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也谈IPCC报告:脚下的冰面吱嘎作响 -- 大黄
河里村长最新正在写系列长篇,介绍并点评IPCC 2007年出炉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631041),这个科普工作的质量很高。不过缺点在于,对更新的一些进展,似乎涉及不多。因为IPCC 2007里面跟踪的目标文献,截止期是2006年甚至更早,而几年下来,积累的与该报告内容相左的进展其实是不少的,其中有些还是大飞机,重磅炸弹,能炸得这个报告血肉模糊那种。所以俺本来的想法,是等村长收工以后,再搞一个综述,来接上这个茬。不过这种懒汉思想经常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这不,来事了。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终于打破沉默,开始“有节制”得发表不利于IPCC报告了。先不废话,看报道原文
http://www.nature.com/news/2010/100119/full/463276a.html
Published online 19 January 2010 | Nature 463, 276-277 (2010) | doi:10.1038/463276a
[SIZE=3]Glacier estimate is on thin ice
IPCC may modify its Himalayan melting forecasts.[/SIZE]
题目翻译:[SIZE=3]冰川估算如履薄冰——IPCC或修改其喜马拉雅冰川融化预测[/SIZE]
Hasnain recently told the magazine New Scientist that his initial conclusions, contained in a 1999 report by the Working Group on Himalayan Glaci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now and Ice, were "speculative". Nature could not reach him for comment.
"The IPCC's statement is wrong and misleading," says Andreas Schild, director-general of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n Kathmandu, Nepal. "It was pretty clear early on that this was an error awaiting correction," adds Michael Zemp, a glaciologist with the World Glacier Monitoring Service in Zurich, Switzerland.
事情比较简单,就是一个“喷子”随口胡咧咧的数据,堂而皇之得登上IPCC的报告正文,经过若干轮的正当程序,定稿、装订、印发给等待这个报告的各色人等,然后再做为谈判的共同基础,在各国谈判的唇枪舌剑中反复被引用。而且这不是个小事,喜马拉雅山的冰川耶,中印两个大国,加上若干小国的几亿口子的群众指望着喝这碗水呢,这做个结论是能开玩笑的么?
那这事儿是怎么东窗事发的呢?Nature现在捅这个事儿,可以认为基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近几年的研究中对IPCC 2007的若干重要结论和观点进行方向性否定的内容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再装聋作哑,说不定你的同伴忍不住就先说了,这时候自己岂不被动。这和其他事情一样,到了纸里包不住火的时候,必然得有叛变有投诚的。第二是和哥本哈根后的形势有关。“保哥本哈根”嘛,跟“保八”道理类似,既然哥本哈根这么大的节点都没薅到什么羊毛,那继续忍住不放的性价比就愈发得差了。还是说了吧,不过说得时候要注意讲技巧,讲政治。Nature这篇报道是一个极好的范例,短短一个报道,百转千回、欲说还休、推诿扯皮,就已然蔚为大观,气候政治果然牛逼。
至于具体怎么有技巧,俺就不多评了,因为这个报道说到底是定位在投石问路的那颗石子,值得讨论只是因为有指标意义,能抓眼球,会上新闻,而并不是因为有了重大的科学进展。科技版还是要搞一点不会上新闻的内容,没有干货不能服人。有人感兴趣的话,以后可以陆续写一点,基本材料就是近几年经同行评审的,专业期刊上的(主要是质量比较好的,影响因子高的期刊),跟IPCC 2007唱反调的文献。不过内容肯定会比这个报道讲的东西枯燥多了,所以会细看的人估计不会多。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仔细读报告的话,会发现很多大的改动,比如作AR4的时候,对于太阳辐射的估计就有非常大的调整,比TAR的结果差了好几倍呢,把TAR的结论彻底推翻。这可是关系到究竟谁是气候变化影响主因的关键问题呢。这些问题的批判和最新研究进展积累起来,才真的有可能动摇AR4的根基。从一些领域的认识水平来看,出现这个情况真的没什么新鲜的。
文章提到的这个例子,实际上是个丑闻,对报告的严谨性是很大的打击,但是对科学性的影响还真不大,毕竟提到的结论没有出现在技术摘要和决策者摘要里面,所以不会对决策造成影响。技术摘要和决策者摘要的审核要比正文的审核严格得多,实际上,通过所有审核程序的只有决策者摘要。这个事情以后,希望审核程序会有调整。
欢迎科普。
就说最近气候话题这么热闹,怎么不见大黄兄这种业内人士的主题贴呢?终于给俺等到了。先花再看。
没什么新货啊。不满足。赶紧着写后续啊!!俺们要科普!!俺们要干货!!
送个宝当催文符。
IPCC 是一个做报告整合的政治机构. 本身没有任何的研究. 难免在当时为了达到一定目的, 对报告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取舍. 刻意选取一些支持甚至夸大自己观点的数据, 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机构本身和WHO, IMF 没有任何区别. 看看IMF 在亚非拉各个国家所谓的经济援助, WHO 近期在所谓的"猪流感"中的表现. 可见一般.
果然名不虚传
http://www.ipcc.ch/pdf/presentations/himalaya-statement-20january2010.pdf
这里摘录一部分,全文大家自己看。
前面引用“The Synthesis Report, the concluding document of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page 49) stated"的话, 省略.........
下面是声明部分:
It has, however, recently come to our attention that a paragraph in the 938-page Working Group II
contribution to the underlying assessment2 refers to poorly substantiated estimates of rate of
recession and date for the disappearance of Himalayan glaciers. In drafting the paragraph in
question, the clear and well-established standards of evidence, required by the IPCC procedures,
were not applied properly.
......
印度人这个错误,村长已经介绍很清楚了,甚至他们的动机(还是钱闹的)也分析过。全球变暖本来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一直也没有特别可靠的结论。另外,再一次提醒大家,IPCC是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弄的一个东西,政治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学术影响。
IPCC还是很有价值的,至少我会要求研究生先通读一遍,对行业有个大概了解,然后再去看原始文献。学术界里,Science, Nature, Journal of Climat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rch, Geophysical Review Letters才算是正宗,一般不会以IPCC作为正式的reference。
欢迎专业人士提供最新进展。
继上次全球暖化的另一面电视广播后,美国著名气象广播主持人将在今晚播出新的一集电视广播:全球暖化的崩溃,Global Warming: Meltdown。
另外,最新消息:联合国头号气候官员辞职了:Breaking News: Top UN climate official resig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