外,在19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生活中还有另外一个巨大进步,那就是现代会计制度的出现。很少有人认为它和财团有什么关系,但是,事实上,银行是推动现代会计职业产生,以及在美国上市公司中强制实施公认会计准则的主要力量。

会计和文明本身一样古老,但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会计一直没有大的发展。会计是美国最早出现的职业之一。美国早期的商业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通常是家庭作坊式的,一般都不需要外部的会计师。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铁路延伸到几千公里以外,铁路公司雇佣成千上万人工作,这一切使得财务管理变得非常困难。会计师们不断发明新的会计工具来追踪企业的资金流向,以便使管理人员能够准确知道钱花在了哪些地方,同时能够查出哪些钱是不该花的。可以这么说,正是这些新的会计工具,才使得华尔街有可能创造出 来一些庞然大物般的“超级企业”。(会计领域飞速发展在美国的至今还在延续,例如,现在大家普遍认同,企业的现金流是一个反映企业状况的最为重要的指标,而现金流这个词直到1954年才被发明出来。)

这些财团控制的超大型企业,除了要保证财务数据井然有序之外,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当铁路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迅速扩张的时候,企业的资金需求远非一个家族能够满足,于是融资便成为一条必由之路。但是,当企业在华尔街发行了股票、筹措到企业所必需的资金后,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鸿沟也日益加大。后者希望获得及时的信息,以便评估手中所持有股票的价值,并将它们和同类公司比较来评判管理层的表现。而管理层则很自然地希望能够随意摆布那些数字,使它们看起来要多好有多好。这样一来,公司的真实情况不为股东所知便成为常事,很多公司最终走上了欺诈之路。而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上市公司公布财务报告。

(3)、财团整合和扩张基础产业使资本市场建立

随着美国工业的扩张,很多公司通过合并成为庞然大物,一些大投资银行开始发行越来越多的股票为所谓的“托拉斯”(Trust)融资。这是1880年洛克菲勒财团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为规避现今已经过时的州立公司法而创造出来的。

财团的重组资源活动,使美国不但有了发达的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各类债券市场,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以股票市场为中心的金融体系,拥有了活跃、发达的股票交易和股权融资市场,因此导致股权文化所引申出来的科技创新动力。

当年英国盛世靠的是海外商业贸易,而今天美国盛世靠的是科技创新。我们知道,商业贸易需要债券市场、银行和保险,而科技创新需要以股权为代表的风险资本。

股权文化特点是投机精神和愿意冒高风险的投机资本,这是美国资本市场的核心价值。美国金融就是围绕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而的崛起的。

美国的资本市场真正建立,是从铁路融资开始的。

由于铁路投资巨大,修建铁路的资金首先需要的是开拓新的融资方式以获得。而在19世纪以前,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个人和家庭来融资的。铁路业不仅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且在铁路发展初期也无人能够准确地把握它的前景。19世纪50――60年代在火车出现以前,因为运输原因,商业和工业中心不能在内陆,但只要有铁路,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局限了,可以向内地的很多地方扩张。火车出现之前纽约股市上交易的绝大多数是政府公债、少数企业债以及一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那时几乎没有工业公司的股票,最早上市的工业公司股票是在19世纪30年代。19 世纪中期,大量铁路公司在新英格兰和芝加哥等地方相继成立,于是,19世纪60――7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多数是铁路公司的股票。正因为当时这么多人非理性的铁路股票狂热,才使得美国的证券市场从过去的债券市场变成真正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可以为当时愿意冒险创业的人提供非常便宜的资本。

接下来新的概念就是电话,19世纪80年代贝尔发明了电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摩根财团控制)在1891年股票到纽约交易所上市,获得了发展的资本。

J·P·摩根把美国证券公司的销售能力和投资理念提高到新的层次。J·P ·摩根的投资银行可以说是真正的投资银行,因为它比别的任何人更能够找到资本,并善于整合概念,没有人比他更会销售这些股票。1910年摩根又开始销售新的概念――汽车,例如GM(通用汽车)。

