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风行一时的“胶囊酒店”成日本穷人避风港 -- 萨苏

共:💬45 🌺16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风行一时的“胶囊酒店”成日本穷人避风港

美国CNN记者在东京采访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有一些日本人开始租住在一种很古怪的地方。我们不妨看看美国人是怎么描述今天日本的(记者Kyung Lah从东京报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NN驻日本记者Kyung Lah

曾因采访四川地震和温家宝总理而著称。从姓名,老萨推测,这位CNN记者是个华裔,不过,后来才发现虽然长得像中国人,Kyung Lah实际是个韩裔

三浦聪需要爬着进他租的房间。

三浦的家今晚就是这个跟放大了的速效感冒胶囊一样的塑料舱。躺下,然后把手提包扔到脚下,就可以睡觉了。他并不需要花多长时间来安顿。这种有着一格一格棺材大小舱室的旅店,就是日本独有的“胶囊式酒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入“胶囊棺材”的三浦

无论如何,45岁的三浦对这个地方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他只需要个地方睡觉,天亮了,又要去找工作。 对于三浦,这里有他今夜一切需要的东西:一张床,一台电视和一台收音机。甚至在一楼还有公用的浴室和桑拿房。

最重要的一点是,很便宜。住这个“棺材”一夜的费用约30美元。在东京这个世界上居住最昂贵的城市,这个费用算是很便宜了。

现在,这样的价格正为“胶囊酒店”寻找一个新的顾客来源 – 正在找工作或者工作不稳定的穷人。“胶囊酒店”虽然貌似棺材,但却曾经是日本繁荣的象征,住这里的多半是工作到深夜来不及乘搭末班车回家或和朋友通宵喝酒的业界人士。三浦住的这个胶囊旅馆,今晚的顾客中没有一个这类传统的顾客,有的,只是像三浦这样的在找工作的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NN女记者亲身体验“胶囊酒店”

三浦把手机关机,说他刚得到一个好消息。有个临时雇主已通知他明天去工作,这是一份搬书的活计,每天工资70美元。这就够了,三浦说,够我晚上付租金和吃快餐的了。过这样仅够维持生活的日子,循环往复,三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此前,从18岁开始,他的工作都很稳定,在失业前三浦一直在建筑业工作。

尽管如此,他无力支付租住一个公寓的抵押金,那通常需要数千美元。日本去年开始的经济衰退使找工作更加艰难。从那以来,日本的企业裁减了成千上万临时工,钟点工。这些人占了日本劳动人口的三分之一,而法律上他们比正式员工更难获得保护和支持。“当这些临时工作人员被解雇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就失去了家园。 ”在接受采访时,日本青年工会的川添先生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接受采访的川添

“当人们在日本失去工作,他们会立即陷入贫困。”川添说, “租金极其昂贵。由于缺乏负担得起的住房,报酬较低的人很难租到一个房间。即使他们努力想工作,最终也会面临无家可归的境地。”

日本新首相鸠山由纪夫,新年期间去拜访了一个政府开设的保护所。这个保护所刚刚开所一个星期,可以帮助找不到地方住的穷人在假日暂时留宿。

“依据我国宪法,我希望每个在日本的人都能拥有享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这位首相在他的新年讲话中向全国国民说, “人们希望有地方住,他们希望工作,但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工作可以提供给他们。我希望在新的一年建立一个能够为工作的人提供支持,并保证他们生存的政府。”

在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出现虽然工作依然贫穷的人群,让习惯于终身雇用制,并因为拥有富强的国家形象而自豪的日本人感到震惊。从政府发表的最新数字统计来看 一贫困率百分之15.7。相对于世界其他有影响的国家,世界经合组织表示,在这个指标上日本排名第四,仅次于墨西哥,土耳其和美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等待入住政府福利保护所的日本穷人

“我不能说日本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三浦说,”我们这里贫富之间的差距这么大,让我没法说这样的话。”

[完]

