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归去来兮”的讨论 -- 穿越

共:💬132 🌺60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甜妞之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enure, RIP: What the Vanishing Status Means for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家园 是啊,可以把关键地方,时间隐去或者扭曲一下

期盼您能多说两句。

家园 花送理智有头脑判断力的人
家园 tenure对许多老师来讲,都是最大的诱惑

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大学里工资低,压力大,大部分人在拿到tenure前很难维持一个好的个人生活。没有tenure,许多人就会离开学校涌向工业界或者政策研究所去多挣点钱了。这也许是好事。

家园 想的太多不如做的更多

因为大家在水里所以看到水外的东东都是折射过的。

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做,以及留好退路。这样怎么都不会差的。

做之前多想想的还是自己。回国还是不回国这和高考时报那个专业有什么区别呢,至少选择面还少点。

多学学,多努力,凡事靠自己,朋友能帮忙的,我说谢谢,不能帮的我也说谢谢。就是那么回事。回国的有混好的有混差的,可按照国内的标准都是不错的,只是对比国外和长期的投入而言这个回报难以接受。可是即使是国内上大学的,花了无数的钱出来干个千把块钱工作的也多了去了。有很快混好的,也有很久才出来的,有好两年又下去的,也有突然冒尖的。中国有杀人的,国外也有杀人的。国外有很多炸药奖,不是中国就出不来炸药奖,只是时间未到而已。

真正的问题还是对环境的适应吧,大家都是上学中出来的,生活很单纯,去了外边适应快,做事情想事情都是那边的烙印。回来直接就进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社会这个是最大的障碍,但只要有个一年时间,你就是个傻子也能感觉到好了,很多事情比国外要办起来快多了,有点事情直接找同事找领导直接就说了要帮忙什么的很容易就能办成很多事情,中国不看是什么事情,而是看你找什么人。这个不像在国外想的那么的难。不像外国一定要什么利益交换。就是图个人情,有些自己能处理的也会去找人帮忙,大家你帮我我帮你小圈子就出来了,在里面你有另一种的舒服,那时候就感觉外国真是冷冰冰的。圈子里是同气连枝,同仇敌忾的,有朋友了,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了,即使从来没说过话见过面,第一次电话只要说我是谁谁让我找你的。回答总是很客气的,能帮的基本都会帮,不能帮再找别人。这个就像学骑自行车,去试个几次就很容易了。国内做任何事都是有余地的,嘴上说什么什么一定不行,可多试试找找人就行了,这个心口不一也是种保护和筛选。 这么做有这么做的好处和坏处。大家都是海归除了少数不学无术的都算是精英了,在国内都是很有力量和名声的。很多人会主动向你靠拢的,只是开始没这个自觉而已。像跳楼的那位真的很可惜。这个坎就一年时间,这一年很痛苦觉得对的和错的别人都不以为然,反过来觉得你这个人很奇怪,不搭理你,你就更痛苦了。但是过一阵子想开了就那么回事么,做好我该做的,放弃自己所固执的(时间长了在那个环境自然就想开了)。别人也会接纳你,你进圈子了心情就好了,不时有人会出来关心你,即使你不认识他,他会自己说我认的那个那个,他和我说过你,你放心啥啥的,开始不在意,接着好事情就会来了,有什么事情总会有人和你打招呼告诉注意事项什么的。就是家里闹矛盾了,什么这个人那个人想象不到的人就会出面调和一来二去就好了。你坚持你的原则没问题,你按你的是非观念做事情没关系,关键是之前先和圈子里的人说说就行了。这就是人情,当自己人的情,很中国化,但毕竟是中国人,根子里流着这些,只是需要些时间去调和国外和国内的冲突,过段时间回头看真是很可笑的一年。

在外面有外面的好,也有不好,因为这些不好才想回去,回去有回去的好和不好,只要多点时间忍耐,中国人的文化会让我们消除这个隔阂的,关键是有个开放的心态,不看你怎么说,只看你怎么做的。

