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技朮圈”决定论:(一)无敌的“技朮圈” -- 陈经

共:💬51 🌺37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挑个小刺

中国古代技术其实是不错的,直到明朝时期,事实上对世界技术发展产生影响的大多数发明都来自中国。大如几大发明啥的,小如螺丝钉等,其影响作用都很大。

中国技术的断层,一个原因是文化思想上的,一个是家传作坊式缺乏交流,还有一个原因是宋元、元明、明清之间的朝代更替战争,上亿规模人口减少,造成了大面积的工匠死亡,特别是很多有“绝活”的工匠,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古代科技成就现在会觉得不可思议。

西方的古代技术圈没有想象的好,更多的是剽取了阿拉伯学者保留的希腊古典成就。事实上,现代西方吹嘘希腊罗马的光芒,还不如感谢阿拉伯世界带领他们走出千年黑暗时期,当然是用战争的方式。

家园 多了

随便说几本杂志,你就顺着杂志的论文作者们找吧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Policy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这个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虽然说不上“海了去了”,但是如果圈在鸟巢里,整个熙熙攘攘出来是没有问题的。

多了
家园 谢谢
家园 这个与穷爸爸富爸爸一个道理,

想致富,即使没钱,也得想方设法挤进富人圈。

家园 赞同,说一下我的理解

技术,说白了,就是做事情的方法。好的技术,就是更好的做事方法。我们以前说“多快好省”,其实从经济学上说,就是以更低的成本做事。有的技术能够让我们做到以前不能做到的事情,这些事以前成本无穷大,现在是有限的,也在这个成本模型里面。

有了这个成本模型,经济和技术的关系就清楚了。凡是能够以更低廉的成本生产同样的商品,就可以占领市场;技术还可以导致差异化竞争。产生的利润如果回来进行技术投入,可以产生新的技术。

为什么技术圈比单打独斗要厉害?因为技术的合理组合,产生的新技术可以产生新的产品,从而完成创造市场的任务。比如伐木技术+纺织技术+木材加工+炼漆技术,可以产生床这个产品。

另外,工业革命让自动化成为现实,进一步发挥了技术组合的优势。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科学是对技术的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指导技术的发展。牛顿力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可以用来预测物体的运动规律;相对论取代牛顿力学,是因为牛顿力学在预测微观和天体物体运动的时候失效了。不能用来预测的科学,基本上就是跳大神,文雅一点说,仅仅是假说。

非常赞同科学要从技术圈出来的观点。技术是实用的,科学是需要实际的技术需求来推动,目的是指导技术的使用,和新技术的发现。而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对商业成功的追求。说到这里,其实中国目前倒是一个不错的阶段:人口红利积累了最初的财富,人口红利基本到头,需要新的增长方式。

家园 (四)中国“山寨技术圈”的能力评估

四. 中国“山寨技术圈”的能力评估

种种迹象说明,近10年来中国的技术圈有一个爆发性的成长,有活力,有规模。但也有一些迹象说明,中国的技术圈还处于“初级阶段”,乱烘烘的没有章法。这包括中国整体的技术水平,也包括“管理技术圈”的水平。现在,可以做一个能力评估了。

要论“管理技术圈”的水平,当它是零也可以。有没有哪个中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对中国的技术圈好好的观察总结一下?我是没有看到的。从主要经济学家的言论可以看出来的,基本没有“技术决定论”的。都说要产业升级,但往深里谈就没有了,还是谈“调控”、“体制”这些经典问题,显然对技术体系不熟悉。

国家层面有一些研究与发展规划。科技部、社科院有“科学发展研究报告”之类的。总的感觉水平不高,象是资料汇编。类似的报告很多,如“城市发展报告”、“互联网发展报告”、“工业发展报告”、“综合国力报告”。这是中国特色的研究,书挺厚,但没有什么影响很大的创见流传出来。到是有些怪论,如“中国排名第X位”能抓点眼球,还有一些统计数据算是有用。

而国家的科技体制,一直是饱受批评,烂事一堆。先进经验不好找,是个人就能说出一堆毛病。钱是越投越多了,SCI文章之类的数据在猛涨,但总感觉象是混“科学共同体”,文章等于待遇地位,无法对其产出放心。

我觉得问题还是长久的影响,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混为一谈,主次不分。在人的心目中,科学的份量重于技术,总是更想要“科学成果”,要追赶“国际先进水平”。Nature、Science的文章发多了,就觉得有进步。其实在现在的阶段,科学就那些东西了,引领不了技术的发展。Nature、Science上的文章多了,管用的其实很少,各国的科学家都在混文章,不是黄金时代了。只不过历史上NB科学家的影响实在太大,现在社会上才给“杰出科学家”很高的待遇。

比如香港的大学教授待遇非常好,水平也不低,比内地大学要好。至于能给香港什么经济贡献就天知道了,除了文章还是文章,或者到媒体上发表专家看法。这是因为香港没有技术圈,光引进高水平的学者是没用的。

