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晨枫
治。
原因是美政府方面无法通过授权.
是不是LCA最终让MIG或者其它比如法国来完成有待观察.看来,2020年二十架LCA加入印度空军的计划又悲剧了!
F404还让卖吗?否则就彻底杯具了。
1956年4月,根据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苏联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议,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苏联第二批援建我国航空工业19项的协议书,132厂建设项目是其中之一。同年5月,第二机械工业部指示,新的歼击机制造厂代号为132厂。12月,国家建委正式批准132厂的厂址在成都温江黄田坝。1958年7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总局通知132厂第二厂名为"峨嵋机械厂"。10月18日,132厂正式动工兴建。
成飞厂一直归三计部管。
1969年7月,中央成立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六院划归空军领导。同年8月召开航空工业会议(称为8·25会议),会上决定尽快搞出歼9飞机来。事后三机部军管会和六院军管会发出联合通知,重新作了部署,要求歼9飞机在1971年上天,力争提前,同时把试制工厂由320厂改为132厂。由此,产生了成都的601分所。
就在1969年的8·25会议后,六院为落实601所(六院重归国防科委后,六院一所更名为601所)与132厂协作,共同研制歼9飞机,六院军管会主任杨劲带领601所数名同志来到成都,与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联系,协商601所来人的住地问题。10月30日,六院向空军党委提出报告,要求将成都原13航校校址作为601和606所三线地址。空军党委批准了六院的要求。601所根据部、院的通知,组成了歼9型号大队(称4大队),并先后三次派人到成都联系,安排住地。
根据空军的报告,中央军委在1970年2月批准建立601分所,迁往成都。3月3日空军司令部以[70]司作字第26号文。批复六院军管会并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内容除了同意601所分迁500人左右到成都建立分所外,并通知,按照总参指示,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1分所,代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0804部队。
在1968年初,六院为贯彻执行毛主席1967年10月25日批示(即对聂荣臻同志关于国防科研体制改组的报告批示),就拟定了组建新建的计划,发出了通知。在3月9日发出的[68]院体字6/147号文中,列表组建16个新所,其中第三个新所就是第二歼击机研究所。
1970年5月。601分所刚刚迁到成都,六院就向空军司令部提出报告,在报告中,强调加强高空高速歼击机力量,“建议将今年(1970年)5月由沈阳601所分迁到成都的601分所改变为第二歼击机研究所”。同年8月底至9月初,六院在北京海运仓总参招待所召开编制体制会议。601分所与会人员就被称为“二歼所”的代表。随后经中央军委同意,空军于1970年12月20日通知六院,同意601分所改编为第二歼击机研究所,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1研究所。于是601分所就改称为611所。
听说要就是F414要不就别买.
与你的文相反,现在恰恰有一个奇怪的单位做到了“从摇篮到坟墓”。虽然我个人认为这个头和身子在京城两端的怪物有点奇怪。PuPu说的K某所就负责研究未来空战应该怎么打,应该用什么飞机打这种问题。虽然弄出八爷高速法这种不着调的东西,但是至少从体制上,还算有这个架构。
至于飞军自己的技术人员,在产品的研究过程中跟厂家的接触也是少不了的。为了某些现在还用不着的新东西,某位仁兄不得不在某年大年初二告别自己昏迷在病床上的老爸,灰溜溜的坐火车去出差。如果这事情都是总装垄断,那将是一个多么清闲美妙的事情啊。
不过你说的需要暴医德倒是真的,现在的体制虽然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但是执行的研究人员多是读书上来的以前的后勤科技人员,他们跟厂家的交互,往往特别注重主要指标,然后就注重可维护性,对于新技术给战术带来的影响,往往想不到。不过这不是简单能改的,涉及到建军传统,军队本质等一系列大问题。
以后的F-18A/B/C/D发动机到了寿命要换怎么办呢?或许A/B反正已经退役了,C/D到了那个时候也该退役了,所以不成问题了。不过LCA要是改用F414,第一有美国卖不卖的问题,第二LCA后机身要重新设计,重量什么的全要改。再改个10年吧!
有些过去的特殊待遇现在显不出来,比如飞机票软卧票,比如全部报销的电话费用。在过去那是一般人有钱都未必能买来的待遇
就算到现在,院士的待遇也是相当优越的。比如你说的医疗条件,光一个实报实销加专门的护理费用就是“好很多”了,
而且院士的待遇不光看国家给的院士津贴。个地方和学校研究所都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年薪+经费+用车+住房+电话+出行+医疗都是有具体规定的,绝对不是每个月1000RMB这么简单。
说来有趣,在中国院士是一条待遇的分割线。不光对中国院士。对外国院士也是如此。同样是访问中国,院士非院士的接待标准是不同的。
以前看过赤延权写的一些资料,里面提到过一件类似的事情。话说文革时期,TG生产出了一批新直升机,总理很高兴,亲自挑选出一架准备送给越南胡伯伯,谁知道该飞机飞到昆明就散了架。总理大怒,派贺龙元帅去查明原因,贺龙元帅到达该厂之后竟然看见该厂职工居然用生产飞机的铝合金给自己做饭盒,飞机质量不过关的原因就此查明——大家都忙着闹革命,单单忘了促生产,结果就是劳动纪律、生产工艺得不到保证。
恍惚间,难道又穿越了不成。
対阿三你就没一眼眼同情、好像阿三給過你業務、千万別学我看不起紅頭阿三。
你说的软卧,医疗什么的,在30年前,的确是特权。但不单是针对院士的,而是学术行政化的一部分。讲师,教授等等实际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对应相应的待遇。
而其它那些规定,大多都算不上是统一的院士待遇,或者院士制度造成的。而是地方院校为了沽名钓誉,或者提高学校影响力的做法。
比如在科学院系统内,院士就没什么了不起的,就我所知的,大多没有就“年薪+经费+用车+住房+电话+出行“有什么出格的规定。而在很多地方院校和省市,为了争夺院士数量,会有类似的承诺,可这是浮躁的社会造成的,与现有的院士制度没有多大关系,可社会上却往往会拿来作为攻击院士制度的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