  股市为主导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为主导的市场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因为在股市不断出现这些新概念和追求新概念浪潮,使得美国的科技创新总是能够用很低的成本得到很多的资本。通过股市融资和透过银行获得的资本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对多数的银行来说,它的资产都是存户的存款,多数存户的钱是短期的。银行最多每年给一些利息,这些利息是固定的,所以赚钱的前景很小。再加上多数存款是短期的,所以从银行的角度来讲,真正负责任的银行不应该把短期的存款拿来去做长期的投资,因为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如果银行把短期存款都去投到长期项目的话,那么其投资资产和欠存户的债务在风险特征上会相差甚远,这种资产与债务间的风险差异就变成银行本身的风险,这意味着银行要承担太高的破产风险,真正负责任的银行不做长远投资,特别是不做高风险投资,而是把存户的存款投放到短期的贷款项目上,这样使银行自己承担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相应较低。

相比而言,股票发生支付的条件是不确定的,也没有什么到期期限,换句话说,通过发行股票拿到的资本是没有限期的。如果是银行贷款,每年都有支付利息的压力,而且资本呆在企业里的时间相对短多了。对于以商业为主的英国来讲,资本停留时间短还不是太突出的问题。对于美国不断做一些新概念以及技术创新的企业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可以提供无限期资本的市场来支持,那么美国经济将会非常缺乏资金来推动技术创新。

正因为有了股市这种长期资本市场,这就为美国企业不断地做创新研究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资本环境,他们所获得的资本没有利息。如果美国公司或创业者只能像日本和德国那样通过银行得到资本,那么微软也好,思科也好,其他类同公司也好,肯定只能考虑近期利益,很难考虑未来的长久发展。所以,一个靠银行来提供资金支持的经济或社会不太容易允许企业做高风险的技术创新。因此,不同的融资途径和不同的证券品种所能支持的创业机会及发展途径,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美国财团迅速创造了一个现代工业国,而在纽约股票交易所里交易的证券为这个新兴工业国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2

(4)、财团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例如杜邦。一直以来,杜邦的化工产品不断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场杜邦革命。它发明的获得专利的染料技术,使服装的颜料工业发展到新的高度;它推出的各类高级油漆刺激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它的玻璃纸导致包装业的巨大变革;发明了涤纶、锦纶、氯丁橡胶、革新轮胎、人造橡胶,发明乙炔来制造合成橡胶,降低了合成橡胶生产成本;在越来越多化工公司挤入塑料行业的时候,杜邦开始向建筑和汽车等行业发展,并使每辆汽车消耗的塑料比50年代增加了3-6倍。1970年代初,杜邦生产出一种尼龙乙纤维,从而成功打入了世界钢铁工业市场等等。其中发明影响了全人类生活的尼龙,是最赚钱的产品。  杜邦所拥有的品牌如特富龙(Teflon)树脂、莱卡(Lycra)弹性纤维、特卫强(Tyvek)地纺布、Mylar聚脂薄膜等,都备受世界各地的用户推崇。今天,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10万员工的杜邦公司,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逾1800种,涉及电子、汽车、服装、建筑、交通、运输、通讯、石化、家庭用品等。

杜邦还参与了曼哈顿工程(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杜邦公司每年都会投入11亿多美元的巨额科研开发资金。在杜邦公司近10万名员工中,科研人员占4%。现在全世界各地有12000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其研究开发工作,每年研究出数以千计的新产品。公司在威尔明顿拥有30座大楼的实验站,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化学实验室。

自1935年起,杜邦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医疗设施之一的"哈斯凯尔"毒理学和工业医学实验室。

又例如摩根财团的GM和AT&T。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原先的主业是制造汽车,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除了制造汽车,还制造飞机发动机、洲际导弹、潜艇、宇宙飞船和家用电器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

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在60年代合并了120个不同的工商企业,并将业务扩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个国家中建立150余家子公司,经营范围也扩大到面包和食品、人造纤维和纺织、建筑、旅游、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险等行业和部门,当然电话和通讯业依然是该公司的主业。

3、财团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业

  战后银行、保险、财务公司、储蓄机构等机构高速发展。二战后美国能够控制社会的财团在数量上增加了,原来是所谓的八大财团,二战后发展为十大财团。新加入的两个财团,一个是第一花旗银行财团,还有一个加利福尼亚财团,也就是美洲银行财团,都是以银行资本为主的财团。所有财团没有一个是没有一家主要银行来作为支柱的。库恩·罗比财团因为缺乏金融机构支撑,所以失败了。福特是个大企业集团,但它不能立身于八大财团之中,因为它没有一个大的银行来支持它。

