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杨元元算不算“被迫害自杀”? -- 达雅

共:💬407 🌺758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果你可以定义那是调侃,为什么我不能定义那是评论?

那是非常常见的自缢方式而已,比上吊效果要好,仅次于毒鼠强 [ 正午 ] 于:2009-12-23 16:26:57

上吊吊不好的最后是被吐沫呛死的,这种方法实际痛苦很小。

是调侃还是评论不是你说了算的,当然也不是我说了算的。但就此指责我偷换概念的话,你有这个立场么?请明白一点:你用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我和其他河友,那么我也有同样的立场和态度来对你。

何况也许我需要为你普及一下相关知识:上吊部分是由于堵塞气管引起窒息死亡,但更多时候因为堵塞血管使脑供氧不足而死亡。由于供氧不足引起的另外一种常见死亡方式是一氧化碳中毒也就是煤气中毒,而众所周知一氧化碳中毒由于没有明显症状所以煤气天然气里特地添加了臭味的气体以引发警觉。包括常说的烧炭自杀,也是因为这种方法痛苦并不大。毒鼠强却是能兴奋神经,症状包括强直性阵发性抽搐,甚至角弓反张。说上吊比毒鼠强痛苦小这事实上是相当严谨的说法,不因为你无限同情杨元元就变成调侃。

杨元元自杀给和谐社会抹黑?很抱歉除了你、达雅还有博傻等几位河友之外,几乎没有人持这个想法。要是社会和谐就不会有自杀的话,那么北欧那种高福利国家大概早就消灭了自杀现象了吧,更不用说一直都不乏他人看起来风光得意衣食无忧的人突然自杀的事例。河里讨论国内国外自杀或是枪击案件的并不少,但是诡异的是对于那些在国外自杀的大家多在讨论家庭关系、失业压力这样的个例因素,怎么讨论到国内自杀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什么社会和谐了抹黑还是抹白迫害还是人群冷漠社会达尔文丛林主义了?自杀换个地而已,怎么关注的焦点完全不同呢?

在这件事上,大家的想法基本上都是杨元元很可惜,她有不错的起步条件(02年武大经济系学士,若干小城市公务员offer——这已经是很难得的起步条件了!)并且可以做得更好,而她的母亲和弟弟、以及舅舅表妹等等行事过分而已。说起来,也正是因为你有这样的要把杨元元自杀同社会背景(毕业即失业、loser等)联系起来的执念,所以才会无法接受别人对她“原本可以更好”的感叹吧。她是死了,但是不是因为她死了,所以她一生之中作出的所有决定,选择都是容不得质疑、否则就是冷漠、调侃、不尊重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最后她承受不了压力、决定自杀的决定也是正确且容不得质疑的了?这栋楼里很多河友说的很清楚了。起点比她低的大有人在,混得比她惨的大有人在,家庭拖累比她严重的大有人在,但像她一样把境况偏颇地归结于“知识改变命运”是骗人的,大概寥寥无几。

至于说和死者家属有关的话,是因为我看到你引用过Alarm的《等、靠、要》的帖子并认为alarm冷漠没有同情心。但那个帖子写的是事实。海事已经尽了最大限量的人事(为杨母介绍食堂工作、帮杨母找出租房),杨母不但拒绝工作,甚至仍然撺掇杨元元要求申请同住。作为一间学校,你还能要求它做些什么?也许你会说应当多设立心理辅导干预之类的工作,这话并没有完全说错,可是你也要知道,真的想要寻短见的人,大部分都是不声不响一个想不开就过去了,反而形于外的哇哇叫着“这日子没法过了我不活了”的人,大部分只是叫叫而已。老话说得好,有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如果真有人要自杀,我相信能防住一次两次,可是死结不解开还是防不胜防的。而这个死结解不解得开,在杨元元一事上我个人认为很难。一是求学,一是工作,一是结婚,都是脱离杨母病态掌控的契机。尤其是求学。然而杨母执着到了以年富力强之躯到处跟着女儿蹭宿舍的地步,包括海事做出的解结的努力——另外租房——都被杨母激烈反对,杨元元的死,可以说一种必然,也是她母亲一手促成的。回到等、靠、要这个话题上来,杨元元在和母亲的相处之中一直都是以被动的姿态出现的,我猜想她也许反抗过要脱离母亲,也许没有,但结果总是一样的:她到死都没能脱离。如果她用那能够决绝到放弃生命的勇气用来脱离这样一个让她窒息的环境,会不会还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母亲说要一起到上海来,于是就让母亲来了;母亲要和自己蹭一间宿舍,就让她蹭了;母亲说对学校另找的房子不满意,就向学校申请还是蹭住——对于母亲越来越过分的贴身紧逼,无论合理无理她消极被动地应承着,等问题消失,靠学校帮忙,要学校网开一面,可惜最后的结果是,一棵原本的栋梁之才,消极不作为,被名为亲人的藤蔓越缠越紧,直到生生绞杀。

