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闲话通胀:(一)经济活动货币化 -- 陈经

共:💬65 🌺66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解释不错,唯一的差异在投机行为

当年的彩电市场没出现投资投机行为,虽然猛抢但也算有个顶,现在的房子具备了买入还能卖出的可能,所以就更没谱了,外加银行可以贷款,“不够格”的人也入市了,不像当年虽然说是抢购彩电,但买不起的也只好干看。

从这样的放大关系看房价如果不干预,那么离顶部还很远。

家园 当时很多人下岗

朱镕基先解决的是税收问题,有很多税制创新,成效非常显著。1998年金融危机,需要保8,需要凯恩斯式投资,他就发国债解决问题。朱镕基从来没来选择过猛放贷,而是强力约束银行,猛打房产泡沫,狠治通货膨胀。确实体现了极高的经济学水平,对经济有最本质的理解。加上又有操作能力,完成了目标,可以称得上经济学理论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精华,在中国的实践中都可以找到成功样例。

===============================

当时很多人下岗,如果采用增发货币的方式,会把很多人逼上绝路。

家园 虽然不懂经济,但觉得您这句太好了“不需要高明的经济学家,

需要遵守最基本的常识

家园 最后那句最经典,花
家园 每年有顺差呢

其实你说的就是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准备金率现在超级高,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

家园 转周其仁的文章,也讲这个的

所以说贸易要平衡。现在在看80年代日本经济的一本书,当时的政府官员口述的,就说到80年代后期日本的外贸政策就是把顺差降低到gdp的2%

【财新网】(专栏作家 周其仁)我们已经知道,人民币汇率是在一个中国的市场上形成的。这个市场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一个由数百个有权在中国经营外汇业务的中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会员制交易所——或称“银行间外汇市场”。这个市场依法由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较为特别的地方,是依法管理这个市场的央行和外汇管理局也可入市买卖外汇。更为特别的地方,是迄今为止进入中国的绝大多数外汇,都是由央行购得、然后转为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的。

  

    讲过了,1994年第一次汇改之后,中国在法律上不再要求强制结汇。因此,央行购汇与别的会员的购汇行为没有什么原则不同:平等竞争,出价高者得。央行所以购得了进入中国外汇的绝大多数,原因简单,就是谁的出价也不如央行的出价高。正因为央行出价最高,所以市场里的其他会员,就很乐意把从企业与个人那里购得的外汇,卖给央行。2003年公布的《外汇管理条例》说,企业和个人的外汇收入,可以“保留或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后者又可以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的外汇市场上交易。无论企业、个人还是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都有权不卖外汇给央行。这里的不卖者,其实就是他们自己对所持外汇的出价,高于央行罢了。

  

    央行购汇当然用人民币。那么,央行究竟是从哪里获得大手购买外汇的巨量人民币的?这个问题似乎太浅:谁不知道普天下流通的人民币,都是由人民银行即中国的央行发出来的?翻开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2003年12月人大常委会修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法定的人民银行职责之一,就是“发行人民币”(第四条(三)款)。既然央行有此职权,为大手购汇多给自己发一些人民币,还不是易如反掌?

  

    是的,全部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金,都是央行发行出来的。正是这个法定的央行权力,使不少人认为,央行大手购汇的代价非常之低。在技术层面,发行货币就是印刷钞票。这也不单中国如此,当代所有实行法定不可兑现货币制度的国家皆如此。但是,以为央行发行货币的代价仅仅就是人民币的印制、运送和保管的成本,在经济上却大错特错。从经济关系看,货币发行是央行之负债,这里的“债主”不是别人,恰恰是包括你我在内的所有持币的个人和各类机构。货币发行要受到债务负担的压力——天下持币人都是央行的债主,那可是惹不起也躲不起的。

  

    为什么发行货币就是央行对天下持币人负有的债务呢?从常识看,人们辛苦工作之后领取薪水图的可不是“钱”,因为钞票(法定货币是也)既不能吃也不能穿,无法为持币人带来真正的享受。人们领钱是为了花钱,最后是为了交换到过日子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这样看,领钱持币就等于人们把自己辛苦劳动产出的产品先“借”给了发钱机关,而钞票不过是货币当局开具出来的负债凭证。拿到货币凭证的,有权从其他商品提供者那里换得需要的商品,而后者也因此成为“借出” 商品、持有凭据的债权人。货币在持币债权人那里不断地换手,其实就是人们不断借货币来完成交换。

  

