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两个重要消息 -- wqnsihs
美联储政策声明:将关闭四种融资和信贷工具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近期召开 或整肃地方融资平台
第一个新闻说明今后热钱进入中国市场的压力会减轻,我们通胀压力会有一点缓解。第二个新闻说明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机制可能重新洗牌,导致通胀压力开始下降,部分地方面子项目和政绩项目将成为烂尾工程,钢材、水泥等建材需求会下降,相应能源需求会下降。也可能会波及到部分铁公基项目。
背景常识:
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
(1)、GDP增长适度平衡
按照人口预测,(于景元老师等的结果),到2020年前,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在1000万左右,按照目前产业结构,GDP每增加1%,可以解决100万人就业。所以在今后10年内,GDP增长速度都必须控制在9%左右(考虑部分自愿不就业或出国人员)。但是GDP也不是增长越快越好,超过12%,就会导致对资金、资源、劳动力的过度需求,导致生产要素供需平衡失调,产生严重通货膨胀,导致资产大幅贬值,产生银行坏账激增,整个国家经济安全稳定受到威胁。
所以今后10年,GDP过高或过低(以9%为中间值),都必然会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降低或提高。这是对国家经济政策走向的基本判断。
(2)、波动振幅平滑控制
一个成熟的人的特点是喜怒不形于色,情绪起伏小。一个成熟的企业也是,不会大起大落。同样一个成熟稳定的政府,不会搞得整个国家象坐过山车一样。
实际上我们从多年的实际政策中观察到,政府对异常状态的容忍度基本定在中间值±10%,超过这个幅度,调整政策必然会出炉。避免国家经济大起大落。
具体到我们国家,基本上是失业率中间值在15%,可接受通胀率在8%,财政赤字在预算收入的20%,国际收支平衡在外汇储备的15%,GDP增长在9%。
(3)、就业优先
为了社会稳定和谐,为了证明执政权的合法性,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都是充分就业,也即每年要消化将近1000万新增就业人口的就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工作。考虑到GDP增长过度的后遗症,解决就业就只能在1%GDP增长解决100万人就业这个前提下(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就业结构),也就意味着产业结构不能做太大的升级和调整,否则就业目标很难完成。所以今后1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必然会继续支持和发展。这是客观现实,任何产业升级的书生之见和意淫,甚至痛心疾首都无法改变这个现实。继续做血汗工厂是我们人口结构决定的,只有2020年以后,我们才完全具备升级的就业环境。
(4)、国际收支平衡
多年来我们的政策是就业优先,所以必须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产业的主要市场是国外,为了使他们不至于因为剧烈波动的汇率而大规模破产,不得不选择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度(有管理的弹性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实施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全面收购外汇(结汇制),这样央行不得不发行人民币收购外汇,但是又担心流动性过剩,所以又发行央票来冻结这些人民币。由于央票是要付利息的,而外汇资产由于管理能力和市场变化,多年来一直是亏损的,所以央行实际上一边在付利息,而收入是亏损的。入不敷出。
所以央行是希望改变目前这种汇率制度的,因为这种制度导致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不得不跟随美联储起舞。我们这里定义货币政策是否独立的标准是: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依据本国经济情况(如预期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的缺口,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的缺口)还是受到外部因素(如国际收支、外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样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是实现币值稳定的重要保证。 但在保持币值稳定、维持适度的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固定汇率制使货币政策独立性难以完全维持。因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会经常波动,就要求央行必须经常被动的参与外汇买卖,这必然造成货币供应量被市场上的外汇需求所左右,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
在加入wto后,资本项下的外汇流动有限度放开(QFII就是例子),其直接结果导致了外汇进入进出不能完全控制,为维护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被迫超额发行人民币来收购流入外汇,导致货币发行计划不再完全独立,需要看国外资本流入情况和贸易项下外汇进入情况来调整基础货币供应,相应的央票发行,公开市场业务也被迫调整,结果货币政策就失去完全的独立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不可控制,就有可能失败,导致通胀或通缩强度不可预测。
但是如果是浮动汇率制度,以中国人投机的天性,不可避免会在外汇市场过度投机,各种正规或违规资金都会大量涌入汇市,人民币汇率肯定会上窜下跳。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内银行的内在激励和风险控制机制严重缺失,这些废柴银行不知要衍生出多少承担不起的汇率风险,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问题。
所以我认为判断货币政策如何调整,观察美元利率和汇率是必须的。例如:
