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读与记(序) -- 立金洪海亮

共:💬514 🌺3487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家园 既然如此,那就各自保留观点吧

改革后约束官僚权力的方式不外乎:加强监督、权力收回、引入竞争

定语“改革后”完全可以不要,5000年历史都是这样的思路。但又正由于这个定语可以不要,就说明了它并非特定的、而是泛泛的思路。思路耳。

从思路到实践,中间的东西多了。

家园 说实话,我还不清楚您的观点?

表面上看是无所谓改革前还是改革后。不过,有了完善的市场以后,考核体系就更靠谱了,GDP/企业效益/招商引资数额虽然远远称不上完美,但比之前的钢产量/粮食产量还是要合理得多。

用套话说,就是资源配置手段更合理了嘛。

家园 嗯,我还不清楚我的观点呢,哈哈

我只是想说,您的论点(或者说论据)跟中国改革的实践相差实在太远。

随便去翻一本改革以来的编年史、或者论述中央-地方关系、工业部门管理的作品即可。就连芝加哥人张五常都不会同意你的观点。

就这个问题,目前我还没有(写出)什么观点。我只是觉得基于错误的论据,逻辑推理所得出的结果只能是自己想当然的想象。

至于表与里的关系,那就当我没说过好了,反正刘彻皇帝老儿也不上西西河。

家园 您提醒的是

我对这一段的了解,的确有很多错漏之处。有时间逐步弥补吧。

多谢回复。

家园 当时会议的气氛是怎么样?
家园 陈对反冒进不服气。
家园 是老毛同意还是老毛指令
家园 对陈伯达讲话的一种解析

我编辑主席的语录有很大收获。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主席的语录中来的。

他告诉我们,如何管理中国

管理中国要按照主席的方法来,其他的方法不行的。

要根据主席的指导思想来检查自己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主席的思想。

工作合不合格的标准是符不符合主席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实际的效果。

彭真同志昨天关于主席的话,值得研究。

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而是研究,一研究,那内容就可以很丰富了。

我们做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是不是要主席负责?

我们做了乱七八糟的事情,当然不能让主席负责?但主席如果做了乱七八糟的事情,要负责吗?彭真昨天说的不就是主席也做了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主席要负责吗?至于主席是否做了乱七八糟的事情,掠过不提,言外之意,主席是正确的。

是不是要检查主席的工作?

主席的工作能不能检查?谁来检查?怎么检查?检查不合格怎么办?

现在的根本问题是中央不能集权。

主席和中央是不是一体的?如果是,为什么连主席都不能集权?如果不是,中央和主席是什么关系?

农民是相信中央,相信毛主席的。

要这么说,主席和中央是一体的。

乱搞一气,不是主席的政策。

乱搞一气,到底是谁会的政策?主席的政策是什么?

家园 对总理发言的一种解析

个别问题是我们供给材料、情况有问题,应由我们负责,不能叫毛主席负责。

总理为什么用了“个别”这两个词,那不“个别”的是怎么回事?这个别指的具体是什么?

如果不违反“三面红旗”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确成绩会大些。

难道说即使违反了“三面红旗”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也是会有成绩的,只是小些,那成绩到底是靠什么取得的?

过去几年是浮肿,幸亏主席纠正得早,否则栽得跟头更大,要中风。

庐山会议怎么评价呢?这个问题很敏感,是不能提的。

现在的问题是要争取时机,不怨天,不尤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不吹,不务虚名,要谦虚谨慎,骄傲总是危险。

这是正经事,但道理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做不到。

主席早发现问题,早有准备,是我们犯错误,他一人无法挽住狂澜。

狂澜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主席制止不了大家犯错误?

现在要全党一心一德,加强集中统一,听“梢公”的话,听中央的话。中央听毛主席的话。这是当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不解决,寸步难行。

难道说:地方不听中央的话,中央不听主席的话?中央和主席是一体的吗?

家园 看你大笑的样子,就不用我说了吧
家园 这个解析很好

啊啊,狂澜是如何形成的,为何主席都不能力挽狂澜了?

家园 【原创】变局读与记(七)--回过来看看大会之前的历史

拖了3个月,终于又拿起了笔,敲起了键盘。先是网站被封,不断翻墙掉强;后是工作家庭一堆事务,抽不开身。期间,i教主、铸剑兄、reddcui兄等一干兄弟拉我上墙,催我跳水,实在是不好意思。

近期又买来《毛泽东传(1949--1976)》和《毛泽东诗词鉴赏》增二版,发现结合起来读特别有意思,就想乱七八糟的写写七千人大会之前的事情。因为七千人大会本质上是在检讨58年“大跃进”和5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错误,因此从58年开始看是有必要的。

《毛传》下是从第二十二章《纠“左”的努力(上)》开篇的,写的是主席对“大跃进”中所发生的“左”的错误所做的努力。

当徐水县负责人汇报他们的“全民所有制”时,毛泽东明确表示,徐水的全民所有制和鞍钢的全民所有制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这次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浮夸风和“共产风”。例如:一亩白薯产量不过两千斤,却虚报成八千斤;把几个村的肥猪集中起来,让人参观,弄虚作假;在宣布全民所有制的同时,所有个人财产和私人债务统统“共了产”,分配上实行完全的供给制。听到这些,毛泽东明确表示反对。

 

 关于浮夸风,毛泽东说:“要实事求是。把猪都并到一起,就不实事求是了。初看可以,经不起细看,经不起分析。要告诉县里,叫他们不要搞这一套。”“对虚报的人要进行教育,进行辩论,不要讲假话,是多少就是多少。”

  