“胶囊酒店”,是日本泡沫经济时代产生的一种独特住宿设施,最初由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在1979年设计完成,1985年曾在日本国际科技博览会上因给观光客提供便宜而新奇的住宿方式而大放异彩。这种“酒店”的房间,其实就是一个两米长,一米高,一米宽的舱室,人进去只能睡卧,但是里面既有电视,又有换气扇,灯具,储物箱等设备,完全可以满足一个人住宿的需要。人住在里面如同塞进了胶囊 – 当然你要说“棺材”也挺形象的。在一个二十平方米的房间里,可以架起两层到三层,共二十到三十个这种胶囊 – 想象一下,一个宾馆只要二十平米的房间,就可以容纳20-30个顾客,这是怎样惊人的容积呢?由于日本当时地价飞涨(一度东京的地价等同于美国全国),怎样节省空间成了当时日本设计师的头号难题 – 胶囊酒店,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这种酒店,一度成为一种时尚,最疯狂的时候竟然有日本的新婚者专门去住一天这样的酒店,以体会“亲密无间”(这个空间,当然亲密无间 -- 只要不窒息就好)。但是,后来却渐渐失去吸引力。笔者出于猎奇曾经专门去住过一天,感觉问题很大,第一,开换气扇,太吵,不开,空气污浊,闷热;第二,“门”就是一个帘,私密性太差,相互之间噪音干扰很大;第三,设备陈旧,连个DVD都没有,更不要说上网设备了。感觉上,这一方面是极端节约成本的要求造成,另一方面,从“胶囊酒店”出现后,日本人一直没有对其进行改进,固步自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设备难以满足二十一世纪人的需要,也是正常的。如果改成宇航员形式的封闭舱,加装空调和新型电子设备,这玩意儿无论在日本还是在其他国家,都可能重新焕发青春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的“胶囊酒店”

CNN记者的报道有些极端,一天30美元,一个月也要700美元左右的住宿费,这笔钱在东京郊区足够租一个房间了。NN的新闻一贯语不惊人死不休,日本经济虽然严重,但三浦这样的人并不是特别典型的,大约是既想在市中心容易找到工作,又不愿意花额外的路费罢了。大多数在东京有半稳定工作的日本穷人会选择在郊区居住,每天乘地铁等交通工具到市中心上班。这种报道,作参考可以,却并不全面。

家园 英国人早就玩过的东西

1900年代南非从山东招中国劳工万余,在约翰内斯堡开采金矿。矿工们的住宿,就是用水泥砌成的一个个小格子,比这个还要小,只能躺着,自然也没有其他设施。。

现在在约翰内斯堡西南一个已经停采了多年的金矿附近,有一个小博物馆,还能看到当年矿工的住宿情况。房间里面能装几十上百人,直接和金矿的坑道连接,矿工在工作的日子里面,根本没机会见到太阳。

在网上没找到照片,回头扫描了发上来。

家园 那个女记者的姓一看就是韩国人哦

kyung= 尹 典型的韩式拼音。呵呵

家园 豪华版的香港笼屋
家园 去日本玩的时候见过,但是没住过。不过日本的的交通费真贵

一次地铁就要200日元左右,从绢的台到东京bus要1000日元,折合70人民币,我都能做动车组从北京到石家庄了。

家园 任总睿智的指出:

  [SIZE=3]买不起房的人不要觉得是荣誉,那是耻辱,你买不起房是因为你没对社会做出贡献,干嘛不回农村![/SIZE]

  看来日本应该请任总做电视讲话!

家园 我在东京住的才7万8一月

这30x30=900,x90=8万1了,住个差点的单间,只要不是最繁华的地段,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

家园 怎么还有人能在里边着这刷牙?才1m高的空间啊

貌似空间很大,难道是日本人很矮小么?

家园 应该是

英国佬原来是世界上最早搞情景训练的,狭窄、暗无天日,这完全是让矿工们从日常就习惯这种日子嘛。进了金矿的坑道,会有在宿舍的感觉,不会觉得是干苦工了。

高。

家园 唔!面部特征明显,一看就属于没整过的!
家园 这。。。敢问住的 寮 在哪个区。。。偏了点吧
家园 这个符合消防安全的规定么?

一个二十平米的房间装20~30个人,一旦着火了能有几个逃得出去啊?

家园 这在北美很正常

多伦多的地铁票是三加币一张(刚涨的)。温哥华好像更贵。

家园 一点都不偏

我住在内神田,就是这里。上面有价钱,7万8还不是最便宜的。现在打折后竟然有5万8的。不过有3万押金,但退房时会退2万。

家园 可能日本人比较习惯于独立空间

像我有一次去北欧,住的是船上的青年旅舍,房间也很小,是双层床,每个人的空间比这个大点有限,但总归不是这么压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