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聊聊施一公和饶毅的两篇博文 -- 穿越

共:💬135 🌺19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作报告也是要得有人邀请才行

自己送上门,估计门都进不了,呵呵。

家园 对。申请副教授或以下,现在要求是要小于35岁

对于文科类,可以适当放宽,呵呵

家园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

一个托一个,没准能托到总理那儿去呢。当然我是说笑。要想在国内混,就得放下身段,多学多看不是?我个人觉得中国人骨子里比美国人热情多了。

当然我也只是纸上谈兵。但我觉得很多事情不是不坚持原则,但把美国的一套搬到中国是绝对不行的。现在中国自信心膨胀,除了人人喊打的西化精英外,难道真的有很多人觉得美国的就都是对的吗?

家园 别的都同意,就是这个“食肉““食草“的说法

在国外要做PI也得是食肉的,抢经费,抢tenure,人际关系复杂得很。如果食草,最好还是去公司混。不管是哪种,回国后都得放下身段夹着尾巴做几年。一般来讲,哪位大老板把你招进去,就等于你给他递了投名状,低调地在他下面干几年实事,抢得太凶反而招人反感。

家园 好贴,大家多讨论啊
家园 放得很低了

每年回去,都去拜访一下,送点酒,巧克力什么的。

但是有些东西,不得不坚持,比如说待遇。科研可是富贵活。基本生活问题没解决,哪里静得下心搞科研呢。对吧。

魔都教授跟我说,现在回来做,做得好,几年后魔都这个方向,全是你的。问题是,一个月两千多人民币,不能带学生,全凭自己单干,能成不。至少我觉得自己不行。而且还要评职称,从讲师开始,评到猴年马月才能到博导。再说,评职称的复杂度,可比科研还要大,呵呵。

关于国内自信心膨胀,不假。不过我觉得还是有点为美国示瞻,然后要赶超美国 :)

家园 现在大家的观点是必须在国外拿够学术资本

一定要凭借着在国外的某些比较优势(比如经费,交流机会,大牛指导)作出成绩来,然后方可回去混,不然裸着回去会比较惨。

这几年海龟回国找到好位置的门槛提高的很快,是中国的大幸,我等还在国外读书的人的大不幸。

家园 我曾在国内做科研管理

可能饶/施两位教授说更加准确一些,国内好一点的高校经费都非常富裕,对海归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

家园 问各路神仙,一个工作了2年的博士后,

有多少篇比较像样的paper,才能回国到中等以上的大学里应聘啊。当然还有前他因素,但这是本人现在最关心的因素。谢谢。

家园 文章数目是要看领域的

有的领域一年一篇算好的,博士加两年博士后手上一般就三四篇。有的领域一年四五篇很正常。关键是和你同领域的人比你属于哪一档。

听说现在是以四年划线。四年以下肯定最高也不过副教授,副研究员了。不过如果只给助教就算低的了。

家园 没有一定资历的海归是很惨

比人际关系,对国情的了解,海归肯定比不过土博。如果学术又不强,那就没有亮点了。总要给对方一个聘人的理由撒。哪都不好混。学术上没有成绩是件很麻烦的事,总不能拿着在西西河里灌水的文章回去。

前几年对海归要求比较低,可是那时国内各方面科研条件都不行,回去要有一定勇气。现在条件好多了,抢的人又打破头。对还没毕业的人来说,想太多这些还为时过早。埋头做出点事更重要。如果将来回不了高校,就在国外的公司里学点经验再说吧。我印象中有一个统计说大部分博士最后的出路都是在公司里的。公司对经验更看重,而不是文章数。毕竟公司里大部分东西只申请专利,不发表的。

家园 大家好,大家对回国后的各项指标怎么平衡哦

学校档次:985,211,一般本科;

地理位置:京沪,沿海,内地;

所给职称:副教授,讲师;

待遇:启动经费,安家费等等;

怎么平衡比较好呢,样样都不错那是不可能的啊,呵呵。

请大家指点,谢谢。

家园 我个人认为,中国科研界的希望在于老家伙们退下来

就我所接触的范围来说,我个人觉得老的那批,60多70多乃至80多的,那个时候收到的训练不错,思想也不错,做事情严谨细致,很多没有什么架子,从各方面来说都蛮好。就是可能有点倚老卖老。