美国的经验说明,如果没有银行,或者大的金融机构来作为财团的中心,财团就不能成功。

二战后这些垄断财团已经控制了整个国家、社会,支配了每个人的生活。新的金融垄断控制了国家,也控制了整个社会,然后通过银行,银行的消费信贷、抵押等与每个公民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任何美国社会的公民现在离不开金融垄断财团。除了他自己工作的单位,还受到整个的国家、社会的支配,而这个国家社会的最后支配者是金融垄断财团。

  以美国为首的任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工农业的产值。而且社会的总利息的收入,(包括国家发行的公债、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和其他的短期债券利息)超过利润的总收入。这说明支配这个社会已经是金融业,而不是原来的工业,工业的地位相对削弱了。

(2)、财团对美国政治、外交的控制

各大财团不但凭借其雄厚的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掌握着美国国民经济的命脉,而且还利用它们的金融家、企业家及经济学家,组织各种委员会、协会、同业公会等公众团体,针对当前美国的财政、金融、外贸等经济问题,发表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提出有利于财团的各种建议意见,以左右政府的决策。垄断财团通过操纵总统竞选和国会改选的途径,争夺政府要职和国会席位,从而左右政府的内政外交,成为美国真正的统治集团。由于各大财团在海外的利益不断膨胀,因而对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别关心,千方百计设法对政府施加影响。

(3)、财团对美国媒体的控制

美国的所有主流媒体都被财团控制,而且是互相渗透,例如通用电气是摩根控制,但洛克菲勒、波士顿等也介入,又例如《纽约日报》被波士顿控制,但摩根又介入。可以说所有美国媒体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财团的背影。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

美国在线是全美最大的因特网服务商,它还拥有网景公司(Netscape),Compuserve,并部分拥有Walmart, Bell Atlantic, Gateway, Hughes electronics等。

时代华纳,1997年总收入达130亿美元。旗下包括:★CNN:时代华纳1996年收购,在美有7000万用户;★HBO:美国最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华纳音乐(Warner Music):美国第二大音乐唱片公司,其中包括华纳兄弟唱片公司;★华纳兄弟制片公司:好莱坞最大制片厂之一;★出版:《时代》周刊,《Sport Illustrated》,《People》和《财富》。

■沃特·迪士尼集团

集团1997年收入为230亿美元。包括:

★电视制作:沃特迪士尼电视;Touchstone电视;BuenaVista电视;

★沃特·迪士尼制片集团:包括多家制片厂,如沃特·迪士尼制片厂,Touchstone制片厂,好莱坞制片厂,Caravan制片厂等。);

★ABC广播公司:包括ABC电视网:在全美主要大城市有10家电视台,225个附属电视台,约有1亿用户;

★ESPN有线电视网:该公司同时又在Lifetime电视公司和A&E(艺术和娱乐)电视公司有控制股权,每家各有6,700万用户;

★ABC广播网:包括AM和FM频道,在全美各地有44个广播电台,3,400个附属台。);

★出版:有七家日报和两家出版社。1997年出版业收入10亿美元。■通用电器集团

拥有NBC广播公司,统辖13家电视台,212家附属电视台。同时还有:CNBC有线台(与道·琼斯公司共同拥有); MSNBC有线台(与微软公司共同拥有); History(历史)有线台(与赫斯特集团共同拥有)。(通用电器集团同时还拥有金融保险业,飞机,电器甚至到核工业等制造业。)

■新闻集团

集团1997年收入超过110亿美元。拥有:福克斯电视网:统辖22家电视台,159家附属电视台;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出版包括:纽约邮报,The Weekly Standard,TV Guide (电视导报),同时在海外还拥有130家报纸。

■Viacom(维亚康)集团

1997年收入130亿美元,为美国三大广播公司:ABC, NBC 和CBS提供和推销电视节目。1999年维亚康收购乐CBS广播公司,该公司拥有35家电视台,200家附属电视台和160家广播电台。

