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84) -- 江南水

共:💬97 🌺44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这是凯申帝1950年5月16日提出的。

家园 敢情江南水同学还没有结婚呢

河里哪位虾姐蟹妹多储备些大雁吧

家园 宝哥哥哪里算“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宝哥哥十岁才初试云雨情,人家骆宾王七岁就能咏出“鹅鹅鹅”了

家园 日记强国地图开疆

他们童萌会的传统,从孙大炮一脉相承

家园 先生,搞反了吧

河里哪位虾姐蟹妹多储备些大雁吧

应该是区区在下为虾姐蟹妹储备大雁吧

照先生的说法,是让我倒插门啊

这个?

还是回家跟俺爹俺娘商量商量吧

估计结果应该是一顿暴捶

家园 待遇,待遇

起得早不一定身体好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89)

小人物大舞台

儒家在形容仁义之师的时候,常常会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通俗说就是,老百姓听说是仁义之师来了,赶紧回家拿出过年都舍不得吃的东西,来表达自己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喜悦心情。

因为《尚书武成》中,描述周武王伐纣用了“血流漂杵”的字样,孟老夫子竟然也对这部儒家经典提出了怀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在孟老夫子看来,周武王是仁义之师,对方早就该放下武器前来欢迎,并且开春晚,怎么可能会出现血流漂杵的景象呢?

孟老夫子提倡怀疑的精神,很值得表扬,何况人家怀疑的还是自己家的经典呢,但是他这次怀疑的有点儿没道理。

在大多数时候,普通人并不知道对面来的是不是仁义之师,只知道那是杀人机器,还搞副业,抢劫。

听说有军队打过来,尤其还是外国军队,普通人只要还有其他的落脚点,逃跑肯定是第一选择,我认为这才符合正常的人性。

燕军虽然比当年入侵燕国的齐军,多一点儿国际主义精神加人道主义精神(主要是领导好),但是扰民的事儿怎么着也会有点儿吧。

你不能指望敌国的军队,会不拿自己的一针一线,更何况当年齐军将士在燕国十分不靠谱,要燕军将士对齐国平民没有一点儿报复心,这也不太符合人性了吧。

报复对方的平民,符合人性,但不合理,这些平民又没有怎么着燕国人民。

三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在燕国胡作非为的齐军将士,现在还能有几个在喘气儿呢。

这也说明了,有时候,人性跟合理的确是矛盾的。

燕军来到安平(都城临淄附近)的时候,安平人一看要打仗了,第一反应,也是正常的人的反应,逃难。

关于逃难,古今中外大概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没钱的随便打个背包就走了,有钱的则需要用车,那时候虽然没有汽车,马车、牛车总还是有的。

逃难的人跟没头的苍蝇相比,差距并不是特别大,这会儿谁还管是靠左行还是靠右行啊,见缝就插针,见空白就填补,早点儿逃离这个是非之地,才是王道。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没戏的,你挤我撞,磕磕碰碰才是常态的,再有教养的人,这个点儿也顾不上说一声,对不起了,即使他说了也没人搭理他。

拜今天的科技所赐,这种混乱的场面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可以很方便的看到,万幸的是,我们并不是画面中的主角儿,希望我们永远不要成为那种画面中的人,哪怕是配角儿。

齐国自立国以来就是大国,从齐桓公以后更是牛得不了得,只有他打别人的份儿,没有别人打他的份儿。

即使偶尔有别人打他,那也是边境地区的人民遭殃,都城附近的人,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也会有逃难的那一天。

没有当难民的经验,又着急逃命,还想保持井井有条的交通秩序,那就是开宇宙玩笑了。

那时候无论马车牛车,车轴都凸出在轮子外面,在你争我夺的抢路过程中,车轴也就成了车子的阿喀琉斯之踵,一碰就折,折了车轴,车子也就趴窝了,整车的财物,都省得燕军士兵自己动手整理了。

然而,有一家人的车子,却一直横冲直撞,不管是主动的撞了别人的车子,还是被动的被别人的车子撞了,断的车轴都不是他家的。

这一家的车子那真是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狂奔,绝尘而去。

难道这车子练了金钟罩?

