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四月闲聊“经纪人” -- 秋原
首先,祝各位节日快乐,今天没遇到别人跟你们讲过啥真相吧?
上周周末参加了一个应酬,席间和刚认识的几位混金融界的新朋友瞎聊。这几位当中恰好有个小兄弟混西西河的,知道老夫也在河里扑腾。因为当晚是某影视集团组织的一个活动,话题自然围绕着娱乐界,其间就说到了“经纪人”这一职业~
俺一想,以前在网上说过电影、说过发行,说过娱乐炒作的种种套路,还真就没说过经纪人。4月上旬我正好有些空闲,不妨就这个话题讲一讲。
话说之前,俺有必要先打个招呼:
第一,那天晚上我没承认自己就是网上的“秋原”,现在这位小兄弟看见此文,估计马上就明白了。不管混西西河也好混音速也罢,不要声张。噢耶~
第二、经纪人这个话题,和我以前发的帖都不太一样。说电影,这是本职,所有运作过程基本都熟悉;但我对经纪人的认识,只是过去数年因为职业原因经常和他们打交道,知道他们行事言谈和办事流程的一些方面;但这个行业毕竟不是我的本职。因此,文中所言都是我的个人感受,不见得万无一失,欢迎批评指教~
第三、对事不对人。经纪人是一种“服务性”行业。讲到了经纪人,必然会提到各路明星、以及近几年娱乐圈里曾经喧嚣一时的各种事件。这些人物、事件和引起的争议话题,其中的因果对错,即不是我写本文的原意也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只想借此为例来说明经纪代理行业的一些基本情况~
好了,闲话少说,戏开场了~
一、从王宝强到张靓影
华谊兄弟有一个很有特色的活动——“华谊双年汇”。即在单数年秋季举办的一次以本公司签约艺人为主的娱乐盛典,时至今日,已经成为这家公司企业文化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华谊双年汇的作用和意义,如果按公司对外的官方宣传语言说,即是“共同见证华谊兄弟的璀璨星光和累累硕果,对于中国娱乐界孕育而生的这个民营企业,它将一步步完成转型和铸就品牌,而与它一起风雨同舟的每一个成员,都将是这场盛会的主人。”
华谊组织的这个活动和一年一度的“时尚芭莎”、“时尚先生”评选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第一,这种活动对于主办者自身品牌是最佳的宣传与公关平台;第二,活动都和“娱乐”、“时尚”、“慈善”这些潮流词汇挂钩,勾人眼球,非常吸引人气;第三,活动进行中都会邀请各路社会名流,并对媒体记者完全或有限开放,是一个借社交活动拓展交际人脉关系的大好时机。
“华谊双年汇”的历史并不算悠久,自07年起,到09年也只有两次。以公司的品牌和名义举办的这个艺人“秀”,对华谊兄弟来讲,恐怕还有两个独特的意义:
首先可以看成一种对同行和外界的炫耀,红男绿女成群、知名艺人济济,以此显示本公司业务广泛,实力雄厚;
其次可以看做公司高层对签约艺人的一次“阅兵”,以此来证实本公司在过去二载当中业务精进,事业辉煌,生意越做越大。
其实早在07年之前,华谊兄弟就举办了一些类似形式的活动,只不过不叫“双年汇”这个名字罢了,比如06年秋季的“华谊十二周年庆典”。在那一次活动上,刚刚加盟华谊音乐唱片一年的张靓影和出演《天下无贼》之后的王宝强都高调露面了。那还是被娱乐媒体热炒报道长达半年的“王京花出走事件”刚刚平息后不久,因而华谊兄弟举办这个活动,明显带有“重整旗鼓,振作精神,激励士气”的色彩。
在我看来,王宝强、张靓影两位艺人只能用“平常无奇”去形容,他们在华谊兄弟的公司结构和人才结构上也并不是特别重要的核心部分,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方面。
此话出口,并非我故意要制造“出语惊人”的效果。作为一个对当前流行文化造星流程相对熟悉、且对艺人经纪业务比较了解的人,这种“造星程序”对我来说毫无神秘感;同时我的观点也不会受娱乐媒体各种口味的吵作报道所左右。王、张二人,形象气质不同、专攻方向不同,成名途径不同、包装定位不同……恐怕性别也不同,但他(她)们都是或者曾经是华谊兄弟艺人经纪业务里的终端产品。尤其是王宝强,他是证实华谊兄弟造星流水线工作效率的一个典型。
根据华谊兄弟公开的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尽管最近三年公司签下的艺人越来越多,但艺人经纪业务在公司全年营收中所占的比重却并不显赫,即远低于电影业务,也不如电视剧业务。
艺人经纪业务对华谊兄弟的总体营收与公司业务结构的意义是什么?对于与华谊兄弟类似的其他娱乐业公司的意义又是什么?只是一种实现营销手段,为公司贡献营业额的业务么?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影视剧业务是华谊的右手,艺人经纪就是左手——这位兄弟是个地地道道的右撇子,他的右手力量与灵活性远盛过左手,平时绝大多数的工作也由右手主导完成。如果此时有人问我:“要是没有这只左手,华谊兄弟能不能活?”我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他:“能,完全能。但只有一只把掌,拍不响!”
