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游子哼(0)引子 -- 胡亦庄

共:💬104 🌺576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很多都赞同

应该说说中国人是天然的民族主义者、或信仰国家,而不是西方的宗教或神。在中外信仰上面我们没有异议。

但对内来讲,这种对国家或政权的信仰,是否超越了对祖宗或家族的信仰呢,这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任继愈讲他插队时看到农村老太太自己死了一只鸡,痛哭流涕;但集体的驴死了,一点没有悲伤;认为这是中国人信仰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中国人是信祖宗家族的。看身边的很多人还是为了祖宗家族而努力,似乎任的观点有道理。

家园 宗教的人肉炸弹也不是天然的,那是宗教教育出来的。

那么对国家或者集体的爱也是同理。祖宗家族之所以看起来更普遍,似乎更自然,那是因为有着最直接的血缘及利益相关。

光凭一个老太太的所为就作出判断,太武断了。有老太太这种行为,也有大把为集体为国家牺牲的例子呢。到了牺牲这个层面上的话,现在的中国人有几个愿意为祖宗家族牺牲的?

家园 为了老婆孩子的人可不少

没有祖宗家族之名却又祖宗家族之实。随便问问中国人为谁活着?家庭。

当然为国家为集体的人也很多并值得学习。

家园 确实如此,但正因为无神论,所以中国会遭遇信仰危机
家园 【原创】游子哼(外三)宗教与教会

上篇说了,如果把欧几里德几何学比喻成人生哲学,五大公理就相当于信仰。

宗教,则可以比作讨论几何题的兴趣活动。一个教会,就是一个兴趣小组。

以基督教为例,每年几个重大的基督教节日,教徒都会隆重聚会;每周日的祈祷,教徒们会聚到一起听演讲,唱歌,聚餐,捐款;一周的一两天里,教徒们还可以聚会参加圣经研读讨论的活动,或者进行义务劳动;甚至每天某几件事情之前,基督徒还会特地祈祷一番;而所有这些宗教活动,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员来组织引导规范。

这样频繁而有规划的组织活动,由外及内的影响着基督徒,巩固、维持、传播了基督教的信仰。

具体到目前的海外华人中,基督徒比例上升的过程就是:“有组织的信仰”在替代“没有组织的信仰”。

比如,本来传统保守的的人,也带着父母同去教会(教会之内互称兄弟姐妹,没有辈分);有些原本是无神论者的党员团员,到美国不久就加入了基督教会。这些中国人,他们并不是没有“信仰”,而是他们没有(或失去了)一种可以稳定他们信仰的“组织”,处于这种状态的中国人,不需要精神力量感召,仅仅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就可以被基督教会吸收进去。

至于在国内的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之前曾经有过较为一致的集体信仰,现在维持这种集体信仰的组织已经萎缩了。即使说现在的中国人有信仰,那么这种信仰也是松散的,不统一的。由于没有一种类似教会的社会组织来进行日常的“信仰维护”,所以这些中国人的个体信仰很容易被有组织的信仰(例如基督教)所代替——所谓“信仰危机”,不是没了信仰,而是没有人负责维护的“集体信仰”,暴露在有力的传教组织面前。

本篇的关键在于:宗教与教会是社会现象,而信仰是纯粹的精神活动。两者一个是客观现象,一个是主观意识活动,所以也可以不一致,甚至矛盾(可以参考各类宗教丑闻)。

只有意识到中国人“有信仰无宗教”的状态,只有承认基督教徒增长更多的是宗教扩张而不是信仰说服,才能理性地认识基督教,进而得出理性的应对态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69,爱国教的圣战。不知有多少人知道并关心这个事

这是眼下的网络热点之一:中国网民对棒子明星及其中国粉丝发起网络攻击。

事情起因是一个棒子歌唱组合SJ为了在世博会造势,通过百度吧吧主散发了世博会棒子演唱会将派发5000张免费门票的虚假信息,号召粉丝抢票。结果导致当天世博现场一片混乱,那些疯狂的粉丝冲击武警打骂志愿者,丢脸丢到全世界,事后还死不道歉,激起中国网民的愤怒。于是几个大的网站联合起来,对棒子明星和粉丝进行“圣战”。

幕后真相贴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049654.shtml

注意最后一句:“过去讲:人在做天在看,现在加一句:涛哥天天混网站。”

画图宣传娱乐贴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050280.shtml

从这个网络事件可以看出的,一个当然是民间的反韩情绪,非常强烈;二个是爱国行动里带有的宗教意味,往往被人忽视;三个中国民众的自发组织性越来越强大,TG的自小教育见效啊……

由宣传图就可以看出,参与这次“圣战”的主力是:WOW、天涯、红客、黑客、MOP、晋江,这几个主力的分工相当明确。后面加入的还有人人豆瓣等。

左中右统统站一起“圣战”了,这就是“爱国”的号召力,还有“棒子”实在是令人厌恶的存在啊!

