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的“技术圈” -- 陈经

共:💬478 🌺1546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种tea break什么的才是会议吸引人的地方
家园 三网一线

好几年以前,上海推广宽带网,安装费几百月租费八十,我觉得贵。当时电信有个调查问卷,问用户的设想。一直以来,有线电视每月就十二块电话月租费二十五,凭什么你宽带一上来就八十。调查问卷上我就写了设想:八十包括电话、电视和无限度上网。

现在我只用宽带了,电话拆了,有线电视一直没有装,八十块宽带费再加五块,每月电视随便看,上网时间无限度,就差可视电话了。

技术在怎么进步?刚开始,IPTV那就没办法看现场直播,图像总是会卡住,清晰度倒是不错可是牺牲了速度。后来电信免费上门升级过两次(就是换机顶盒),还换了路由器。现在直播基本可以看,清晰度稍微牺牲了一点,电视图像看上去有一层薄雾,这对我这号要求不高还想回看节目的用户,够了。可以免费升级到2M速度,嗯,哪天申请去。

家园 随便说说

可以去查查过去几年PCT专利申请量,还有华为在IEEE,IETF,ETSI,CCSA,3GPP,3GPP2,ITU,QuEST这些论坛和组织里都是什么角色,以及对光传输100G,LTE标准做了哪些贡献,每年10亿美金的研发投入和全球数万名不同肤色研发工程师不是吃闲饭的。当然E目前仍然比华为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兄弟,压制是现实的,不可否定的

例如你说的山寨机,现在WCDMA的有吗? CDMA2000有吗?无他, GSM当年承诺免专利费的。高通到现在拼命打压山寨机,道理何在?不过是想压中国屈服罢了。

联发科搞出的芯片从技术角度根本是垃圾, 10年就有了, 为什么几年前才大行于世?就是压制。 像TI, ADI这些公司根本不敢提供Turn-key方案, 怕触怒Nokia啊。

在通讯行业, 无论是思科诉华为,还是美国的高性能芯片禁运,中国不是自己有足够的市场,又有强有力的国家意志, 早就洗洗睡了。

另外,葡萄有葡萄的视野, 河内自有公论, 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局限, 咱们待人从宽吧。 大家同饮一河水, 指名道姓式的指责能免则免吧。

家园 供参考

随便说说

家园 最后这句话啊

这句话很容易给人带来误解,事实上从来都是产品确立了标准,不是反过来。

家园 【原创】我觉得搞工程技术的人多盯着市场看不是坏事情

我是这么看的:国内企业把挣钱放在第一位也没啥不好的。这样反而可以确保所研发的技术不浪费,都适用于目前的实际应用需求与企业的实际能力。反过来说,纯粹的技术先行反而可能导致某些白象式的新技术出来,对有限的研发资源造成浪费。

至于担心助长买办思想,我觉得这个问题倒大可不必。政治课本不是说过嘛,一件事情利润超过300%,杀人放火都有人干的,何况把资源投入到技术储备上?在这方面中国的民营企业倒未必会比外企胆小多少。只是它们底子太薄,能投的也多是低端领域,所以看起来显得格外猥琐就是了。

实际上,从技术角度来说,在某个领域持续投入一段时间之后,研究的层次肯定是会持续提升的。前天贴牌卖摩托车,昨天开始买了零件自己组装,今天肯定就开始心疼买引擎的钱,要开始自己研发了。有市场有利润有技术储备的情况下,企业自然会愿意在高端技术层面进行持续投入。观察到的国内的企业家很多人山大王脾气蛮重,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真叫他们一辈子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也是蛮难的。以网游市场为例,五年前的中国网游市场基本上是韩流的天下,现在基本就已经是国产游戏+魔兽世界打天下,韩国游戏已经很难占据主导地位了。甚至在东南亚,比如越南、马来西亚,中国产网游的表现之彪悍,令人惊诧不已。在这个方面,国产网游的水准有多高且不提,但是在这种国内市场竞争极端激烈、国外顶尖产品同场竞技,同时受益丰厚,能保证研发成本的领域,国内企业达到世界顶尖水准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简单来说,我觉得企业竞争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技术买办终究会遇到天花板,被竞争环境所迫就一定会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而我国的基础研究、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应该还是可以支撑这种技术进步持续进行下去的。在这个方面,唯一令人担忧的,反而是目前国内资本层面的投机心理,有钱不投在企业上,宁愿炒楼炒股,那持续投资的前提没有了,技术水准要提升就无从谈起。

我这里讨论的更多的是目前的应用技术,就是一到五年内会进入市场,走到消费者面前的技术。那些更远的技术,比如量子态传输之类的东东,似乎不是目前的民营企业可以玩的游戏。假如我们要参与这些最最前沿的东西,可能还是需要看国家队的表现(中科院、顶尖高校等)

