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价值组实盘第117周: “自信”与“他信” -- 陈经
对大势的观察
本周就是一顿猛跌,美股涨势扭过来了,跌破了前期低点,港股强点也有限。A股继续跌得多,2500跌破到2300了。中小盘股近来是跌得比大盘股多多了,应该是转势了。大盘股也跌,不过感觉有些假,不管不顾就是要跌。
为什么A股跌得最猛?从估值来说不好解释,应该是与市场流行的炒作逻辑有关,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不太直接。A股上半年全球跌得最多,并非经济就最差,而是市场情绪最差。
最近看了一通市场舆论预测,2300点了,看空的舆论还是占压倒优势,远比3300点时声势大。难道2300点比3300点更危险?A股市场的逻辑是,看“做多”有利还是“做空”有利,不管估值如何。估值高了可以更高,低了可以更低。这就要先定一个“势”,比如最近几个月是“做空”有利。最流行的论证方法是直接看走势,我慢慢也能感觉到,市场的弱势,确实能影响人的心理,现在看空派主要是跟随市场的。估值理论就为这个势提供论证,如产能过剩,经济转型,正说反说都行。趋势性的心理主导,远超过估值的影响。市场资金面前期还能炒小盘股,所以小盘股的高估值理论也出来了,现在跌势明显,也说不下去了。大盘股因为跌,所以就有低估值理论,迟早也会说不下去换一套。
当钱比较紧的时候,“做空”有利,反之则“做多”有利。目前来说,这个相关性最高,超过其它任何解释。钱紧就是央行抽流动性,市场大规模IPO、增发、配股,迹象较为明显。钱多就是大放贷,资金投放。让一个较为平衡的股市转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资金供给上动手,舆论自然就会出来。
我认为A股的合理估值点位是3000-3500点,目前因为钱紧,趋势性地跌到2300点。我不知道会跌到多低,以前还琢磨顶底,现在感觉这是由事件决定的,不是估计得出来的。比如1664点见底,是因为出台了强力的做多政策。3000点见顶,原因是地产调控。趋势派应该能稍为滞后地判断出来,如反弹破不了前高,判断见大顶。底部走出上升趋势,不破前低。如果对收益看得比较重,应该学习趋势派控制风险。我的思维方式比较“逆反”,不愿意唱空,顶多是不唱多了,不利于逃顶。不跟随趋势,容易吃亏,操作上问题会比较多。不过也不用太在意,涨涨跌跌的时常有。获利亏钱固然是个事,由此观察世事也行。我的股市操作,时常混得不太行,不过仍然不少人支持,可能也是因此。不过如果钱较多,我还是劝要小心,有条件最好把本金退出,至少要保证是闲钱,否则就光看看得了。现在如果是闲钱,应该可以劝人买股了。
我的理想是A股变成估值主导,“自信”多些,趋势跟随估值,不要有啥动静就大跌破位。信心不要太少,也不要涨高了疯狂。现在市场舆论离这个理想很远,基本都在搞“他信”。目前看来,在“他信”的舆论环境里,就得找个主心骨,只有中央能担此重任。而中央政策看来不是太有谱,是市场失去信心的根源。可以认为,A股从2002年开始的暴涨暴跌,根源在于中央不能给人信心。仅对股市而言,中央从未有明确的舆论导向,任由市场趋势性地看多看空,市场波动远大于境外股市。2009年下半年的平衡市,一度我认为政府有这个意图了。但看来还是没有当作一个大事,从股市集资看得更重,虽然有“稳定资本市场”之类的话。
政府得象GDP增长率一样,把股指调控当作一个事。房价控制住,股价控制住,人心才能偏向安定。房价涨上天,熊市跌得惨,谁能对社会有信心?暴涨暴跌,害的人越来越多。房价与股市,也成为众多唱空中国舆论的入手点。象房价与股价这种东西,市场定价是靠不住的。市场总是有失灵的时候,在资本市场上失灵的时候比实体经济多得多。暴涨暴跌,利之所趋,虽然是虚的,但还是容易让人神经不正常,受不了的人会很多,舆论乌烟瘴气。中宣部拼命宣传“平安无事喽”,比不上房价股价暴涨暴跌的影响。
从温总理的某些言论来看,是有这样的意图的,房价股指都想“平安无事”。但由于操作上问题太大,和宏观调控一样,不是太有谱。为啥控制不住?因为感觉各部门其实是分头行事的,谁也不鸟谁,既然没谱,就各自行动。央行要控制流动性防通胀,银监会要达标,就从股市抽资金。证监会可能更想稳定住,但猛发新基金还是抵不过。GDP增长率年年说目标是8%,其实很没谱,但还能靠统计局有意识地缩小偏离值,人不注意的时候又调整。股指的计算方法都是公开的,这就没有办法了。真要想控制股指,办法应该有不少,学习统计局的精神就行了。如果怕涨高,就扔国有股,这容易做到。如果怕跌低,可以把某些核心国家股强行托住就行了,比如宣布股价最低只能以5元成交。这样趋势派的看图技术就会面目全非,想想都好笑。这办法不一定成,我是说,如果琢磨市场的心理,会有不少好玩的办法。
