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西方人眼里的周恩来 -- 元亨利
你可以开个头啊!
西方人眼里周恩来的相貌与中国人眼里的不太一样,尼克松这样描述到:“73岁的他一头向后梳的黑发只有一点灰色,头发的一道波浪对中国人来说比较罕见,而他那黑色,几乎是地中海人的肤色也是中国人中不多见的。”
我们好象从来都认为他是一个100%的中国人,从里到外。
老外书里说他因成绩不够没去成美国,立刻想到托福。
周恩来在日本得到他在南开的一为学长的帮忙,此人英文名是Wu Dager,估计是吴大哥。吴大哥让周住在自己家里,并给他很多帮助。但后来在国内,两人各为其主,重庆时期还见过面,但已形同路人了。
我又在图书馆查了一下,还是没有杜本人关于日内瓦会议的回忆,有他的两本书都是宗教方面的,而且早于1954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回忆录里有关于日内外会议的详细记述,但没提握手之事。可能是因为他记的都是方针政策方面的事,没有具体细节。
另外看了三本杜勒斯的传记,两本没提握手,一本《The Devil and John Foster Dulles》作者是Townsend Hoopes.他到是提到握手,还是引他的原话吧:Dulles“remained in Geneva for only one week, and while there conducted himself with the pinched distaste of a puritan in a house of ill repute, 'quite brusquely' refusing to shake hands withe Chou En-lai and instructing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to ignore at all times the presence and existence of the Chinese delegation."
在网上查了一下中文资料,确如你所说王炳南的回忆,王说每次参加会议,总是他走在前面开路,周恩来等人随后,如果遇到杜勒斯,王一定有记忆。但王从来不记得有此事。
尼克松书里说,周恩来自己在会谈时也提到这件事:
周:“你今天下午跟毛主席说今天我们终于握手了。但是杜勒斯不愿意这么作。”
尼:“但你说过你不愿意跟他握手。”
周:“不一定,我会握的。”
尼:“好吧,让我们握手。”
两人又握了一次手。
这里似乎周恩来还记得这件事,但网上有人说,周恩来这里说的是一种形象化的,象征性的握手,并不能证明他在日内瓦主动向杜勒斯伸出手。还有人说,由于周恩来右手的伤,使得他的姿势给人一种印象好象他是伸出手,加上媒体的抄作。。。。
这就有点罗生门了,真要成公案了。
在杜勒斯的传记里到是发现,他之所以拒絶与中共接触,还有一个因素是因为美国国内共和党极右派的压力,如果他与周恩来握手,照片再一上报,在国内他就完了:美国男儿在朝鲜的血还未干,你居然和中共领导人握手言欢。而之前他曾提出,可以和中国会谈,但只谈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谢谢你的资料!
英文里有Wang其人,说是他的被捕叛变,导致顾家尸体被发掘。王自己说是他手软把顾的孩子(女儿)放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一生俯首拜周公
中年时气质好。
老年时气派好。(文艺点的词就是高贵。)
如果是汪,蒋。。。就不只是灭门了,那个两个小孩姑且不说,所有可能的人都会被杀。
而如果是日本人,估计街坊邻居都逃不了。
看过关于周公的书籍,周公没有提到过任何不设实际的事情,脚踏实地。
his so gentle character, so perfectly combined.
I was pity not knowing him when he is alive, and lucky that China once have so good a leader.
Though he has left this world for 34 years, I was still moved, by his shadow.
帅字 用得好,我越看越觉得这个字就是为总理设计的
各位请看:
“帅”字 左边为“二”意为总理为天朝第二大员。右为“巾”此字字型挺拔,意指总理傲然天地间,一身正气。且“巾”字右侧有一勾,总理的右手有疾。
国之师(带领、指引之意),太祖也。
国之帅(执行、统御),总理也。
而且这2个字的“意识形态”如一般无二,可以说是天然的搭档。
可惜楼主文章太短了点,看得不过瘾
楼主是南开校友吗?
天津只去过两次,每次都只待了几天。
在美国到是认识了一帮非常有意思的天津人!
不是对彭总的不敬,这个回答我认为有两层含义,1、成为周总理比成为彭总更难,或者说,成为彭总还可能,成为总理,几乎不可能!2、彭总的仗义执言,在那个时候可能更有吸引力,那样说,可能会得到更多的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