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日贸易依存度考察一 -- 冰排冻骨

共:💬357 🌺2138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段太悲哀了。。

这些中国报道排骨相信大部分都是真的,排骨真不相信国内食品的卫生安全情况,萨苏他刚回家就水土不服拉肚子了。但是排骨要很悲哀的说一句,从中国进口到日本的食品受到了在中国不曾有的严格审查和监控,中国重视面子,所以把不干净的都留给自己了,出口到日本的食品绝对可以放心。

家园 国内的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确实让人感到悲哀

前有牛奶三聚氰胺,今有问题疫苗,这些都极大了的打击普通人对政府的信心……

家园 其实中国的食品也应该严格把关啊!俗话说:病从口入
家园 您这逻辑我看不懂啊

汽车进口量小,消费量大,还可以说是中国自产了一部分;金枪鱼要是进口量小,消费量大,多出来的份量总不能是青海湖里捞出来的吧。

家园 中国"应该"而没做的事儿太多了..

这就是中国特色..

家园 漏网之鱼还是有的, 我就买过大陆出口的毒粉丝

在唐人街一个小店里买的红薯粉丝, 用水泡开后, 粉丝发白, 泡粉丝的水发绿。 放狗一搜, 一大堆这种毒粉丝的新闻。 还好粉丝有毒肉眼就能看出不同来, 其他看不出来的酱料罐头之类,万一防腐剂放太多,原料有问题什么的, 吃了岂不倒霉。

家园 关于金枪鱼的捕捞配额

一个朋友,在浙江做风投,下面有船队,可以搞到最好的金枪鱼,原因就是他们船队,外出捕捞金枪鱼的时候,他们捕捞,旁边就是日本的船等。捞上来直接放到日本的冷藏船里面,自己拿钱走人。有的时候,留几条回来给老板们吃。国内吃不到这么好的金枪鱼的。

这个应该就是日本买中国配额的一个例子吧。呵呵。

家园 死猪肉肉肠

话说2008年台湾发生一件沸沸扬扬的食品事件,说是台湾市面上卖的烤肉肠,俗称台湾烤肠,基本上都是用死猪肉做的。这个事情,是我那天天看台湾各新闻联播节目的朋友说的。他看得心惊肉跳,严令俩儿子子不得吃外面的肉肠和香肠,那意思是台湾都用死猪肉,大陆还不知道用死什么肉呢。

赶巧,那个春节我们和他家一起去杭州,我抱着他小儿子,领着他大儿子逛街。看见烤肠,小的闹着要吃。不闹我也要卖给他们吃啊。大的不吃,说是死猪肉,爸爸不准吃,想禁止弟弟吃,可是拗不过弟弟。我买了和小的共享。回去朋友埋怨不停,絮絮叨叨讲了半天,我听着心理大大地不踏实。

哪想到没到第二天,大的拉肚子,小的倒没有事情。我那个幸灾乐祸啊,编了顺口溜对他们一家唱:吃死猪肉不拉肚子,不吃死猪肉拉肚子。哈哈

家园 关于人身攻击,我道歉。对于你的解释,我还是质疑。

凡是拿这种废话来当盾牌的人,要么是钻牛角尖的极端主义者,要么是没脑子的白痴。

当时我有些激动,说得有点过了,对此我道歉。我百度过了,细路是粤语,同“小女孩”。我是成年男性,那么算你骂还了,扯平,OK?

我并没有直接说你是“白痴”,但是你还是读出了其中隐藏的意思。那你的帖子里不是也是隐含着“中国产的比日本产的危险”的意思呢?

你如果直接指责中国蒲烧鳗可能是用药催大的,无可厚非。但是既然能够顺利通过检查,无害的置信度更高了,那自然和同样通过检测的日本蒲烧鳗视为同等。你的帖子里明显带有感情色彩,误导读者相信中国产的蒲烧鳗比日本产的危险,这个可就是没有证据的个人猜测了吧?那为什么我不能质疑呢?