殊不知,树挪死,人挪活。

至于说是不是能够离开……咱们就不说上世纪多少有志青年已经用实际行动作了回答,就说去年一尸两命案的可怜孕妇,就是读着书和肖某私奔的。当然,那是另外一个悲剧。但无论如何,杨元元没有能够离开她控制欲超强的母亲,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不是她的错,但更不是别人的错。

家园 而且海事已经管了,介绍工作、代找房子——它还要怎么管?
家园 谢谢运宝财神

送两朵花连得两宝不吱声实在太无礼,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你愿意定义那是什么就是什么好了

反正我如果有亲人遇到不幸有人敢在旁边说这种风凉话,我肯定要逮住那家伙爆打一顿。

家园 为什么“唯独杨的死引起广泛关注”?

  没有杨元元的家属(或者是家属的枪手)最早发表的谎言,能闹这么大?

家园 为什么是你得不是我得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其实反过来想,杨同学的心理是强大的,因为不如此无法解释她的死法,那这样看来,又是什么样的压力或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心理如此强大的人选择了这条道路。换成我们,能否也一样能承受得住?我们是不是像不可语冰的夏虫一样不能理解她的处境?她一定要像美国校园枪击案的韩裔凶手或哈桑上校一样才不会被归类成心理抑郁的弱者吗?反正我倒觉得她的心理比上述两人都要强大。相反,如果她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可能反倒不用最后走上这条路,因为也许正是她的坚韧让她超过人类情感承受的极限而不自知。

关键的是理由,这个理由不是表面上导致她最后走上绝路的事件,那可能只是最后一根稻草而已,而且被太多的人从太多的方面评论过了。我倒觉得能给她如此长时间的情感压力的只有她的家庭,社会意义在这件事里面只是个不太重要的背景,她的家庭无疑是有问题的,一个温暧的家庭可以支持一个人面对难以想象的社会困难而生存下去。事后大家急于给这个事件贴上那么多社会意义的标签除了说明现在我们社会的虚弱与太多太多待解决的矛盾外,我看不出来对以后预防这类事情有任何帮助。

家园 我好像没有说那是大多数人的言论吧?

无论你如何理解,我只说,由这个言论引发了一些出于丛林法则的评论,而且这种评论还没有受到广泛谴责。这说明,丛林法则已经渐渐在这个社会扎根。

关于标签是否符合事实,首先,对于事实本身就存在着罗生门似的描述,而在网络上,我们能接触到的是间接材料中的间接材料。我们所有的判断无非是基于现有间接材料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这个判断本身就是极为不可靠的。而对于一些问题的对错判断更要加上自己的道德准则,如果判断者的社会阶层距当事人过远,在一些事情上对错判断则更加不靠谱。

而事件标签引发的关注所体现的社会现象就直接的多,抽象化的标签既被社会所认同,那么就说明这个标签反映了相当大一部分对社会的看法,而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这也说明了他们的生存状况。

至于点背不要怪社会之类的,我觉得大可放心,对于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来说,社会是靠不住的已经是一种常识。没人会把自己的前途寄托于虚无的来自社会的帮助上。当然了,如果我们国家已经进化到北欧那种福利社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于这类对前途绝望而自杀的事件来说,如果把问题归结到具体的个人身上,那么就这样了,一个卢瑟而已。这实际上无助于对事件的预防。但如果去追究如校方这样的社会组织的责任,则有利于社会采取相应措施,经济援助也好,心理干预也好,以减少这种悲剧的发生。

具体到这件事上,我其实不反对以抚恤形式给其母一定补偿的,如果如当事人所述门卫有其母发现有问题希望察看却拦着不让进的情况,那么校方也要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这样做,校方肉痛同时,一定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增加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而别的高校可能也会以此为鉴关心相应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这样做会鼓励自杀,我觉得有点杞人忧天了。

家园 我觉得,一个能考上武大,并能考上研究生的女孩子

是否能这么轻易的下定论她不努力呢?。。。当然,如果谁丝毫不努力能够做到这些,那么我倒是愿意佩服一下。

曾经一个极聪明的同学,在大学毕业前夕聚会的时候,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用了一年时间才纠正过来这样的认识:我们见到的学习上的捷径,那是不为人知的付出” —— 社会上的捷径或许很多,至少我能见到的很多,但学习上我还没有见过能随随便便就能够成功的。

是不是努力过,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出的。谁未试过冰冷的自习室再厚重的棉衣也抵不住彻骨的冷意侵袭;谁未试过午夜12点漫天飞雪的无人小径独自穿行?那是日复一日早起暮归的拼搏,那是夜复一夜青灯明月的相随。。。你可以说她拥有的知识是屠龙之术,也可以说她不适应社会,但在努力与否的问题上,事非经过不知难。

家园 看你的意思,是说不管事实如何,标签想贴就贴?