★电影:派拉蒙制片公司,Spelling娱乐集团

★有线电视:MTV, Showtime,Nickelodeon,UPN, Nashvill Network, Country Music (乡村音乐)等一些极受欢迎的有线电视网。(MTV在2001年第一季度连续第16个季度是美国12-24岁观众中收视率最高的有线电视频道。Nichelodeon有线台有6,500万用户,最大观众群是4-11岁儿童。UPN是受欢迎的摔跤比赛台。Nashvill Network和乡村音乐都是受欢迎的音乐有线台。维亚康观众总数约占美国全国人口的35%。)

★出版:Simon & Schuster, Scribner, The Free Press 和Pocket Books。

此外,它还拥有全美最大的Blockbuster录影带租赁网,有遍布美国的6000多个影带租赁店。

对美国主流和精英舆论有重要影响,并能左右国际舆论的是三家精英报业集团:

■纽约时报:1999年9月发行量为1,086,000份。在它的旗下的还有1993年收购的波士顿环球报,8家电视台,23家其它报纸,12家杂志。纽约时报新闻社向506家报纸杂志和新闻机构提供消息,特写和照片。同时与华盛顿邮报在海外共同出版《国际先驱论坛报》,影响国际舆论。

■华盛顿邮报:日发行量763,000份,周日版有110万份。同时拥有《新闻周刊》杂志(位于《时代周刊》之后,为美国第二大周刊), 36家报纸,6家电视台和一个可进入700万用户的广播电视网络。它的有线电视台Cable One有635000用户。并出版11种军事刊物。■华尔街日报:日发行量180万份,是全美发行量最高的报纸。其业主是道琼公司。该公司同时在全球拥有34家报纸,还出版财经周报《Barron's》。同时在CNBC欧洲,CNBC亚洲电视频道拥有股权。另外直接控制媒体或媒体传输系统的著名公司还有:

■AT&T/TCI公司(摩根控制):有全美最大的长途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组合。它旗下的Liberty Media拥有著名的Discovery频道(地理探险和环境保护)和MacNeil/Lehrer政论节目。还拥有因特网服务供应商Excite@home的股份。同时和时代华纳共同拥有TW Entertainment。★Clear Channel Communications:拥有19个电视台,800个电台和200000个户外大广告牌和SFX娱乐公司。该公司控制120个音乐厅,剧场和体育馆,是美国户外娱乐业的控制力量。

■微软公司:世界最大软件生产商,同时拥有MSN门户网站,并与通用电器公司各在MSNBC有线网上有50%的股权。还拥有Comcast有线网的股权,该系统有450万用户。

4、财团发展的新趋势

由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战后美国垄断财团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最显著的是:

(1)、财团经营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逐渐丧失

美国财团最初是按经济部门发展起来的,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例如洛克菲勒财团以石油起家,摩根财团依靠钢铁发展起来,杜邦财团则是依赖化学发迹的。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自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各大财团转向经营多样化,成为综合性的财团。随着经营多样化的发展,各财团所控制的工商企业五花八门,各色俱全,彼此之间的利害不尽相同,甚至互相冲突,使财团无法代表它们各自的利益,更难进行统一的指挥,只好放松控制。所以在今天的财团内部的关系日趋松散。

(2)、财团互相渗透

它们派遣人员互兼董事,使财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界限不易划清。过去美国的大公司、大企业一般只受一家财团的控制,近年来,经过各财团的渗透,一家公司往往变成由几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

(3)、财团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美国财团不仅要将美国经济置于它们的统治下,而且还要向国外扩张势力,在国际范围内建立它们的垄断地位。战后以来,美国各财团大力扩大它们的经济活动范围,由一国扩展为多国。由于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跨国公司不但获得迅速发展,而且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各大财团所控制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银行,几乎没有例外地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

(4)、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逐渐分离

“能人主义”在美国工矿企业中生下了根,各大公司经理不再实行代代相传的世袭制,而是选贤与能,聘请掌握生产技术而又擅长经营管理的“能人”当经理,财团的家族色彩日益淡薄。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3

二、日本财团对国家现代化的贡献

1、日本财团介绍

(1)、日本财团概况

日本目前有六大财团:三菱、三井、住友、芙蓉(富士)、三和、第一劝业等,共计控制日本全国60%以上的总资产;55%以上总资本;60%以上的销售额;20%左右的就业人员。其中资产规模最小的是第一劝业。

