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也许,可以从一个车工做起(上) -- 月色溶溶
如果他这么做成功了,那下一次他还会这么做。如果失败了,善于总结的人就会吸取教训,下次改进,如此反复下去直到成功又或者没有再试的实力和勇气。
一上来就把关节都看透的那都是人精型的天才,而这种人是不会让别人有自视很高的感觉的。
此外,便宜材料和贵重材料的手感不一样,培训完依旧出废品谁来但这?
最大的风险是技术进步给你来个中年失业。近几百年来机器进步让能工巧匠没饭吃的例子太多太多
典型例子是数控机床出来后,很多原来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加工的零件不需要了
以工业企业来说 就是研发、销售、生产、行政
而搞研发的和销售的 则不大可能出现能搞研发和销售的机器人来代替了他们的工作。
至于企业行政,虽然专业性不强,但很大程度玩的是人脉和沟通,这个也是不会被机器替代的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算是劳心还是劳力者?
说厂子招不到熟练车工,我说,这得在车工前面再加一个形容词:便宜的。
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一参加工作就是八级工的主,大学生,就算机灵点吧,没个十几、二十年,估计也混不成高级技师那样的熟练技工。中国现在20岁到30岁之间的劳动力,难道都是本科学历吗?起码70%以上不是。为什么技工就这么少了?政府不管(现在略管一下了,好说也有给农民工办了几个培训班装个样子),企业呢,一没有培养热情,二给初级技工的待遇也不好(给熟练工的待遇才四五千,刚入门的根本没法找工作,想要待遇都没有),人家也没热情自主去学,这样十年、二十年下来能不少吗?
怎么说呢:
“四周篱笆全撤掉,天上往下掉饲料。世界屠夫死翘翘,全国人民信回教。”
实现这样的理想,还需要努力去“想”呀。
不要工资也行.总好过一天到晚电脑睡觉白吃饭,或者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我见过没合适工作宅在家里的宅男,对一个家庭的压力,经济上的倒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精神压力.
连个可以做的"事情"还找不到,在那儿吃父母呢,就先考虑什么职业规划啊,前途啊,车工之类职业会被技术进步淘汰啊,这不是夸夸其谈吗?你以为你是谁?
车工的前途我倒是很看好.下面会继续写.至于在一个大城市里做一个半死不活的白领,我倒是不看好.
在看得见的时间里,车工要到没人要的地步,还早着呢.
何况去企业做学徒,远远没到连工资也没有的地步.人家优先考虑熟手,可是也不是就没地方可以学了的.
吃亏死也不干;或者,我现在吃亏,以后会不亏?那也死也不干.
类似于苏联解体时候的专家,让美国,欧洲,中国都分红了一下,但是天上掉馅饼不是天天有的,要想天天吃还得自己种麦子。
破产国企觉得自己丢掉了包袱,爽快。私企觉得自己救了包袱的命,随便给口饭吃雇员就该感激涕零。 当初被丢掉的包袱最开始确实有点感激涕零。
但新一代不是被丢掉的包袱,人家有选择的余地,你还想让人家拿着一身本事,屁颠屁颠的给你月月加班,一年创造成百上千万价值,却只拿5万块钱回家买10平方米房子。 你觉得公平么?也许你觉得公平不重要,只要有筹码就行。但是你认为对方会觉得合算么?对方不觉得合算用脚投票的唯一后果就是“民工荒!招不到人!”
老板们老是抱怨员工不忠诚,别人加点工资就跑了。可是老板为啥不能自己给有价值员工加工资呢?为啥要用个廉价的“忠诚”让员工给你作奉献? 金融危机来的时候老板对员工“忠诚”了没?
文科生对机械制造业的的一点看法
本人学文科,出于兴趣,在机械行业呆过几个月,感觉工人素质不高是必然的结果:工作时间太长,几乎没有节假日,那就没有余暇学习和思考,尤其是非专业(技校和机械专业)人员。
另外,很简单却非常必要的东西其实并不想让新人了解,譬如必需的磨刀等,有成本因素,但不是主要的。
出问题,管理不善是首要的。
一点心得:
提高效率,除了具体工作环节的速度,还有合理的统筹,统筹的时候,尽量让料等人而不是人等料,也就是上一道工序的合格半成品等待加工者而不是相反。
提前两天布置任务比临时布置好,临时调整前,加急任务前期准备完成再搁置或等待正在加工工件。
每一工序操作者尽量在上一工件完工前准备好下一工件的预加工,有问题及早反映,例:线切割毛胚的穿丝孔、划线、画图等问题;刨、磨毛胚的倒角、正形等问题;数控铣床毛胚的工装、编程等问题……
如果方便,上好新活,提供半成品前完成倒角、清理毛刺等简单工作。
合理安排工作顺序,一是区分轻重缓急,二是更合理的流程顺序,小面积的薄铁板,先(刨)磨再锯比先气割、再分别铣边-磨平合适。如果机器、时间许可,部分毛胚先磨平再切割比先切割再磨平好,即使暂时不用,也方便分离部分下次使用。
根据人员、机器的忙闲状态选择替代加工方案,譬如料不能及时供应,可以先修理模具。相对加工体积大切割面积小的特种钢工件,有时候用线切割未必慢,可以省一块好料。钳工很忙线切割机器闲置时,部分落料孔可以交给后者,打一圈眼再凿平不快,钳工小时工资高于一台线切割机床运行费用(电费、丝、液费用)及操作员工资。
关注隐性成本,人等料时,除了材料费、电费、操作员自身工资等必须成本,还要加上等待者的人力成本。改变加工方案或借料,最好综合衡量后再下任务,有时候借料省下的材料费不足以补偿加工成本,还不算浪费的人力。
为钻铣床等多配几把刀,磨刀前先换刀加工再磨,刀具有效使用期内省下的人力成本足以弥补刀价。忙时定好料后,精度不高的大面积模板加点钱割好送来可以显著提高速度,拉回来气焊、铣边必须的燃气费、电费、钳工成本并不低。
出了问题找准原因,常出同样的问题,真正的具体原因往往没找到。
简单监察点,一是主要机器的运转时间比率,可以分别记录停机时间段;二是部分工作放慢甚至停止时候的待加工毛胚数量。
布置任务后,最好让钳工等人自己报未来几(三)天每天所需的半成品及具体加工要求,采购者或操作员不能及时提供合格半成品,专门说明。
“一台机床,一年的产值就有上千万”,感觉过于夸张
一般数控铣未必能做到,不用说车床
真这么厉害一年产值得多少亿?
包括数控机床,都是技术+体力活,又脏又累还危险,一般还没有休假
想创业,旧机床+原料得多少万,关键是业务
多长时间的积累能保证在激烈竞争中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