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图片】南京的那些宅儿 -- 元亨利
你说的是事实,其实附中水平一直在退步,我是70年代末在附中上了4年学,小学是察哈尔路(在南京恐怕提都没人提吧?当年因为周围部队多,生源还是不错的),就在附中后院,对附中的事时有所闻,所以对附中情况以前就略有了解。最优秀的师资在文革中或离开,或不教课了。
但我们那时,附中的校风还有当年的余绪,就是抓基础,不搞应试教育,70年代末,80年代初,附中的高考录取率在南京不是最高,但领导不为所动,坚持基础教育。
现在恐怕不行了,前不就会宁,正好有同学在附中工作,听他谈谈,附中也是江河日下,桃花潭水深几许啊。。。。
不知道怪在哪儿,不过我学习不咋地,毕业去宁海中学读初中了,我同学学的好的去南外,学的一般的也去29中了,宁海的算是很一般的学生才去了...
军事单位,还是要小心些,别引发误会。那女兵大概是看着你帅,才没喊人,哈哈!
拍这些还好,不帅如我也没人管。到是发现在政府部门,颇有些诡异。
开始时,走过这些衙门,除了穿军装的武警站岗,总是看到有一个年轻人,在门口晃,身上斜挎着一个男士包。以为他是来办事等人,或其它什么事,也没在意。后来想拍一个民国建筑,岗哨没动,这样的一位男子却突然发动,不让我拍,我问他是在这工作吗,他说是。
后来在主要的几个政府部门路过时就注意了一下,发现都有这样的一个人,后来又看到有上访群众,才明白,这样的一个设置,是为了在有突发事件或情况时,可以由他及时处理,又能避免军人出面的麻烦
武警主要是站岗和处置突发事件的。
这种“年轻人”是警察,包包里带电棒和对讲机的。
马歇尔公馆由童隽(打不出那个字,单人旁加隽)设计,是中国式的园林设计,在颐和路这一片独树一帜。公馆开始是金城银行所有,后为张群所有。1936年给了德国使馆,在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后,当时在西门子公司的拉贝在此立起德国国旗,保护了一批老百姓。
成为马歇尔的公馆应是抗战结束后的事。
据南京日报文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