华谊兄弟在这块业务上是栽过根头的。当年的“王京花出走事件”导致公司不仅处在风口浪尖,事发后还顿失人气。王忠军王忠磊在事发后要后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重建公司品牌,如何恢复艺人经纪版块的元气。
无论是05年华谊音乐宣布签下张靓影,还是去年签下张楚生,这些事件全过程始终是娱乐媒体反复报道的焦点、热点。事件持续多久,娱乐媒体就会跟踪报道多久,其间会有各种方式的“猜测”、“曝料”、“快报”、“评论”……分明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通俗娱乐炒作流程。如果公司能抓住这种有利时机(任何熟悉这个套路的局内人都肯定不会放过这种时机的),筹备一套主动的宣传策略,与外界的各种报道唱合呼应,即能借机为自己大做宣传,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主动性达成引导舆论方向的目的——这一点非常非常关键,因为这就是娱乐圈里所谓“吵作”的传统套路之一。
华谊兄弟在06年前刚刚历经了“王京花出走事件”,公司在这一年秋季大操大办一次华丽的“十二周年庆典”,并邀请媒体记者参加,这就会以此给外界竖立起“我们正在重整旗鼓”的姿态,同时也能由此扭转此前一些负面事件造成的不利舆论。这对于非常看中品牌宣传效果、在意名气与曝光度的娱乐圈来讲,其作用和意义实在是非同寻常。
09年那场绚丽的“华谊双年汇”表明,这家公司已经签下了85名艺人,他(她)们分别属于华谊兄弟旗下的时代文化经纪和华谊音乐唱片两家公司。签约艺人的规模在“秀”过09年这此双年汇之后,还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照此发展下去,实现百名艺人的目标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了。
这个成果要归功于公司的那些大、小经纪人。艺人经纪业务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在经纪人和公司高层看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对于前者,就是赚钱做生意;而对于王忠军王忠磊,则是为公司积攒人气!
对于华谊兄弟这种成立时间并不算长的娱乐业公司来讲,尽管今天上市了,但实际上并不衬多少价值不菲的不动产,也没有特别充裕的流动资本。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掌握的人才资源。签下的艺人越多,受到的外界关注也就越多。同时,艺人都有其固定的粉丝群,签下一个艺人,就等于争取到一个潜在的市场。因此,对于象华谊兄弟这种民营娱乐业公司的领导者来说,公司“添人”了,通常都被看做是“添财”了。用八个字来概况,就是“公司添人,喜事不断!”
可能有很多人并不比理解这其中的因果关系。经纪人对手下签约艺人的包装培养,如果用很通俗的话说就是“广种薄收,抓大放小”。
作为经纪人,我可能从今年两个选秀比赛看中十个新人,以极低的待遇签下他(她)们,根据各自的外形、气质等因素加以定位不同的培养。一到两年之后,我很有可能和其中的90%解约,就和其中我最看好的A重新签一份至少四年的长约,而这份长约里对他的待遇水准也明显高过前约。我以后的工作,即要重新寻找有培养前景的新人,同时又要重点培养A……
任何行业都遵循着一个共性:资源通常都只向金字塔顶层集中。一家经纪公司可能签下五十位艺人,这些艺人一年可能创造一个亿的营收,而其中最红的五个一线艺人就贡献了九成的营收——极少数“主力”承担了绝大多数的产出量。
对于一个艺人来讲,他的形象定位与包装路线的确立,他接拍哪些题材的影视剧、扮演什么类似的角色,有多少份额的戏份,乃至艺人接拍什么样的广告,做何种产品的代言、参与哪些社会活动、安排什么档次的出行规格和日程计划,在什么时机条件下举行发布会,发布会召开前如何和关系“密切”的媒体交代什么样的“局”、提什么方面的问题、如何回答、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何统一口风……总而言之,这些一整套复杂的“活”,已然是职业化、系列化、程序化的事务,都是由艺人身后的经纪人(经纪公司)全权处理的工作。
