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明朝那些事的那些事—正文 -- 花差花差农民
偶们接着看戏……
九、我有一把大剪刀
历史这东西很有意思,你怎么个写法关系很大。因为写历史的人手中的大笔那就是话语权,而且是绝对的话语权。你怎么写,对后来人造成的影响很大,因为他们比较难以去分辨什么是真的,什么是作者春秋的。所以严肃的历史研究者讲究相互对照,去伪存真。
在今天的社会,由于互联网的兴起,所谓的草根也能掌握话语权,如明朝那些事目前就掌握了明朝的话语权。
来看一位明月粉丝发言:
历史真的可以很好看
好了,明月同志,恭喜,你有了一把很大的剪刀,你说的东西都将成为仰慕的粉丝的史记。那我们就看看你给我们剪出了什么的布料吧。
我们就再说回正德,他的应州之战,在明月的笔下变成了一场大胜仗。正德指挥若定,奋勇杀敌,杀得小王子丢盔弃甲。
于是,出现了:
只记下,豹房后宫,昏庸无道,荒淫无耻!
残阳如血,大风卷起了黄色的帅旗,注视着敌人仓皇退走的方向,得意地调转头,班师回朝。
那一刻无上的光辉和荣耀,你知道,也只有你知道。
正德,你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至少是一个好将军。我大明皇帝朱寿将军威武!
可是,应州是之战否是一场大胜,这个没有史料作为依据,大家都是推论而已。明月认为应州大捷有两个主要论据:
第一个推论:
那么,俺可不可以说,首先,这个五万人不见人数记得对,其次杀死的蒙古人不见得只有十六个,可能只见到了十六具尸体。正德杀的那一个,为何不能是正德马快弓强,箭法不错,射死一个呢?
另一个推论是:
原来只是死了十六个人,赫赫有名的小王子就“不敢深入”,这样看来,他真是名不副实,虚有其表。
那么,俺为什么不能认为,由于在应州遭到了阻击,小王子觉得这个买卖不够划算,以后几年只到明军虚弱不敢出战,可以来去自如的地方去了呢?为啥他还敢犯边,而不是远遁,或者集结大军来报仇呢?你能说我说的没道理吗?
在此处,一个推论可以往大里写,写成这么绘声绘色,有鼻子有眼的大捷。
那么在另一处,一件大事,就可以往小里写,写得轻描淡写。
这件事情就是宫女杨金英等谋杀嘉靖案件。
对于杨金英等的动机,明月就没有再发挥他的强大想象力,而是归结于:
我狂晕!弑君,那是千刀万剐,灭九族的事情,宫里的规矩有多大,作为宫女不可能不知。明知故犯,看来女人的情绪那确实要比理智大百倍啊!
那么,这个事情有没有别的说法呢?当然有。但是这个说法对嘉靖就很不客气了。嘉靖帝为求长生,长期服用丹药,其中一味名叫“天葵”,即处女初潮经血,此物可提炼出一种名为“红铅”的粉剂。嘉靖帝后宫“饲养”了不少这种产“药”的少女,为了大量采集她们的经血,御医、道士们又强迫她们吃药,使她们经血过频过量,以供皇帝“炼丹”。造成多名宫女丧命。
杨金英没天天不良就要起床,去采集“甘露”供嘉靖炼丹,活很累。祸不单行,她负责饲养赵文华贡献的一个祥瑞-五彩龟(据说是普通龟涂上颜色,作假的),这龟不幸突然死了,而嘉靖的因为长期服丹药(有毒),脾气很不好,曾因一点小过错要杀杨。幸亏他人苦苦求情才免,但挨了不少板子。何况现在是祥瑞死了,杨怕嘉靖会杀她,反正左右是个死,拼一把,这才铤而走险。
这个说法,是否比女人的情绪合理?但是明月同志的强大推论能力和史料收集能力,这时候干啥去了?是不是因为这样的说法会让嘉靖扣上昏君的帽子呢?而在明月笔下,明朝是没有昏君的,只有过于聪明的君。
所以说,明月同学,当在大剪刀在你手的时候,你要明白那么多小白奉你为太史公,天天等着你喂给他们历史呢。一位著名的卡通英雄人物说过:More power,more responsibility。你应该知道你变的得有责任了,你写东西不再是你自娱自乐的游戏,不要随便误导人。有人说了,明月的书只是普及历史,让大家对历史有兴趣,然后他们自己会去再看更专业的读物。我要问,这样的人有十分之一吗?多数人明月说什么他们信什么,才不会去看什么别的正史。只有我这样不识相的老白,才会知道明月的“历史”什么地方有问题。
如果是史料上的问题,俺还可以容忍。但是,明月更大的问题在于他自己喜欢明朝,不喜欢清朝,于是他在很多地方有意扬明抑清。明朝挺好的,就是因为很多很多偶然性凑在一起,才不幸完了。但是,就算是完了,那也比接下来的清朝好。
呵呵。本章只是一个引子,也是一个低潮。这是俺有意的。因为总高潮大家难免审美疲劳,都休息一下嘛。俺这个引子,已经引出来了,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最高潮-图穷匕见!
花待!
写来写去,还是一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中国传统历史著作。
如果严谨的话,很多东西只好写可能,也许,或者。但是这样就失去读者了。
过于娱乐,添油加醋的话,很多时候又经不起推敲拷打。
其实明月和农民的东西都很好,就像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一样,面向读者群不一样而已。
而人是有感情的。
不进入那个情境,很难体会当事人的感情。这就是《明朝那些事儿》最有意义的地方。这一点其实是从《万历十五年》沿袭来的。
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恐怕最泛滥的就是清宫戏了。你能接受荧屏上的乾隆皇帝大谈风月,为什么不能接受游龙戏凤的朱厚照呢?
还是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史观,阶级利益把什么都说透了。
我反对的是教科书式的阶级史观,随便给某个阶级贴标签,并且过于强调阶级利益的差异性,不考虑同一性,鼓吹斗争,不和谐
我一直有些固执的认为,从明到清的过程是一个民族文化、科技的大幅跌落。所以其实我是个明粉加清黑~~
我曾经希望在明月的这本书里试图寻找一些答案~~但是很遗憾没找到。
在我看来,我把大部分我看的书都当成厕上读物,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希望在除了有一定的可读性以外能够令我有所思考~~有所解答
换句话说,从朱元璋开始到崇祯为止,是历史上一个极其伟大和辉煌的王朝。按照明月的说法,把明比做一个大公司的话,那么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是不是会想,这样一个大公司由辉煌而至跌落,它诸任董事长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哪些些事件在整个公司的经营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整个历史中,很多任董事长都是少年执政,为何最后都没有被内部篡权,是体制起了作用么?还是其他的原因?
其实或许是我的要求太高或者水平太低,总之~~其实我一开始对明朝那些事这本是的期望还是蛮高的~~
绝大多数都是“可替换的个人”。
真正重视人民的,是本朝太祖。让人民成为历史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的,是互联网。
即使是互联网也不过是数量庞大的少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