把镜头推近一点,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家车子的车轴末端,这家的车轴末端都绑着铁笼,既能防守,又能进攻,端的是逃命的绝妙招数。

能想出这种主意的人,实在是个不简单的人。

这个不简单的人就是田单,也不知道田单是怎么想出来的。

个人推测,田单很可能是一个游戏高手。

当年,齐国人十分喜欢碰碰车游戏,人们热衷于驾着车撞来撞去,谁的车轴断了,算谁没本事,这个游戏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毂击”。

看来,田单应该是个毂击游戏的高手,逃命的关键时刻,平常累积的经验值,终于派上了用场,并且还用了外挂,铁笼。

从姓氏上看,就知道,田单也是齐国的王族成员。

虽然田齐一直很看重本家,但是田单并不在被看重之列。

田单的血缘,跟现任国家领导人的距离,已经相当远了,所以也没有能够在齐国捞一个重要的职位,只是一个普通的市场管理人员(临淄市掾)。

逃离了是非之地的田单及其家人,啥想法也没有,冲着大海就来了,越往东就越远离燕军,也就越安全不是。

没成想,在乐毅的指挥下,燕军竟然达到了光速,没多久胶东半岛也成为了光荣的沦陷区,田单落脚的齐国另一个大城市,即墨,也成了孤岛。

镇守即墨的最高领导(即墨大夫)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率领着即墨人民开始了即墨保卫战。

不幸的是,即墨大夫血染疆场,以身殉职。

没有了一个领头人,这座大城市眼瞅着也要沦陷了。

这时候,城中的人想到了田单,安平大逃亡的时候,田单用绝招保全了自己的一家,看来知道怎么用兵。

推荐田单的这些人,应该见识过田单的绝招,在田单的绝招下能够幸免,还一起来到了即墨,我只能说,他们真幸运。

这些幸运的人,逻辑有点儿问题,会逃命,不一定就会用兵,否则那些巴勒斯坦难民,得出多少军事家啊,还用整天受以色列的气吗。

虽然这些人的逻辑有问题,但是田单还是真的有两下子。

被挺而出的田单,出任即墨守城的将军,开始了新一轮的即墨保卫战。

这一守就是好几年。

田单没有辜负那些人的逻辑。

在这几年里,燕军在齐国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是不是做到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不知道,不过,基本上杜绝了大规模的劫掠行为。

这要归功于燕军有一个好领导,乐毅。

在极短的时间内拿下齐国的大片领土后,乐毅首先给燕军将士上了一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课,绝不允许这些杀人机器劫收。

随后,乐毅颁布了新的法令,减轻了齐国沦陷区人民的赋税,废除了齐湣王时代那些不招人待见的法令,沦陷区的百姓感觉相当良好,并没有亡国的感觉。

另外,乐毅还尽量争取本地知识分子的支持,对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知识分子,乐毅表示了充分的尊重,有的还担任了官职,算是干部本地化。

乐毅这么做固然有他为人厚道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的因素。

乐毅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把现在的占领区,当成了燕国自己的领土,这片领土上的人民和各种人才,都是燕国的人民和人才。

这一点,就比当年率领齐军的章子强不是一星半点儿,要高出好几个档次。

一个小偷,偷了别人的名犬,没有倒卖而是像养儿子一样,自己细心养护,只能说他是一个爱狗的小偷,不能说他是一个不爱钱的小偷。

这里没有贬低乐毅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政治人物的个人道德并不重要,关键是他的政治措施,是不是在有利于自己的同时,能够有利于更多人。如果这些措施有利于更多的人,那就是好措施,跟他的个人道德关系不大。

就算是乐毅这么忙活,也没有彻底瓦解齐国的斗志,那两座坚挺的孤岛,就是很好的例证。

从一个人的自杀,也可以看出蕴藏在齐国内部的抵抗意志。

燕军在攻陷临淄后,所向披靡,基本上没有遭到啥有效的抵抗。

这时候,燕军上下收到了乐毅的一道命令,不准进入画邑(临淄附近)周围三十里。

在画邑住着一位在齐国颇有名望的人,王蠋。

乐毅很看重王蠋在当地的号召力,专门派人前去敦请,并许诺,让他担任将军,还将拥有一万户的食邑。

面对着敌方统帅的重视和丰厚的回报,王蠋并没有动心,再三推辞。

胡萝卜送上了,王蠋不领情,燕国的使者就举起了大棒:你不合作也没什么,大不了我来一次画邑大屠杀就是了。(子不听,吾引三军而屠画邑。

王蠋坚持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不跟燕军合作,但是他也不愿意乡亲们受到牵连,他只好选择了一条一了百了的道路,绝路。

