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韩流聊起 -- 暗香疏影月黄昏

共:💬52 🌺14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从韩流聊起

从韩流聊起

缘起:韩流不是一天刮起的

韩流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最早打入中国市场的演艺人员应该是男子组合N.R.G,也就是“使者”,而进入中国的契机,其实就是所谓的中韩文化交流。

而更有影响力的则是H.O.T,一个在韩国演艺界里程碑式的男子组合。其次还有水晶男孩,baby vox,S.E.S,以及当时刚刚出道的神话。

十年前韩流吹过,在东三省和北京都有一定影响力,跟相声一样韩流影响力越靠南越弱。

一方面是当时的韩国演艺界对中国市场还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互联网这种跨地域的传媒还方兴未艾。

韩流成功的原因

首先是其独特华丽的外观,某些造型类似嘻哈,某些造型类似日本视觉系,某些造型又类似glam rock。虽然是三者的山寨,却不像原身那样小众,韩国的造型师大约是汲取三者的风格,跟本国生产的单眼皮男生进行嫁接,最终造就了更适合亚洲口味,夸张华丽的早期韩国偶像外观。现在看来虽然非常幼稚又山寨。但在十年前,跟一群港台偶像对比,却是非常新奇的。

而且韩国偶像外观,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开始的华丽夸张,到后来的休闲家居。一方面一个组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改变,另一方面受众的分化也越来越细,随着受众不同的需求,多姿多彩的美丽外观也像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被分门别类的制造出来。

第二从音乐上,我实在说不出什么,唯一的印象就是很早以前,有个MM给我放过海誓山盟和Candy,挺好听的,不知道是什么风格。

我猜测应该是R&B或者RAP,这在当时港台娱乐圈也是较为少有的。但是韩流的成功基本上跟音乐关系比较小。

第三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当时韩流的真正对手港台娱乐圈没有跟上时代脚步,当时的问题是受青少年喜爱的艺人越来越少。我记得范晓萱也是那个时候红的,很奇怪,当时她的歌,我们班上几乎人人会唱。因为那个时候港台娱乐圈实在没有适合12 - 16岁小孩喜欢的艺人。

老一代明星随着时光老去,纵使没有退出舞台,也无法征得小孩的喜爱。而日本偶像又过于小众,欧美偶像由于审美观的原因也没能在中国造成更大影响。

韩流可能就是抓住了这个空档。

最早进入中国的N.R.G和H.O.T虽然是先驱者,但是他们并没有从中获益,N.R.G可能是因为本身在国内影响力都不足,而H.O.T可能是因为解散的太早,刚刚在中国打开局面之后,就因为团队人员与公司不和而过早离开舞台中心。

真正从中获益的应该是S.M公司,以及以该公司为代表的韩国演艺公司。

2000年H.O.T北京演唱会,人潮汹涌,仿佛疯狂。SM公司的总裁李秀满可能就是那个时候看到一种成功的方式,以及一个庞大而又没有主人的市场。

偶像模式

提前早期韩流就不得不提起SM公司,虽然我非常奇怪,这个公司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但就是这个公司出产了早期的韩国偶像H.O.T,这是一个挣钱模式的开始。

在H.O.T之前,似乎有太四子,酷龙以及其他偶像组合,但是都似乎还没达到一种模式化。H.O.T之后,商人们才发现漂亮男孩比漂亮女孩还挣钱,因为12-16岁的小女孩的钱是最好挣的。

综合H.O.T以来的偶像组合模式,大概应该是这样的:

1:准备原料:漂亮的低龄男孩若干。关于低龄,开始似乎是15-16,后来为了方便控制和面向更为低龄的受众,原料的年龄可能越来越低。

2:精心打造的外表,这个挺重要的。

3:合适音乐和舞蹈。注意,是合适的音乐,而不是好的音乐。

4:对组合里每个成员的性格定位,就相当于动画人物的人设,可以定位的可爱,妖娆,诡异,脱线。。。但要面向某一特殊受众。按照动漫术语就是要萌,要击中某些人的本命。

5:让组合参与大量娱乐节目,而在其中不断突出其性格定位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友谊。

6:杜绝负面新闻,尤其是绯闻。同时要不断爆料,让偶像组合的生活细节有限度的暴露在公众面前,强化性格定位。

综上,打造一个偶像组合基本上就是要给12-16岁女生一个基本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是一个活着的童话。而歌曲,外观,舞蹈,表演都是附着于这个童话之上的东西。

其内核或许就是戏入人生,人生入戏。

从造梦这个角度而言,SM公司做的非常好,但同时这个公司也是以对艺人严苛著称的。

以造梦为工作的人,或许生活的并不幸福。

SJ

SJ(全称super junior)是H.O.T和神话的师弟,与东方神起系出同门,究竟谁先谁后,我不知道。东方神起瞄准了日本市场。

SJ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就是大陆市场,所以身为中国人的韩庚会成为SJ的队长,而欢乐大本营就跟SJ的后院似的。