我觉得最不喜欢的就是40-60这批,成长于文革期间,做科研很多都比较浮躁,也蛮会争权夺利,私心也很重,河里可能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比较多,我估计我这话会受到狂扁。这个年龄段时势造英雄的比较多,很多人的水平和实际能力just so so(当然还是比我强的多),这个年龄段不是没有好的,我就知道几个,但是整体来说,我认为不如后生之辈。

生命科学我觉得是个例外,因为国内能像生命科学这样跟国际化接轨的学科其实不是很多的。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可能跟国外热炒生命学科实际上钱不算太多所以招收国际学生比较多有关吧。就我接触的范围来看,工程类的,机械类的,地质类的,还有一些比较偏门的理工科,其国际化远在生命学科之后。这类人马回国的黄金期相对要比生命学科后延一些。

如果是做艺术的,做文科的,做社会科学的,我想应当还是比较缺的吧。目前对国内家具业的中下层从业者稍微有点接触,管窥全豹,发现这些人的水平跟生物类的真的是没有得比,但是人家的薪水要比生物类的高过几倍乃至数量级的差别。报国不能仅仅是研究,仅仅是在那个小范围象牙塔里面混饭吃,我认为,推动商业的,经济的,社会文化的,思想意识的接轨,也是一种创造社会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就我来看,搜狐的张朝阳等人,也是海归中的绝对明星和英雄模范。呵呵。跳出科研界去产业界,我觉得,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类人虽然不会太多,但是还是会有的。

如果是社科类的国内应当还是需要的,就是看我d到底赏不赏饭吃了。国内这群社科的互相搞得头大,基本上写点东西就是抄来抄去,很少有自己的思想的。大部分都是什么某党校某政策研究所出来的,口径多数情况下比较一致,争权夺利倒是闹的很热。当年看张维迎的小传,记不清是哪个人给他写的了,看到八十年代他研读微观经济学的国外课本,觉得颇为搞笑。那个年代,很多理工科的学生已经在大洋彼岸的某所高等学府里面跟着国际上的大牛学习最先进的理念了。

国内的目前的科研体制是有问题的。就我来说,我是希望小项目多起来,因为亲眼看到很多人的想法其实并不差,但是却没有钱去实现。但是另一方面,有些科研课题的确需要大项目,在这方面中国还差的远,有时候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体制问题。比如,数据的交换,共享,基础研究成果的发布,一些非热点问题的追踪探讨,工程器械、科研仪器在科研活动中的研发和配备使用,以及实验室实验活动的开展,导师对学生的态度,等等等等。我想,这些细节可能决定了国内科研的品质。行政化的方式,我想该走到头了。

家园 你挡住了他们的财路啊

有两个可能,一是他们也不懂,二是他们懂,只不过是想骗点国家的课题经费,反正上层领导不懂。

有时候课题都是给有点关系和名望的人的,具体能干出来啥,主管的院士也不在乎,大家吵来吵去 ,最后不过是为了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您指出来这个方向是骗经费,万一那申请人跟院士有利害关系,人家当然不甩您。

反正,我觉得我认识的某些人说不定就是这样想的也会这么做。

家园 纯属纸上谈兵,仅供批判啊

我对国内高校情况真的不熟。我会每个高校转一圈,有致命问题的,比如说直接上司是武大郎等等的,立刻放弃掉。如果没有严重问题,几个学校里,我会选985,京沪,力争副教授,拿不到的话也要书面承诺一两年内升副教授。启动经费要多,安家费按标准给就成。原因是985 跟国外接轨好,给年轻人出头的机会比其他学校多。在京沪更有优势,机会多。关键是能做事。前三年很难熬,要有心理准备。等人脉关系都摸通了,横向,纵向项目慢慢做起来事情会变好。

我知道京沪房价已经涨到天上去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还一定要买房,拿着住房补贴回家乡省份买套房给父母住或让他们出租不行吗?现在房市泡沫太大,千万要谨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