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接受《图书馆报》采访的回复 -- 萨苏

共:💬9 🌺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接受《图书馆报》采访的回复

一般的采访内容,我不放在网上,但我本来出自图书馆这个行业,而且写得一些内容,也算是和大家分享读书的心得,所以,想了想,还是放了上来。 -- 萨苏

点看全图

给《图书馆报》提供的照片,摄于日本国会图书馆前,当时正在去查抗日战争的有关史料

《图书馆报》“名家阅读”栏目采访提纲

您好萨苏:

1.博客每日更新,应该是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在日本,您平时的工作性质是否可供阅读的时间比较自由?您都读些什么书(报)?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还是随性而为?阅读是无压力下的还是专为写博而准备?感觉您是个杂家,应该什么书都读吧?

答:我大量阅读的时间主要是在大学里,当时阅读的书籍内容至今大多能记得住。当时,我为了增强英语能力,专门去看英文原版的Reader’s Digest,当时很有些惊讶的感觉,才理解并不仅仅中文是优美的,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值得自豪的文化。看看其他的文化,有助于开阔自己的思路。现在看书,主要是针对某个话题的补充,或者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基本没有固定时间。但是我喜欢看书,尤其是有电子书以后给了我很大自由,在电车里拿个笔记本计算机也可以看书的。在大学看书比较疯,这对今天我写作很有帮助,等于是我的基础数据库。我读书比较杂,唯一的要求是书能抓住我。

2.读日本出版的书籍多吗?都是哪些?有何感触?

答:现在看日本出版的书籍很多,其中主要是回忆录性质的文字或者对历史的总结性作品。比如坂和章平的《取景中国》。日本的图书特点是特别细腻,对历史的细节回顾极为详细。例如,有个日本兵写的回忆录,提到和八路军作战自己的战友负了重伤,他很详细地描述了这名日军是怎么被八路军炸伤的,连去拿老乡的鸡蛋,结果鸡蛋筐底下原来是八路的地雷这样的细节都有。这对我们研究历史有很大的吸引力。

3.您毕业于北师大信管系(不知对不对),这对您的阅读生活是否影响很大?

答:当然,从摄入知识角度,图书情报,信息管理这种学科可以教会你怎样最有效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例如,在网上的文章中,哪些是最精彩的呢?一般人看点击率,学过咱们这个行业的呢,就会去看引用率,这无疑会使我的工作更有效率。从读书角度来说,既然是这个系的,就不免去图书馆实习,常常可以在书库里搜找你最喜欢的书,比外面拿着借书证方便多了。不过我那时经常看完了书不放回原位,吃过不少批评。这种狗熊掰棒子的习惯,主要是因为每次进书库都如入宝山。

4.信管系与图书馆关系密切,谈一谈您的“图书馆缘”,好吗?

答:我们入校的时候,这个系就是图书馆系。在信息电子化之前,公共图书馆起到的作用就如互联网,它是工业革命后启迪民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免费,全球网点,知识密集,可检索等特点,与互联网很相似。不过,公共图书馆远不如互联网灵活和普遍,成本也要高得多。所以,信息电子化使图书馆在知识的普及工作中落入二线位置,这也是图书馆系改为图书情报系,复改为信息管理系的主要背景。互联网对信息的普及,我认为用改变人类社会结构来说都不为过。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出现,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各给人类文明带来一次重大冲击,今天的互联网也是一样。我的图书馆缘分起源于自己爱看书,从小泡小人书摊,大了泡图书馆,习惯成自然。不过,当时图书馆经常不开门,对一些图书还有阅读门槛,那时候觉得自己当图书馆馆员可能就没这些问题了。这个思想是我报考图书馆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5.能否与读者分享一下您的阅读理念、方法?

答:读书也没什么一定之规。唯一可以分享的,大概就是一句话 – 好书,是值得多读几遍的。因为好书的作者多半很厉害,他要表达的东西固然重要,不自觉写在书边角的一些东西,其实更加有趣。比如《基督山伯爵》这本书,开始读,只是跟着情节走,如果多读几遍,你会体会到当时的情景。例如邓格拉斯家的布置描写,那种标准的暴发户形象会脱颖而出,你下次去一个暴发户家里,看到同样的场面会忍不住窃笑的。但是,如果你只读一遍,可能就漏掉这些很有趣的东西了。今天我看《桥隆飚》仍然会被它吸引,虽然情节我完全知道。好书的魅力,会让你再读一遍,甚至几遍,不要放过这种诱惑。世界上好书并不多,你会获得别人读不到的收获和快乐。

6.在您的阅读生活中有什么令人难忘的事吗?

