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读红笔记一:林黛玉的结局 -- 纪琮
平时不能和额附住在一起,夫妻要过夜还要教养嬷嬷允许,有的软弱的格格还要给嬷嬷行贿才能见丈夫。
“其实封建社会里,也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把礼教视作当然”——《儒林外史》的沈琼枝,还有《快嘴李翠莲》(本来以为是现代编的剧本,没想到是古已有之的话本小说),都是这样的人物。
但是贵不见得富。我说差一截并不是说社会地位,而是财富。从各种做派来看,贾王两家都比较富,而史薛林要差一点。
不过我认为黛玉的嫁妆银子应该是准备好了由贾母保管的。而且黛玉如果竞争失败,绝不是经济原因(宝钗的经济状况就算稍好一点,她的娘家也算不上什么有力的外援。事实上按续书的描写中反而成了拖累。),应该主要是王夫人的缘故。
“汉人称呼他人,一般称字,或是姓。绝对不会称名。”
我们家是纯汉族。叫同辈或者晚辈的亲戚都是叫名,而不会带姓——比如“小梅子”、“小炎”、“三钢”、“二林子”。经常在一起的亲戚,就那么几个姓,所以也没必要提。如果叫得时候带姓了,那一般就显得郑重而疏远。
“像爱新觉罗、叶赫纳拉这些其实是整个部落的称号,”
这个不对。爱新觉罗不是部落名,爱新觉罗氏的部落名是苏克素护,部落中还有其它姓氏,比如同源的觉尔察氏;叶赫那拉的正式姓氏是那拉,部落名为叶赫。叫叶赫那拉是为了区别乌拉部的那拉氏。就好比说太原王氏和洛阳王氏一样。他们的正式姓氏还是那拉氏。
在我看来,多少是有些走火入魔了。
跟你楼下说得有同感,被刘心武带坏了。
听说他老人家自己的生日都忘了,但每年都给曹雪芹过生日。
第七十二回,贾琏和王熙凤谈及开销太大,入不敷出,感叹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由于贾家除了俸禄和地租收入外,别无其它发财的门道,所以很多人都倾向于这笔横财是来自林家的遗产。
2500两银子只是宁国府一处庄子(黑山庄)的进项,宁国府有8、9处庄子,一年收入应在两万两左右。
因为高鹗花了大力气编了个不同原著的结局,才导致“毁诗焚稿”深入人心,误解加深。
我这里说的可是古人。
满人的姓就跟汉族先秦时期的姓一样,只用于辨别血缘、出身。满人间的称呼,哪怕是正式的公文、圣旨,也不会写姓的,只有名。比如傅恒,绝不会出现富察傅恒这样的称呼。傅恒就是傅恒。
曹雪芹为什么要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边觉浊臭逼人”女子的清白在小说里是一种象征,是曹雪芹的精神寄托。因为外面的男人世界太污浊,所以曹雪芹创造了一个桃花源似的大观园,大观园里生活的都是未受世俗污染的女孩子。但大观园也抵挡不住外界的侵袭,所以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出家了。
曹雪芹讨厌已婚妇女,原因就是已婚妇女接触男人的社会,也被污染了。
红楼梦十二支曲说:“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再如宝钗说男人读书如果不明事理,倒不如不读,即是书害了他,他也糟蹋了书。
所以在曹雪芹看来,这个世道就是被一群读书不明理的浊臭男子给搞坏的。
由于林家不在四大家族内,所以林家到底多富,外界不清楚。如果从世系上论,林如海经是林家的第五代了,前面四代封侯,贾政只是贾家的第三代。林家要比贾家多出两代,这多出的两代人积累的财富是很可观的。
果真如此,林黛玉怎么会有寄人篱下,吃穿用度都依靠他人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