很多人对“经纪人”这个职业感到很神秘,如果让我用简单的几句话去概况的,我觉的经纪人的形象就是一个“老成、圆滑、市侩、情商高、人脉广,能说会道的商人。”因而对于一个艺人,尤其是那些刚刚入行,在娱乐圈里即没有根基也没有丰富社会阅历的新人,他(她)们签约寄身的经纪人(经纪公司)就直接决定了他(她)们在娱乐行业里的发展前景。
我这一章的标题叫《从王宝强到张靓影》,看上去似乎是把两人并列看待了。这两个人怎么对比呢?如果按娱乐媒体的惯用的报道风格,两人实在没法相提并论。但是若从他(她)背后的经纪人或经纪公司的运作来看,却有太多的相同之处。即便象我这种对“超女”毫无兴趣的人,凭借职业敏感也能说出张靓影身上体现出来的一两处特色,比如让她的凉粉引以为豪的“海豚音”;很可能还有去年的某国际奢侈时装品牌与她之间的“时尚灾难”吧。
至于王宝强,他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如果以以往的艺人打造程序,王宝强很可能就是一个“包装灾难”。但傻根儿的运气好就好在他是华谊兄弟的艺人,这家公司上上下下都充溢着一股浓厚的军人情节——公司领导者是个退伍兵、公司最大牌的导演也是个退伍兵。《天下无贼》前后,王宝强的形象就是一个实心眼儿的民工;然而一部《士兵突击》热播九州,让从没有参军经历王与“士兵”划了一次闪亮的等号。他的个人形象一下子就提升了,丰满了;而且自此之后,王的发挥空间也比以前要更加宽裕。
若是现在论功行赏的话,当年为王宝强挑中《士兵突击》的剧本,让他扮演“许三多”的那位经纪人,应该当之无愧的领到头功。
把经纪人和经纪公司的这种即有区别又有共性的关系讲完,想必读者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我在前面把王宝强称为“验证华谊兄弟造星流水线工作效率的一个典型”了。在2002年年初,当旅德导演李扬看中了王宝强,让他以个人的“本色”扮演了《盲井》里“元凤鸣”这个农村辍学中学生的角色时,后者还是一个“京漂儿”,机运自此向他招手了;时隔两年之后的2004年3月,冯小刚让他扮演《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儿”,这是王宝强演员生涯上一个重要的拐点;到了06年,他在《士兵突击》里担当主角。《士兵突击》自网络而红,进而在07年之后成为“军旅戏”这个近年流行起来的热点戏种当中的代表作,也让王宝强跻身于国内一线当红演员的阵列。
王宝强的这个例子,表面上看是他个人在短短五年之内,由最底层的群演一举逾越到一线男星的“奇迹”,而本质上是华谊兄弟的经纪事业部门、还有王的大经纪人对其定位包装+培养+时机运气,三方面综合起来的成功。
请记住我这句话:每一个当红明星的酝酿,都是其背后一支经纪人团队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成果。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截止到09年末,华谊兄弟已经签下了85个艺人,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突破三位数也就是今明两年的事。这家民营娱乐公司,很可能在国内首家现实“百星计划”。
但是如果把事往前翻,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想当年,揣着一团雄心壮志,曾经打算签下百星的,并借媒体之势喊出类似口号的,是一个国内老牌经纪人——王京花。
从表面上看,05~06年的王京花出走事件是华谊兄弟迄今为止经历过的最大一次动荡。准确地说,王京花并不是从华谊“出走”了,而是当初她与华谊兄弟合作组建艺人经纪代理公司而达成的合约,到期了。
对于王京花这次轰轰烈烈的“出走”,王氏兄弟事先也不可能一无所知,更不可能听任事态就此发展下去而不提早做准备。外人看到的,是华谊兄弟已然做出了努力但没有取得良好收效后的结果。即便在这件事情公开化之后,他们依然在尽量补救。这一点,从大、小王总同时出面,极力挽留范、李两个“冰冰”的举措上便可以看出来了。
