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大学教学的一点心得 -- 穿越

共:💬161 🌺29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国的学校就是提供足够的条件

你总结的有道理

美国其实就是提供足够的好条件,而且是在不同的阶段都提供足够的条件。你真想上进,哪怕大学没去太好的,去了排100多的学校,你还是能得到足够的资源提高自己。这些个自己鞭策自己的人,最后出来就是精英。就我个人所见,那些对自己要求严格的美国学生,日程之紧密,学习之认真,不会比中国那几个以高考著称的中学的高三学生差。

但是那些个对自己没啥要求的,美国教育也不强迫。反正资源足够,也不在乎你。

按照河内某人的说法,美国教育的成功在于,培养了一部分精英加很多螺丝钉。然后精英干精英的,螺丝钉干螺丝钉的。相比之下,中国教育也教出了精英加螺丝钉,问题在于那些螺丝钉往往觉得自己其实也是精英。 

家园 教授太逗了

然后自我安慰说书上的东西是不用全讲的。我记得初中的生理卫生课就有一部分是不讲的。

害得我当年自己找资料钻研。

家园 骑自行车的比喻非常形象

美国的创造性和利用金融美元、美军、外交等剥削全世界所获得的益处,是这一辆自行车的动力,而负债就是它的负荷。现在要看是动力增长的快?还是负荷增加的多?

负债的核心是人的贪心。在美国的制度下,每个候选人都要讨好选民才能上台,人都想少干活多享受,结果是一直在扩大这种贪心的。而总统下台时,即使有盈余也不愿留给下届政府而尽量挥霍掉。这就是恶性循环,经济好时无积蓄、坏时扩大负债。这个恶性循环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奥巴马上台后,也说过大家要艰苦奋斗这一类的话,但真正实施让美国人勒紧裤腰带多干活的举措却没有,只能扩大举债。

“中国储蓄+美国消费”的双头模式总有个临界点吧。以后两国间的战争可能是见不到硝烟的金融战,中国这个新手在美国制定金融游戏规则的战场也许会败几次、甚至是大败。但两国的消费模式不会变,胜利只会减缓美国的负荷,并不改变它的模式,假以时日,中国总会卷土重来,总有美国输的时候。

美国人原来的如意算盘是发行新债还旧债,每个循环新债总比比旧债多,实际上是永远不还,这只有它当老大才玩儿的转。如果这个循环不能转下去了,怎么办?美国人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了?还是扯破脸皮大战一场,2012世界末日?看这个自行车还能晃荡骑多久?

就因为“美国人心劲足,绝不会当老二的”。所以才想看当它保不住第一时的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50年美国国债占GDP比重达94.1%,随后一路回落到1980年的33.3%。但到了2009年,美国国家的整体债务(包括联邦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和政府支持企业(GSE)债务)占GDP比例升至140%,如果再加上占GDP 100%的居民负债、占GDP 320%的公司债务,美国总体负债超过了GDP的550%。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接近GDP的12%,政府需要新发行1.5万亿美元的债券融资。

家园 这种情况被投诉,其实原因很简单

学习好的学生希望考题有一定难度,这样可以拉开差距. 对申请奖学金有利.如果人人高分,就是人人零分.

家园 请讲讲美国大学的考试难度和风格,以及博士平均水准

这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话题,但我的确很想了解。非常感谢!

家园 这是该大学为当地中小学生专门开的班。

要通过考试,录取后要保持B以上才行,每周只到大学上一两次课。我看主要靠做作业学习。可能美国不少地方都有类似的课程。

也许这可以算精英教育,但我觉得深度也一般,你要是拿国内的奥数,高考水平的考题来考我儿子,也能考倒他。

另外,有些高中也有级别相当的荣誉课程或AP课程,你要是拔尖,考AP也可以的。确实美国的教育体系这方面比较合理,拔尖的路子比较多。

家园 英美教育体制确实有优越之处,给优秀学生留了很多空间

这个意义上确实有利于精英出人头地。本来精英就是有限的少数,所以大学生并不是精英。中国的情况恐怕还是资源短缺有关,以前能进大学的就是极少数,所以有些人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是精英了。

