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随身带枪记 -- 一直在看

共:💬28 🌺5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随身带枪记

上次写飞行员装备的时候提到从小就偷偷玩我爸带回家的手枪,引起了网友对飞行员能不能带枪回家的疑问。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特地向我爸求证了一下,要不然我一不留神把他老人家给卖了,到时候部队给他个迟来的处分,这不有损晚节嘛!这一问还就引出个故事来。

关于带枪回家的答复让我放了心。我爸说一直到他停飞,他们部队的规定都是:飞行员必须全天候配枪。不管是在天上飞,还是在地面;不管是值勤,还是在休假;不管是在家,还是在部队;甚至探家和疗养时,飞行员也一定要做到枪不离身,身不离枪。

这可苦了我爸他们,手枪对他们来说成了个累赘,不管到哪,天天揣着个差不多两斤重的铁疙瘩,上班时还好点,把枪装在枪套里挂在武装带上。可下班后,有时侯要到营房外散散步,买点东西,总不能也挂着支枪去商店呀!知道的明白是你们部队的规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实行了军管,解放军同志帮着维持社会秩序呢。

那个年代还真没有现在电影里那种拴在肩膀上的那种枪套,否则就替我爸他们解决大难题了。这配枪也不允许让别人代管,所以他们想了个没办法的办法:如果出军营,他们干脆就把枪从枪套里拿出来,直接塞裤兜里,就跟咱们塞车钥匙一样。

50年代他们驻扎在杨村机场,那时的飞行员几乎全是小伙子,个个精力充沛、活蹦乱跳的,估计那个年代杨村的各公共场合,一到部队放假,应该到处都是揣着手枪满大街乱逛的飞行员,这里面自然少不了我爸。

我爸有个爱好,爱听京剧,说来很有点意思,一个浙江人居然爱听京剧,我妈说我们不在家的时候,我爸还经常偷偷哼几句呢,我是从来没听过,实在想象不出来带着浙江口音的京剧是个什么调调。

父亲记忆里的50年代的大部分时期都是美好的,没有那么残酷的路线之争,整个国家都在使劲发展,老百姓也单纯,什么都信,也特有热情,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提高,再加上抗美援朝的胜利,整个中国,都有股子欣欣向荣的气象。

我爸在部队里也成了业务骨干,是上级重点培养的对象。1956年5月,部队决定让他去北京参加空军指挥员训练班,时间是8个月,地点在南苑机场。

比起航校来,这学习班可以算是天堂了,教员都是自己人,来客串教学的首长也是和蔼可亲,父亲的学习过程是收获很多,心情愉快。

让他更高兴的是可以去剧院看京剧了,这可是他的一大享受,在浙江,当地流行的地方戏是越剧,不过作为国剧的京剧,父亲小时侯也没少听。好不容易到了北京,怎么可能不去欣赏京剧!

一个月至少有两个星期六的晚上,我爸都要和几个京剧爱好者一起去看京剧演出,地点是东单附近的长安戏院。那的名角可真不少,什么马连良、赵燕侠、等等等等(我记不住那么多名角的名字)。如今听我爸念叨这些京剧大家的名字,很有点年轻人追星的劲头。

看戏也得带着枪,还是塞在裤兜里,真别扭!别扭也得带着,军令如山呀。看到忘形时,刚翘个二郎腿,裤兜里的手枪就说话了:“当兵的,注意仪容仪表,把腿放下去。”一边说一边冲着大腿就是一下子,硌的生疼。冬天还好点,夏天裤兜里放把枪,着实不舒服。

我问我爸:“为什么你们一定要随时带着手枪呢?”我爸反问我:“你说呢?自己好好想想!”语气颇为不耐烦。

1957年2月,我爸毕业了。告别了教员和战友,参加训练班的学员们就各自归队了。

火车到达杨村火车站已是晚上,天已经很黑了,火车站离部队驻地还有4、5公里。我爸背着随身行李,琢磨着走回去未免太远了,平时白天无所谓,现在走到宿舍半夜三更的连个整觉都睡不了,干脆打个“的”吧。就走到火车站前趴活的“人力三轮的”前,问司机:“请问到机场多少钱?”

“两毛。”那师傅一看来了活,立刻有了精神。

“那咱们走吧。”我爸这人不善于砍价,再加上天太晚了,两毛就两毛吧。那时侯他的工资是80多元一个月,作为一个单身汉,除去寄回老家的钱,剩下的足够他用了。

这位“出租车”师傅是本地人,满嘴天津话,长的是人高马大,整整高我爸一头,是标准的北方劳动人民的形象,对我空军情况非常好奇,不断刺探军事情报,俩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唠着瞌,一会就到了机场,我爸付了车钱,直接回了宿舍,身上觉得轻飘飘的。

这时营房已经熄了灯,大伙都休息了,我爸也赶紧睡觉,准备第二天再报到。

转眼到了早上,起床号一响,整个军营就活起来了。我爸一边整理行李一边跟战友们聊天,毕竟8个月没见了。穿好军装,系上武装带,我爸感觉身上怎么还是轻飘飘的,特别扭。

整理整理衣服下摆,正正大盖帽,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呢?一摸裤兜,我爸不禁大叫:“我的手枪呢?!我 的 手枪呢?!”

战友们纷纷围了上来,有个参谋说:“别急,想想放哪了?是不是在行李里?”

