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英雄王凤麟 -- holmers
据说此书出来后被禁掉了,我很好奇,专门从网上下来看,《集结号》有些情节可能从中取材过,比如那个指导员牺牲和杀俘的情节。
75年的《地质之光》,写李四光的,也是徐迟(《哥德巴赫》的作者)写的。
贝汉庭的那个作者是柯岩。此外还有写画鼻烟壶的王习三的,不一而足。
43、23、24、63这些部队先后都被裁掉了,不完全是因为人家战功不够吧。42一直都在,有多少拿的出手的东西啊。26要比么,应该和22比,这哥俩才是上阵亲兄弟呢,22是被裁了好几十年了,26是至今还在(虽然老4师早就不在了),能说26就比22强的非常多么。
其实苍野兄分析一下二次战役开始时9兵团各军的位置就很容易得出26军的艰难了。
11月27日时,20、27军在已经完成作战准备,这时26军的位置在哪里?
12月6日在零下30多度长距离行军下,赶到战场的26军是个什么境况?为什么战斗都打响了几天了才让26军上?事后又要严肃批评人家?
非战斗损失,冻饿死伤发生在坚守阵地,发起反击时,还是行军途中?
如果连比较熟悉军史的如苍野兄这样的军事爱好者都对2次战役中的26军处境不太同情的话,只能说26军太不会来事了。
这么艰苦卓绝的零下30多度单衣(或者南方单棉衣)的长距离行军,一仗下来77师三个步兵团减员60.22%。
主力营、连居然大多未打上仗?这怨气能发到师团级领导的头上吗?
兵团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和政治保卫部长丁公量就不分析分析?11月27日开战,你12月6日才行军到战场,这不贻误军机嘛!
20、27、26 都是好样的,当时打26的板子,9兵团打得不应该,当时的情况,后来冯文贡(26军作训处参谋、副处长)在回忆张仁初的文章中对二次战役的经过有过描述:
其实,这次战役的失利是有原因的:在战役准备阶段,兵团第一梯队(20军、27军)南下,张军长请求兵团宋时轮司令员同意我们军派出一部分师团干部随行,以便了解敌情、地理位置,以及学习兄弟部队的作战经验,但未被允许。我们对前方是一无所知,因此在战役部署上十分被动。
兵团在战役指挥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战役中第二梯队(我们26军)距第一梯队相距六天的行程,这个距离实在是太大了,在战役进行的过程中, 27军歼灭美军一个团后转入休整,20军将下碣隅里美陆战1师和一个团压缩后也感到兵力不足。这时兵团司令员才急忙命令我26军往前赶,攻歼下碣隅里之敌。当行至三夜后(白天敌机轰炸只能夜里走)又接到命令要求部队当夜赶到集结地区,六天行程,他说是150公里,但按山路计算就不止是150公里了,对上级的命令,张仁初军长是坚决贯彻执行的,从不讲价钱。虽然兵团在战役指挥上存在一些问题,但他还是积极维护上级党委的威信,对上级的一些决策失误他从不对下面讲。
那时侯我们把骡马炮兵甩掉了,电台甩掉了,部队急行军向前赶,在零下38 度的严寒天气下,部队穿着单衣,后方运输跟不上。战士们忍饥挨饿,踏着没膝深的雪前进。加上昼夜行军非常疲劳,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所以在追歼美军陆战1 师的战斗中没能全部将敌人歼灭是有原因的。
在兵团首长参加的全军团以上干部总结会上,张仁初军长首先上台发言,由于饮食睡眠不足,他已明显瘦弱,但他两眼还是那么有神,声音大而洪亮。张军长指出失利的原因是指挥和保障不力,广大指战员是无责任的。他提出要迅速进行调整,抽调强壮人力搞好运输,解决粮食和装备问题。他要求全体人员振作精神,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我军的优良作风,完成好新的作战任务。他勇于承担责任、实事求是的分析战况、对干部战士充满深厚感情的讲话,赢得了全体到会人员的热烈掌声和赞许,受到了兵团首长的表扬。 +4P,Ba
