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所知的小镇上的生活 -- 方解石
可每次看到类似的新闻,总觉得对于一些禽兽还是直接打死算了。
女孩子能出生在一个好家庭真是太重要了,尤其是在边远、封闭的地区。
对这些女孩子来说,世俗舆论的伤害也许不比罪犯来得小。那些喜欢搬弄蜚短流长的人真不知让人该说什么。似乎别人被玷污,自己就高出了一头,就像哪个女作家说过的,小人物偏更喜欢踩比自己状况相近或者更差的,由此一种消极的优越感。
我周围没有类似的故事,但我完全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那些受过伤害的人,多半只能靠时间来抚平伤口。其实如果能有人做心理疏导,对孩子的成长会有益处。不过对于封闭的地方这还是个遥远的梦。要是有人在这方面写本书或做个电视节目可能是个更实际的主意。
http://bbs.news.163.com/bbs/photo/177293036.html
我觉得我们不能在这个方面都向美国看齐,也不能固步自封。
当年的那个同学,我不知道她那里去了,不过我相信,这些事情,在她的内心始终是无法释怀的。
尤其是汉人,这一点其实比较一下就看得出来,中国人在世界上是很特殊的一群人。
当然要看你怎么来分析,你接触底层文化太少了,才会有这种错觉。
我们的文化是被近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给切断了不少的,尤其是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强烈建议你去看看河南博物院的展览,这次我去那里,看到元代的说唱和乐舞陶俑,看到更早的那些佣,我就觉得,它们太生动了,当时人过的日子一定是很快乐的很悠长的,而不像我们今天压力巨大,背负着生存的重担,四处漂泊。
http://www.arthenan.com/study/zaixianjiangzuo/572.html
这个是河南博物院的汉代陶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3b72f20100fhzn.html
这个是关于河南博物院的图片。
另外推荐你去看看老芒的汉代画像石的介绍。
这些生活多么丰富啊,我记得哪里的一个汉代俑甚至有男女在磨坊!#¥@#@#的镜头。
http://history.huanqiu.com/miwen/2009-02/375656.html
你有看过地方戏曲吗?豫剧是非常通俗欢乐的一群戏。什么《花打朝》啊,什么《花枪缘》啊,那才是典型的底层文化,张艺谋的那算啥,那怎么能叫中国的文化呢?就是孔子,也说过
你说什么悲伤文化,你难道不知道,中国的戏曲文化也好,文学作品也好,最喜欢人工搞出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吗?有时候甚至都觉得有点造作了。
看看《庄子》,看看《论语》,哪里是你所说的那样呢?
冉有接着说,他比较客气。他说:"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就让百姓富足,但是礼乐方面的教化,则需另请高明。"冉有的志向也是治理一方,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只能把经济方面搞好,礼乐教化则要另请高明。然后,轮到公西华,他很谦虚,说:"我不敢说自己可以做到,只是想要这样学习:宗庙祭祀或者国际盟会,我愿意穿上礼服戴上礼帽,担任一个小司仪。"他的志向是做外交官。三人都讲完之后,还剩下曾点一人没说。这时候他正在负责背景音乐,别人聊天谈话,他在一旁鼓瑟。孔子问,曾点你的志向怎么样呢?接下来这段描述非常生动: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曾点鼓瑟的声音渐稀,然后铿的一声,把瑟推开,站起来回答:"我与三位同学的说法有所不同。"孔子说:"有人什么妨碍呢?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暮春三月时,春天的衣服早就穿上了,我陪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子,到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听了,赞叹了一声,说:"我欣赏曾点的志向啊!"
至于在这个故事里面出现这样的事情,那是因为传统道德和文化的束缚。但是我并不觉得,大家都去学习美国mm就是好事情。我们毕竟是中国人,此外,在美国,这种事情发生到一个人身上的话,也是有差别的。哪能就一视同仁呢?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到你认识的人身上甚至你身上,你觉得就一定能像那个美国mm一样吗?
