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友人一篇 世界工厂的危机 -- 老马丁
一个普通的211,专业是历史,好不好我就不说了
呵呵
我觉得你的观察没有怎么错。
同时,现在国内的问题其实也是现在国际的问题。这一切是建立在物质比较丰富的基础上。人温饱了就有更高最求了。现在不象以前,绝大多数人是为了温饱而奋斗,不是吃饱吃好有房子住就会满足的。要个人实现,这个过去只有很少数才有,现在很多有这个追求了,这个追求其实是不容易满足的。
这才有今天虽然日子好过了(物质上),还看起来民怨沸腾。其实真的要他们革命掉脑袋,则动力严重不足,到底温饱还是有保证的。
如何在精神上满足广大群众,这个其实是个难题。比让大家吃饱要难很多。至少我还没有看到什么简单方案。也许,人民磨着磨着就知道这个其实很难的。
回到现在中国这事情,要两看。
1. 对于绝大多数人,无论在哪里上升通道是有限的。象中国60-7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这么好的运气是比较少的(就是我和你这一代,还包括部分50 和80年代).我们恰巧遇到中国大发展,而十年浩劫有留下人才缺口。我们普遍有比较好的上升通道。这个其实是反常现象,也是不可持续的(除非依靠战争)。
2. 国内的情况未必非常严重。比较不能拿大学生比大学生,过去的大学生是1%的顶尖人才,现在要211才行。其实211出来的,就业还是有保证的。
3. 官员卡位,国内媒体报道失实,经常推波助澜,甚至无风起浪。所谓局长,其实是个科级。二十多岁上副科级完全是可以的。
http://www.lkong.net/viewthread.php?tid=21581&extra=&page=1
过了这个时间段毕业的都是渣了...
我比你还悲观~
这个临界点有没有到,见仁见智,不过变化总是绝对的,没人能够否认。
不如说是因为想成为上层的人太多
“上升通道”这种东西本来就不可能是8车道的高速公路,人多了自然就会觉得“堵”了
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国内国外,如果人人都能成为上层,那这是什么世界?
不管天下大乱还是清平盛世,如果白手起家比百年积累更容易成功,那这是什么世界?
这是社会最大的BUG吧。
贡献03后的几个例子吧。
A君, 81年人,上海3流专科毕业,第一份工作小公司IT,薪水1300, 2年后跳到某大型外企, 3000, 又是2年跑到某中型民企,6000。 一年后跑到某500强, 9000。 对于他的起点来说,进已经很不错了,我看他保持薪水增长的秘诀是,坚持学英语....
B君, 83年人, 北京某2流大学毕业, 干了2年程序员,决定弃鼠标从商。 从老家收购一种土特产,推销上海的各个酒店。第一年试水赚了20万,现在拿到一笔投资,埋头大干中。他的特点是有想法,有行动力。
C君, 90年人, 武汉某专科毕业, 学的智能机床,在工厂800月薪开始,只是比其他工人好学一点点, 现在小工头, 2500左右的工资。
这三个人都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
我相信这几十年来一直是僧多粥少的,如果有些东西,职位,机会是可以被某批人轻松获得的,那么只有可能是
1. 这个东西价值不大。不值得去抢。
2. 这批人是人杰,社会的精华。 您所说80年大学生,当然是人杰,天之骄子。 05年后毕业的大学生,和你们比,其实是完全2个不同层次的群体了。
我确实只能看到眼前这一点,周围一小片,社会的趋势,至少现在我还是看不清的。来河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多学习,拓宽眼界。
对于“人一定要时刻追循社会变革的潮流”, 非常赞同。
那个年代不一定非得考上大学才叫出息的。80年代的话,穷人家子弟很多去选择读中专,然后进个企业,早点争钱,这也算是一条路。读书不行,但脑子活、肯吃苦,也可以自己去闯,干个个体户什么的。就算哪也没考上,只要自己肯专研,也可以搞个自学成才什么的,印象中八十年代还经常树立一些“自学成才”的典型呢。再不济,自己工作上多下点功夫,搞个勤劳致富也行。总的来说,80年代基本是个“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年代,这也是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初给出的承诺。
可以说,那个年代只要肯付出,运气别太背,基本都能混出点名堂。不过到了90年代,这一套就不行了。现在完全进入了以权力和财产主导分配的年代,所以大家一窝蜂的去考公务员,有工作的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寻思着“理财”。
现在已经不是花钱就能办事情的年代了。对很多人来说,要是能花点钱就能把事情办了,还是挺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呢。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19915 中葡萄明确的写明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就是毛泽东思想,这也是我追看他帖子重要原因之一,他很多近乎矛盾的心态就是这种信仰和现在这种修正主义路线形成的各种背弃了建国理想的利益集团矛盾的体现。
在特定的圈子看多了和自己信仰不一致的东西,但却无力改变,那只能加入其中,逐渐影响。葡萄不喜欢垄断资本集团,因为背弃了葡萄的信仰,但葡萄又很乐意看垄断资本集团一点点吃掉那些近30年来形成的各种背弃了建国理想的中小利益集团和所谓的中产阶级,我能清晰的感觉到他对这些人的嘲讽和冷笑。这大概就是驴兄说他“高高在上,俯瞰众生的”原因。这其实就是葡萄很多文字给人矛盾观感的原因
另外,接触到一定层级的信息后,决策就不能在有任何的妇人之仁了,而是应该冷酷无情的利益计算,所有的东西都是符号,只要你真的确信这种东西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比如毛主席搞的土改和文革对少数人(比如我父母的家族)就很冷酷无情。这个跑题了,我就不多说了。
我帖子说的很清楚,我只是根据我的观察提出一个假说,这个假说可以用数据或者更科学的问卷来证伪。我没有任何做结论的意图。仅仅根据十几个谈话就做出结论,是违背我的职业习惯和原则的(我永远不会这样做)
再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