1992-1993年,中国经济过热。1994年国内消费价格指数达到21.7%,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为控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不得不提高利率,当时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达到10.98%,远远高于美国同期的利率水平。 即使外汇管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短期性资本的流入,但国内外利率差扩大,仍然导致了国际资本的流入,造成资本项目连续顺差。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增加。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连续购入1200亿美元外汇资产,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外币储备的增加引起了外汇占款的增加,1995年外汇占款占当年基础货币增加额的比重达64%,到了1996年还高达45%,这加大了国内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冲销干预政策,包括收回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开办人民币特种存款和发行央行融资券,但1994年M1仍比上一年增长26.8%,M2增长了 34.5%,这成为当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 21.7%的重要原因。汇率制度导致货币政策目标未实现。
1997-2001年,货币政策的侧重点逐渐转为如何防止通货紧缩趋势并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
1998年2月开始中国物价出现负增长;通货紧缩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如何刺激内需避免通货紧缩的进一步恶化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周边国家汇率贬值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0--15%,加速了国内资本的大量外流。1997--2000年其数额分别为-221亿美元、-189亿美元、-176亿美元和-117亿美元,呈现出明显的资本外逃特征。外汇占款的急剧减少而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紧缩。
为了治理通货紧缩,央行连续降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取消贷款限额制度、执行扩张性的公开市场业务等。但此时国内的利率水平低于美国同期的利率水平,且存在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资金外流可能获得利差和汇差的双重收益。所以虽然通过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但还是无法抵消再贷款下降和外汇占款迅速减少对基础货币增长的不利影响,最终导致1998年和1999 上半年的基础货币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导致货币政策失败,经济进入衰退期,企业订单大面积取消,流动资金枯竭,贷款无门,企业关门,工人失业。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第二个新闻说明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机制可能重新洗牌,导致通胀压力开始下降 这个是不是太突兀了点?
未来最大的火山,一旦爆发,不次于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
目前,全国约有3800多家政府融资平台,其中70%以上为区县级平台公司。地方政府以财政拨款、土地划拨、股权划拨等形式出资占比约20%,其余筹资则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目前贷款余额6万亿。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风险包括:
1、负债率高。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形成“多头融资、多头授信”。银行难以把握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财政担保承诺情况。
2、偿债能力不足。例如浙江、江苏、广东各市区县财政收入增长势头显著减缓的情况下,区县融资平台企业贷款快速增长,对信贷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3、资金转移严重。融资平台是借款主体,但其所承贷的资金通过划转至财政专户或关联企业后,实际上发挥着土地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搭桥融资(如填补项目建设中的财政到位资金缺口)等多重职能,银行难以监测资金流向。
4、担保难以落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主要靠政府承诺担保(如出具“安慰函”)、土地质押和项目收费权质押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均难以落实执行。
近期监管部门开始以各种方式提醒银行要关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目前六部委(发改委、财政部、央行、银监会、商务部、统计局)业已共识,要积极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例如有的银行已经有所认识:
2009年9月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认为:今年地方融资平台在全国有了加速发展,对许多地区的地方财政偿付能力构成了威慑,很可能会造成财政问题和金融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同质化严重,2020年升级,10年时间中国商品足以冲垮东盟市场,东盟自贸区会崩盘的,到时候会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树起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后患无穷.
如果产业不升级,东盟自贸区不如不签.虽然可以得一时之利,但后果太严重了,不能不给人家留活路.个人觉得TG要下狠手.
地方银根的收缩会否踩起土地财政的翘翘板?
是大国政治游戏的规则,我们以美国为师,学得像模像样。建议看看我的旧帖:
美国战略决策的理论基石
地方会怎么反应?放任烂尾项目不管?那将导致银行立即出现巨额坏账。
第二,地方有什么办法再谋出路:卖地,增加税费;中央转移支付;或国税地税合二为一,重新谈分成比例?这都需要中央财政做出重大调整,不容易。
第三,现在银行贷出去的钱怎么办?担保是虚的,抵押也没有,莫非都是中央买单?财政部肯定不干?