有不少人认为美国中小学的水平差,一定程度上也是事实,因为功课作业量都较少。而且很多人都不太在乎学业,不像国内挤破头要进一流学校,我想可能是他们就业压力小,找好工作较容易有关。

别看他们初中小学特别轻松,但到了高中,课程压力也增加了,这时分化特别明显,好学生负担也十分沉重,你想挤进名校,选课难度要大,量要多,还有音乐,运动队,演讲队,学生会活动,时间排得满满的。

美国这种体制,家庭与学校好坏可能关系很大,同学之间还会互相影响,我儿子所在中学一般,他也就比较贪玩。但到大学修课后,他发现同班好学生明显多了,其中一位居然要连考8门AP课程,有些是还自学了去考的,对他刺激很大,也开始用功起来。反观一些黑人与拉丁裔孩子。。。确实两极分化得厉害。

另外我想,这一套搬到中国可能不行,一共有三十多种AP考试,从数理化生物,各种外语,到环境科学,音乐理论,此外还有SAT普通及各专业考试,再加上高考,对中国孩子的负担不是一般的恐怖,因为每个家长肯定不惜血本,互相攀比,为了挤进精英学校,最后肥了补习班,拖垮了孩子。

家园 嗯,还是个男的……
家园 我说的也不是现在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已经过了最辉煌的时候,现在正在走下坡路,解体是有可能的,但是你我未必能看到

家园 如果美国没有吸引人才的能力

基本就会沦为一靠地理和资源吃饭的国家。

美国现在的人才格局是顶尖可以主要靠自己,底层无所谓(因为戴在底层的人自己也觉得无所谓)。中间靠引进人才,这个引进一方面满足需要,另外一方面掠夺别国的人才,摘别国教育的果子,扼杀未来可能的竞争对手。

如果真的中间这批人吸引不过来了,自己填补不上不说,还增加新的对手。美国是吃不住的。

家园 这段总结很好

大学要学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知识后面的故事。比如说当年那些科学家们在当年简陋的实验条件下,是怎么设计实验,最后得出教科书上的结论的。更重要的是,如果给你今天有的实验条件,你会如何重新设计实验,把这个结论再证明一遍。据说勾股定理有一百种解法,如果学生能想出第一百零一种解法,就足以让人快慰平生了。为什么这种训练比学知识重要呢?其实书上的知识已经存在几十年上百年了,将来也不会有人叫你把这些知识再证明一遍。会出现的情况是将来会有新问题要你解决。熟悉以前的科学家们是怎么想的就有可能举一反三,给出新问题的解法。

这其实就是学科学。

我们在中学或者小学,虽然口口声声喊着“学科学”,其实从来就没有学过科学,都在学知识,背定理。这个道理我也是进大学后,长时间泡在实验室里面才明白的。知识是学不完的,重要的是掌握做事情的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知识本身。学牛顿定理学知识是学习已知的结论,而学科学可以帮我们解决未知的东西,可以自己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学知识只是在训练人的记忆力,学科学是在训练人的思维分析能力。

家园 【讨论】国内高校很难做到这一点。

=========

我以前的老板在长青藤名校作教授和研究中心主任。是意大利物理系博士。据他说本科意大利随便选课。几百人上物理系,毕业时只剩三个。

=========

我在国内一所普通高校任教,对于这一条特别有感触。国内普通高校的招生指标是和毕业就业挂钩的。要是这么差的毕业率,下一年不用再招生了。

家园 看专业吧,我的方向是很看重

这两年院里招人,没有教学经验的一律不要。回想起来,我当年在读博的时候,侥幸拿了一个博士生的教学奖。可能那个就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决定因素。

家园 网恋呀,穿越
家园 有可课程是很随便的

反正学生就是图个学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