我觉得你要反驳我的质疑,应该是拿出证据来证明中国出口日本的蒲烧鳗确实存在你所说的现象,而不是拿半可判定来非议我的质疑。毕竟是你先下定论,我是提出质疑的一方。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同样的鱼苗,在中国拿避孕药或者什么鬼玩意催大的可能吃起来还是风险大一些。

所以这个日本产跟中国产还是可能有差别。

千万别低估了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帮孙子为了挣钱什么都敢干。

家园 中日贸易依存度考察 五

中日贸易依存度考察5

这个月主要任务是:学习萨军门的挖坑精神,努力学好挖坑技巧,一坑接着一坑挖,争取早日把西西河挖成月球表面。

十二,日本衣料纺织品的产业结构

2008年的日剧《上海潮》讲述了一个日本女人在上海开创自己品牌服装的故事。虽然只有5集,但因为牵涉到中日的服装贸易,让排骨多看了几眼,加上另一部《OL日本》,08年排骨从头到尾全部看完的只有这两部日剧。

其实早在2000年左右,排骨在国内刚上大学日语系的时候,外教就曾经给排骨看过一部小林聪美主演的《てなもんや商社》,讲述了日本委托中国制衣工厂做衣服的故事。

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起步一般都是手工业,密集劳动力制品一直事主要出口的产品之一。80年代日本开始尝试由中国制衣工厂做代工,当时还没有现在这样的规模。1989年中国出口世界的服装只占世界份额的8%,到了2007年已经翻了4倍,变成了33%。

日本则更甚,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的“平成不况”时代,造就了一批抢先在中国建立制造工厂的日本公司。

最典型的公司之一就是“UNIQLO”,中文叫“优尼库”。优尼库原本只是一家日本制作衣服的小公司,90年代中期在中国设立了制造工厂。98年底,在东京优尼库的原宿分店,打出了羊毛衫1980日元一件引起轰动,当年就卖了200万件羊毛衫。要知道当时在日本的羊毛衫价格,一般日本品牌服饰要卖到1万多日元,一般的超市也要卖到6000日元左右,一般一年能卖出2万件左右就可以说是畅销了,优尼库不但98年卖出了200万件,99年再接再厉,全年卖出了800万件羊毛衫。

从此优尼库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十几年已经成为了日本服装零售业的巨头。日本同志社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矩子就曾经写过论文批判优尼库的成功是以破坏日本的制造体系和结构为代价的,导致了其他公司纷纷仿效,日本服装制造业大量外移。

这个观点对错姑且不论,中国服装早已在日本大行其道,89年中国出口日本的服装份额即到了25%,2007年这个数据增加到82%,除了一些奢侈品牌,在日本已经很难找到不是中国制的衣服了。

分类再来看看,首先是外衣。经济产业省的生产动态统计,2007年日本国内生产的外衣为1亿3162万件,进口的外衣为17亿多件,其中的15亿7946万件为中国进口。也就是说,一个日本人一年要买13件中国制造的外衣。只看外衣的话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度为85%。

这只是单纯的件数计算。如果换算成金额来说的看的话,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度却只有72%左右。中国进口的衣服平均价格为911日元,日本本土产衣服平均价格为2037日元,也就是说低价格的衣服从中国进口,高价格的自己生产。

接着,内衣。2007年日本国内生产了8475万件内衣,进口了14亿件以上。其中的13亿件是中国生产,对中国依赖度为88%,从金额来看78%。

袜子。07年日本生产3亿5千万件,从中国进口10亿件,对中依存度71%,国产比例25%,这算是非常高了。

日本对食品非常在意,对于衣服倒不是太关注,至少没怎么听到有人喊要提高日本“衣服自给率”,也没人担心“中国要是对日本衣服实行禁运,日本人一年只能买一件内裤了”。

其实日本是有“衣服自主率”的说法的,只是不叫这个名字,叫“纤维制品的输入渗透率”。这个数值1983年仅为20%,1993年上升到了50.8%,当时通产省就有人担心这会冲击到日本的产业结构,对地域经济构成威胁。

到了 2005年“纤维制品的输入渗透率”到达76.9%,这是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日本化学纤维协会最后一次公布这个数据,从此没有人再提过衣服自给率的问题。

造成这种原因还是利益问题。管理日本粮食的是农林水产省,下属的各种关连团体,工作的人也极多,农协这样的团体政治影响力也很大。而管理衣服的是日本经济产业省,日本纤维业界的几家大公司已经走向碳素纤维之类的高端,低端的纺织品衣料产业日益萎缩,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所谓“衣食住行”,和粮食同样重要的衣服也因此被日本人淡忘了。