关键词(Tags): #技术圈
家园 不光是山寨机

魅9, lephone这些不算山寨了。

家园
家园 科学圈提升比较难

欧洲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科学圈的规模比想象的要小,基本是精英模式和学徒制,讲究出身和渊源,很有些陈旧的陋习。科学圈中大师的影响特别明显,不仅仅是会做研究,更多的是传继一种传统和文化。技术归结于 know how, 那么科学归结于 know why。中国技术圈的提升,凭借着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人口红利、教育大跃进,用人海战术寻求技术的迅速提升是可行的,参考美国和日本都是几十年的功夫成就了技术大国的地位。

美国技术圈和其经济发展基本是同步的,美国技术圈的提升保证了制造业的强大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然而,直到二战美国仍旧以欧洲教育背景为荣,美国的科学圈要得到认可就更晚了,契机还是发二战洋财,欧洲特别英国德国被打烂,经济全方位倒退,牛人大师都被搜到美国去了。同样的前苏联学界,也得利于发二战洋财,洗劫德国科学技术,提升自己的地位并借以和老美抗衡。德国最惨了,虽然光学机械化工等历史优势方向其技术仍然很牛,但相比二战前其科学界领先地位完全一蹶不振。

当前世界的竞争最终可以归结为文化的竞争,科学相比于技术更需要文化上提炼。科学圈的提升,单单一个国家闭门造车是不行的,科技强国之间都是互动交流竞争的,科学家有国界而科学没有国界,比如历史上的英法德,比如现今的美国欧洲东亚。现代科技源于西方而不是东方,可以说东亚三国中日韩在科学领域都先天不足,都是被动地靠后天补火文化改革取得一定的成就。

日本和中国文化相同理念相近,辛苦多年成为技术大国,终于可以和欧美比肩。受累于二战之败,东西方文化差异和科学壁垒,日本的科学研究虽然很不错,但和欧美比就底气不足,匠气有余而大师不足。虽然日本也有几个炸药奖,个人觉得和国内科学圈是百步和五十步,更多是个时间问题。很多共同弊病,工程师式的科研者多,成果追求数量影响小。整体上比较,日本还够不着前苏联科技的分量,中国目前就更远了。

中国科技圈子要达到欧美的高度,还会是个漫长的过程,感觉最后离不了东亚整合的路子,中日韩之间出现类似于19,20世纪欧洲那样的竞争和互动,等文化政治经济都有了足够沉淀,自力更生才有可为,指望撬几个牛人挂职来抬高档次那是不现实。当然,这是历来和当前美国和欧洲所尽力阻止的。

技术领域在高端的功课还够得做,科学领域就更是慢慢补课了,没几代人耕耘,很难有什么真正的大师级人物。科技圈终极理想,在于将来的中文土著,用中文思考和交流,把一流的思想,在中文专业刊物发表,并在说中文的技术人群中得到应用。谁说英文谁TMD丢人,抢秘书的活,那就是真强了。

通宝推:三儿,
家园 这是一个典型的误解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谁能制定行业标准,谁就是行业的大佬。

大佬是怎么来的?现在出来一个新公司,立刻制定了一个很好的标准,就能成为行业的大佬吗?

任何一个公司都是通过产品-品牌-标准这一条线起来的。“谁能制定行业标准,谁就是行业的大佬”,这句话暗含一个逻辑错误。现实情况是,谁是行业大佬,谁才能制定标准。如果它不是行业大佬,那他制定再多的标准,也没有人会理会。

要想成为行业大佬,就必须踏踏实实从产品做起。脱离了产品的标准,就是无本之木,迟早要枯萎。产品做得好,品牌做得好,迟早会发展到制定标准的那一天。

家园 这句话是结果,没包含过程

事实上标准肯定是和产品的推出脱不了关系的,不然标准就成空中楼阁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精英还没搞清楚

工程技术口,具体到应用的,其实国内国外容易赶上差距,有利益的驱使,做出来就能卖钱,谁不趋之若鹜?现在差距大的地方是基础学科研究,又枯燥苦闷又卖不了钱,说出来还没几个人懂,投了钱下去谁都要看到成果,按论文计件么?不过听说老外也是卖论文赚钱的,逼着手下的学生拼命干,听说。

家园 设想一下

华为做到全球第一了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米宝大哥能不能讲讲,有可能会成为1970/80/90年代的ATT/moto/cisco吗?

家园 高通的例子

经常被拿来说事,不知道是不是算有了标准,慢慢就成了老大的。哲学批判一下看。

不过我看,还是我们猪总理对高通功劳最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