第一次大战前后,各财团改组旗下的事业公司为株式会社(股份公司),而且设立持股会社(公司)。因为控制权的集中,后被认为是财团。这种形态的株式会社,股票被同一家族持有,在旗下有金融业、制造业、矿山业、流通业等的公司。因为,持股公司用较少的资本,利用金字塔型的控股模式,支配了子孙公司,从而形成产业垄断。这些公司对日本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财团因为经济力量的强大,进而影响政治。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由于空袭,死亡人数有668315 人,建筑物的毁坏,以当时币值计算,达4967000亿日元,占日本国家财富总额的42%。工业部门的灾害更加严重,日本56种产业的生产设备,仅存水力发电等五种尚具生产能力外,其他产业全部破坏。不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无法取得,粮食也告断炊。

日本的战后经济复兴,主要是依靠美国的复兴援助,直到1951 年, 6 年合计美援总额是21.18 亿美元。

战前日本大财团,是在生产、流通、金融等各个领域,具有支配地位的株式会社的大企业。控股公司是综合支配组织内各家公司的大本营,由同一家族形成支配权力。

美国占领军认为,日本的产业完全操纵于日本政府所支持的少数大财团控制之下;产业控制权的集中,存续了劳资之间的半封建关系,竭力抑低工资、阻碍劳动工会的发展、扼杀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在一小撮握有特权的财团控制之下,强行实行低廉的工资,造成了国内市场狭小,被迫商品出口,使日本走上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财团制度的弊害,要比人的因素占更多的责任。

基于以上的认识,占领军颁布财团解体的“基本指令”。1946年共有83 家财团被勒令解散, 56个财团的家族所保有的有价证券被勒令移管。1947 年6 月,日本政府颁布《独占禁止法》,同年12 月制定《过度经济力集中排除法》。  至此,日本财团的解体工作完成。当时,被指定为解体对象的财团有: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四大财团属下的83 家公司。

四大财团所持有的全部有价证券,及所有商社、法人的所有权、管理权等统统移交日本政府所设置的整理委员会管理;各财团所持有的所属公司股份,由政府移管之后,则发给十年后保证还清的政府公债,与其相抵换;三井、三菱(岩崎)、住友、安田家族的成员,则从其银行及事业的现职上引退;各财团在其控股参加公司所担任的董监事等职务也应当辞退;各财团对其旗下公司的命令权与管理权,也应该停止行使。

1945 年9 月3 日,占领军把朝鲜银行、台湾银行、朝鲜殖产银行及战时金融金库等21 家外地银行关闭。以贸易金融为中心业务的横滨正金银行,改组为普通银行。1946 年12 月,以资本额5000 万日元,设立了东京银行。日本劝业银行及日本兴业银行,则被存续下来,日本兴业银行便作为一家供应长期资金的政府机关,和日本银行一齐成为国家的银行。日本劝业银行和北海道拓殖银行,则作为存款银行再重建起来,和东京银行一样都是普通银行。财团系的三菱银行、三井银行、安田银行、住友银行等四家,都未受到分散或改革。  但财团的解体不够彻底,对金融资本保护太多,在战后不到20 年,通过银行为主体,财团便再复活。

日本六大财团的重新兴起于朝鲜战爆发导使美国改变其全球策略,重新定位日本为远东的军需工厂与反共堡垒,使日本的财团获得重整旗鼓的机会。直至1952年三井、三菱、住友等财团商号的使用禁令被解除后,战前财团系的企业恢复成立财团。

战后日本的财团,因法律限制而不能成立控股公司,其组织方式主要为系列化,亦即财团内的各参加企业保有其独立性,透过相互持股、投融资或业务合作、重要干部派遣与主力银行居间协调等方式,形成参加企业间彼此坚固紧密的结合关系。财团内部的最高决策组织为总经理会议(社长会)。总经理会议是由财团内主要企业的总经理所组成而召开的定期例行会议,一切有关财团利益的经营策略决策与情报交流的最高层组织,例如:三井系的二木会、三菱系的金曜会、住友系的白水会、芙蓉系的芙蓉会、三和系的三水会与第一劝银系的三金会。

