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周边的海空优势形势漫谈 第一节 -- landkid
本文行文仓促,错误难免。
苏27 原型确实缺乏对地对舰火力,但我想紧急情况下,改装反舰导弹应该
对中国不是不可完成任务吧。
中国到底拥有多少架 苏 27 系列,看来我已经是过去时消息了。不过,
看来军方和我的看法---- 苏27 才是台海上空最重要的杀手锏,这一点是看法统一的。
中国确实不曾引进 A50 预警机,但中国开发的 基于 伊尔76 的预警机,
实在太像 A50 了,所以我随口以 A50 代言之。这确实是不准确的。
多谢兄台指正!
附带照片如下:
误差150米,那么可以想像自己用应该是只低不高,说100米内应该不过分。导弹主要是完全我们的技术,如果需要可以大规模生产,成本可以下降,而不用像飞机那样很多部件受制于人。另外,不要忘了,中国还有巡航导弹,美国的成本好像就200万美元以内,中国也不会比它贵到哪里去,而巡航导弹的精度比地对地导弹还要高,打飞机基地可以地对地,巡航导弹一起上。总之,我认为出现二战那种大规模空战的几率不会很高,刀要用在刀刃上,导弹开路,飞机扫尾应该是中国采用的战术。
这也不是一两天能提高的。 在战斗机飞行员的素质上,我们跟台湾比起来,何如?
那个雷达的支架气动外形太奇特,阻力极大,有点不象真的。
其实图中白色的类似三角形的地方不是支架,是天线罩的涂装。这个飞机的照片网上曾经留传过好几张,换个角度就看清楚了。我是在世界军事论坛(www.wforum.com/wmf)里看到的。河里也有那边过来的朋友,(因为河里的文章经常被转过去,也有从那边转过来的),可以印证的。
10#的情况没有那么神,但也没有你文中描述的那么惨。飞机是不成熟不假,当年的F-15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机库皇后呢。但说进度严重拖后云云,也言过其实。
(偷偷拎起块板砖,在手里掂了掂分量)
这些年看来的情况:
1、最早一批进的两拐就有SK和UB型,不能单纯地说是单座。再者早期两拐只是没有精确对地,不能说没对地能力。
2、MK2在MKK的基础上有所精进,能带的武器更多,也有了侦察能力。但不能说MKK就只是对地,MK2就只是对海。
3、10#要出口跟空军认可与否没有直接关系。10#的订货虽然不多,但也不算太少。
4、两拐进的应该不到100架。
5、筷子散件的合同是两批。头一批105架是订货,第二批95架本来就是意向。这次是第一批的散件交付完毕,不再把第二批意向变为实际订货。“95架”、“停产”云云,均系谣言。
6、30的数字不切。
要是再加上美国日本呢
可能他们不会直接派出部队参战,但是要是为台湾提供情报 电子支援呢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我们很难设想在没有对付他们的把握下,高层领导能下达开战的决心,
因为国际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
你确实的为打仗准备了,这个仗可能就打不起来了
你越是没有准备,或者准备的不充分,这个仗就非打不可
就像我们当年的大三线建设,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从难从严的扎实准备
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不敢像以色列对付伊拉克那样来个外科手术
未尝不是朝鲜的教训与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决心 意志
1、同意,不过由车臣一战,SK对地能力可见一斑。
2、据传为实现对海能力,MKK至MK2雷达,火控,挂架均有/须改动,俄式武器么,针对性单一性太强。
3、未见10#订单,迄今仅有传闻在南空有10至12架试飞,04珠海航展,成飞证实将已猛龙的名称出口巴吉斯坦。
4、是,我也这么想。
5、是,是,此消息有参加珠海航展俄方传出,不知背景如下。
6、可否透漏?
关于这些问题,多说几句。
俄军是大炮兵主义,炮兵装备用来支援前线的东西很多。像苏-25、米-24这些东西也是当飞行炮台般使用,讲究一次性把所有火力全扔到对方头上,对精度不那么要求,说到底还是大炮兵的思路。27本来设计就是对空,缺乏对地武器是不奇怪的。车臣上空没有别家的飞机,27只好转行做对地。但它的任务本来是该30承担的。
共军有了MKK和MK2,总算是有了大航程、大载弹量,还具有相当空战性能的平台。不过不能说MK2是改进了才能用于对海。其实,用于陆攻的武器和航电系统难度要比只用于海上的类似产品要大。主要是陆上的情况远比海上复杂。海面基本可以看成一个简单的平面,陆地可是高低起伏。JH7一出来只能给海军用,航电的问题有很大关系。MKK估计是可以带反舰武器的,只是那不是它的主要任务。不过,MK2是给海航装备的,肯定有些不同的地方。比方说,谣传MK2可以带重型的Kh-41。这种超音速的反舰弹有何用处,不言自明。
10#订单不会公开的。现在公开的情况看,有一部分在试训中心。这不是试飞,因为10#已经定型了。考虑到试训中心的作用,那些飞机现在很可能用来积累使用经验,为装备部队做准备。漏斗子称第一个10#团在云南蒙自,不知真假。不过放在那里倒是合理。
这次珠海航展上苏局把最新的27SM拿出来亮相,用意在吸引中国军方的眼球,不过据说中方表现冷淡。照说现在的局势并不平静,中方没有理由自断武器来源。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也能丰衣足食了。目前国内的技术,做筷子的机体应该不是问题,主要焦点还是在发动机和航电上。发动机方面WS-10的呼声很高,我看即使不行直接买AL-31也能撑很长一段时间。航电方面的话,俄国人也没有多好,中方在这方面的差距有限。
照Janes的说法,MKK、MK2是以38架为一批次购买的。为什么是这个数字,待考。
如果开战,在双方系统战力不成比例的情况下,应该首先想到如何发挥自身优点,限制对方弱点,在对方的整体系统中撕开一条口子,然后给予积极全面的打击.
如果中美再战,在战争初期应该是一连串的外围接触尝试,猛然之间有重大战果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