答:有一次,我上中学的时候,在白石桥看到橱窗里有两本杂志,一本《青年文摘》,一本《天涯》,都很喜欢。因为当时家中经济不宽裕,我的零用钱很有限,当时除了订阅的以外,自己每月只买一本杂志,剩下钱买一些《周末》,《作家文摘》之类的小报。这些小报当时都办得不错,便宜而有价值。这次,买哪一本让我大费周折。最后,忽然发现尽管零用钱有别的计划,但来买两本杂志,也是够的。无非挪用其他项目,比如不去滑冰,也就可以了。那次我把这两本都买下来,杂志如何已经忘了,我沾沾自喜于自己掌握了生活中做事可以灵活机动的理念。

7.谈一下您有多少藏书(刊)吧,都是哪些类型?读过的比率是多少?

答:总有几千册,不大记得清了。北京家里几处都有藏书,日本这里更多。中文的我大体都看过,一般都是读过几遍几十遍。日文的因为很多是作为资料买下来的,买的时候是对其一部分感兴趣,所以并不是都读过的。这让我可以随时有新书看,自己很满意,有的时候也能够理解有人包了二奶还要包三奶四奶的心情 – 尽管自己用不过来,拥有也是一种快乐。

8.您对数字阅读(网读等)怎么看?在您的阅读生活中占的比例大吗?很多人认为网络阅读、手机阅读、数字阅读等是浅阅读,不认可,甚至在阅读率统计中不计入,您怎么看?

答:近年来,在我的阅读生活中占的比例很大。我认为说这是浅阅读有道理,因为电子书的特点让人不习惯前后翻看,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摄取。如果是情节性的书籍,则往往读过,扣人心弦也就完了。我的感觉是如果真的某部电子书让我爱不释手,还是会打印下来或者去买书(这个在国外比较困难),拿着看,作参考,才会有静气。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是读平面媒体的,养成了习惯,估计下一代不会有我们这种问题。电子书必将大行于世。

9.您自己是名博,还爱看哪些人的博客?有何感受?

答:我这个博客不是真正的博客。真正的博客是网络日记,我这个是作品集性质的。我不会刻意去看其他人的博客,但经常“撞”进一些朋友的博客中。让我大为惊讶的是有些点击率很低的博客,被博主精心经营,弄得跟自己后院的花园一样,让人很喜欢。比如新浪上有个“青衣”,这个博客的美感就让我很吃了一惊,还有些惭愧。后来我联系那个博主,请她帮我改进自己博客的形象呢。

10.您对小小魔女在阅读上是如何要求的?

答:看来您可能还没有四岁这样大的女儿,这时候的小孩子无法无天(有道是无知者无畏,所以小孩子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我能要求她怎样阅读吗?我敢要求她怎样阅读吗?%#¥#!!!

11.您的博客,小魔女和小小魔女都看吗?(是否看得懂中文?)父母兄弟亲戚看得多吗?

答:小魔女有时会看,小小魔女刚刚四岁,还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关于她自己的她都看过。我的家人主要从事理工科工作,对我写博客基本认为不务正业,偶尔看看而已。我对此有些惭愧,因为我也是做技术的人,但缺乏他们那种对于技术的执著天性。

12.您的文字轻松幽默,是受什么影响而成的?

答:不敢当,可能受北京出租车司机影响严重。此外,我本人也喜欢阅读轻松幽默的文字。您知道,生活有时候是很硬碰硬的事情,在文字上,我更愿意写给别人快乐,也给自己快乐的内容。何况,生活中确实有那么多有趣的事儿,这个不是我决定的,是上帝,玉皇大帝和马克思合作造成的。

13.现在流行“悦读”一词,您对此怎么看?您自己对它如何定义?