日本战后的六大财团中,三菱、三井、住友是旧财团系的财团,与芙蓉、三和及第一劝银等银行系财团相比较,旧财团系财团的内部凝聚力较强,但其拥有的参加企业数较少,在从业员数、总资产、销售收入等方面,不如银行系财团;但是在生产效率、获利能力(投资报酬率、资产报酬率、税后利润率)、资产管理运用能力(资产周转率)、安全性(资本比率) 等方面,都更好。

1992年日本六大财团占全日本企业的股本为15.3%、总资产为12.5%、营收为13.8% ( 以上所述的数据并未加算其转投资子公司及银行、证券与保险等金融企业,否则其所占比重将更高 )。财团属下公司占有日本进出口总量的80%左右。日本政府的政策因而经常被财团的商欲所主导。  

(2)、三井财团

由25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企业有三井住友银行(樱花银行)、三井物产、新王子制纸、东芝、丰田汽车、三越、东丽、三井不动产等。

资产总额为36万亿日元,雇员近24万人。核心成员有25家大垄断公司,其中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工矿企业15家、商社1家、大百货商店1家、房地产行业1家和运输企业2家。由这些企业组成的经理会,称为二木会,是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公司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这三大企业的首脑人物形成最高领导核心,对外代表三井财团。除了二木会成员企业外,还有未参加二木会而参加月曜会的16家直系子公司。此外三井财团还通过贷款、持股和人事关系,控制着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过10%的联带公司达114家。

三井财团的前身是由三井家族统治的三井财团。创始人三井八郎兵卫高利于1673年在江户(今东京)和京都开办绸缎庄,以后兼营钱庄,从18世纪20年代起开设了以经办银钱汇兑业务为主的三井兑换店,成为商业资本加高利贷资本,并资助封建诸侯,替德川幕府包办汇兑,作为御用特权商人而成为富商巨贾。明治维新时,三井家族转到朝廷方面,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调度兵粮军饷,发展成政商,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顾,把持了全国的金融业。在此基础上,1876年开设了日本第一家私人银行三井银行,创设了三井物产公司,开始多元化经营,从经营和服店到兼营外汇兑换所,商业资本不断膨大。其后,不断收购以三池炭矿为主的新街纺织所、富冈制线场等政府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控制钟纺、芝浦制作所、王子制纸等公司的经营权,推进工业化步骤。1910年建立了总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财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井财团成为日本最大的垄断资本财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三井财团所属直系和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达273家。三井财团在此之后曾一度被解散。50年代初,由三井银行发起成立了月曜会,接着以促进三井物产公司的合并为目的而成立了总经理一级的五日会,1960年改名为二木会,逐渐成为三井财团的统筹领导机构。50年代末,原三井财团直系、旁系公司以财团的新形式集结而恢复成为大财团。三井财团的经理会成员公司及其子公司和联带公司共达150多家。

但是近年三井财团的日渐衰落。三井财团的衰落并不仅仅限于规模上的劣势,作为财团的凝聚力也远远逊色于三菱财团和住友财团。衡量财团的凝聚力一般以财团内部的股份的持有率以及系列资金融通依赖度来判断。

从财团内股份持有率的情况来看,1988年三井财团为19.46%,三菱财团为35.45%,住友为27.46%。三井财团远远低于三菱与住友财团。

另外,三井财团的金融能力较差。战后大都市银行成为财团的核心。三菱、住友、富士、第一劝业银行、三和银行都分别成为各财团的核心银行,并分别列于日本银行的前五位。而作为三井财团的核心三井银行仅排在第八位,资金融通能力的欠缺成为战后三井财团没落的重要原因。衡量财团的金融能力,不仅要考虑核心的都市银行,还要考虑到信托银行、生命保险公司、损害保险会社一系列的同一系统的金融机构。但是三井财团的三井信托银行、三井海上火灾、三井生命并没有很强的资金能力。

从产业构造方面来看,三井财团的另一大特点是重工业环节薄弱。三井财团虽然拥有三井造船公司,但在实力上仍然不能与拥有三菱重工这样综合性的重工业公司的三菱财团同日而语。另一方面,住友财团在综合重工业方面虽然只有住友重机械一家公司,但是在金属工业方面却拥有实力强大的钢铁制造厂。另外,在化学工业方面,拥有三井东压、三井石油化学的三井可以说并不逊色于三菱、住友,但是在其它的重工业领域,它的劣势是不容争辩的。