第四,这次修理地方融资平台是不是又是作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是个政治劫材,那么对谁有利,谁会付代价?。。。。。。。
地方融资,放开和收紧各有利弊
放开,有些地方胡来,无法控制;收紧,地方自主性降低
收紧总体利大于弊吧
如果将来不合适说,恳请忙总用隐语(万里风中虎虎大的那篇隐语是精彩绝伦的),或者不说也好。忙总是西西河的财富,我们不能因为好奇或猎奇而拖累了忙总,那就因小失大了。
中央应该还是支持的,就怕短平快的政绩项目,真断了财路可就麻烦了,而这种项目去年好像上马不少。
非常感谢忙总告诉我们很多关键性的调控指标。
今晚刚刚看了凤凰卫视,奥巴马刚刚在国会鼓吹了一番清洁能源,两党看来高度赞成。尽管我国能源委已经成立,但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似乎还是在不死不活扩内需、不紧不慢打黑以及战战兢兢防通胀预期。
假设地方上这堆烂帐控制得好,美国推动清洁能源行动缓慢(意味着资本流向美国缓慢),那重庆笔记本基地的消息外链出处,算是好消息。国内资本流动图景,应该是:中央资本基本维持,地方资本小幅缩水,国外资本小幅进入,维持平衡。
假设地方上这堆烂帐难以控制,美国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相关产业,国外资本大幅流向美国,那压力就相当大了。国内通货紧缩成为事实,下一步怎么放松银根呢?难道又来一次大幅紧缩和大幅扩张?
国内也积压了相当的新能源产能。比如刚刚召开新闻发布会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个区域把新余也拿了进来。这个地方可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按照国内的政治生态,忙总您觉得有主动应对的可能吗——也就是中美对新能源的推进暗战?
“重化工”浪潮中,还有一种实体链条跟地方融资平台差不多。我在怀疑,这是很大一部分国内炒房游资的来源。链接出处
1998年开始,重化工业快速增长。到2007年,轻工业和重化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与资产之比分别为7.62%、7.72%,轻工业和重化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分别为5.78%、7.21%。也就是说,一开始,重化工业的平均利润水平要远远高于轻工业。因此,大量资本蜂拥而入。
其时,正是“国退民进”大潮初起。如果我没猜错,建龙集团的起家就是这样一个模式。就以建龙为例子(抑或假设),以钢铁起家,最终成为集资源产业、钢铁产业、造船产业、机电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难道其他产业的利润率也一直很高吗?这是很违反经济逻辑的。一个集团当中,利润率高的产业可以贴补周期长、利润率暂时处于低谷的产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然而,如果利润率高的产业一直贴补利润率低的产业,那久而久之,跟老国企的效率有什么两样。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产业都有一个特点,有着庞大的固定资产。假设这些资产通过贷款渠道,一样会产生忙总所说四大风险:负债率高(可以在两个地方注册两个公司,两个公司交叉拥有这一长串固定资产链条,从多家银行获取信贷)、偿债能力不足(不用说了,出口增速放在那)、资金转移严重(地方政府能够做到的,这类公司也不赖)、担保难以落实(更简单,注册个公司,把地方政府忽悠下水)。
忙总,您说说咋办?
主要是铁公基。这部分很好解决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还在么?先挂帐就行了,以后慢慢收回(当然政治上要有惩戒以儆后人)。一个理论基础就是这里:链接出处。文章提到了“货币注入”的概念。作者是CCER的叛逆高材生。
地方融资为了什么?铁公基。造铁公基为了什么?筑巢引凤,最终产生政绩(GDP与财政收入)。现在有些地方政府有了新手法,通过这个融资平台公司,再与引进的“凤凰”参股修路。
地方的新出路,还是引凤。因为地方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关键问题是要产生GDP与财政收入为政绩服务)。引什么凤?省属大型国企,甚至央企。
哪个地方的领导人能够有更多的央企关系,那他就可以在下一轮的政绩竞争中先行。
1月份提高准备金率,同时适度宽松不变。zf的做法很矛盾啊。
影帝的想法:多放水,多放水。可是快满了,快要溢出来了(cpi上来了)
下面的数据是2008年到2009年环比cpi数据。
2008-11 -0.8
2008-12 -0.2
2009-01 0.9
2009-02 0
2009-03 -0.3
2009-04 -0.2
2009-05 -0.3
2009-06 -0.5
2009-07 0
2009-08 0.5
2009-09 0.4
2009-10 -0.1
2009-11 0.3
2009-12 1.3 同比1.9
这是上年各月的cpi环比数据,
即使以后各月cpi环比0增长,
cpi同比数据也将在2010年7月份到2.4%=1.9-0.9+0.3+0.2+0.3+0.5,
环比0增长可能不大吧?
去年下半年之后cpi环比就已经是正值了,上个月环比涨了1.3%。
2009年下半年环比平均(0.5+0.4+0.1+0.3)/4=0.325%(剔除了2009年12月1.3%的数据)
7月份的时候到同比4%(以后每月环比0.2%)央行努力控制一下也许行,
5%(以后每月环比0.4%)照着2009年下半年的平均速度继续,
6%(以后每月环比0.5%)不是天方夜谭吧,
7%?,8%?照着2009年下半年的加速度继续。
这次加息可能会像上次减息一样很快很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