SJ作为韩流的延续者跟前辈们最不同的就是低龄和商业。

如果是说H.O.T是探索阶段,那么SJ和东方神起的时候,李秀满从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做才能击中低龄女生的好球带。同事第一代韩流在中国打下的群众基础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长达十年的经营终于在SJ结下丰硕的果实。

但问题也出现了,因为SJ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低龄,所以就吸引了大量低龄女生,而这些上中学的低龄女生也是最莫名其妙最NC最冲动的一群人类。再加上广场化效应,容易出问题。

FANS人群

我个人觉的21世纪可能是个FANS的时代。而每个人的FANS都有所不同。韩国偶像组合的FANS则是较为独特的一种。

1.组织严密,不是严密到每个人加入都要先政审(那是tg)。严密就是粉丝团会不断的聚集聊天,话题从八卦到音乐到其他非常多,也是说FANS也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社交关系。(萨苏的粉丝,谁会聚在一起没事聊天的?)

2.文化副产品多,也就是同人文,同人画,同人女,同人MV相当的多,这是西西河大牛FANS很有区别的一点,比如萨苏的FANS,但是见谁给萨苏写过同人文?画过同人画?YY过他跟老铁的关系。

3.狂热传染。其实一般来说,12-16岁小女生喜欢一个人,至多三个月热度就会冷,但是如果这个小女生身处FANS团,那就不一样了,她的这种感觉,会一直持续很久。而且这种感觉会随着其他FANS不断表达喜爱之情而不断加深。而且人数越多的话,甚至会达到一种纯净的宗教效应。

我不知道这在心理学上叫什么。估计宗教团体或者传销机构可能也是这种情况。

当然第2点在动漫FANS团里也很普遍,但是第1点不明显,第3点较一般,因为没有狂热的实体对象,也很难成什么气候。

这三点造成的结果就是,韩国偶像组合的粘性强,一个FANS可能长达5年的支持一个偶像组合。FANS忠诚度,这在目前新组合层出不穷,而老组合又不断推陈出新的情况下较为重要。

从这一点我们也看出港台偶像与韩国偶像的不同,港台偶像通常几天不出来就没人记得,然而韩国偶像却能做到:人不出现,FANS自己靠自己保持热度。港台偶像卖的是歌,是电视剧,是电影,是绯闻,甚至丑闻。而韩国偶像则卖的是精心设计的梦幻,他们以及她们。。。都是童话人物,或许这是偶像的终极意义。

而从12-16岁女生的角度,韩国偶像组合给予她们的不只是一个活着的童话,几个可供YY的苍白对象。还是一个可以得到归属感的团队,有共同话题,有自己的文化,有旗帜。

凡是加入过的球队或者球迷团队的,大概都知道团队的感觉。但是女生组球队的太少了,而我们的教育机构很少能提供给她们这种团队。

韩流兴起,或者FANS团兴起,归根结底还是人们缺乏归属感,因为公司只是赚钱的地方,学校只是准备考试的地方,党小组名存实亡。

真正的问题是:她们从哪里能找到一群人,跟她们有共同话题,有相似的三观和思想基础,而无利害冲突,可以在一起聊聊,甚至在长期接触之后,还能产生类似朋友家人的感情。

中国偶像

其实中国最接近韩国偶像组合的人不是男的。。。而是李宇春。

她的FANS团我见过,三个特点全有,几乎是韩国偶像组合翻版,而且还不那么低龄化。

李宇春有很好的性格定位,这可能来自这闺女与生俱来的高魅力值,也可能是包装的结果。

而且她出道的方式,超女活动,也能突出每个选手的性格特点。

所以你可以看到玉米们喜欢不是李宇春的歌,也不是她的演技,甚至不是她的外表而是她本人。邻家大哥一样外貌,自然清新的性格,负面新闻较少,草根传奇。。。这一切都是让玉米长期聚集的元素。

而只要玉米存在,那么李宇春就红。

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偶像模式。

当然还有另一种模式,也就是士兵突击模式。士兵突击不仅仅是一部成功的军队宣传片,还是一部创造偶像的片子,其中的袁朗,史今,伍六一,高城等人迷住了许多女性。

从性格定位上讲,士兵突击是非常成功的,袁朗的妖孽,史今的善良,伍六一的刚毅,高城的王霸之气(很像忙总)都能刚好对应几类女性的幻想。因而段奕宏,张译,邢佳栋成为偶像,拥有庞大而稳定的FANS群,以及与FANS的互动。

看完《士兵突击》之后,才感慨,中国终于有自己特色的偶像剧。。。

而后的《生死线》,《我的团长我们团》以及《杀虎口》,基本上都是这个路数。

这种模式就是好演员与人物的交融,从而让受众因为对一个人物的喜爱,而喜爱一个偶像,从而关注这个偶像在其他戏中的表演。

通常这里的偶像,可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偶像,这群人更多的时候只是想做一个好演员,而人格魅力只是若有若无的出现。他们的受众通常也是一些非低龄女性。

聊到这里,我发现写的全是面向女性的偶像。那么面向男性的偶像呢,其实也相似,比如玉女,性感女王,甚至足球明星,篮球明星等,其实就是一种又一种偶像模式。但是男性在偶像崇拜上跟女性不同,女性可能会全身心的崇拜某位男性,但男性崇拜女性的可能很小。而且韩流中的女性影响力也不太大。(我以前很萌金EZ)