十三,中国产衣服中的日本部分

虽然日本的“衣服自给率”比粮食还要低,但是并不是说,日本的衣服就全部交给中国生产的。其实中国产的衣服里也包含了日本产的因素。

衣服能上架出售,首先就是设计,然后打版,再选择质地和材料染色。再根据打版的型纸剪裁,缝纫。质检合格之后上标签封塑包装,运到各个商店出售。

衣服标明是中国制,主要也就是剪裁和缝纫这两个步骤。设计和打版基本上都在日本国内,布料和染料很多也是意大利等外国进口。

根据日本衣服产业的投入构造,一件衣服的价格中36%是零售所得,批发所得为15%,中国所得只是“粗附加价值”,约为19%。即使除了零售,批发,运输以外全部都在中国完成的话,中国所占的比例也仅仅是49%,大头依然在日本。

十四,日本制衣工厂里的中国劳工

和食品一样,如果是日本本国产的衣服都要比中国贵些,这个物价差大家也能接受,毕竟日本的人工贵嘛,对日本制品很迷信,只买日本制衣服人也不是没有,排骨的堂姐当年在日本的时候就为了买一件日本产的衣服几乎跑断了排骨的腿。

但是,排骨想问一句:日本制的衣服真的是日本人制的么?

理论上日本是不会给从事单纯劳动的外国人签证的,但是这类工作还是需要有人去做。日本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就是利用所谓的研修生制度。

研修生第一年的签证为研修技能实习,主要以学习为主,最多可以在日本呆3年,研修结束必须回国。这个制度1993年开始实施,本来的宗旨是为了给发展中国国家培养技术人才的。但这个制度被恶用,成为日本各个行业雇佣低薪金外国劳动者的手段。

2007年在日本从事缝纫产业的研修生新增1万3141人,算上之前已经来日本的该业界研修生估计3万9千人左右(按照一个研修生在日本工作3年的话)。2007年日本服装缝纫业界的从业人数为5万8427人,也就是说全日本生产衣服总人数的65%估计是中国研修生。

研修生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月的工资是6万多日元左右,每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赶上加班的话一天工作15个小时的加班工资一小时200-500日元。并且研修生不存在跳槽的概念,无论研修生有什么不满,只要你还想留在日本工作就只能接受不能跳槽。为了保证研修生不逃跑,国内中介早在来日本之前国内中介就收了一笔不菲的保证金,到了日本要被接受单位先没收护照,每个月还要强制扣掉一部分工资,等到回国再给。因此,有媒体称日本的研修生制度是21世纪的奴隶制度。

中国的制衣工厂也许工资并不高,但在里面工作的中国工人有人身自由,可以自己选择职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可以投诉,甚至可以说某些外资制衣工厂的条件和环境相当不错。

同样是中国工人,日本制衣工厂里的研修生们每月被克扣工资,没有人身自由,不能跳槽,不能生病(一旦有生病者会被公司认为没有劳动能力直接送回中国),受到不公正待遇和暴力行为也只能默默忍受。

当你知道两边的衣服是这样被生产出来的,在日本的商场里,面对中国生产和日本生产的衣服,你会如何选择?

土鳖抗铁牛

附录: “排骨二号”这个ID在西西河发的第一个主贴就是在日研修生的问题。排骨二号:【原创】研修生生活调查报告书 1

排骨考察过研修生的问题,见到过研修工厂里艰苦的生活环境,听过研修生们讲述自己悲惨的经历:日本染料加工厂里工作因为没有保护措施得了肺病,在汽车装配工厂里被铲车撞伤腿上留了残疾,在食品加工厂里被机器斩断手指等等,所见所闻触目惊心,相比较之下,几年前被报道的日本和歌山县研修生每天工作13个小时,每月4万8000日元,加班工资200日元的事件已经不算什么大事了。

排骨不是什么见义勇为的人,也没怎么做过见义勇为的事,估计只要不是美女落水,大都会在边上观望。但惟独遇上研修生求助的事排骨从来没有袖手旁观,竭力的想多帮他们争取一点自己的利益。因为学法律出身排骨知道该怎么帮他们,而且这种悲惨的事也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通宝推:挑肥拣瘦,胡马,月亮咏叹者,
家园 相机产业