现在对中国经济有一种忧心忡忡的舆论,我觉得吧,这到不是无脑唱衰,而是想得太多了。一些经济学家,就整天琢磨这些事,感觉不对劲就说,材料很多,永远有得说。有时想太多反而不好,就粗粗的感觉一个方向就对了。中国一定会发展得很好,有什么困难,都会被中国人民战胜,这就对了。这也没有啥理由好讲,就是这么认为了。这种“自信”,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有时不需要理由,有就有了,没有的就没有,根源不在于具体的理由,而在于内心的坚定。有了“自信”,就不用靠“他信”了,情况好坏都能继续坚定地前进,就有谱了。现在有许多人,从温总理下来,明显看得出“自信”不足,需要“他信”。没有“自信”,开会听再多情况,也不容易找到节奏。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做为世界工厂继续将资源廉价输出供养世界,还是实行产业升级与分配调整,通过内外定位的重建,建立百姓与经济增长互利的机制实现内部的良性循环。
而在股市,股票的存在价值要从少数人谋取财富的筹码,进化到广大百姓共享经济增长的途径,股票的价值体现在基于经济增长的剩余索取权。
无论是经济还是股市,其转型都面临着痛苦的变迁、阵痛以及不确定性。
任何资金管理者看不到这个转折或者不愿看到这个转折,将会承受判断失误而带来的痛苦代价。
总归跌不破1600的,但是跌哪里其实就那么点位置而已
因此新股使劲发,这个点位还有新股发出来,估计是政策制定层面觉得这个指数没问题,上一次停发新股到发出来新股,是3000点左右,(具体的我记不清了),说明国家那个时候认为股市已经可以用来冲击通胀预期了,怎么冲击,就是不停发新股,而且把市盈率定的高高的,发行的数量和密度远高于前。现在还在发,估计离容忍底线还差一截,所以估计还有的一跌。
感觉国家害怕通胀且对通胀没有手段应对,通缩反而不怕。这个感觉我水平有限,只是模模糊糊感觉,政委还有河里的大牛,如万里风中虎,本嘉明、葡萄等等各位,有空解惑一二。
我一直不看好房市,觉得股票是可以进行长期投资的,但是现实给了我响亮的耳光,我也盼望傻瓜式的投资方式可以成功,比如投资招商银行,在低估值时买入,每次大幅下跌都买一些,地老天荒的买下去,等到女儿出嫁给她当嫁妆。但这个方法要比较可行,前提是你说的“股票的存在价值要从少数人谋取财富的筹码,进化到广大百姓共享经济增长的途径,股票的价值体现在基于经济增长的剩余索取权。”。你估计多长时间能够得以出现转变的趋势?
融资不断 圈钱不止 市场脆弱不堪仍然大口吸血
这个进化为百姓共享经济的途径的转折貌似没看出来
漫长在于外部而言全球需求复苏与新兴市场的培育需要时间,对于内部而言人民的忍耐力和与之相应的所谓的中国经济的弹性会给政府较长的时间。从股市来讲,需要通过估值的过分调整以重塑对经济、股票市场的认识。
但是方向应该是明确的。产业结构不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不变动,全社会会面临共输的局面。这就会迫使各方,尤其是政府和资方去做重大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
“产业结构不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不变动,全社会会面临共输的局面。”,万里风中虎说中国在迅速向权贵化迈进,如果是,和你的这个观点是否相悖?因为权贵化最后是权贵单赢。从心里说,我更想相信你的说法,因为虎的说法比较令人绝望。
“任何资金管理者看不到这个转折或者不愿看到这个转折,将会承受判断失误而带来的痛苦代价。”--有没有更细一些的阐述和分析,比如目前的A股大势,比如今后如何管理现金头寸,还有哪些地方普通人可以考虑投资等等
链接出处,“中国在迅速向权贵化迈进”是某种程度的现实,但是权贵化的后果和演进路径又是什么?历史会以权贵的意志为转移吗?是人民还是精英决定历史?
现在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恐惧,以致事实上在去年以来执行08年以来的扩张政策的退出,这是权贵导向还是民众导向,我想经历过往种种的政府已经有了答案。
我们未来所面临的资金管理困境,一方面通缩的更加现实性,意味着权益资产占总体资产比重的配置要降低;另一方面,即使是固定收益资产也依赖于经济向好。流动性与货币总量的比率,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利率水平的剧烈变动将会让许多人难以适应。
这几天都没法上西河了,你的文章链接看不到。有什么好方法登录西河没有?
我们来看看陈经在2008年8月29日的帖子怎么说的:
“所以,我的基本立场是,大盘可以继续跌,我没意见,不再唱多,”。
今天怎么说的:“我的思维方式比较“逆反”,不愿意唱空,顶多是不唱多了,”。
从时间点位上看,底应该接近了。如果想保险点,就右侧入市。
没有调侃陈经的意思,就是想多挣点钱。
控制目前普遍的通货膨胀预期,股市亏了,腰包紧了,老百姓不关注投资了,才好把放出的过多流动性收回。
最近几天 上海汽车新的增发100亿,几个大国有银行配股,加上农行上市,可以看出政府认为现在流通的流动性太多了,在给4万亿擦屁股。人民币的突然升值也是这个想法的配套措施。
支持陈大走下去,花谢好文,坚持就是胜利,同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