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英雄王凤麟 -- holmers

共:💬145 🌺1587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敬礼
家园 8过27军有点贪兄弟部队战功于己身的习惯哦

最典型的就是《战上海》这部宣传经典了,对不?

朝鲜战场牺牲最大的一仗,人家预备队26军的胶东子弟们可是零下几十度单衣急行军。

当然27军也是硬骨头,要不26、27军都会历经裁军而不见精简,看来哪个部队够分量,军委老将们的心里还是有数滴。

总的说来,26军还真是一个低调又低调的英雄部队啊,土得掉渣,活干的不少还不会宣传。

我可没有任何贬低27军的意思,8纵、9纵都是好样的,只是对26军这么不张扬感到挺难得。9纵挺风光,可8纵也太默默无闻了点。

虽说都是山东出来的部队,但感觉8纵更山东一些,朴实的很

家园 我看得是李伯秋对王凤麟的回忆

日伪军死亡两百, 以及第二天两千日军围攻马鞍山的数字都出自那篇回忆文章。 李伯秋时任一旅二团政委, 是王凤麟的顶头上司,应该是比较了解当时战况的。

他这篇文章也收录在《八路军山东纵队回忆史料》。 改天我截两张图上来。

这篇文章参考了许多老人的文章讲话, 包括廖荣标, 胡奇才, 吴瑞林, 李福泽, 刘振华, 赵兴元, 冯毅之, 刘厥兰等人。

家园 李伯秋的文章里提到四位跳崖幸存者的名字

刘厥兰, 王得善, 吕存生, 邹大方。

家园 鬼子对这种地形发动攻势根本就是昏了头

daharry提供的衔接里提到有汉奸骗鬼子说山上有八路大官儿, 后来鬼子气急败坏把汉奸给宰了。 没准儿当时鬼子以为王建安在山上呢。

家园 没错儿, 岂止造势, 一度都有点儿神话了

许在胶东是干出了名堂,但在鲁中, 还有清河一代, 他的名气远不如王建安杨国夫。

就说这个一旅吧, 有个说法是一旅出了六个八路主力团, 分布在后来的40军,22军,和26军76师。 好部队大伙儿都抢, 尤其是这种干了活儿还不啃声的主儿。而这些部队现在大多也都还在!这是很说明问题的。

家园 26军是鲁中军区的子弟吧,以及26军的一些失误

27军/9纵才是胶东子弟

血战长津湖,九兵团入朝过于急促,后勤供应没有跟上,大家都穿着是华东的薄棉衣(不是单衣)在冰天雪地大战美国佬,都出现了大量冻伤:20军11468,26军7945,27军11319,

加上阵亡+战伤,20军19970,26军14107,27军18021,全兵团减员52,098

就此役而说,27军和20军处于先发位置,战功大伤亡多。

想想真是令人落泪,九兵团三个军前身为华野一纵、八纵、九纵,都是铁杆的主力部队,一战伤亡如此…

另,二次战役后,兵团似乎对26军有些部队作战完成情况略有不满,组织了工作队到26军各师进行调查,去77师的是兵团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和政治保卫部长丁公量,总结报告对77师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冻饿牺牲44,冻伤2197,战斗伤亡1310,全师三个步兵团减员60.22%,但主力营连大多数未打上仗,下面基层官兵对师团级领导怨气不小。

家园 【原创】对《南方周末》笔下的王凤麟烈士进行一下点评

原文在此:

http://www.infzm.com/content/36208

满洲省委和东北抗联派去苏联学习和公干的人员,大都一去不返,陆续出现在关内战场上。此事曾在抗联内部激起强烈反响。

当时这些人是回不去,而不是不回去,到了莫斯科的几乎没人能回得去。

关于所谓的激起强烈反响,至少我看到的资料里没有明确记载。当然每一个人对于这个强烈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王凤麟原名李芳,1911年生于宁安县卧龙河屯农家。在抗联史料、著作中,笔者没有看到他和他的两个哥哥(李新、李凌云)的名字,也搞不清这位为中国人民 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英雄,何时参加抗战,有什么英雄事迹,何时被派去苏联学习,在哪所学校,只知道他学的是工兵专业。

