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读红笔记一:林黛玉的结局 -- 纪琮
可能周老的索隐给了刘心武信心,认为什么都是有原型的,什么情节都是在前面有提示的
最迟在黛玉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就定下了。按常理来推,这件事不安排好,父亲能闭眼吗?而贾政和林如海的私交,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黛玉奔丧,贾家安排贾链陪着去,而且明说了要带回来。
高额续书里的黛玉之死是后四十回是花了最大艺术功力的,全书的高潮就在这里,不管是不是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两三百万是什么概念?宁国府一年的地租收入才2500两银子。
林如海是盐政御史,诚然是肥缺,但他在这个位置上只有两年时间,怎么也不可能弄出很多钱来,而且估计曹公也不会把黛玉的父亲写成大贪官。至于林家本身,不好说,但是按照黛玉到贾家的介绍,贾敏跟她说外祖不是普通人家,估计林家和贾家还是要差一截子。
我读红楼一般不进行过度解读,因为实在矛盾太多了。我觉得曹雪芹创作的时候是人物先行,设定的林黛玉,身世标签就是“清贵”,宝钗则是“世俗”,矛盾之处忽略。黛玉和宝钗对比意味很强烈的,比如都是才女,处处描写有所不同,黛玉突出灵气、悟性,宝钗突出博闻强记。
莲二爷除了有点风流以外,人还是不错的,他老爹才是混蛋。
兴衰有其固定规律,人不可阻挡兴衰大势,但可在大势之下或为自己更上层楼或为自己留点后路。事实上富贵三世而涸不是贾府,四大家族的个别现象,而是真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镜像,纵然如探春之才开源节流也无法挽救,这才是值得深思的。这与男人混蛋,女人清白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另外,不同意女性的地位在男权社会里只是宠物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可能适用于没有权势,地位和能力的女人,但不是所有的。从古到今,从内到外,很多婚姻都是势力的联手。
经办人就是贾琏,送林黛玉回家料理林如海后事那次。
林家“钟鸣鼎食”,祖上根基算厚的,盐课又是肥得流油的差事,家里钱少不了。
“至于林家本身,不好说,但是按照黛玉到贾家的介绍,贾敏跟她说外祖不是普通人家,估计林家和贾家还是要差一截子”——书中是明写林家是“钟鸣鼎食”的,当属贵族无疑了。而且中国古代婚姻,女儿通常不会嫁给社会地位低于自家太远的人家(比如迎春要嫁孙绍祖,其实家里人都不怎么赞成,无奈老爹做主),而且贾敏出嫁时,贾府应该还算兴旺时期,不会过于俯就。所以我觉得,林家地位和贾家,应该基本相当,可能稍低一点。
另外贾敏对黛玉说的外祖家非一般人家,可能是提点女儿到了那里要懂规矩,一般女儿在家容易娇纵,到了外祖家就不该如此了。
宝玉宝钗应该是在黛玉去世后结婚的,两人还一起去祭奠过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