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网络背后的真实故事 -- dreamflyer

共:💬73 🌺187 🌵2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这是打脸呀。
家园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90年代不叫援藏,是政治作秀和利益瓜分
家园 原来你是因为在当今社会混得不好才来捧毛的?
家园 混的好的谁操这个心

如果混的不好的占大多数,那也就快了

家园 这不能算打脸,俺怎能打俺们南京老乡的脸尼?

  当时就是在一个城市,各区、各单位、各学校做的都不一样,俺们走的早,可以说都是自愿的,越往后越不自愿。后面具体怎么做我也不大清楚,只是听传说,没听说过有停止父母工作的,只听说过有定下下放的户(就是父母被下放的)不愿走,单位就来一帮人贴喜报、敲锣打鼓,然后把人装上汽车“欢送”下乡。

  南京的知青老三届除了初中有百分之二三十升学的以多全部下乡,所以也没什么好选择的,真正坚持不去的极少,据我所知我们班上只有一位坚持不走,但以后同学聚会也没见过此人,所以没法核实。新三届(69、70、71)全部留城进厂矿。再往后基本都要先下乡几年后再分配工作,但这后面的基本上都是只把户口迁下乡,本人在城里玩。而且到那时已经开始知青回城,南京的政策是下过乡的进国营,直接分配工作的进大集体,这两种工资、待遇都有差距,知青见到下乡有些好处,所以阻力不大。

家园 打猎就打猎了嘛,不要不好意思

开始不自愿的话,到时候会有人到家里来“动员”的

你看他说的话,跟你的不一样哦

家园 地方不一样情况当然也不一样。

  就拿插队生活来说,我还没见到一本此类小说描写的与我们一样。

  就咱们河里写过插队生活的也不是我一个,写得大不一样。

家园 这世界真小。

  九中去了不少人,在南京各学校可能能排到第三、四名,第一就是我们二中。

  九中去的都在(写全了吧)伊克昭盟(现在叫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拉巴苏公社,俺LD就在那个公社。所以虽然离我插队的地方比较远,一个在旗东南一个在西北,但认识的九中人还是不少滴,另一个原因是我在海勃湾呆了八年,阿拉巴苏公社就紧靠旁边。

  这个公社当时是我们旗首富,虽然比较干旱,但地广人稀,当时一天工就能分一块钱以上,多的一块四,比在城里当工人还多。

  不过呢,阿拉巴苏公社好象风水不大好,知青已经走了好几位了,有一位还是俺LD最好的朋友。

家园 他的意思就是 一样的,你说不一样,不是打裂?
家园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

我第一次看照片的时候还奇怪,为什么我妈说是鄂尔多斯,照片上写的是却是另一个叫鄂什么什么的地方

我妈和前面说的那位去世的阿姨关系也很好,每次翻老照片翻到这张都挺难过的

家人基本没跟我说过插队的事情,也就他们老同学碰面的时候偶尔说起这个,我在旁边才听到一两耳朵。

家园 有自愿也有不自愿

看情况。知识青年去边疆的基本都是主动要求的,再后来大批下乡的就不一定了。

家园 奇怪,你这篇给中国摸黑的文章一个蛋也没有被扔.
家园 对您的奇怪我倒是有点奇怪

第一,我讲述的是一件事实,并没有存什么抹黑之心。

第二,即使这篇文章道出了过去中国的一些黑暗面,我相信,大部分朋友们都会承认这些黑暗面的存在,并不会认为我是在故意乱说。

第三,我个人对西西河的网友是很有信心的,我相信大多数人扔蛋的根据,不是因为观点不同,而多半因为态度或用语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相对其它地方,西西河的水还是算很清的。这也是我这几年一直赖在这里不走的原因。

家园 一把抓住

怎么不写长篇了?学我做深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