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请机械加工大牛解惑:是如何从粗糙中制作出精细的? -- 你我
在下面的帖子里我提到过,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工业产品的精度是在逐渐提高的,原先的精度不高,是否可以认为当时的工具和人的精度极限就是那样,再无法提高了。但是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使得加工精度突破了之前的极限,获得了新的提高?是加工技术进步了?还是加工工具的精度提高了?加工工具的精度又是如何提高的?
其实,我个人感觉你的问题简单说来就是如何不断的突破加工极限获得更高的精度?
这个问题其实没人能够回答,因为这不是个问题。任何加工技术的进步总是因为有了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实际需要才会促进他进的。
并且这是和实际情况紧密相关的,换句话说,你没有一个实际的需求,也就不可能有一个实际的解决方法。简单来说,让一个钢块的厚度达到+-0.0001mm的精度和让一个木块达到这样的精度或者是一个玻璃块达到这样的精度又或者是一个陶瓷达到这样的精度,所采用的工具、加工方法、加工工艺都是肯定不一样的。脱离了实际来讨论是没有任何意义,也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再者就算是一个钢块为例,这样的问题基本上就近似于圆周率你能够计算到小数点后多少位?
不过我最直接的疑惑,是这样的:tg最近几年山寨的水平有所提高,山寨出来的产品,比如某些机床等的加工精度,是不断提高的。
比如,以前五、六十年代,为了什么军工或者大工业,需要生产某个精度的产品,但是达不到,怎么办?就只有楼上您说过的办法,手工加工出来一堆,然后优中选优,挑选几个符合精度要求的。后来随着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貌似目前可以用机床直接加工出当时难以达到的精度要求的产品来。这个就是加工精度的提高。这个精度的提高,可以说当时很有需求,当时可以说是倾尽国力,希望能达到这个精度要求的,但是当时的工具——机床达不到这个要求,只能靠手工。后来机床的精度又是如何提高的?是因为引进了国外的技术?还是引进了国外的工具?或者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技术?如果是引进了国外的工具,那么国外的工具又是如何达到那个精度要求的?
零件的精度是受系统误差限制的。但是通过人工的修正后的零件组装的系统精度就能高于母系统。
这里不考虑有新的材料、动力、电子控制方法和新工艺的发现的情况。
我自控的一些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不过就我的一些浅显的理解试着回答一下粗精度的情况
正如“一无所之”所说,精度是逐步逼近逐步提高的。在手工作业的情况下,用相同的车床,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可以用+-0.06的刀具加工出+-0.03的新的刀具,然后用+-0.03的新的刀具来加工出+-0.02的刀具,如此,一直到手工精度的极限(比如手的抖动,视觉误差等)加上车床的公差大于刀具的精度。
当时我们主要还是靠机械机床,而且刀具的精度也相当低,甚至还不如有经验的老工人手工加工的精度,就是“一无所之”说的他的师兄的加工精度高于他。现代引入数控机床后,特别是程序化后,很多机床都有能力自动确定最优加工工艺,也就是说,只要参数不设错,车床自动会选择最优的逼近流程,让产品精度落在标称的公差范围内。所以,用了数控机床,“一无所之”和大师兄的加工精度就一样了。决定性的因素不再取决于人,而是取决于:1. 测量精度,2. 定位精度,3. 刀具精度。测量精度“一无所之”已经解释过了,定位精度就是让刀具定位在合适的位置的精度,如果这个定位出现偏差,当然下刀的位置就偏了,最后成品的精度就不能保证了;刀具的精度正如你自己的解释一样。
测量精度已经很高了,但定位精度和刀具精度一直是个问题。有条新闻说
发布: 2009-12-30 14:25
。。。。。我国已经成为少数几个超重型机床供应国之一。 DL250型5米数控超重型卧式镗车床是武重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新产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格的超重型数控卧式车床,该机床总重达1450吨,其中主轴箱重量就达到177吨,主轴端面跳动和径向跳动均在0.008毫米之内。
这个精度问题其实算是系统工程。在开始的时候还可以依靠手艺,或者运气逐步提高,但到了目前的精度,还是得靠技术来提高三个要素。再具体用什么技术,我就不清楚了,还是等高人来指点吧。
锉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有粗的也有细的。最初的粗加工时,可以用粗的保证很快的接近要求的尺寸。然后用细的尽量接近。再接近锉可能就太粗了,于是换成抛光。抛光用的介质叫抛光膏。最细的抛光膏我见过的是4000目的,也就是那个抛光膏里的颗粒是从4000目的筛下来的。4000目是说那个筛子上的孔每平方英寸里要有4000个。这是一个很细很细的概念。那个东西的手感不象是用来磨削的,而象是用来润滑的。
有一点是没错的,所有的机加工都是减法。减的多的是粗加工,减的少的是精加工。
大体了解了。
谢!
比如说手工做较大并精度较高的平面,不是用锉刀,而是用刮刀,这刮刀就没法说平整度了。
另外,手工做锉刀是用錾子錾出锉齿,你说是锉刀精度高还是錾子精度高?
当然工具精度也有关系,你这个平面如果表面要求镜面刮刀就不行了。总之就是只要你手艺好就能加工出比工具精度高一些的工件。
就是工具或机器能加工出的精度不等于机器本身的精度。
就是我一直以为,机械的系统精度,应该是低于单个部件的精度的,不会高于精度最低的那个部件。
现在看来,大概是我的理解有误,看来应该是加工机械的系统精度,可能会大于单个部件的精度。甚至大于精度最高的部件的精度。
不知道怎么理解,对不对?
用机床直接批量生产是不可能的。简单说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特定的工艺。这个工艺往往包含了动态的测量,材料的特性,力学的分析,传感器,数控等等手段;公差本身就是门相当深的学问,以前国内采用的是前苏联的系统(现在不知道了),老大粗笨的苏式风格与公差系统关系极大。
可以这样说,超高精度的机床本身就是一个个包含了特殊工艺的数控子系统。想象一下,有些精度要求极高的部件(常用在医疗、母床、飞行控制等),不说别的,光是温度变化一两度产生的形变就会把它变成废品,这样的东西,从加工到使用,一直都需要一个“系统”在动态地维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