“出走事件”对当时华谊兄弟公司的运营的确造成了明显影响,但并没有外界渲染的那么严重,最大的损失来自艺人资源方面——华谊兄弟当时仅有两个成熟稳定的可赢利业务,即影视剧制作和艺人经纪代理(到目前依然如此)。“出走事件”导致胡军、夏雨、佟大为等一大批一线明星离开华谊兄弟。艺人们在短期内以“集群”形式出走,不但导致公司顿时损失了一块可观的直接经济收益和长期收益,还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华谊兄弟广告的业务开展。但这个事件不会对影视剧制作与发行这项业务产生明显的影响,也就不会动摇华谊兄弟的根基。
我提出这个观点,原因如下:
从公司结构和日常运营两个方面看,支撑和维系华谊兄弟全局的两根“中流砥柱”,一是以冯小刚为代表的影视剧创作人才,另一个就是以王忠军、王忠磊为核心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以冯为代表的影视制作业务是带动公司其他关联业务的“引擎”,而以王氏兄弟为核心的领军人物是把握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格局和具体运营的“舵手”。“引擎”支持着“舵手”、“舵手”又把控着“引擎”,这是华谊兄弟能维持正常运行的核心特征。正是这个特征,导致公司的影视制作业务和艺人经纪代理业务之间形成一种呈“非对称性影响”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前者可以支配甚至决定后者,但后者难以左右前者。
而且单就艺人经纪代理一项来说,这项业务的开展,首先要先有影视剧摄制、广告、商业演出、综艺娱乐节目等等这些“实体产业”的存在才能体现出来。各个电影和电视剧剧组、广告商、电视台、各类娱乐节目制作商是经纪人拓展生意的重点客户。
站在经纪人的立场上去看,就可以把旗下的签约艺人看做成一种经过有针对性的调试和包装、极力向客户们推荐的产品。相当一部分经纪人,本身就是由组织、策划各类商演的“穴头”和“保姆型”的艺人助理发展而来的。因而经纪人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色彩的职业,以一种相对被动的存在方式立足于娱乐圈之中的。
目前在娱乐圈里,艺人经纪业务也呈多家并存的共生和竞争态势。其实,大部分的民营影视娱乐公司在公司结构和经营范围两方面,都和华谊兄弟非常类似——即都设有影视剧制作发行和艺人经纪两大主营业务,只是存在经营规模上“大”和“小”的区别;经纪人即接本公司主持的相关影视剧、广告等各项业务,同样也非常乐意和其他公司展开合作。
在此,我们不妨再做一次假设:假设“出走事件”发生后,王忠军王忠磊心灰意冷,干脆宣布华谊此后将专攻影视业务,不再从事艺人经纪业务了,那会如何?
放心,这个假使就算发生了,冯小刚在新片开拍前也根本不愁找不到让他满意的好演员。对于冯在05年之后的名气和地位来说,选择权掌握在他和王忠军的手里,几乎完全是一个买方市场——大片导演冯小刚可以尽情的选演员,而不是某位大牌演员指名让冯小刚做导演。
华谊兄弟太合自2000年成立以来,戳起来的金字招牌上烫的就是“冯”字头,而不是某位经纪人的江湖大号。大、小王总在“出走事件”后的努力补救和坚持,最大动机是因为公司的可赢利业务不多,他们非常需要靠维持和发展艺人经纪代理这个项目,为华谊兄弟攒出足够的“人气”,同时把公司总体营销业绩做大、做高。
我不追星,不过正巧记得这个名字
像华谊这种以经纪人业务为主业之一的公司,如果某个大牌和公司因为一些事起了严重的冲突,最后为了平衡,经纪人会被抛弃吗?[mood5]
这个问题问的好!开始关注到事物的核心部分了。那我这第三章就以你的这两句话做引子吧~
你说的这种情况,在华谊身上发生的可能性极低,因为这家经纪公司吸取了几年前的教训,现在施行的“大经纪人+双签”的游戏规则。
王京花离开华谊的那次“出走”发生在05年,而华谊最早组建艺人经纪公司、从事经纪代理业务是2000年,也就是说,王家哥俩一开始就找到了王京花,双方组建了华谊旗下以艺人代理为业务的分公司——华谊兄弟文化经纪公司(取代码X)。当初的合约是五年,到2005年,恰好到期。
华谊在这时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对艺人的把持——这些明星都是“单签”的,即都和王京花签约,而没有与X签。这等于说,王京花这五年虽然代表了X,却依然保持着大经纪人的身份,而这些明星艺人与公司的关系是“人跟人”,而不是“人跟公司”。X对他(她)们包括管理、培养、定位、包装……总之几乎一切正常运营流程,都要通过王京花去完成,一旦后者消失了,X没有对这些艺人的束缚力。