(3)、三菱财团

由29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企业有东京三菱银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三菱电机、本田、麒麟啤酒、旭玻璃、旭硝子(玻璃、化工方面公司)、新日本石油、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尼康相机、日本邮船、P.S三菱(从事建筑行业)、三菱铝业(Mitsubishi Aluminum)、三菱化学、三菱化工机、三菱气体化工、三菱地所(从事房地产业)、三菱自动车、三菱树脂、三菱信托银行、三菱伸铜、三菱制钢、三菱制纸、三菱仓库、三菱综合研究所、三菱电线工业、三菱扶桑卡客车、三菱材料(Mitsubishi Materials)、三菱人造纤维(“三菱Rayon”)、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等等。

三菱财团也有一些关联公司和社会团体作为外围,包括:“IP Talk”财团(从事电话卡业务)、热海阳和洞(岩崎小弥太纪念馆)、MT保险服务有限公司、关东阁(一家利用岩崎家族故居改造的酒店)、小岩井农牧、湘南郊区俱乐部、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综通财团(主要面向东京三菱银行的物业管理公司)、大日本涂料、Dia高龄社会研究财团、钻石家庭俱乐部(由金矅会29家企业共同出资建设的婚介机构,主要面向财团内部服务)、千岁兴产、东洋文库、丸之内Yorozu(一家从事房地产中介和广告代理的公司)、三菱金矅会(三菱系29家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联谊机构)、三菱俱乐部、三菱经济研究所、三菱广报委员会、三菱CC研究会(IT业研究机构)、三菱社名商标委员会、三菱市场研究会、三菱养和会(一家以运动、健康为主旨的俱乐部)、LEOC日本(从事医疗和公司食堂管理的公司)。

三菱财团成立于1956年,其前身是“旧三菱商事公司”(该公司于1947年下半年被美国责令日本政府分散化小,解散了具有血缘关系的财团家族,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控股主从关系随之瓦解,这就使得子公司自主性得到增强,从而使得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建立资本和经营相对分离的新体制,对促进公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财团主要经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在日本的六大财团中,三菱财团实力最为雄厚。其中三菱重工,三棱制钢,三菱化工,三菱电机等都是全国同行业一流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也名列前茅。

三菱财团的总经理会议即星期五会议的成员目前有29家公司,它们是三菱财团的直系企业。此外,三菱财团也包括三菱广告委员会这个组织。但是它的成员是星期五会议成员以外的十七家公司,这些公司也都是三菱财团的成员,此外也存着许多三菱系统或者被看作是准三菱系统的公司。

三菱财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根据明治政府的增产兴业政策,三菱财团收购了政府管辖的碳业、造船业,进一步扩大了经营范围。弥太郎过逝后,弥之助、久弥接手三菱财团,更进一步地扩大了经营范围,实现了由政治商人向财团的转化。从1917年至1921年三菱合资公司直接经营的产业逐渐分离进一步确立了财团垄断体制。此后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假借财团转向的名义,更加推进了重工业化、军事化的进展,缩小同当时最大的财团(三井)的差距。

三菱财团从相关的产业逐渐入手,实现了连续的发展。从海洋运输业到进行海洋运输业不可缺少的燃料――碳业的发展以及造船业的发展,此后转形为三菱重工业,与此同时也开始着手于重化学工业领域。以1950年朝鲜战争为契机,日本的大企业在战争的破坏与战后的混乱当中重整旗鼓,分别进行合并。虽然公司的名称由财团改变成为财团,但实际上三菱这个实体并没有发生变化。

70年代,日本产业的重化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菱财团的成员得益于重化学工业的基础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耐久消费品产业方面并没有什么起色。80年代,一方面石油资源开发以及都市开发等大型项目工程发展起来,另一方面,既存领域的系统化成为了流行趋势,拥有强大综合能力的三菱动员强化其组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资本,领导日本经济。

二战后,三菱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跃成为日本财团之首。三菱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重化学工业的发展。

