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聊】我对袁崇焕的评价 -- 任爱杰
拜托去看看地图,然后可以把你的结论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儒家治国的特点,百余年必须大破大立一次。能干成这码事的君主,需下得去手,太爱惜自己羽毛的不行
不光是熊廷弼、袁崇焕,乾隆基本上对明末当时死难的明朝文官武将都加以表彰,早到死于萨尔浒的杜松,迟如后来的史可法、黄道周等等,他下旨平反表彰的非常多,我说的这些名字,只是其中比较出名的。用乾隆表彰来说事毫无意义。
至于袁崇焕所谓的被“拔高”,除了他本身功高而冤死之外(如有反对意见,请继续争论),另一个原因是,袁崇焕出身广东东莞(又说广西藤县),而两广的历史名人一直偏少,所以民国时两广人士的活跃,对袁崇焕的名声是一大助力(比如康有为在北京就曾经主持为袁崇焕修缮祠堂,而梁启超写过《袁督师传》),另外当然是金庸的小说和他的评传了。
但我从来不敢看过网络小说的某些观点立马就拿出来给历史翻案了,当翻案如翻书一样啊?
督师和总理谁拍板?还是两个人各负责一部分工作,有了矛盾去找监军太监协调?以前说明朝是“以文御武”,但是从天启后期开始直接指挥作战的大将也有文官出身了,这个就不知道如何算了。
你先来了一句
然后任爱杰回你一句
我再跟着附和他一句
我就奇怪你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你出个否命题,别人用“非”否命题成立来证明否命题不成立,你跟上去说否命题不等于逆否命题,想干什么?想进一步说明自己开始的否命题不成立吗?那你更不需要奇怪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权术吧。说好听点是分而治之,难听点就是浑水摸鱼。小家子气。
以你理科生的大才,貌似用“数字”“量级”可以随便解释“一点根基”的。
袁崇焕是不是通敌?不太可能。因为他的官已经够大。投降了清朝,他会得到一个更好的offer吗?未必。就算得到一个一个更好的offer,他能保证满清得天下后不会卸磨杀驴吗?不能保证。当时崇祯和袁之间已经不太融洽。但这种不融洽到了迫使袁不得不投敌以自保的地步吗?没到。当时天下大势是否已经到了清代明已成定局的地步?没到。所以袁不可能有顺天命以降清的心思。
那么,袁被杀冤不冤呢?不怨。为什么?因为袁犯了一个大忌:不服从命令不听指挥。袁的“入北京守坚城”的战法对不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当时的局势下,最高统帅是崇祯,不是你袁崇焕。最高统帅说不能进城,你就是不能进;最高统帅命令你在哪儿驻军,你就得在哪儿驻军(哪怕那地方无粮无水);最高统帅命令你和皇太极野战去,你就得去(哪怕明摆着是去送死)!军人必须执行命令!方面军司令必须执行最高统帅的命令!至于命令是不是有道理,那是战后总结的事情。
看看苏德战争吧。苏联怎么守住莫斯科的?从战争爆发到莫斯科城下,一路上德国人打了多少胜仗?苏军怎么还那么傻,一次次干硬碰硬的蠢事?学学库图佐夫,玩玩战略撤退不好么?干吗和野战能力明显占优的德国人一次次野战呢?原因无他,这是斯大林的命令!你可以完不成,但不可以不执行!要是朱可夫、科涅夫跟斯大林说什么“坚请入城”之类的话,早被毙了。
关宁军是有战斗力的,明朝末期主要的抗击清军和农民军的是关宁军,实际上你要是注意的话,往往可以看到,农民军杀的官军很惨的时候,关宁军一赶到战场就扭转战局,我前面说错了还,是卢象生带祖宽在闯王势力最大的时候击败他,给孙传庭创造了机会。这样的例子在农民军战争史还不少,你看看顾诚老先生的明末农民战争会看到的。另外,吴三桂带着关宁军残部,坚守山海关多年,最后抵抗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自成大军,后来又充当满清开路走狗扫荡全国。实际上明末时候关宁军是汉族军队战斗力的翘楚。尤其是浙军和川军败亡以后。因此袁崇焕才会说,南军孱弱,西军擅逃这一类的话。
如果袁崇焕不抗命,何来宁远大捷?用不着皇太极,努尔哈赤就可能杀到北京了。如果袁崇焕不抗命,何来广渠门大败皇太极?当时崇祯可是严旨袁崇焕不得越过蓟州,难道就让皇太极肆孽京师而不顾?
再看看苏德战争吧。基辅会战前作为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可是当面顶撞斯大林的诀不后退一步的战略,也不过把他降为方面军司令。基辅会战导致60万红军被歼。斯大林又重新起用朱可夫,而且再也没有采用诀不后退一步的战略。
再回到中国,红军第5次反围剿。红军执行李德的“御敌于国门外”战略,连迫击炮的位置也必须按李德画的线布置。结果连根据地都丢了。
战机的出现大多是转瞬即逝,如果一切都有远在后方的最高统帅决定,这样的军队还能打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