张军长是一个敢于负责的人,从不诿过,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品质。当出现问题时总是检讨自己没有给党委和首长当好参谋,我们工作做的不够。26军经过这次重大挫折并没有气馁。他要求我们机关干部经常深入部队,团到营,营到连,掌握部队情况,合理编组。他要求每一个连队要组成火力组,爆破组,出击组,预备队。每战以后,他要求部队必须进行民主战评,评敌情,评指挥,评协同,评工作,让战士们大胆讲话。他说:“要打一仗,进一步!”在军党委、军首长“打翻身仗”的响亮战斗号召下,我们认真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教训,经过休整,很快参加了第四次战役。
在第四次战役的第二阶段,关键时刻26军在议政府一线以机动防御有力阻止了美军的疯狂反扑,血战38昼夜,歼敌1万5千人,为兄弟部队调整部署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受到志司的表扬。
赵新田(原26军宣传处长)回忆:
在兵团首长参加召开的全军团以上干部总结会议上,张仁初军长首先上台发言。
由于敌机的轰炸封锁,车马已不能乘坐,他同战士们一样奔跑;由于饮食睡眠不足,过去七次负伤病痛复发的折磨,他身体已明显瘦弱,但他既黑又瘦的脸上,两眼还是那么炯炯有神,声音大而洪亮。他简明的分析了战役的形势,做了自我批评,承担战役失利的主要责任,请求上级给予他处分,他大力颂扬了指战员顽强作战的精神。
在二十天的作战中,部队未得到后方任何补充,靠当地朝鲜农民的土豆、果菜维持生命。在冻饿交加致伤致残的严重情况下,仍同敌人殊死搏斗。
228团9连在坚守独秀峰战斗中,打垮美军一个营和三十多辆坦克的冲击。干部全部牺牲后,战士陈继业率领仅存的十三名战士坚守阵地不动摇。有的排在阵地上整体冻死无一人退却,有的战士追上敌战车却无力拉响手雷而倒在车下。
张军长指出失利的原因是指挥和保障不力,广大指战员是无责任的。他提出要迅速进行调整,抽调强壮人力搞好运输,解决粮食装备问题。他要求全体人员振作精神,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我军的优良作风,完成好新的作战任务。他勇于承担责任、实事求是的分析战况、对干部战士充满深厚感情的讲话,赢得了全体到会人员的掌声和赞许,受到了兵团首长的表扬。由此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情绪,解除了顾虑,激励了斗志,使部队很快投入了新的作战任务中。
26军事后对于二次战役的总结:
战将韩先楚, 雪白血红, 最近又出了一本枪杆子1949.
他是40军的专职作家. 雪白血红影响很大, 读起来很好看, 人物很鲜活, 但跟事实的符合度那就见仁见智了, 估计故人兄看不下去, 毕竟有文学的味道在里面, (您老偏偏又知道的多). 说他影响大, 是说某种程度上今天红遍荧屏的李云龙,陈大雷, 都有张正隆笔下我军将领的影子. 特别是钟伟, 这十年以来空前火爆, 几乎全是因为这本书. 另外, 他比较早的从正面描写了林彪, 把林帅写成一个似乎除了军事以外心无旁骛的纯军事天才, 被网上哈林派奉为圭皋. 其实, 那十帅, 每一个都是政治家. (我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 而且一直以为统帅的第一要素不是御敌, 而是御众!)
那本书被禁,原因众说纷纭, 有一个说法是王震看了, 觉得书里国军将领都文质彬彬, 我军的则是动辄娘卖x的, 所以大怒.... 这个说法无从查证, 但跟眼下一些影视作品一联系, 确实能看出该书影响之大.
TG 前三十年勒紧裤腰带发展军事装备工业,都是当年血淋淋的教训啊。
对兵团级的更多.
提到军长做检讨的次数很多. 跟别的军的长胜将军相比, 老八作风的纯朴就显出来了, 尤其是顾全大局这方面. 有些将军一贯强势, 相对应的就是有些将军一贯着眼大局.
看过《中国科学的基石》一书,不由得敬佩他的经历,叹息他的牺牲。有时候命运是不公平的!
黄河大大怎么连这样有名的书都没看过?《雪白血红》由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这书当年出版不久就被禁了,据说是因为此书的政治立场有问题。我也是它出版十年后在网络上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