至于那些棒子明星的中国粉丝为什么会如此NC,为什么会丢脸丢到全世界,这就是了迷偶像迷到忘了祖宗,忘了中国人的身份,就是他们的信仰已然被棒子改变了。棒子明星公司控制粉丝的手段与韩国的教派极其相似。天涯曾经有一个技术贴,就是专门分析“韩国邪教”与棒子粉的相似之处,现在找不到了。另外一个分析贴

论韩国造星体制下粉丝高脑残率的必然性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72440.shtml

首先,韩国明星粉丝团的成立和运作与其说是传销模式,不如说是传教模式。

说到这里就不能用到韩国的基督教发展做个例证。基督教在韩国的传播只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事情,但是其发展之迅猛,传教热情之炽热,都可以令作为基督教大本营的整个西方汗颜。根据2007年《朝鲜日报》的报道,韩国基督教团体共向173个国家派遣了近17000名传教士。而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2007年韩国教会不顾政府的预警,竟然跑去阿富汗“传播福音”以至于23名韩国基督教徒被塔利班绑架。

一个粉丝团体都能洗脑成这样,更不用说那些不许中国人拜祖宗的教派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住民宗教么?

说来分享一下吧

家园 【原创】游子哼(外四)宗教、科学、进化论

前一篇里解释了宗教的概念,可以看出,只有理论没有社会工作,就不能算宗教。而这些理论很难和宗教竞争,觉得儒家文化/爱国主义可以对抗基督教的河友不妨想一想:现在所谓“新儒教”,有没有能力组织每周小聚会,每年大祭祀,缓解弱者生活困难,自己解决资金问题以扩张影响范围呢?类似的,一个中国人走出校门之后,连每周的升国旗仪式都不存在了,爱国主义信仰依附于什么样的日常形势呢?如何获得资金捐助扩展影响,进行社会活动呢?

回到正题——

宗教、科学、进化论

科学理论的本质,是人类在已知范围内可信程度最高的假说体系。简单的说,科学都是假说,如果有更合理的解释出现,现有理论都是可以被推翻的。

当年,牛顿发现力学三定律,解释了无数的自然现象,被奉为经典科学理论,一度被认为适用于一切情况。后来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理论和实验结果的出现,证明牛顿力学在微观或者接近光速的时候就不再合理了。于是,缩小了适用范围的牛顿力学、新提出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取代了此前的牛顿力学。现在,这些理论仍然要接受新假说的挑战。

包括进化论在内的所有自然科学,都有这样的发展历史。既然科学每天都变得更合理,宗教教义老生常谈,那么现代进化论一定能把基督教义比下去了吧?而且科学理论容易让人信服,传播科学理念比统一其他信仰要容易许多吧?

其实不然,要看场合。

比如说,你的朋友人失业/失恋了,非常苦闷,找你来聊天。你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他为什么失业/失恋,他不一定会高兴;你从“适者生存”的角度说他被淘汰的原因,他也许会火冒三丈。但是如果你说“天无绝人之路”、“菩萨保佑”、“上帝会保佑你的”、“必有后福”、“不抛弃不放弃”这样的“不科学”的话,却有可能让他平静下来,为回到生活正轨而努力。

这种时候,基督教义通常比进化论要受欢迎一些。

为什么呢?

因为人面临的困难很多是来自于客观规律(其中不少是来自社会),这个时候宣讲科学理论很可能于事无补,说些心理暗示的话倒是有点用,至少客观上有效。

基督教的传教也多是针对这些面临困难的人——至于生活幸福内心充实的人,就算文化水平不高,听不懂深奥的科学知识,也不容易被传教,因为科学知识多少和是否容易信教没有必然关系。

至于基督教的社会交流功能,获取捐助的资金运作,影响国家政权的方式,建立宗教学校等问题上,更是超越了进化论传播的境界——进化论只不过是研究演化的科学,而不是研究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试图把进化论当成辩论或宣讲工具,全面压制基督教的教义理论,多半是要失败的。

现代进化论认为,一个物种“适者生存”的单位不是一个强健的个体,而是在于繁衍不息的种群。比如蜜蜂,大量工蜂不能繁殖后代,专门进行生殖的蜂后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每个个体都不适合环境,但是这个物种却有极强的生命力。今天的人类还保留了基督教等宗教,从进化论的角度倒是可以找到不少“适者生存”的线索。

科学无法消灭宗教,最好的使用方法是用进化论等科学理论来观察和理解宗教现象。

在后文将进一步解释这一观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游子哼(外五)社会保留宗教的理由

人类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各式各样的宗教,只有几种主流宗教生存至今,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这些宗教被选择或者被淘汰呢?