大伙七手八脚的一通乱找,没有找到。有人问:“是不是掉路上了?”

“下火车时枪还在我身上。”

“肯定是掉在三轮车上了!” 我爸回忆起来了。

“那得赶快去找,被别人拣到了就麻烦了!我去叫车”参谋说着冲了出去。

我爸他们几个跳上吉普就奔火车站,除了我爸,那几位当然是依然揣着枪。

到了火车站,我爸一眼看见昨天的那位“的哥”

“就是他!”一个急刹车,几个人就把那哥们给围起来了。

“几位几位,有嘛事好商量。”“的哥”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冒犯了这几个子弟兵。

“昨天晚上坐你的车,我掉东西了,你看见了吗?”我爸问。

“没有,不可能,你丢嘛东西了?”

“手枪!”

“我地妈呀!那可没看见!”

“那我找找!”说着我爸上了他的三轮车,找了起来。

进了后车座一翻,赫然看见他的手枪枪口朝上,坐在车垫缝里冲我爸乐呐。赶紧拿出来说:“找着了!在这呢。”原来昨天拉完机场这趟活后,这位“的哥”连车都没收拾就回家了,今天一大早还没开张,我爸他们就来找了,否则这枪还真没准在不在呢。

“哎呀妈呀,幸亏您找着了,要不我非吃官司不可!”

“对不起,让您受惊了,我们得赶回部队去,打搅了!”说着我爸他们就回了机场。“民不举,官不究。”这次丢枪事件算是有了个完满的结局。

“吃一堑,长一智”,从此以后,尤其是我爸结婚后,他就长了个心眼,只要是回家,他就把枪放在飞行包里,再把包藏在个角落里,上街再也不带枪了,怕丢了再也找不回来。

可他就没想到家里还有个我呐,这一举措差点使我成为一个兵器专家,反正拆他的枪是一点困难没有。幸亏我不爱“臭显”,要不然我揣着把真枪找小朋友玩会打仗,肯定能把他气炸了,不知到那时他会把枪藏哪呢?

一直纳闷中。。。。。。

关键词(Tags): #一直在飞(朴石)#空军生涯(朴石)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偶猜这是因为战斗机飞行员随时都有可能出任务

随时都要准备升空作战,而且被击落的可能也大,所以要随身佩枪。其他象运输机飞行员估计就没有这个必要 -- 不过凭感觉这是前苏联空军带过来的习惯。

不过如果飞机上了天飞行员全身套在飞行服里 -- 尤其是套上那种紧巴巴的抗荷服 -- 手枪搁哪儿?总不能还在腰上挂武装带吧...

家园 你还真说对了,不过不叫武装带,而是飞行皮带

看过我爸50年代照的相片,正面背面都有,那腰上挂着一溜家伙,什么手枪、伞刀之类的,看着挺累赘。

家园 【注意】别和空军大院里的小孩玩打战游戏

有不少真家伙,小浙江的那把还开着保险,,,,

家园 挑个小错

赵燕侠 而非 赵燕

家园 想不到GRACE还是个京剧专家

我赶紧改成"侠"

家园 岂止是专家,人家是专唱大轴的角儿。
家园 飞行员的枪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各国飞行员使用的枪支都十分精致,因为用于自卫,威力较小,只有西德当年开发的飞行员用微冲有所不同,它巧妙的把手臂当作枪托设计,因此尺寸很小,而威力比手枪大多了。

玩枪是很多军人子弟得意的地方,还有的老子给儿子上课,那就不定教什么了。

我有个老上级的儿子叫嘎子,当警察的,有一天联防从五棵松送来一个抢劫的案子,案犯偷东西让事主发现了,拔刀威胁,旁边一个中学生不言不语的上来一脚踢到那小子肘尖上,再补一下把人给放到了,望风的大骇,上来救自己人,这中学生还是不言不语的,面对面,三下两下就把刀给夺下来了,半天,联防才到。问这学生哪儿来的本事,学生说自己爸爸教的,没事天天和老爸练。

嘎子在旁边细问这小子夺刀的动作,说:不得了,这是部队侦察兵的招式阿。这人有来历,快叫来问问。 -- 嘎子的老爹当年是八路军团长的干活

一问果然,那学生的爸爸是三座门的,老侦察兵出身,当官以后没处施展了,闲的没事在家就和儿子练空手夺刀。。。

不过嘎子说老家伙来接人可是脸色煞白,上来啪就给儿子一个大耳刮子 -- 过了好久我才能理解,这自己上去玩命和看儿子上去玩命,那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多硬的军人也不例外。

家园 担了半天心,老萨那震的怎么样

没事跟大伙介绍一下,抗震棚搭了吗?

家园 没问题,谢谢。

新泻地震的地方离我们很远,不用担心,东京到大阪和北京-上海差不多,根本没有影响的。日本虽然窄,却很长。而且日本的房子都是木结构,也就是说就是一个大柜子,倒了也难伤人,据说日本地震受伤的多是被家里摆的架子柜子砸趴下的 -- 日本人喜欢在家里鼓捣这些小违章建筑,所以。。。

家园 阿庆嫂?
家园 Flower to warrior.

and salute.

家园 支起了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家园 你们俩人这是干吗呢?一唱一和的!
家园 昨天新闻说日本地震挂了31个啊.

那地方多震,您可别大意,得留个心眼,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