一介布衣王蠋上吊后,那些齐国的官员们,也感觉不好意思考虑不抵抗了,这些人就在莒组成流亡政府,团结在以齐襄王为核心的中央周围,开始了莒地保卫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温州的传统婚礼上男方确实要给女方送鹅的
家园 一点商榷

史记的田单列传里写“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基本还是以防守为主,车轴尽量短,铁笼保护不被别的普通车轴插入车辐,攻击性其实此刻不重要倒会误事,拖延逃命时间。 攻击性的,不妨想想电影史上宾虚(Ben-Hur)里经典的赛车场面。想来当年逃命时,怕是拥挤之下车速都不快,彼此车轴卡在对方轮里,断的可能有,不过辐条断的情形更多,当然效果相同,考虑当时车轮的水平质量,出了状况几乎没机会再跑了,毕竟备胎很少,而千斤顶是万万没有的。

家园 承蒙指教

辐条和车轴的关系,我倒是没有注意

家园 指教不敢

想想那个毂击, 大概车轴断裂的可能性还不是最大,更多或者使别人的车轮别出脱落,失去平衡,假如轮大小不同,或者用车轴断别车的辐条,这个还是比撞轴容易。逃命时是尽量少纠缠,突出的车轴总是更容易挂上,即使撞翻别车,其实对自己也是个拖延,所以少纠缠增加保护大概是田单的意思。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90)

乐毅的敌人不是田单

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同样,抵抗的意志,也代替不了抵抗的物质。

莒和即墨这两座孤岛,能够不屈不挠这么长时间,首先应该归功于齐国人的坚强抵抗意志,没有这一点,其他的都是白扯。

但是,任何一种纯粹的意志,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能够把革命当日子过的,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在革命的激情过后,主要考虑的还是自己的肚子问题。

齐国人如此意志的底气就是,他们的肚子始终有保障。

这里要交代一下,莒和即墨这两个地方,在齐国的特殊地位。

当年齐国有五座都市性质的城市:临淄,莒,即墨,高唐,平阴,其中临淄是当时天下最大的都市,其他四个,在齐国,也只是仅次于都城临淄。

燕军长驱直入后,那三个都落到了燕国人手里,剩下的这两个就是齐国的续命人参,保证了齐国不会马上断气儿。

齐国在这两个地方经营了数代人,当地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在齐国最危险的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打仗就是一个烧钱的买卖,尤其是防守战,基本上是只出不进,再雄厚的力量,也架不住战争这个怪兽的吞噬。

这些年来,这两座孤岛是如何解决,只出不进,这个问题的呢?

让我们看一下地图,山东地图就行,找到莒县和即墨的地理位置。

莒县和即墨的背后,都是黄海。

燕军没有海军,齐国就可以拥有一个可靠的后方,这个给齐国提供安全保证的后方,不仅不需要物资供给,相反还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供应。

只要不是特别的流年不利,黄海还是不结冰的,只要海水不结冰,两地的人们,就可以一年四季的从大海获取很多很多的食物,比种庄稼都划算。

种庄稼你得有先期投入不是,并且一年还只能收获一次。

不用担心肚子问题,两地的人们就可以斗志昂扬的跟燕国人死磕了。

另外,大海还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盐。

食盐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当年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红军将士,就常常为食盐发愁。

齐国不差盐,这就为齐国获取其他的战争物资,提供了条件。

我是这么琢磨的,在官方的控制下,齐国的平民可以通过走私食盐的手段,从其他各国换来各种战争物资。

据说,当年石油换食品的时候,萨达姆同志就这么干过。

大海就是乐毅的大敌,一个不可征服的大敌。

面对这个大敌,乐毅也没啥高招儿,忙活了一年,啥用也没有,只好撤退九里,扎下大营,并且下令不准为难出城的平民,有困难的还要帮一把,希望能够使用攻心战,瓦解齐人的抵抗意志。

