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老子的“三宝” -- 魂与梦

共:💬1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老子的“三宝”

老子的“三宝”

老子在第六十七章中,专门提出了一个“三宝”的概念。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这三样宝贝的概念听起来有些奇怪,初看也不是太容易理解:慈 和勇,俭和广,不敢为天下先和器长,有什么关系啊?老子为什么把这三件东西当作宝贝呢?

后来看了一些注释,才明白了其中一些字的含义。原来,翻译成现代话,应该是:有了仁爱,才能勇敢;知道节俭,才能扩大;不敢处于天下人的前面,才能成为万物(器)的首长(成器长)。老子说的是这么个意思。

但是为什么是这样呢?老子在后面对“慈”和“勇”的关系作了个说明。他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老子是很不重视那种凭武力取胜的武勇的(我们现在有时把它称作匹夫之勇)。他认为能“战而胜,守而固”的真正的“勇”是要对下面的民众“慈”,即用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们。这是极有道理的。我们听过历史上的多个故事:譬如孟尝君的一个门客,烧掉了他一个属地上付不起租的佃户的欠条,从而得到了这些人的坚决拥戴,最后终于凭借这些人的力量转困为安;又譬如巴顿将军的部队所以有超强的战斗力,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平时爱兵如子。……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而这种力量也明显地比单纯的武力强得多。所以老子说“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也就是说,天要帮助谁,往往就是教导他要用仁爱来待人。这样,由于这人深得民心,他将永远是不可战胜的。

当然有的人会说,在当今世界,这根本没有用,一颗原子弹下去,再多的仁爱也将化作灰烬!这也对。但事物总不能永远凭借武力来解决,武力(包括强横的专制镇压力量)可以有一时的作用,却不能有长久的效果。中国的对日八年抗战,不是终于以取胜而告终了吗?

至于“俭”和“广”,“不敢为天下先”和“成器长”的关系,老子在这一章中没有说,但在其他章节中却有叙述。譬如在第五十九章的一开始,他就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在这儿,“啬”的意思就是节俭。他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节俭,只有平时一贯奉行节俭,不浪费人力物力,才能留有余地,才能有扩大事业的力量。这对任何一个大大小小的领导者来说,都是非常适用的。

当我看到一些单位、甚至是一个小小的乡镇机构,却“创造”出类似天安门,白宫之类的豪华建筑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一点,产生一种无奈的惆怅和悲凉。

说到“不敢为天下先”,那老子说到的篇章就更多了。譬如在第七章,他就说过:“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在第六十六章中,又说:“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可以说这点是老子非常坚持的重要思想,我在《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一文中也作过叙述,这儿就不再太多说了。

而那些不想“慈”但要“勇”,不想“俭”但要“广”,不想“后其身”又想当“长”的人会怎样呢?老子作出了清晰而肯定的回答:“今舍慈且(古文同“取”字)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原来这样的人只有死路一条,那就真的毋庸多言了!

关键词(Tags): #老子#慈#俭#为天下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