关于“共产风”,他说:“家具可以不归公,这是一部分生活资料。吃饭集体,衣服、床、桌、凳等等不能集体嘛。”“对私人间的债务问题,一风吹,又一次‘共产’哩。这是劳动人民的劳动所得,把你的拿过来,这不是租借是侵略了。”他说:“要把劳动力多的农户的积极性调动出来,使他们收入多点,工资多点,不要平均主义。多劳多得是社会主义原则。”

十一月四日下午,在专列上继续开会,听取新四十条起草情况的汇报。吴芝圃说,议了一个题目,叫“人民公社发展纲要四十条”,第二个题目叫“共产主义建设十年规划纲要”。毛泽东说:“你现在涉及到共产主义,这个问题就大了,全世界都不理解了。现在的题目,我看还是社会主义。不要一扯就扯到共产主义。”

对比一下少奇同志在徐水,对相关问题的看法高下立判。

看过许多丰产卫星田和试验田,少奇同志还向商庄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詹登科和陪同的人提议,要大家具体地算一笔账,比如说种高粱,是种一亩亩产两万斤的合算,还是种十亩亩产两千斤的合算。少奇同志说,大概是少种、多产的合算一些,不过这就要把上面的一亩和十亩所花的工、肥、水等等细致地算算并加以比较,然后得出个结论,才能说服大家。

由于徐水的公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全民所有制,少奇同志又告诉大家,全民所有制还并不就是共产主义性质的(肯定了徐水的“全民所有制”——小洪注),要大家学习中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充分认识只有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地提高和全民教育普及与提高了,大家都半天劳动和半天学文化,工农、城乡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都逐步消失了,这才得以进入共产主义时代

毛主席在58年曾经写过一首七绝《刘蕡》: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我所读的《鉴赏》文章作者是王国钦,对此篇的不理解是:作者诗言志,其情必有所依,但为什么在58年会认为是“万马齐喑”呢?

我认为,主席当时在全国一片大好形势的情况下,看到了后面所存在的问题,而其指示有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感到焦急。他多么希望能有人在这个时候能够冷静的看到问题,跟他一起力挽狂澜啊。

通宝推:天涯无,寒冷未必在冬天,老老狐狸,九霄环珮,山有木兮,雪里蕻,火隹,铸剑,西安笨老虎,ifuleu,
家园 杀花!

等了很久很久了!

家园 毛主席视察徐水的一些情况

少奇同志视察在上篇里面有引用了,在看看主席视察的情况。

主席是58年8月4日视察的,而少奇同志是58年9月10~11日视察的。

此段文字引自于家幸福的博客

主席拿出笔、纸,让他们把名字写下,自己又念了一遍,随后便问:“今年的麦子收得好吗?”

“很好!比哪一年都强。”李江生道。

“每亩平均多少斤?”

支书闫玉如接过话头:“754斤!”

毛主席笑了:“不少呀!”

亩产754斤,主席认为不少,也很高兴。

他又问社里和县里大秋作物的预产量。

张国忠告诉毛主席:“今年全县夏秋两季一共计划要拿到12亿斤粮食,平均亩产2000斤。”

毛主席听后,不觉睁大了眼睛。他笑着环顾着屋里的人们,说:“要收那么多粮食呀!”他显然又想起在汽车上张国忠向他介绍的徐水的情况,伸出巴掌算账说:“你们夏收才收到9000多万斤粮食呢!秋收要收11亿斤呀!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能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

平均亩产2000斤,以浮夸风的标准看,似乎不高,主席的反应是“睁大了眼睛”,然后并不轻易相信,首先是夏收只有不到1亿斤,秋收却要收11亿斤,差别太大。

主席没有继续他的疑问,而是问粮食多了怎么办,似乎跟少奇同志的讨论每亩2万斤还是十亩两千斤的思路还是不一样。

中间主席还在启发县委书记粮食多了怎么办,从换机器到造酒精。

毛主席说:“也要考虑怎么吃粮食哩!”他又笑了笑说:“其实粮食多了还是好!多了,国家不要,谁也不要,农业社员们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粮食多了,农民可以半天耕作,半天休息,搞文化、学技术。”

到这个时候,主席是认可了这个高产呢还是有所怀疑呢?

我个人认为,按照主席的思路,不轻易给群众泼冷水,即使他怀疑也不会当面提出,而是会深入调研,有确切的想法后,教育干部纠正,而要保持群众的热情。

家园 纠“左”一章中对高指标的描述

在汇报工业、农业时,都提出一些吓人的超高指标,例如,十年内,钢产量达到四亿吨,机床一千万台,煤四十亿吨,粮食亩产由原定的四百斤、五百斤、八百斤,分别提高到四千斤、五千斤、八千斤,叫“新四、五、八”。毛泽东听了,没有反对,采取保留态度。他说:“我看这个文件要发表,要过了苦战三年之后。”并问道:“你这是内部盘子吧,不写在文件上吧!”最后,毛泽东接受陈伯达的意见,把这个文件的题目改成“全国的十年建设规划”。

此时,主席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是认为文件不宜发表,而且不要写在文件上。这是不是一种反对的态度?

纲要中提出,到一九六七年要达到年产四亿吨钢。毛泽东就问:“许多问题,我不清楚你们是根据什么这样提的。工业方面为什么搞四亿吨钢?到一九六二年搞多少吨?(有人答:一亿吨钢。)五年就增长三亿吨,怎么增法?”他说:“现在有些问题相当混乱。不仅在公社方面,就是在中央、省、地这三级里头,都相当混乱。钢、机床、煤、电四项高指标吓人,四十条发到哪一级,要做政治考虑。”毛泽东对四十条里的高指标越来越怀疑了。

主席现在还是清醒的,关键是:应该如何刹车?

是不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了刘蕡,迫切的希望“万马齐喑出一声”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