答:个人看法,“悦”并不仅仅是快乐。有的时候你读自己喜欢的文字,感觉不是快乐,而可能是愤懑,震撼或者厌恶。只要作者让你产生这些共鸣的情绪,其实你都在“悦读”的定义之内。这里的悦,是“心甘情愿”的意思。读书,是你投入时间的事,也是你在投资。不悦而读,如同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工作,是件让人难受的事情。当然,有时候因为要考试,你不得不读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作者应该把作品写得可读性强一些 -- 毕竟,写了东西,是为了让人读的。

14.日本国民的阅读率如何?您有所了解吗?可否介绍一下?

答:日本民间阅读率我没有统计过,但一定很高。在日本电车里,周围一般无人说话,不是在睡觉,就是在看书。虽然其中不乏看黄色杂志津津有味者,但车上读书的人多这种情况,是显而易见的。日本的图书馆,即便非休息日也一般客满,象大阪府立荒木图书馆,要想抢个座位,早上要排队的。

15.八卦一下,“萨苏”这一笔名是怎么来的?

答:最初只是因为这两个字是日语“さ、素晴らしいさ”的缩写,这句话本来的意思是“事情做得不错啊”。当时我需要一个笔名,恰好旁边有个日本同事在念叨这句话,我觉得满上口,就用上了。后来发现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很符合自己作为一个老百姓的身份,就一直用下来了。

16.用简要的语言描述一下阅读在您生活中的地位。

答:把一切都忙完了,读点儿书,享受一下生活中的乐趣。

17.关于阅读,您若有别的想谈尽说无妨。

答:今天,影视剧和多媒体技术,形成了对图书市场的冲击。然而,我依然认为阅读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大家应该各行其是,各有自己的市场。其中两个理由,我觉得很是重要。第一个,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尽管作者的描写都是一样的,但每一个人心目中的书中角色都有自己的加工。例如《围城》中的唐晓芙或者苏文纨,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这就是名著不好拍的原因 – 银幕上只能塑造一个形象,肯定与大多数人的想象不符。文字,可以给人们更多想象的空间。所谓留白天地宽,这种空间,是人们欣赏作品的一种需要。有需要,就意味着市场。在影视还不能针对每一个人制作的时候,图书在这方面比影视更有优势;第二个,读书,在时间上,效率上更加灵活。看一部电影,你可能要到结尾才感到自己看了一部烂片,或者,在结尾才发现一道照亮全剧的闪光。这就像足球比赛,可能整场沉闷之极,但中间偏有几个非常精彩的经典镜头。看足球比赛,我们可以等着看集锦,看电影和电视剧,如果只有精彩镜头,那就没法看了。看电影和电视剧,我们不得不在恶劣的内容和优秀的内容上下同样的时间,你不看,永远不知道后面有什么。快进镜头。。。这恐怕解决不了问题。而书,不精彩的部分粗读,精彩的部分精读,还可以随时掉头去找前面的呼应,读法和时间分配是很灵活的。我很难找到两个小时完整看完一部电影,但并不妨碍自己随时看几本好书 – 有的时候还可以并行地看。

最后,可否把您近几年内出过的作品列个清单?“名家阅读”栏目专门有此板块做推荐,谢谢!

答:在下面这个链接里,我叙述了自己大部分作品的内容。外链出处

除此之外,最近还出了两本 -- 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那些中国人〉和山东画报出版社的〈世界海军史探奇〉(与章骞先生合作)。

[完]

家园 沙发,哈哈

另外,老萨,你搞错了一个地方,《那些中国人》是社会科学出版社

家园 改了,谢谢,不然杨晓芳会杀了我的
家园 专业术语好多,萨大哥,您记不记得,这个专业往上的硕士方向

信管的硕士方向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

呵呵。

您今年暑期在北京么?

小弟6月份在北京有个会,可能会跟教授去开。

家园 国会所在地是永田町是吧?

嗯,看过一个日剧上面描写过。

木村拓哉主演的《change》

家园 会在,一定有机会见面
家园 记性这么好?

自叹不如啊!

家园 嗯,被我看见了

你就等着被我们惨无人道的微观吧~~~

家园 【太误事报】萨苏谈包n奶的理由

有的时候也能够理解有人包了二奶还要包三奶四奶的心情 – 尽管自己用不过来,拥有也是一种快乐。

简而言之: 收藏的乐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