王凤麟(1911~1942) 本姓李,名芳,号凌阁。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打入伪军马海山部队做兵运工作,于1933年发动伪军起义,加入抗日救国军(这时候还无抗联一说),后任抗联第四军军部直属连连长,1935年作为优秀中层干部代表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搞不清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放狗,或者百度一下)

小张庄战斗,2团攻了5天没啥进展。指挥战斗的副旅长火了,组织党员、骨干组成敢死队,敲锣打鼓助威,死打硬拼,轮番攻击,仍未奏效,伤亡数百人。

当时确实牺牲比较大,但伤亡数百人的话,要在进攻战中伤亡数百人,那共军要在这里至少连续5天集中个几千人的部队,这个2团看来很强大么,五天了鬼子都不过来拜访一下

1948年7月16日,毛泽东给徐向前、周士第并告华北局的电报中说:“攻城方法望采用山东部队所使用者,既迅速,伤亡又少,又节省炮弹、炸药。”

1948年7月16日,这时候还有山东纵队?

需要拄着双拐才能走动的王凤麟,先是头部负伤,后来身中数弹。步枪子弹打光了,用匣子枪射击,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王凤麟当时是给自己留了一颗子弹,但却不是自尽,是牺牲在战斗中。

有被俘后下山的人,见他倒在扼守那条上山小路的石阶旁,血人似的,身边横着一副拐杖。

这一仗鬼子登上山顶的时候,根据现在资料看山顶上除了烈士,已无活人,不知道是哪位被俘下山的,还是这位南方周末记者穿越而去。

不能说没有王凤麟,就不会有手举炸药包献身的董存瑞。但八路这“手中炮”的诞生,还将等到什么时日,又会付出多少代价?毫无疑义,王凤麟不可替代。

熊大缜怎么给忘了呢?这可是一把利器。

再给这篇文章接几个注解吧。

王凤麟是副团长,团长就是鼎鼎大名的42军军长吴瘸子,吴瑞林。42军是入朝前准备工作做得最好的,因为太祖做出入朝决定的时候,只有他的42军在东北。吴瑞林和王凤麟这两个团长都是瘸子,不同的是一个截肢了,另一个没有。王凤麟要是活下来,应该是抗联干部里面在军事方面成就最高的了。周保中地位在,但是解放战争中指挥作战不多。

一团团长李福泽,李福泽后来是东风基地的副司令。以前提到过那个掂着花生米和酒精兑水去灌苏联专家的就是他,批评团长把沙枣叶子给吃了的也是他,命令战士把部队的救命粮留给群众的还是他。

三团团长王吉文,解放战争打济南的时候牺牲在了那里。当时他的纵队司令,叫孙继先,有点耳熟是吧,就是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那个,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营长。

通宝推:呆鹅,wxmang的书童甲,煮酒正熟,
家园 抢沙发
家园 作者张正隆,就是血红雪白的作者。

觉得这位是受8、90年代自由主义思想影响比较大的一个作家。

家园 我把马鞍山的图贴在上面了

从这个地形上看,飞机和火炮用处不是太大,鬼子和伪军只能靠人力往上攻,打出比较大的成绩还是可能的,而且这个地形很适合用石头攻击。

家园 看了链接,作者是张正隆

不是南方系的记者啊。

家园 出处是南周
家园 这么牛的作家?那书听说过,没看过

对其人作品先持保留意见。

家园 那本书和那个时代很多历史书类似,比较感性。

历史不是历史,小说不是小说,很难分类。

那个时代特别流行。

最先好像是类似于歌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比如有个贝船长,还有什么敦煌的常书鸿什么的,就是去采访某个人或者某群人,把采访的结果写成文章,所谓报告文学。

后来就有点走形了,因为报告文学必须是作者和访谈者面对面,慢慢发展到没有面对面的,通过别人转述或者自己加点想象,弄出来也叫报告文学。就是成了纪实不是纪实(因为不是第一手资料),小说不是小说(因为作者认为不是小说),四不像了。

现在,这种文章是要受批评的,在当时(从文革结束到90年代整体思潮左转为止),是很流行、很常规的一种东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