胡某对美国基督教的观察之后发现,在“慈善”和“解释死后世界”这两个方面,宗教满足了人类社会的客观需要。

慈善

当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平的时候,慈善往往可以缓和社会矛盾,消化社会动乱的力量。尽管美国的社会基本保障不如西北欧,但是相对发达的教会组织进行慈善活动,提高了美国的社会稳定性。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有个情节:主人公去教堂排队接受过夜的床位,但床位是有限的,主人公没有排到的时候观众第一反应是“运气不好”或者“别的穷人来的早”——教会和捐助教会的人显然不会成为被责备的对象。

除了“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的依赖性,得来较为轻松安心的吃穿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进行革命的“机会成本”。

有人会认为这仅仅是变相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就错了。因为教堂不等于民政部门,教堂发放吃和穿的同时还会让救济者参加宗教活动,例如祈祷和感恩。如果某个国家的政府要求公民领取社会救济的时候高呼爱国口号,往往会被认为“邪恶”,但是教会没有这个问题。这些有宗教活动的慈善,既落实了慈善物资领取时的思想改造,还消耗了失业者的时间。

假如没有这种慈善活动,失业者不把时间花在祈祷等宗教活动上,白天到上班族的家里“串门”,夜里上街乱逛,甚至在违法活动中得到吃和穿,那么就演变成土匪——如果这些“土匪”开始抢武器和生产资料,还自学管理生产生活的制度,资本主义体系就可能面临致命威胁。这里“慈善”与“吸收社会多余能量”得到很好的结合,稳定了美国社会制度。

下面两张照片,一张是《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海报,一张是当年街头景观。可以想象,美国基督教会的积极“慈善”,承担了多大的社会责任。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解释死后世界

科学角度看,死者不再有“主观意识”。“没有意识”,对于越来越有意识的人类来说很难体会。所以宗教大多用人活着时候的体验来解释死后的世界,例如天堂炼狱,例如阎罗殿,例如轮回。

一旦把生死之间的界限模糊了,就会使人的思维活动发生变化,有关“责任”和“回报”等概念就可以延伸到死后。

中国没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时候,老子《道德经》有一句:“患莫大身”,意思是当时人最大的担心就是生命。

老子向往自然,提倡无为而治,说明社会还比较原始。后来贫富差距大了,人们发现“草民”由于生命里能享受的不多,似乎“身”比较“贱”,结果就是“患”也小。于是穷人比富人更不怕死,更容易参与起义革命之类的事,社会也就不稳定。

但是有了宗教,一切就不一样了。穷人一辈子“身贱”,但是死后转世成什么,或者能不能上天堂,能不能免于下地狱或者转世猪狗,就看活着的时候是不是安分守己了。这些“等待和希望”打破了“患莫大身”的规律,少量的物质资源能给穷人提供大量精神“幸福”,所以社会的富裕阶层常常有意无意的会资助宗教。

另一方面,中国没有三大宗教的时候,道家的朱子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自己的利益最重要,别人和社会的利益都是虚假的。这种自私,在物质财富匮乏的时候尤其明显,因为一般东西都只能同时由一个人占有使用。

这种人太多,一个国家最先受到损害的就是军队,因为战斗的风险太高。

这个时候,宗教信仰又可以起作用了。通过“生前的损失可以死后加倍补偿”这种观念,有宗教的欧洲国家都组织起著名的军队相互厮杀,例如一战的德法,二战的波兰,现在的中东。

英法德意日等国家,在战争频繁的时候宗教兴旺,二战后宗教规模萎缩;美国成为世界军事霸主后,一改独立建国时对教会干政的顾忌,大力发展基督教作为意识形态——这些都暗示了战争与宗教的紧密关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游子哼(3)当代中国人的特殊需求

突然发现前面几篇有点偏离主题了,不得不重新整理序号。

==================

胡亦庄:【原创】游子哼(2)教会如何吸引中国留学生里面,有一个内容没说透,就是“知识分子的特殊需求”。这个需求主要是指中国多年教育出来的读书人的几个心理特点,使他们容易接受基督教。

中国知识分子的学习经历的主要内容就是读书和考试,这种生活经历往往让人对“标准答案”有信仰高度的追求。一旦进入美国大学里,或者走上美国社会,标准答案这个“信仰”渐渐的远去了,这些人的心里也就空虚了。

尤其是在美国,学校和社会只告诉你什么不能做,而不是“只能做”什么;科学的逻辑也总是告诉你什么不是正确的、不完善的——在这种开放的环境里,突然有人告诉你“要做什么”,或者“XX是唯一真理”,就迎合了对“终极标准答案”的渴求。可以说基督教的思考方式,正好填补美国大学缺乏“标准答案”的空白。