怨不得高子山mm批判你,你在某些方面的观念的确是有问题啊。你说你没有精英意识,你现在的想法就是最脱离社会最精英的意识了啊。
夫差勾践的故事就可以看出来,动力是仇恨和痛苦,不痛苦了就开始骄奢淫逸,麻痹大意了
现在的文化倾向呢,看看电视是多么喜欢催泪煽情这种方式吧
还有我们的国歌,也可以看出来中国人战斗力最高的时候是悲伤雄郁的时候,哀兵必胜这个成语也已经很久了
如果精英的定义是想法和大多数人不一样,那我从小就是精英了哈。
高子山以及和她观点类似的人,看到感情代入很强的新闻,对一方产生了情感共鸣,痛恨另一方,谁认为讨论新闻及社会世界不应该带入感情,不和她们一起声讨,就把一部分感情投射到谁头上...
拿那些给统治者写的史书,什么《资治通鉴》之类的来推测古文化,我觉得以偏概全了啊。就是史书,也有《战国策》和《史记》那样的啊,司马迁还特意为史记写了一个《滑稽列传》,《战国策》里面的生动和故事情节非常强的东西也非常多啊。我给你引过的那段宣太后的不就是个例子吗?什么弦高退秦师,什么张仪苏秦,什么晏子使楚之类的,战国各家里面的那些寓言尤其是搞笑,宋国人永远是笨蛋,秦国人永远很土气。
你读过《诗经》吗?我觉得那才是精髓啊。那才是真正的精神。读起来,一点隔阂都没有。什么男女调情啊,什么感慨世事啊,写起来也是行云流水,文字古雅深奥。
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他还能乐观的面对生活。孔子见南子,徒弟质疑他,他还抵赖。。。很多师徒之间的对话像现代小说一样,很搞笑很故事性的。
你读过《古诗十九首》吗?你读过张衡的据说是最早的七言诗吗?
http://shici.erong.com/B/B0017/erong_sc_406.htm
你读过《世说新语》吗?那种恬静冲淡放任的南朝文人墨客的事迹?
还有唐代的诗歌,五代的艳词,宋代的笔记小说。。。
元代的元曲其实是相当的庞杂的内容,从淫邪到《潼关怀古》的沧桑,什么样的都有。言辞不像唐诗那样典雅不像宋词那样缠绵(最经典的宋词的形式就是婉约词,豪放词其实属于革新),泼辣辣的,我觉得那个才是比较中国的精神。
你读过《笑林广记》吗?看看里面那些黄色的笑话,绝对的不比现在网络上少。
以偏概全,我觉得,你的论述实在是太以偏概全了。
电视剧,你看的只是近些年的商业性片子,很经典的或者比较古老的你估计都没有怎么看过(由于年龄的原因),怎么能拿这个来说事情呢,很多电视剧都是给那些家庭主妇看的啊。你说中国的那些家庭伦理片煽情催泪,实在是无聊,比不上美国tv生动有趣,这个我承认——可是我总觉得这个是现代商业片的滥觞所致,而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啊(详细阐述起来太复杂,我就不说了)。我读《世说新语》的时候不会有这种感觉,读聊斋志异的时候不会有,读《红楼梦》的时候不会有,读《笑林广记》和《宋元笔记小说》的时候更不会有的。跟老年人接触他们不会有,我感受到的更多的中国精神,是不屈不挠,冲淡平和,不计较不躁动,稳重坦然的,而并不是你说的那样的。
诚然,中国人认为,欲成大事,必要经过磨砺,但是,这只是一种观念,用于成功上,而不是推广到所有生活的。
对了,此外,我们历史读起来最感觉艰难的是近现代这块,所以其实近现代才有了这些特征,并不是一直有的。是为了政治的需要,所谓的教化人民,才把历史弄的很沉重似的。其实不是那样的。
我也认为中华文化的优秀之处是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能继承的,古书是古书,今人是今人。
我下一个计划就是写中华文明的优越性,嗯。
但是,回想起过去的经历和河里看到的东西,很多东西不批判也是不行的。
所以出国看看有好处,可以跳出框框重新看这个世界和中国
既然你读过,居然得到那个总结,我就觉得很奇怪了,要不就是你自己的问题啦,你问问河里哪个人会得到和你一样的总结呢?
我也不是不批判中华文化的,但是至少不会像你那么歪曲的来总结。
我们这个民族,承受了比较多的苦难,造成大家心中多少都有一点林黛玉
比较后才有的才有评价,看到的事情不同罢了
这样卧薪尝胆的故事就超过了其他故事成为流行主流了,至于在古代,提到的相对还是蛮少的啊。
年轻的时候,总结问题最容易偏激。虽然我也不算年长:)脸皮厚一把~~
励志还更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