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接着是侃侃陈庆之 (八) -- xinxide
其实
如果非要强调说这一战是陈庆之正面以7000击败了三十万的北魏军
未免稍微有些牵强
毕竟不是面对面的冲锋
而是陈将军利用三十万敌人的合围漏洞打了个漂亮的时间差
优先消灭了躲在坚固城堡中的七万敌人
然后依仗坚固的阵地开始筹划对剩余二十余万敌军的战役
但即使如此
能以十分之一的兵力击败躲在坚固城堡中以逸待劳的精锐敌军
也足够惊世骇俗的了
哪位将军一辈子能打出这么一仗
都足够自己骄傲一辈子
可对于陈庆之而言
这不过是他击败剩余二十余万敌人的“开胃菜”而已
在讲述“正餐”之战前
我要讲点题外的插曲
上文书说到陈庆之的白袍军一鼓作气拿下了荥阳城
这听起来很振奋很解气是不是?
不要搞错
那是用鲜血和人命堆出来的战绩
攻入荥阳城后 一群大兵们抱着逝去的袍泽嚎啕大哭
几百人围住了元颢的行营要求报仇雪恨
怎么回事?
原来荥阳城的守将杨昱和一干人等被生擒活捉
正在元颢行营中上演当年习以为常的政治戏码——招降!
元颢正深情款款地凝视着杨昱说:“小杨,你就从了我吧!”
结果就被一帮南梁兵的嚎啕大哭吓了个魂飞魄散
“陈、陈将军,他们这是怎么回事啊?
一帮大老爷们哭成这样,成何体统呐?
还说什么?要杀小杨 我CAO 你们有没有搞错啊
一统中原什么最重要? 统战工作最重要 你们把小杨咔嚓掉了你们痛快了
我以后还有什么面子去招降纳叛啊 让我怎么开展统战工作呢?
不行 军事上你说了算 生活上我说了算 你们想动小杨的脑袋 先问问我的脑袋~~~”
虽然元颢摆出一副皇帝模样吓唬陈庆之
虽然陈庆之或许心里也明白统战工作的重要性
但
军心难为啊
这帮大兵们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他们只知道袍泽的情义 只知道血债血偿
于是 估计在陈庆之的默许下 大兵们一瞪眼元颢也只好绥了
自杨昱以下将领三十七人 均被开膛破肚噬心啖肝 方才一解众军人心头之恨……
讲这些血腥的事情是不想给大家添堵
只是想大家思索
战争,凶器也!
战争之初或许会有许多冠冕堂皇的口号
但一旦打起来 就没所谓什么正义不正义之说了
就只有单纯的两个字:“生”或“死”
一个人的生或死!
一个国家的生或死!
一个种族的生或死!
请勿轻言兵 除非战之能胜!
因为
生者始终会比死者“更正义”些~~~
不多久 外围的北魏援军就开始陆续集结包围了荥阳城
虽然元天穆很遗憾没能包了陈庆之的饺子
但鉴于敌我人数差距那么大 因此也没太把敌人放在心上
令元天穆惊讶的是陈庆之并没有选择固守
而是出乎魏军意料地率领三千骑兵背城迎战魏军
当然我们不能把“背城而战”就简单地理解为白袍军背靠着城墙、脸冲着二十万敌人傻冲过去
要真是这样也不用废话了
肯定全部完蛋
就算这三千人一水儿的机关枪冲锋枪的配置
也完蛋
陈庆之的背城而战不是那么简单的
而是主动出城寻找战机
发挥骑兵的机动性特点
伺机攻击敌人薄弱的地方
当然对于北魏军而言陈庆之主动出城也许很出乎意料
但对于我们这些已经习惯白袍将军战法的人而言
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7000对二十万
耗都能把你耗死
(更何况攻城之后死伤挺重 就连七千都不够了 要么就只能凑三千人出城迎战呢)
所以死守城墙等于死路一条
不如利用敌人配合的间隙
利用敌人对白袍军畏惧的心理(或对白袍军人少的轻视心态)?
利用骑兵高机动的优势 ?
利用陈将军一眼看破敌阵弱点的天赋 ?
等等等等
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
当年霸王破釜沉舟一战名扬天下
而今天陈庆之以3000骑兵对二十万北魏军
实在令我孤陋的智慧无法想象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旷世对决!
