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图片】南京的那些宅儿 -- 元亨利
怪在哪里?生源,师资,管理?
与老板姓没关系,我们老百姓有兴趣。
所以从规定上讲应该不配警卫了,可能是一些部队的管理员,助理员之类的。
这类小楼住的多为早期(50年代)干部,后来的,那怕是省长级的,要想挤进去弄一套房子也不容易。曾听一位老干部子弟吹过,顾秀莲当省长时,想在这一带住,周围的老人集体反对。
走的是哪条路?我只知道两条,一是从古生物所边上去,另一条是从保泰街那边上去,都不通,都有门栏着。除非开车可以进去
你的照片是对的,我也曾进去过,但印象不深了。
茅草据说是铺在屋顶的下面,记得南京报纸曾写过。
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和尚过来拦我。
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和尚过来拦我。去吃饭的那次大概两三年前1
琅琊路最好,规模小,保证质量。拉萨路我也读过,当时力学修校舍,我们借兄弟学校的教室读书,其中就有拉萨路和山西路。
三大重点中学的初中教育,一中抓得最好,而且根本不受其他媒体影响,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其他两所重点,特别是初中教育,盛名之下,难负其实。我不是说老师学生不好,而是校领导顶不住压力,搞素质教育偏多,初中教学对学生不负责任,大多数学生老师主动要求补课,但是校方坚决不同意,也算是80年代应试教育的一大奇迹。
每年都给那两所做嫁衣
年级前100几乎一个不剩
1中最好的几个也要往外逃,应该可以说明一定问题。光应试是不行的。
可惜啊,自从那个13的王xx校长从13中调往某中之后,一所百年名校就被毁了
直线距离500米不到?
所以在其“正常”学区里都是省和南京军区高级干部子弟及其第三代,所以会有“贵族”学校之说。其实贵胄子弟占的比例实在不高,因为周边人口密度太小,没那么多人。
主体还是省直机关普通干部的子女,通过各种关系空挂户口也好,借读也好,总之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来,大多都是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其中过半是全江苏各地调来的,可想而知,这些家长本身大多还是靠自己读书奋斗挤进现在的环境里,对子女要求大多还是很严格,加上琅小从严要求,家长向来是双手支持,谁提“减负”估计要被骂的
离开南京多年了,对学校不了解了。
各位老乡提到某个名校总是讳莫如深,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南师附中?
南师附中也是我的母校,是70年代最后的几年。那时师资也不如再前了,数学的马鸣老师到是正当壮年,而且我有幸那一届他还就教我们一个班(我们班不是一班也不是最后一个班,不知马老师是怎么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