除了渴求标准答案,中国读书人学习的动力往往不是真的热爱真理,而是习惯于一种生活方式:获得好成绩,受到师长表扬,同伴羡慕(在古代可以等同于“功名”)。也就有一些人,在决定远赴美国的时候,与其说是出于自己对美国的向往,不如说来自身边人对美国生活的向往。于是留学之前他们受到家人朋友以热切期望——尤其是那些成长中受到宠爱的孩子,或者独生子女——留学开始就变成了所在国家的边缘人,不管此前多么合群,也要经过文化上的磨合(culture shock),巨大的心理落差是难免的。

还有一类读书人,在大陆或者台湾入积极参加主流的政治组织,人际生活充实,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到美国,同样成为边缘人——因为美国两党活动都不讲中文,第一代移民要进入这些团体也并不容易。

但是这些中国读书人的智力都不差,学东西上手很快,所以只要加入教会,能很快掌握基督教的专用语言体系,并且能在教会活动力崭露头角,甚至成为核心人员——于是美国华人基督徒里有了不少中国名校毕业生,以及国共两党的前党员。这种希望处于社会团体中心的心理动机,也是一种“知识分子的特殊需求”。

90年代时,中国一些曾经忙碌的中低层干部,在退休之后成为社会边缘,也感到心理的落差和空虚。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参与了flg的修炼,据说由于他们文化素质出众,很快就可以成为一个小圈子里的核心,他们主要的动机仅仅为了被别人一口一个“站长”的称呼,还有那年轻忙碌的充实感。现在看来,这种“特殊需求”并不算太特殊。

再放眼看看,也许除了留学生和退休干部,中国还有很多人在社会剧变里要面临身份认同的问题:有的从老大哥变成下岗工,有的从农村劳动力核心变成了进城农民工,还有的不少老人妇女成了所谓的“留守”人员——于是中国地下基督教把他们当成了主要工作对象,因为空虚的心灵最容易接受基督教。

其实基督教会的发展过程也没有什么神秘,仅仅是把社会里确实的空白填补上而已。从这个角度看,留学生、下岗工、留守农民是一样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直中靶心贴,鉴定by自称逍遥派的某人
家园 这位

您的暗语太隐讳,能解释一下么?

家园 【原创】游子哼(4)游子的“困境”

在美国大学里,有一个叫“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的组织,他们不涉及宣传宗教,没有牧师和信徒的地位差别,鼓励所有人参加管理会务,成员又都是中国人。按理说这种组织应该比华人基督教会更容易吸收留学生,但实际上这种学生会往往组织松散,有时候不得不主动和当地的教会合作,源源不断地给华人教会介绍新人。

前面说过,教会里经费、人力、物力都比较宽裕:工资稳定的成员可捐出高达百分之十左右的收入,也可以轮流用自家的资源用来招待客人,有些教会还能从其总会出获得特别的资金;又有固定的人员、车辆和活动场所可以免费使用,还可以囤积旧家具待留学生入学时发放。

而相比之下,CSSA里10%收入的捐款显然不太现实;热心活动的大都属于“穷学生”,家境极宽裕的也不来掺和;即使可以从学校、中国大使馆、活动募捐、给中国店打广告获得活动经费,但是这些加起来大概也不会超过一个留学生奖学金总额;而且CSSA多半没有专用活动场所,有事租借,完事走人,说CSSA是“皮包公司”并不算夸张。

这么看来CSSA比较“自由”,而华人教会比较“愚昧”:捐给教会的钱多少归牧师,多少花在基督徒身上,多少给来访留学生“打水漂”,不是很透明;而CSSA里经常要就资金去向问题作交待,学生们都希望钱花的公平,“腐败”大多会被集体谴责。教会基督徒义务也太多,邀请来的新生则来去自由,哪比得了CSSA里每个参与者都有“权力和义务的统一”呢。

但是实际的结果是,美国华人教会不但没有亏本,反而年年人数增加,而CSSA的参与者流水一般的来来走走。华人基督徒在更换居住城市之后,往往不管基督教派之间的差异,很快就在附近找一个中国教会参加;而CSSA里的学生,有些还没到毕业就不参加活动了。

这个现象也许会让人迷茫:以“理性”“自由”“民主”这些概念为主导的留学生群体竟然不能长期团结,反而是信教的中国人就把集体活动给组织起来了?

“囚徒困境”的博弈理论可以从数学角度来解释这个现象:即“理性”个体组成的集体收益反而不能达到最佳,中国的游子们很容易就会落入“理性人”的困境里。

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龙,一群中国人是虫”,有几分道理:如果一群人要形成一条龙,难免个别人做龙头,多数人做龙身;如果每个细胞都非要一样,只好大家都做珊瑚虫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位
家园 从您的回帖看。。。

我那贴属于灰常隐晦的拍马屁结果被拍的人没领会到这个是拍马屁于是我就可耻的失败鸟的帖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