今天华谊的经纪部门叫“华谊兄弟时代经纪有限公司(取代码Y)”,是05年之后组建的新公司。华谊在“亡羊”之后一系列的“补牢”手段,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让Y公司法人作为实质上的大经纪人,Y下设若干经纪人团队(这一点与华谊的电影和电视剧部门类似,即都设置成各有专攻方向和特色的工作室。经纪公司下面虽然不叫工作室,但这种结构是一样的),每个团队纵向独立工作,横向与电影、电视剧、唱片、广告、推宣等关联事业开展业务。
这些经纪人工作室本身都有各自的负责人,对外也称“大经纪人”。但都是向Y这个实质上的大经纪人负责的。艺人签约,即和对口的大经纪人工作室签,同时也和Y签——这就是“双签”。
华谊兄弟的Y、大经纪人工作室和签约艺人,用个比方来形容三者的关系:就是干、枝、叶。
前面老竹子同学说了,经纪人就是项目经理,签约艺人就是工程项目。而在华谊兄这里,项目经理是总公司的骨干(干枝一体),每个工作室除了签艺人,更重要的是完成赢利任务,向总公司交帐。没有枝,干是无法从叶上吸取养份的。
外人只看到了大牌的明星,而在内行看来,明星背后还有更大牌的经纪人。更何况,艺人也不是什么不可再生的资源,娱乐圈本身就是个跳槽比跳绳还快的地方。在经纪公司眼里,出色的大经纪人比艺人更重要。
把这些说完,基本上就可以明白我引用的这个回帖里提到的问题了?一个艺人如果和他(她)的经纪人发生了矛盾,首先他(她)是“双签”在公司下面的,只要合约没到期(或者公司有啥违约行为),就走不了;其次,甭管发生了多大的风波,只要这个经纪人圆满完成了赢利任务,公司就不会惩罚他(无论什么行业,赚钱取利都是天经地义的根本目的;至于抛弃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这种假设发生了,作为总公司的Y,最常用调解办法就是先调节——这种调节,一般都是在大是大非方向和大经纪人站在同一立场的前提下(还是“干枝一体”),尽量挽留艺人。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最近两年,外企职业经理人唐骏被炒成了一个“成功典型”。有一次听某财经类讲座时,却听主讲人用唐骏和王京花作为对比的例子。大意是说前者从微软到盛大,每次跳槽都不从老东家那里挖人,也不从事和老东家相同的行业;然后再说王京花当年从华谊出走时,一下拉走多少人,让华谊元气大伤云云……
我和唐没有接触,在此不评论他。但这主讲人用王京花的例子对比唐骏,用个粗鲁的话说,纯粹就是“不懂还装B”。
首先来说,王是国内老资格的经纪人,她在这行已经差不多有20年了。职业经理人唐骏的强项是对企业的管理;而对于主要靠从艺人的各种收入里提取抽头的经纪人来说,手里掌握的艺人资源才是根基。
经纪人这行,多年前流行过一个黑话,叫“人票”,即你手里掌握着多少个艺人。按艺人的名气、档次、定位,“票”也就有面额的大小之分别。票的多少,自然就是这些经纪人在圈里吃饭混事的根本了。
一个经纪人,依然他(她)的个人能力和圈里的关系网,可以同时签下多个艺人。两个三个,他一个人还照顾的过来,日后生意越来越大,发展到三个五个……再到五个八个甚至更多,就顾不过来了。这时,他(她)就回再找跟着他手下混的经纪人后辈(今天所谓的明星助理,就是经纪人的学徒工)去分工负责,这样一来,他(她)就俨然手握多张人票的大经纪人了~
这个帖子我以前在本区的回复,里面也讲到了一些艺人与经纪人、还有签约条款险境之类的内容,谁有兴趣可以看看
我对近年这些超女快男的选秀活动没有兴趣,也不关注~
- -- 系统屏蔽 --。
拜求大兄用更简单的语言
张靓颖,不是张靓影。这是湖南台几年的选秀节目下来,我觉得最有唱功,而又最有星味的一个。真正像是一个专业歌手,而不只是选秀歌手。
另,帮王宝强挑选“许三多”角色的并不是经纪人,而是吕丽萍。这是士兵突击刚走红那会儿王宝强自己在某个电视台的访谈中说的。他说当时他接到两个剧组的邀请,一个是个武打电影,另一个是士兵突击。他自己想选武打电影,因为他练过武,当初就是想演武打片而入行的。但因为吕丽萍一直是他的“老师”,他去问吕丽萍意见,吕丽萍看了之后分析说让他接士兵。所以他后来特别感激吕丽萍。
事实,04年拍《天下无贼》前,就是徐帆向其夫冯小刚推荐的王宝强。从这一点上说,徐足以说是王的向导和恩人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