   如果央行为了大手购汇而发行出过多的货币,那么天下持币人的债权权益就受到侵害。横竖人们借货币是为了购买商品与服务,倘若借得货币的时候每百元人民币能购大米50斤,等到持币人真的去买米之时只能购米40斤,那么这位持币人的债权就被缩水20%,等于老百姓说的钱不值钱了,或者说票子毛了。比较麻烦的地方是,个别场合的物价上升也可能是别的原因引起的,譬如天旱影响当地稻米的产量,或者仅仅因为一时的市场竞争格局,买家相争的激烈程度超过了卖家竞争,米价都可能上升。非到物价总水平普遍、持续上扬,央行超发货币的代价是难以观察到的。在这个意义上,央行不会得罪个别的持币债权人,超发货币得罪的是天下所有持币人。

  

    正因为如此,央行发行货币的大权就不能不受到特别的约束。上引《人民银行法》在授权央行发行货币之前,规定了央行全部活动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第三条)。央行当然有权用发行人民币的法定地位筹得购汇的支付能力,但也要受法定责任的约束,即不能以损害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代价。

  

    除了增发人民币,央行还有别的购汇手段吗?有的。这就是同样由法律规定的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这里又有诸多政策工具可用。择其要者,第一项工具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也就是有权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总额中,究竟有多大一个比例不得贷放出去,而要交存到央行。这就给央行带来“花钱”的机会:在给付准备金利息的条件下,央行就可以用此准备金购买外汇。由于央行既可依法规定准备金率,又可根据需要花费这笔准备金,所以看来,这是能够为央行大手购汇筹资的一个有效手段。与增发货币不同,央行通过抽准备金的办法所获得的购汇能力,不需要加大货币发行总量。一般的看法,央行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还减少了货币供给呢。问题在于,当央行自己动用这些准备金购汇时,已关入准备金笼子的货币又被放回到商业银行,成为进一步向市场放贷的基础。

  

    央行另外一项政策工具,是 “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这就是说,无论货币发行过多,还是把准备金收拢了再放回去,央行还可以通过基准利率调节市场里货币的“动”与“静”。简单说,央行加息等于诱使货币老虎趴在笼子里趴着别动。在理论上,只要加息的力度够劲,总可以达到这样一点,以至于外面的老虎也争相要求入笼静卧。这就是商业银行高于法定准备标准的“超额准备金”的由来。超额准备金也是存入央行的,所以也构成央行购汇的支付手段。不过当央行动用超额准备金购买外汇时,趴下了的老虎又跑到市场上去了。

  

    这样忙来忙去,增发货币养老虎,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收老虎,央行大手购汇又放虎归山。循环往复,中国经济里的货币存量就越滚越大。当然央行还有一道杀手锏,这就是2002年以后才越用越多的 “发央票回收流动性”。央票是个新工具,也于法有据。不过从经济性质来看,无论长期短期,央票总还是央行对持票金融机构的负债。还是老规矩,央行出售央票的现金性负债,又可以拿去入外汇市场购汇。这就使“捉放虎”的游戏,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家园 我的经济学标准

能促进实物生产的经济学就是好的经济学,反之就是坏的经济学。

啥福利,工资,这些都是结果,不是经济学的目的。

钱是经济学中最不重要的东西。

家园 (四)现代货币的两大安全支柱

古代金属货币时期,由于通货的物理限制,是真有“通货紧缩”这种事。据说明朝因为白银数量跟不上经济发展,物价越来越便宜,人们就更加把银子藏起来,恶性循环。明朝发生通货紧缩经济危机,生产力倒退,最后亡国,这应该是原因之一。现代印钞技朮完美解决了这个难题,这应该算是一个进步。但是,金属货币的这个缺点,也对应了现代货币的根本问题:增发太容易了。金本位都倒掉了,各国政府增发货币,除了“自我约束”,已经没有任何限制了。

每当危机爆发,我们就会猛然发现,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多胡作非为的政府。增发货币的事总有人干,或多或少。中国的M2从来没有减少过,即使是在“从紧”的时期,也只是增速下降。这种永恒的增长,居然到现在一直混下来了,一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了。但是,想象一下,各国政府的货币都在以各种形式不停增发。货币的海洋波涛汹涌,水位不断升高,不停冲击着各国构建的堤坝。有一些失败国家已经被冲毁了,但由主要经济体构成的全球货币体系的主堤,看着好象还安全。我们要问,这种安全性是从哪里来的,会如何发展?