无情的现实,粉碎了乐毅的美丽幻想,三年过去了,即墨人一点儿放弃的打算都没有。

就在这个时候,乐毅的后院出事儿了。

历史上的人物,跟我们今天没什么特别的不一样,也都是有勤的,有懒的,当然也少不了捣蛋的。

吴起就是因为一个捣蛋的,离开了鲁国,如今燕国又来了一个捣蛋的,真所谓捣蛋恒久远,相传一万年。

跟鲁国那个不同,燕国这个捣蛋的,还不算是纯粹没事儿找抽型的。

乐毅自己多少也有一点儿责任,他老兄前后表现的反差,可以用光年来计量,拿下那么一大片齐国领土,只用了短短的半年时间,而为了这两座孤岛,他竟然忙前忙后的折腾了好几年,并且啥进展都没有。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个捣蛋的,就着乐毅的这个缝儿,就开始下蛆。

这位仁兄找到燕昭王,对前线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三年以来,前方战事一直没啥进展,不是乐毅的水平不行,而是乐毅有了小九九。

接下来,这小子展开了对乐毅的心理分析。

乐毅现在明明是一只大老虎,却摆出一个小白兔的pose,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在齐人心中的好感指数,时候差不多了,他就自立为齐王。

现在就已经差不多了,齐人基本上都已经被乐毅糊弄住了。

那乐毅为啥还不称王呢?

还得需要这小子来继续分析,乐毅还算是个好男人,为了在燕国的老婆孩子,所以只好暂时先板着。不过呢,齐地盛产美女(曾经出过新中国第一位第一夫人哦),乐毅过不了多久,就该把老婆孩子,扔到后脑勺之后了。

这小子不做职业心理分析师,实在是太可惜了。

最后,这家伙专门提醒了一下燕昭王,大王要早作打算啊!

面对着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乐毅,再听这个捣蛋的一通白话,任何一个领导的心中都难免会咯噔一下,这是人性。

咯噔完了以后怎么办,才能检验出一个领导的真正水平。

燕昭王就是一位有水平的领导。

燕昭王召集大臣举办了一个酒会,在酒会上,燕昭王给死去好多年的老爸(燕王哙)戴上了一顶高帽,先王就从不贪恋土地,并且还努力把燕国,托付给一个可以托付的人,是子之那小子不争气,搞得天怒人怨。

言外之意就是,俺们家才不稀罕土地呢。

接下来,燕昭王阐述了燕国搞齐国的原因:当年的齐国忒不地道,趁我们国家有了麻烦,就来杀死了先王(这有扣屎盆子的嫌疑),现在我们搞齐国,只是为了报仇。只要有人能够帮着我成功的搞定齐国,燕国我都可以分给他一半儿。

最后,燕昭王旗帜鲜明的表态:如今乐君亲自帮着我搞定了齐国,完成了燕国的报仇大业,齐国理所当然的归乐君所有,跟燕国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该说的都说了,下面就该做了,燕昭王一声令下,把这个捣蛋的咔嚓了。

燕国能够名列战国七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燕昭王也是鲁国国君那个水平,燕国就连鲁国还不如,人家鲁国好歹还出过一个圣人呢。

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作为一个领导人,算是比较到位了。

燕昭王却认为,到位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出位。

燕昭王把王后的服饰赐给乐毅的夫人,把王子的服饰赐给乐毅的儿子们,并且派丞相把他们母子送到乐毅身边,让他们一家团聚,并且尊奉乐毅为齐王。

面对领导如此的出位表态,任何一个下属心里都会嘀咕一下,这也是人性。

嘀咕完了以后怎么做,才能检验出一个下属的真正水平。

乐毅也是一个有水平的下属。

乐毅赶紧拿出一副怕得要死的架势,表示坚决拒绝领导那赤道阳光一般的热情。

随后,乐毅给燕昭王写了一封亲笔信,乐毅在信中表示,你要是再说让我做齐王,我就死给天下人看。

另外,乐毅还打发自己的老婆孩子,赶紧回燕国,别在前线碍手碍脚。

两个有水平的人,领衔出演了一场君臣互信的大戏。

这两个人的一招一式,都达到了传说中的天外飞仙,不能不让人说一声,佩服!

