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十月围城》,不经意的真实 -- 子奉不语
这不片子没能反应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建议导演应该事先看看《药》和《阿Q正传》
那是该电影与主创人员的失败,
这只能说明他们电影叙事能力不足,
而不是观众的问题。
香港电影业最好的时代是从80年代到英国要走的最后几年,整体的成熟,标志性的出品等。回归后的香港,经历了换旗的十年,这十年也是减产,低质的十年,更是北望的十年。高质的电影可以用手数,功夫动作类型片还是港人的强项,最后电影还是回到出发点上,从甄子丹的经历就可以看到。而胡军等红起来也是关锦鹏的一部同志电影呀,
这个十年也是大陆市场健全成熟发展的十年。市场不是单独说的票房,也是制作上,演员上,包括院线的建立等。合拍片最后也终于成功了,相信最高兴的还是政治家们,让港人认可大陆,是以经济为底,文化为表的。但同时香港这么多年的社会发展,怎么会简单的认可主旋律,从97庆回归时陈浩南一身劲装和江主席握手,到港人对民国更多的认同。而中共在49年后得分的不多.当然用楼上的话中国要拍一部真正的史实大片,对不住,中国不会拍,原因就在这.这叫什么,胸怀,格???
请对比一下《亮剑》电视剧和原小说,再对比一下《历史的天空吧》,好好想想,台湾小张只是在520唱了首歌,看看大陆是怎么玩死她的,不为因为你是原住民,是歌后就手软的.最后请对比一下和围城同期上映的大业吧,再好好看看公开的历史书.
二陈首先是香港人再才是中国人,他们还有香港的电影人们都是先用他们的视角来看中国的,拍出来东西自然也就和大陆人的角度不一样,不用太在意.陈果(又一陈)的去年烟花特别多看过吗,97时的很多小事细节,市井的东西在里面.外国的大片也是从小人物的故事里看大历史的,如东西德统一后,东德有一家人骗奶奶的那部电影,也是如此.人性,真正的人性,是人民的,市井的.你的,我的.(这也是大业里很多细节,很多人物的原因之一,虽然他们不是市井之人)周星星也是都演的小人物,谁说他不是笑匠,金鸡讲的不是市井,香港人关注的是身边的故事,自己的故事。
最后,最后一次回这个贴,大陆很多讲小市民的电影,票房差,没人看,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咱就想看大片。
最后一次回帖我想不必,有时间的话,你多写点,也好交流。
香港电影若想真的重振雄风,就要改掉那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心态。电影业衰退是全世界的事情(除了好莱坞),不是你香港一家,当年金融风暴要不是大陆在背后撑着,香港的经济还不知烂成什么样子。在你嘴里好像回归造成了香港电影的失落,这用心……我就不说什么了。
香港电影的制作水平进入九十年代后就没什么进步,大陆自95年放开大片进口后,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怨谁?自己烂泥扶不上墙,一遇到事情就知道怨大陆怨政府,人家可连税都不要你交一分,有事没事还来个政策补贴倾斜什么的,可听过港人说大陆一句好话了?陈可辛这种算是聪明的知道寻求合作,还时不时在片子里掺点私货恶心恶心大陆,香港人哪,什么时候能摆正心态,别老惦念着做人大英帝国的二姨太就好了。
我看到一半就想,孙中山搞的民主革命,不就是这样有点儿浑浑噩噩的么?这电影要真拍成这样,岂不是歪打正着?
读到最后,不想楼主也是这意思。
没有那个胸襟眼光憋死他们也写不出来,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自怨自艾被太祖化用就是一例,文学艺术作品毕竟还是要体验生活和艺术积累的,好的厨子哪怕是小题材照样能出彩,比如朱陈的《主角和配角》,表面上是谈艺术,其实何尝又不可以看成对人生职业角色错位的感悟。
,如果不存在一个omniscient(全知全能?)的革命领导者,那么事实上历史的进程就是在无数次的盲动下流淌下去的。所谓革命,刻意而为之真的会效果更好?无意的盲动的叠加,其力量却不可小视。
都是一个个人死在你面前,死法不同
我还以为到4就烂尾了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你要求太高了
不是他们不认可的问题,是他们根本搞不清主旋律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楼上其实就是说香港人的视角太狭窄,理解不了大陆发生的事情。所以他们拍的东西不对味,自己还觉得委屈。
其实香港这边对于革命一直都是这样解读的,也就是革命是几个别有用心的人忽悠和利用大众进行的阴谋式的活动。对他们来说,革命中的牺牲就像这个片子里面表现的,是完全没有意义的,看起来很傻的事情。
只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革命真的是他们描述的那个样子,真的能够成功么?too simple,sometimes....确是的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