目前的世界杯就是偶像的另一种模式,我们都知道法国队跟浪漫没有关系,意大利队跟地中海和文艺复兴也没联系,荷兰队跟飞翔的荷兰人没联系,西班牙队跟斗牛士没联系,巴西队跟桑巴没联系,但是无数的球评和媒体偏偏要把他们联系起来。

于是足球之上就有一层跟足球无关的光环,很多人刚开始就被那光环吸引。

吸引之后,就会找到自己喜欢的球队,喜欢的球星。在很多时候球队和球队,以及球星和球星之间的差别未必那么大,然而无数球评和媒体夸大这种差别,从而偶像诞生了,无数人借此挣钱。

关键词(Tags): #韩国偶像通宝推:晨池,leqian,云汉,
家园 SM公司,取这个名字,是告诉大家他们的职业,

家园 分析得入情入理,花
家园 其实像韩国的这种偶像团,让人接触接触也无妨

就像打疫苗一样,经历过了,醒悟过来了,以后碰见类似的事就知道提防了。对其他人也有教育作用,世博会SJ迷的丑态就教育了不少人。

培养韩国迷让人不爽,那就好好学习、研究培养中国自己的偶像吧。

家园 看了你对士兵突击的分析,感觉王宝强亏死了:俺是主角啊。。
家园 谁让他不帅呢
家园 主角是用来推动情节的,配角才是用来和喜欢和发HC的
家园 wower说,李宇春吧的都是伪玉米

他们才是真玉米。。

家园 据我所知,即使在比较小众的同人女团体里韩流也是颇受排斥的

2.文化副产品多,也就是同人文,同人画,同人女,同人MV相当的多

这个可能是我兴趣点不同,很少看到韩流圈内的“原创”的同人文和同人画,更多的是改头换面,拿别人原创的文章或者同人文章替换一下名字,改成金什么澈崔什么庚之流,就算是她们的同人文了。这在百度吧里屡见不鲜。网络的版权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在韩流圈里就更是问题中的问题。同人画之类也是差不多,多次看到那些真人风格的CG画被棒粉涂改,把自家“哥哥”的脑袋搬上去,改得惨不忍睹,也自诩是同人画。更荒谬的是,她们对此类的抄袭行为毫无自觉,甚至为争夺类似的“首席改编权”舌战不休,对于原作者还颇有“改编你的是看得起你”的心态。

韩流圈子里的抄袭现象十分之严重,从道德上来说,也是足以值得重视的一面吧。可能再过个几年她们不会再迷这些涂脂抹粉包装出来的明星,但是这种抄袭剽窃的行为对他们的道德认知上的影响会延续到多久?谁也不知道。

比较有趣的是,这种剽窃行为,从一定程度上也激化了相对成熟的同人女群体对韩流的集体排斥,6.9时大量的宣传圣战和抵制NC的作品,本身就是源自耽美同人圈。

家园 这个不太了解

其实同人女也分很多种。

个人觉得,韩流团体跟同人女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因为偶像明星一向是YY的重灾区。

但是可能因为韩流团体(尤其是SJ)的FANS成员年龄偏小,导致跟年龄大的同人女群体有代沟。

至于偶像同人文,我十年前刚刚混网络的时候,还是见过某些写的相当好的,作为纯小说,也逻辑通顺,可读性强,质量至少跟圣斗士同人不相上下,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了解。

PS:NC基本上跟低龄有关,事实上在动漫圈子里,低龄爱好者和年龄较大的爱好者也存在矛盾。低龄特有的NC特征即使在动漫圈子里也是一模一样。

也就说不管喜欢的是韩国偶像还是日本动漫,凡是低龄人群多的地方都必然NC,如果说在某个团队里,低龄人员占大多数,这个团队里基本上就容易狂热,争吵。

家园 作为有骑士小号的WOWER含笑不语

我们才是真玉米。信春哥得永生(无敌,圣盾术),原地满状态复活(圣疗术)

我们漫山遍野的圣斗士,就是春哥教的具现

家园 哈哈,穿大连这种内容都懂啊

怕的就是总有那么几个杨丽娟,沉迷刘德华,将自己送上绝路啊。。。杨丽娟是层出不穷的。

中国也有几个自己的偶像,李宇春大好青年,被整天骂的狗血喷头;张靓颖和尚雯婕出身草根,前者尚有点路子,后者半红不黑;新的一届选秀,几个人我看了都没有能挑大梁的。真的从社会上找,您看下红雷梦,就知道现在这帮导演啥的眼光咋样了。。。

家园 嘿嘿

作为一个逛了几天wow吧的伪wower,表示毫无鸭梨。。

家园 喜欢李宇春的《下个路口见》还有《和你一样》

《下个路口见》李宇春自己作词作曲的,这首歌很清新,脱俗。

反感不尊重人的恶搞。

家园 呃。。。

这个。。这个。。俺没恶意。不管怎么说,对不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