80年代及以前

有技术储备

不说专业摄影者,就是喜欢摄影的业余爱好者,只要喜爱的时间有二十五年左右,他们对中国的相机历史演变过程,还是多少熟悉一些的。可以说,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的相机水平,与当时的日本相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从业余角度上来说,国产海鸥单反相机的镜头,总的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也能被一般业余爱好者所接受。大约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单反相机的内测光功能,被很多业余摄影爱好者所关注。我记得不是非常准确了,印象是当时的海鸥相机生产厂,除了一款104DF型具有内测光的相机,功能基本上和当时的理光10差不多,都属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速度优先型相机。后来理光7型相机,多了一些曝光补偿之类的功能。 八十年代中期之前,国产相机在国内的市场销售情景,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与当时的进口普及型相机来说,有一定的优势。

当80年代开放后,技术储备消耗后,买不如租政策来后

 大约是从八十年代中后期海鸥开始“引进组装”开始,国产相机基本上在经过了不到十年左右的时间,彻底沦陷。不要说中高档的相机,就是一般很普及的傻瓜型相机,都基本上彻底玩完。在现在的中国市场,中低档的相机,基本上是由日本相机占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

举例

就说佳能相机,从网上查到的一个数据是年产四千多万架,这个数据是不是完全准确,没有官方比较正规的说法,但是大体上能说得过去。下面,我们就以这个数据来说明一些问题。

1:佳能500D相机,一个标配下来(狗头镜头),再加上一块备用电池,另配一个闪光灯、加上一个必备的正规UV镜,再加一个8G的高速存储卡,不算单购一个好一些的镜头,不算摄影包、摄影架之类的附属配置,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基本上也得六千元左右。

2:佳能7D这类中档相机的单机一万元的市场价格

3:那一两千元的低档普及型相机

都按五千元的平均价格来推算,四千万架合计下来,就是两千亿人民币。我们假设日本佳能在中国的市场销售率是其产能的四分之一,则基本上可以说,就佳能一家,在中国所销售相机的市场额度,就可以高达五百亿元

实际上也是现实

如果将尼康、索尼等日本厂家加进去,就可以认识到,中国这几十年来,都干了些什么事情。

这就是客观现象,即面对产业处于亡国奴的感受这样的一个社会状态,也就是感受到什么叫沦陷。

中国赚钱的是啥:劳动人民的低廉的血汗钱

--------------------

感谢:酒半仙

家园 顶起来!

排骨不是什么见义勇为的人,也没怎么做过见义勇为的事,估计只要不是美女落水,大都会在边上观望。但惟独遇上研修生求助的事排骨从来没有袖手旁观,竭力的想多帮他们争取一点自己的利益。因为学法律出身排骨知道该怎么帮他们,而且这种悲惨的事也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大丈夫!

家园 仁,不忍也

排骨是个仁人,赞

家园 以相机产业比,美国甚至德国都是亡国奴

近几十年来,相机产业日本完胜。

世界上其他产地的相机全败。美国的柯达什么的市场占有率掉的连零头都不剩,好歹柯达还是数码影像的先驱,jpeg就是柯达开发的。现在柯达数码估计连爱国者都不如。连莱卡也要和松下联合才混得下去。可见,相机产业光说中国是过不过去的。象德国美国原来技术非常好的的都一败涂地了。

相机产业只能说日本非常厉害,很成功,而谈不上中国很差,不然美国德国跳楼都来不及了。

在日本相机席卷全世界的时候要看到中国的两个亮点:

1. 国产相机还在挣扎,还活着。象前苏联也是相机生产大国,现在全军覆没。

2. 在胶片败退时,中国把国产胶片企业及时变卖(冤大头好像就是柯达),成功挽救部分国有资产。要是现在还活着,基本是一分钱都不值了。

家园

日本纤维产业联盟的会长是帝人的老总,专职副会长是通产省原来的官员。

优衣库 是这样叫的 目前有在中国大肆扩张的计划,不过它选择的代工厂都是国内一流的企业,所以质量还是不错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