在货币主义的体系里,货币总量应该与预期经济增长匹配。也就是说,经济真的增长了,货币才可以“合理”增加,不然就会有长期物价上涨。在这个框架里,货币体系的安全性,一是依靠经济增长,二是依靠自我约束。可惜的是,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自我约束,都会碰到很大的麻烦。

经济能不能一直增长?许多国家的其实就是这样缺省假设的,因为可以一直增长,所以国债与赤字可以越来越多,在GDP的某个比例之内都算“安全”的。但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迹象,预示着这个假设并不一定成立。日本经济到顶后就一直增长乏力,人口老化,需求下降。日本政府多年来试过很多办法了,也没有什么成效。日本人号称经济动物,并不是因为不会搞经济,更可能是因为经济总量已经过了极限了。香港、台湾,也有到极限的迹象,当地政府无能的因素更多一些。美国欧洲也是经济动荡,赤字大增,发达经济体普遍都出问题了。追究原因,次贷之类的瞎搞是直接因素,但根本原因,可能是经济总量撑到极限了。而发展中国家就迅速摆脱危机,重新增长,因为离增长极限还远。

为什么会有2008年的大危机,是因为不肯承认经济撑到极限了,还是按增长假设来折腾。政府要增长,经济口号继续喊,刺激这个那个,各种招都用上。因为身体实际没那么大能量了,就用次贷买房之类的大补药,一时经济似乎又有活力了。但这种补药的药效也就一阵子,可能本身就是毒品,药劲过了反而有大害。

次贷,等于让穷人无本也能炒房,本是一望即知的毒品。搞金融工程创新,外面包层巧克力糖皮,没人看得懂里面是啥了。国债,其实也是吗啡这样的毒品,发达国家都靠它high了很长时间了。少量吃点,没有啥,还能治病。吃多了,就依赖上了。福利社会人还懒,竞争力下降,就靠卖国债撑。从这些经济数据来看,发达国家很象是到极限了。

从地球资源来看,更象。都象发达国家这样生活,地球就完蛋了。奥巴马说了真话,中国人都象美国人这样生活,不可能。那么,就是发达国家这种生活方式到极限了。强要增长,就是提前消耗未来的资源。既然不可能都过发达国家的日子,那就要竞争。竞争失败的,当然就没有经济增长可言了。发达国家面对中国竞争,已经显出败势。后面可能还不止中国,会有其它发展中国家来抢食。印度的服务业外包,就可能会发展到对发达国家不利的程度。就算不直接竞争产业,大家都要资源,过去轻松的好日子也没有了。

除非发达国家出现革命性的生产力进步,我认为它们的经济总量已经到极限了。按货币主义的原则,发达国家政府应该紧缩货币总量,来“匹配”经济总量的下滑,这才是负责任的政府。当然,它们可以增加开支扶持科技创新,这是对的。但是,在管用的科技创新出现之前,还是应该紧缩货币。如果不这样做,试图用各种歪招挣扎,在弗里德曼看来,这反而胡来的坏政府,会惹出更大的灾祸。现在更应该是强调“自我约束”的时候,而不是鼓吹“促进经济增长”的时候。

但是,“自我约束”在各国的政治架构之内,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理论,只是一种理想主义。也许它更大的意义在于指出灾祸为什么必定发生,而不是指导“好政府”如何行事,因为反正没有政府会按货币主义的原则这么干。

中国政府,在全球政府中算是比较负责的,很多事有人去管,真去实施。但中国的货币总量增加得非常快。美元开印,欧元也开印,其它国家就不说了。自我约束,实在是不可行。世界上的人,多数是只看短期的动物。货币主义的自我约束,是很麻烦的,会造成很大的痛苦。很多人生活水平会下降,会失业。据心理学家分析,长期失业,是人最大的痛苦之一。而且,这种事不可能做到公平。痛苦的人,会作出毁灭性的事情。有民主,自我约束直接就玩完,生出祸事可能直接就倒台了,要么到大选也完蛋。象中国这样中心驱动的,其实也没法自我约束。到处都是麻烦事要解决,如果再来自我约束,会出更多麻烦事,各地就吵个没完。

更糟糕的是,自我约束真的会象批评的人说的那样,变成灾难。理论上是对的,实际上也做,于是搞起紧缩,只有中国政府能这么“快速反应”。但这是一种理想主义,我批评过。想防过热,看CPI过高,想紧一下避免泡沫。但是,实行的结果却是完全做反了,不得不180度转向宽松。理想主义的事,就怕出乱子。大家都当老实人,好好地按中央指示干,全都“自我约束”,自然会有好结果。但实际不会这样。在各省看来,最好你们别的省全紧缩,市场让给我。在政府看来,先保自己的企业,民营不管它的死活。富人不怕不景气,穷人才怕。最后,理想主义总是会失败的。