如果两个人的水平,稍微有点儿差距,这出戏非砸了锅不可,下面上场的,就是一个水平差一点儿的领导。

没有人能够万寿无疆,燕昭王忙活了三十三年,把一个曾经灭亡过的国家,建设成为了一个足以吞并齐国的超级强国,雪了当年的亡国之恨,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他相信,过不了多久,儿子在祭祀自己的时候,就会向他送上彻底搞定齐国的佳音。

然而,他始终没有听到这个佳音,哪怕他转世到公元3000年,他都不会听到一个“燕国吞并齐国”的故事。

逃亡有两下子的田单,守城也很有两把刷子,坚守即墨孤城三四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哪怕是有老天爷和龙王爷的保佑。

虽然田单守城守得很有成就,但是跟他的对手乐毅相比,他手里的牌实在是太烂了,他只有一座孤岛,乐毅手里有大片的齐国土地,背后还有燕国的倾力支持,能够撑到什么时候,估计田单自己心里都不一定有底。

历史有他的必然性,但是一些偶然的事件也会改变很多东西,燕昭王的去世,就改变了乐毅和田单两人的命运,也改变了燕国和齐国的命运。

燕昭王的去世,让田单看到了一丝希望,这一丝希望能不能转化为现实,还要看继位的燕惠王配不配合。

燕惠王做太子的时候,就跟乐毅有过节,这是战国时代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么多的牛人只能服务一任老板,跟后任的老板多少都有些不对付,商鞅如此,张仪如此,这次宿命的光环又落到了乐毅头上。

前两位跟后任老板的过节,只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没有给秦国带来啥不良影响。

乐毅这一次,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还直接改变了燕国的命运。

燕惠王登基后,燕国国内又出现了不少不利于乐毅的言论,也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不过还是乐毅想当齐王之类的东西。

不过,这次阶级斗争有了新动向,这个新动向就是,齐人十分害怕燕国派其他的将领来替代乐毅。

听到同样的言论,燕昭王可以那样做,燕惠王却很难做到老爸那一步,不一定是燕惠王不懂得帝王心术,而是他之于乐毅,没有玩弄帝王心术的底气。

乐毅是因为燕昭王的重用,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在燕昭王面前,乐毅只有称臣的份儿,但是这个成就跟燕惠王无关,燕惠王不敢跟乐毅充大辈儿。

反间计能够成功,不是因为领导人愚蠢,愚蠢的领导人没资格让对方使用反间计,而是自己内部有间隙让对方可趁。

也许是燕惠王真的愚蠢,中了齐国的反间计,也许是乐毅劳师动众,忙活三四年,啥进展没有,让燕惠王失去了耐心,燕惠王决定换人,派骑劫前往齐国接替乐毅。

乐毅也知道燕惠王不待见自己,并没有回燕国述职,而是直接去了前东家,赵国那里,就此乐毅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地下见了老祖宗乐羊,他乐毅可以骄傲的向他汇报:我比你还要牛。

丧失了吞并齐国的黄金机会后,燕惠王还专门派人到赵国埋怨乐毅不厚道,辜负了燕昭王的高度信任。

面对这个不要脸的指责,乐毅写了一封流传千古的信《报燕王书》。

在信中,乐毅首先声明,正是因为先王和自己的得当措施,才让齐国差点儿歇菜,算是进行了必要而适当的辩诬。

然后,话锋一转,乐毅谦虚的表示,自己能做到那一步,就已经很不错了,所谓“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也。

最后,乐毅用“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含蓄的指出,燕王你丫的才不地道呢。

接到乐毅的答复后,燕惠王并没有很不高兴,也没有拿乐毅还在燕国的家属怎么着,反而让他的儿子乐间坐上了他的位子,还是昌国君。

这并不说明燕惠王是多么的宽宏大量,只说明,他有点儿心虚。

乐毅来到赵国后,赵惠文王封他为望诸君,封地在观津(今河北武邑县审坡镇),严重震慑着燕国和齐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实践出真知啊

从来没有开车的经验,有的事儿就想当然了

看来该考个驾照了

家园 因为有空,所以我这半文盲又来搅和一下。

所谓“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也。

何解?

家园 委婉的说法

实际是“你不待见咱,咱也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拜拜”。相比之下,岳飞就惨了点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