关于标签是否符合事实,首先,对于事实本身就存在着罗生门似的描述,而在网络上,我们能接触到的是间接材料中的间接材料。我们所有的判断无非是基于现有间接材料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这个判断本身就是极为不可靠的。而对于一些问题的对错判断更要加上自己的道德准则,如果判断者的社会阶层距当事人过远,在一些事情上对错判断则更加不靠谱

事件标签引发的关注所体现的社会现象就直接的多,抽象化的标签既被社会所认同,那么就说明这个标签反映了相当大一部分对社会的看法,而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这也说明了他们的生存状况

仔细读读这两段,第一段似乎是说,标签是否符合事实,大家的判断都是“极不可靠”和“不靠谱”的。第二段似乎说的是:标签所引发的现象,则是“反映了相当大一部分对社会的看法”。

那么言下之意,只要贴上的标签是“反映了相当大一部分对社会的看法”,那么就不管事实如何,只要有什么热点话题,使劲往上贴就可以了吧?因为“标签是否符合事实”这个问题既“极不可靠”,也“不靠谱”的。

这个逻辑确实很好很强大。看得出来,如果您不是精于此道的高手,估计还是没法总结得如此精准到位的。

家园 说努力,也要看在什么领域什么方向上努力的吧?

在学习上努力,不等于在生活上也是努力的。

大家都不否认她的读书考试的本领很高,显然是下过苦功的。现在大家只是在说,她在学习上坚韧不拔的解决一个个难题的同时,没有对生活上的一个个难题也拿出同样的精神和毅力去解决。

当然,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处境不同,社会观人生观不同,所以在这些不同方面的侧重各有不同也是正常的。但是纵观中国可能上百万的贫困学生(我个人估计的)对比来看,她的处置方式显然可以用“顾此失彼”来形容。

家园 标签想贴就贴是你给我安上的观点把?

一件事被贴上标签,是因为其某些方面符合这个标签。换句话说,是标签选择事实而不是相反。

所谓的标签,不过是某种社会群体中已经存在的心理状态。只要这种状态持续存在,那么不在这件事上体现出来,也会在下一件事体现出来。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贴标签本身所反映的社会意识。

我说这些话,不是在这件事形成热点以前,而是以后。你如果还搞不清楚其中的区别,我也就不跟你多做解释了。

就像当年南北朝鲜开打,追究谁开的第一枪这个事实既不可能得到答案,而且屁用都没有。当时箭拔驽张的局势,决定了必定有人开着一枪的。真正想避免这场战争,找眼点应该放在如何消除南北双方这种敌对状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说明了什么呢?

她努力了,但没有改变命运,这说明了什么呢?努力并不能改变命运,或者更确切的说,仅仅靠努力并不能改变命运。与此类似,仅仅靠知识也是不能改变命运的。

她误判了这个社会,这等于给所有还在寒窗苦读的人一个警告,这个警告是什么,我相信你我都能明白 —— 这也许是社会的进步,也许是退步,这无所谓,但需要正视现实,而不是自欺欺人的逃避。

那么,这个现实对于贫困的群体来说,他们应该是欢喜还是悲哀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请举例说明什么样应该能克服的生活上的难题她没有努力克服

我相信你连她自杀的具体诱因恐怕都没弄明白。

这些结论,有点轻率吧?

顺便问一句,你挨过饿没有?

家园 努力存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

杨元元学习努力,换来了考研的多次成功,她并未辜负自己在学业方面的努力,也没有谁可以阻止她在学业上的成功。

然后呢,你认为学业上的成功必定会带来生活工作的顺遂?生活与工作是不需要找好方面并为之努力的吗?杨元元毕业后有做公务员的机会,有做公司职员的机会,她都放弃了。她在毕业的多年里没有稳定的工作,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在生活上努力。她刻苦勤奋考上研究生了,努力有了结果,可是当生活又有希望的时候,她又放弃生命了,你说这算不算是努力的生活努力的活下去?

她有一万个放弃生命的理由,事实上就有一万零一个活得下去的例子,放弃了就什么都没可能了。没到必死的境地,抛弃自己的生命,这叫努力?

家园 这说明了什么?

驿路梨花:这说明了什么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