而三菱的核心三菱重工业务涵盖机械、船舶、航空航天、原子能、电力、交通等领域,至2004年4月1日,三菱重工注册资本金2656亿日元,员工人数34306人。拥有9家海外事务所或代表处,9家分公司,6个研究所,9个事业所。年订货额21592亿日元(2003年4月1日~2004年3月31日),年销售额19401亿日元(统计日期同前)。其中,以部门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计算,船舶·海洋部门占8%,核能部门占23%,机械和钢结构部门占20%,航空·宇宙部门占17%,车辆、机床等产业部门占29%,其它产业占3%。 (4)、住友财团

由20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大企业有三井住友银行(住友银行)、住友金属、住友化学、住友商事、松下电器、日本电器(NEC)、三洋电机、朝日啤酒等。

住友财团是日本的四大垄断财团之一,是由住友家族统治的财团而发展起来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住友财团以重工业和金融业为中心,拥有直系、旁系以及子公司共50家左右,为推进日本现代工业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依靠“利润第一,不断应变”的经营要诀,50――60年代,在住友银行总经理(后任董事长)堀田庄三的领导与影响下,住友财团所不同程度控制的几十家企业是日本垄断资本中膨胀速度最快的财团。

早在16世纪,住友财团的创始人住友政友,在京都开办了一家药铺,经营得较为红火。随后,住友政友又创办了出版印刷所,使得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在明治维新时代,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住友家族及时抓住这一大好机遇,筹措大笔资金投资于四国,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尔后开办煤矿,接着又向冶炼、机械、金属、化学、电机、电力等重化工领域全方位进军。

在重化工领域积累巨额资本后,住友家族又加强了金融机构,并于1912年成立持股公司――住友合资公司。至此,住友家族便形成了以金融垄断企业为核心的,包括几十家大型企业的住友财团。发展到30年代,住友财团的家族集权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在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度,住友家族的第16代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左右。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财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

住友财团在日本经济中所占比例虽稍逊于三菱与三井,但财团的凝聚力空前强大,常有"组织的三菱,人的三井,团结的住友"这一说法。住友财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以前,从经营铜制乐器的商号开始,到取得别子铜山的经营权,住友财团进一步确立了自身发展的基础。所以住友财团的第一大特点是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以别子铜山的开发为契机,逐渐深入到与之相关联的各个领域。

  住友财团不追求浮利(即不发展商业资本),因此一直以来住友财团没有象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这样的商社。战后,住友财团逐渐意识到商业资本的重要性,于是以住友工地工务这一公司为团体,设立了住友商事。

住友财团彻底实行资方代理人经营体制,住友家族的人从不干预公司业务。战后的住友财团虽然由于战争的影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是在60年代年,借着日本重化学工业化的机会,住友财团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以住友金属工业、住友化学为中心的重化学工业的原材料产业部门更是空前强大。   住友财团的核心是住友银行、住友金属工业、住友化学三家企业。这三家企业被称为住友三大家。其中,住友银行的地位最高。住友银行无论是在资金容量上,还是在收益上,都位居都市银行的前列。同系统的金融机构,住友信托银行、住友生命的资金能力也很强大。

住友财团虽然偏重于铜等原材料部门,但内部互相竞争的因素较少,有利于团结。此外住友财团强大的金融能力,特别是住友银行力量的强大,使以银行为主导作用的团结强化的路线得以实现。   战后,住友财团在加强凝聚力的同时,不断地扩大外延膨胀作战策略。原本与三菱、三井相比规模较小的住友财团膨胀欲望更强,再加上偏重于原材料部门的生产,向加工部门发展的意欲也日益高涨。

在扩张过快后,问题公司也紧接着出现了。特别是依附于住友银行的几家大型企业,例如松本家、朝日啤酒、大昭和制纸等,或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或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住友银行为了帮助其重建派遣大批工作人员,介入公司的生产经营,加强了住友财团的色彩。   50年代初,以住友银行为中心,通过旧财团系统企业的负责人组成的白水会复活起来。住友财团进行复活起来的方法,基本上和其他财团一样,是通过核心银行金融控制、相互持股、人员派遣以及共同出资兴办新兴、缺门企业等方法来进行的。随着日本经济地发展,中小企业越来越活跃。崛田壮三抓住时机,积极开展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到1976年,住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达35%,在日本地大银行中,仅次于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三和银行,而超过了第一劝业、三菱及富士银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