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也只是面对倍于自己的敌人
且汉尼拔当时的骑兵的数量和战斗力还远胜于罗马军团
而陈庆之所在的时代是一个北人善骑南人善舟的时代
北魏的军队主力是游牧民族鲜卑族(虽然汉化了 但虎威犹在啊)
其骑兵的战力自然颇为可观
如果是在水面上南军还可以利用舟船便利的条件与北军抗衡获胜
而在陆地上的正面作战一向都是北魏稳占上风
更何况这一次决战两军在数量上有决定性的差距
数量 数量 这个东西太可怕了
一个人打一百个的“百人敌”那是武侠小说中的神话故事
一个人再能打 他打两三个 四五个都还有可能
但要同时打二十个 人基本上99.9%会被乱拳打死
陈庆之偏偏就创造了神话
在他的白袍军面前
南人不善骑的譏言成为了笑话
人数的差距优势也变得不是那么绝对
这场野战就是一段神话的创造过程
是役
陈庆之以三千骑兵大破元天穆麾下将近十五万军队
此外还要加上将近三万人的骑兵队
这可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啊
最精锐的骑兵
比北魏骑兵还要精锐的“纯天然绿色产品”
不知道是不是陈庆之伺机搞了什么说服类的谍报活动
因为敌人的骑兵将领鲁安甚至就在战阵上乞求投降
而两军交战的最后结果是元天穆和尔朱荣的弟弟尔朱兆仅以单骑逃生(逃去了虎牢关)
此次战役结束后 陈庆之收缴的军备物资牛马谷帛都不可胜计
此后陈庆之继续进赴虎牢 镇守虎牢关的尔朱世隆干脆吓得根本不敢与之交战就弃关逃走了
由于缺少史料记载
恕我不能描述陈庆之此战的细节
我仅能做些个人的推断:
从战术上看
陈庆之应该是利用骑兵的高机动优势和敌人并非合军一处的漏洞
倚靠反复的运动来撕开敌人的缺口 创造小范围内的兵力优势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从战略上看
陈庆之应该是利用北魏军对自己威名的胆怯心理 大胆实施间谍活动令部分敌人出现阵前倒戈的关键举措
最后应该是北魏高层比较配合
胆小怕死阵前脱逃(类似于大流士 这一点没有史书记载 纯粹个人猜测)
北魏军士兵也因为长期内乱和对陈庆之过往战绩的畏惧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很容易溃逃
这许许多多的因素(包括我没有想到的因素)配合在一起
才令白袍将军陈庆之的战法得以淋漓尽致的施展
取得3000败二十万的不世神话战绩
本帖一共被 1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俺在岳飞传里听过“八百破十万”,那个神奇的很,也在《三国演义》中看过刘关张500人破5万黄巾贼。可是历史上这样的事情真是很少哎。不过南朝本来就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比如宋武帝100多人灭人国。
二十万北魏军不可能全都是精兵,其中必然有老弱病残。陈庆之可能是利用了骑兵的高机动性,发现敌方的弱点后加以突击,之后驱使对方败兵倒冲自军本阵。要对付这种战术理论上也不难,只要接邻的部队指挥官能迅速反应,命令士兵结阵并击杀一切接近本阵的溃兵就能止住颓势。问题在于冷兵器时代将领真正能指挥的士兵人数是有限的,等精锐的将领发现异常时面对的可能已经是类似雪崩的大溃逃,这时候就算有再多的精兵也挡不住了。
但无论如何
陈将军必须将骑兵之特性发挥至极
方有可能击溃敌兵
毕竟人数的差距是巨大的
就算敌人站着不动等着你来砍头也会砍到手软
陈将军此战倒与尔朱大破北镇乱兵之战异曲同工
两个人站在了当时全球军事先进战法的最高峰了
恰如隆美尔之于闪电战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反而把把自己人给冲散了。
其实还就是兵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缘故。
整个南北朝时期的将领的水平在历史上评价都是低的。
没有适当的训练不能很好结成阵型,这样人多反而是坏事。
骑兵最厉害的女真人,其实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反而更像渔猎民族,而且他们的打猎是集体打猎,这才练就出满万无人敌的马队。
蒙古人处于分散游牧的状态时不一样被其他人打得满头包。成吉思汗统一后的怯薛制度对蒙古军队战斗力的强化至关重要。
无论是金军还是清军,战马的作用好像都是快速运动,最后的会战,经常是下马作战,靠步兵阵列的严整取胜的。
宋朝名将吴玠评价金军的作战能力,就把坚忍持久纪律严明作为金军最大优势的;成吉思汗改造后的蒙古军也有这个特点。而传统的游牧民族军队,其实和司马迁说的那样“不羞遁走”,主要靠抄掠游击,很少会和对手主力军搞激烈的正面对抗。
正面伤亡容忍率太低,溃败冲散友军阵型,滚雪球一样的大溃败,淝水之战是典型。
时间差,努尔哈赤的成名之战——萨尔浒也不过如此
人一过千,漫山遍野,人一过万,无边无际。看到这么多的敌人,还要一眼看透其虚实,还要有勇气向前冲。这不是动动嘴唇、打打字就可以做到的。
回马箭!!
但是在历史上算不上什么特别功绩。南朝利用北朝内乱,利用北朝一个王子作为幌子,率一支精兵对抗北方的混乱中的军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以弱击强。况且最后丢掉了所有的战果,只身回到南方,在当时来看最多是功过相抵。后世神化而已。
郾城之战,岳爷部队用麻扎刀、大斧砍掉的可是兀术的最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