所以当你面对这个选择题的时候,必须想好自己想达成什么成就,国内是真正的唯才是举,但这个才非常的重,超乎想象的重,没达到前就是个底层,国内就是超级精英制,你有这个能力再加点时间就能进这个圈子,在这个圈子你享有的是非常大的自由和资源,这些都是建立在底层人民的底层生活的,因为中国没有另一个中国为自己打工。这是现实。在这个圈子里你必须做出不停的贡献,否则就在止步,成为圈子里的底层。如果你想真正的做大事情而且是有这个能力的,国内在后面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全面支持,这是国外没有的。

孰好孰坏,不一而论。最好的方式是利用国外的条件在某个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或很多老外的承认,然后用这个回国干一个真正的大项目,做领头人。此外的就是对自己真正追求的坚持,以及总要准备好退路。比如我回国前攒了两万欧元,到现在都没换成人名币,这就是我的退路。

元宝推荐:老马丁,游识猷,爱莲, 通宝推:冰河之水,踢细胞,老树,冰雪迎梅,strain2,新楼,龙驹坝,穿越,
家园 要赞一下这篇用心写出来的东西

看样子已经海归一段时间了。里面说的很多东西和我从已经海归的朋友那里听到的很像。海归最重要的是要沉得住气,呆个三五年不抛弃、不放弃。开始总会不适应的,reverse culture shock,一点不稀奇。

基本上同意每一句话,除了最后一段,讲“最好的方式是利用国外的条件在某个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或很多老外的承认,然后用这个回国干一个真正的大项目,做领头人。”,对很多人不太现实。这些人很牛了,在国外根扎得很深,其实不容易回国。回国还是小年轻多。在哪混不是混,没准在国内就出息了,所以他们容易回国。但对他们来讲,最好上面有棵值得信赖的大树罩着,确保起步阶段顺畅点。

家园 PhD越来越多

tenure越来越少。这两年经济危机,好多人不得不跑出来干本科生的活

想俺以前呆的学校是苦寒之地,phd又随时可以拿master走人,于是到了第二年没几个能留下安心做研究的

不知道过两年会不会有人吐血三升大呼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阿

家园 对学校来讲是坏事,对个人来讲是好事

如果是一火坑,还是别跳进去好,除非其他的选择也全部是火坑,那就只好找一最好的火坑跳。

学校里缺点太多了,所以人才流失也是对的。让上面受点刺激。

家园 正方反方不重要

很多正方反方的理由都是“借口”,或者谦虚,或者自我安慰,或者猜测。

估计两边都有直接经验的人很少下河来分享...

家园 血型不匹配是要出人命的

不能靠海归来解决国内学界问题,而是靠国内学界改革来吸引海龟。不然海龟回来也面临很多问题。

不过感觉上说美国学术界也有近亲问题。

可能对于发达国家近亲繁殖导致技术不容易流失,而落后国家的近亲繁殖导致技术不容易流入。

家园 还好楼上的路人小七有第一手经验

他算正方的。另外河里的不爱吱声以前海归过又回来。他很老的帖子里回忆过这段经历,是很不愉快的经历,算反方。

家园 问一下

他认为十年,二十年以后最好的华人科学家有一半会是在中国本土培养的人。

这里指的是博士还是博士后呢

家园 都不是。他指的是PI,真正实验室的老板,就是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等。

家园 还是趁早归吧

现在美国学术界的坑太少了,过几年就是坑多了,竞争程度也绝不会低,因为很多人会推迟毕业或读博后

国内越晚归坑越少,现在坑在急速减少,以后只会更少,要求也会更高。在美国多待几年攒的资历,速度远远赶不上国内要求的提高。

不是一心学术的话可以试试美国工业界的机会,不过这个专业似乎不容易

以上建议没有考虑家庭原因

家园 怎么说呢,如果想过平静的生活,去公司里好

如果惦着发文章,教书育人,就只能在学术界里混了。

不过在学校里呆久了的人,都对工业界很陌生,有恐惧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