连中国这种“强政府”都搞不了“自我约束”,人类社会是不可能的。事到临头,美国大印钱,欧洲也要大印钱,总是这样的。所以,“自我约束”也是不成立的,比“经济增长”假设更不成立。

现代货币的两大安全支柱都不成立,那么按本文的逻辑,世界各国的主权货币总会走到崩溃的时候。由于过程需要的时间非常长,许多人看不到,建立货币主义理论的主要经济学家可能都看不到。从目前的迹象看,我们至少应该能看到局部的大崩溃。

(待续)

通宝推:小乌龙,舞月轻云,
家园 发达国家的好日子真的快到头了

搞技术的河友可能感受更深,弄来弄去都是七八十年代乃至五六十年代的东西,只能是技术精细化,根本没有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生物技术倒是一个创新点,但是一个原因是生物技术的发展本身就要依赖于物理化学技术的进步,另一个原因是人类妄想扮演上帝似乎总是没有好果子吃。国外现在靠技术先进玩剪刀差玩的很爽,但是过上几十年就不好说了。

家园 全球不会一起崩溃,所以就是大家比着印钱,看谁挺得住。

全球不会一起崩溃,所以就是大家比着印钱,看谁挺得住。一场全球经济危机通常要以一个大经济体或一批小经济体的崩溃为代价才能真正结束,他们经济崩溃释放出的各种生产要素和市场份额可以使其他经济体重回正轨。具体到这次,冰岛的崩溃还不够分量,短期内看来PIGS又还不会倒,大约世界各国今年还要辛苦地扛下去。

家园 今年年初的货币政策就是这样的反复

在网上看到地评述

尽管央行表示2010年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今年伊始,央行连续两周在公开市场大幅度回笼货币累计达到2390亿元,开始了货币从紧的第一轮尝试。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没缓过味儿来,以为这不过是央行为了控制贷款过快增长采取的技术性动作。但没想到,1月12日又宣布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再次回收货币3000亿元。不到一个月时间回笼5000多亿货币,使得投资者的政策预期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从1月20日起,股市连续暴跌300多点,直到2890点方才止跌。

也许是害怕国民的心理预期导致过度恐慌进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进程,从1月份的第三周起,央行又开始了持续5周的货币净投放,每周的净投放规模依次是880亿、860亿、2140亿、2940亿、750亿。起初,人们把这种货币投放理解成这是为欢度春节而提供的额外流动性,但是连续五周累计6820亿元的净投放,似乎有悖常理。果然,在大家一片狐疑的节前最后一天,央行再次宣布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再度收紧货币3000亿,货币从紧的基调没变,只是操作节奏让人一头雾水。

按照货币学派的说法,通胀预期来自货币预期,而货币预期来自市场对于央行政策变化的预期。所谓管理通胀预期,就像驯兽师训狗一样,先抽你一鞭子,再给你一块糖。经过这种交替的奖惩示范,让大家学会听话,摇尾巴,乖乖地按照当局的意愿做事。前一段时间货币的时松时紧,就是通过货币供应的两种极端形态,训练投资者的市场嗅觉,体会领导的意图。一月上半段投资者不知深浅,盲目看好股市和楼市,央行就下点猛药,一月二十日以后,投资者预期改变;此后,央行又给了一个甜枣儿。可当大家刚刚觉出一点甜味儿时,央行又灌上一碗苦丁茶,让大家知道好日子不是那么容易过的。

如果说2009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一定是政策转折最困难的一年。

家园 长生不老的技术出现之时,就是人类灭亡的开始

不管是马太效应还是不对称理论,资本都是向少数人手里集中的。当一个人把所有的钱都赚到手里的时候,也就是这个货币完全失去价值的时候。

我想,货币和资本都应该是有生有死的东西。一个经济体要有合理投放货币的方式,也要有回收货币的渠道,货币才能真正实现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用。不过按目前的税收制度、预决算制度,或者会计平衡原则,货币几乎是只生不死的。

家园 所以我认为短期内是不会灭亡的...有生无死...

从宏观上说,宇宙都不可避免生死...太阳尚且衰退...人类更不可能长生不老了..顶多延寿..

家园 贺宝

送花 关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今日送花似乎作者得宝比率较大。

家园 老铁同意你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