和香港类似,中国搞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总觉得没上路。因为如前所述,“技术圈”才是科技的基础,绕过技术圈去规划科学发展,这种事是计划不出来的。不过中国的技术圈虽然没有明显的规划,到也成长起来了。没人好好管理,但也可能有相当的发展,世事常常就是如此。发达国家技术管理杂志一堆,但真正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没多少人研究这个。

为什么中国的技术圈有发展?我觉得主要的推动力是经济建设,对技术有真实的需求。如果搞出的技术又确实能推动经济发展,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自然就会爆发式增长,并不需要多少主动规划。这多少有些“无心插柳”的感觉,没有人料想得到,中国的山寨化运动能搞得这么火。

中国搞技术的人,确实有很多任务要做,因为水平低,要追的东西实在太多。搞技术的,都极端现实主义的“管用就好”。急功近利把技术搞出来了,不用管低级还是高级。没技术不管用的搞营销的都能包装吹出来,何况管用的技术。这种“管用就好”的思维,推到极致就是“山寨文化”。如果说中国搞技术的人都在想山寨也可以,一些看着是自己在搞的,是因为没法山寨了。山寨是一种精神,也不一定就是抄,而是搞研发的时候,极端现实主义地考虑问题,没有顾忌。抄是因为最简单,如果不能抄了,就自己折腾出一个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

我接触过一些荒腔走板的技术人员,事到临头才发现这儿那儿毛病一堆,搞不定了急得团团转。为什么急?因为搞不出来钱就没有了。搞科学、搞研究就没有那么着急。着急了,就很拼,加班解决技术问题的人很多。这种原始冲动,是很生猛的,所以有活力。搞山寨技术就能挣钱,而且确实很多搞技术的挣到了钱,为啥不去搞?所以来搞山寨的人也很多。有活力、有规模,山寨的大旗帜就树起来了,象流氓无产者一样杀入了技术江湖。

如何评价一个技术圈的能力?一种是说,你能不能搞出高精尖的东西,你搞得出,别人搞不出,就是有水平。这是技术能力的“高度”。一种是说,这些那些任务,你搞得定不?搞得定的东西多,就算不是你一家会,也是好的,这是技术能力的“广度”。还有一种是说,这些任务,你搞定要多少钱,我给这些钱你搞得定不,出个价先。这是技术能力的“性价比”。还有一种是说,多长时间你搞得出来,定个deadline。这是说技术能力的“速度”。还有一种说,你是搞出来的,好象也能用,但以后会不会出毛病,麻烦事一堆?这是技术能力的“可靠性”。

理想的技术圈,要有高度,也要有广度,缺一不可,这样能解决的任务就多,是做乘法互相促进的。另外,技术圈主要不是搞科学,而是搞经济,性价比有时最重要。打仗的时候,搞科研要速度,平时压力就不大。搞经济,把技术搞出来的“速度”很关键,市场竞争激烈,晚了就给人家占了。但有时可靠性更关键,不可靠的技术名声坏了,就不好混了。

中国这个“山寨技术圈”,广度是有的。搞的人多,啥东西能来钱,就有人去搞。只要是短期搞得出来的,基本就出来了,萝卜白菜式的“技术”有人去捅了,而且捅破了很多。中长期才搞得出来的,也有些出来的,因为搞研发的年头也不算短了。当然还有一些搞不出来的。这比规划着搞的“发展规划”广度要强,因为发展规划不可能面面俱到,定得再细,其实还是“重点投入”。山寨的打法,胜在广度,不知什么地方就有人去搞,看着好象很简单,但这种简单技术多了,对广度贡献很大。评估广度,不要看搞不出来的高精尖,要看能搞出来,越多越好。这是国家发展规划容易忽略的地方,因为太简单的东西不好意思来申请经费,结果让民营小厂把钱挣去了。评估广度,可以看技术人员的多少,也可以看产品种类。这方面“山寨技术圈”的表现不错。

“山寨技术圈”的另一个大优势,是“速度”,以及“性价比”。因为是山寨的,成本就不会太高。因为搞山寨的人都急功近利,着急挣钱,急得团团转,所以速度也快。再加上有广度,进一步提高了性价比与速度。而且这个“性价比”与“速度”的优势还挺大,这是因为中国人最着急挣钱,原先穷怕了。

“山寨技术圈”的缺点,一个是“高度”不行,一个是“可靠性”不太行。纯靠山寨搞出高精尖的例子极少,我是不知道,搞得出就没天理了。山寨技术不可靠,那也是自然的,钱花得少,急急搞出来的东西,能可靠才怪。不过,别的“技术圈”有高精尖,也有可靠性,两边一结合不就行了?所以,“山寨技术圈”找到了它的“完美市场价值”。

中国也不是说就靠“山寨技术圈”单挑了,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有这种志气的不可能是搞技术的。开放了,外资来了,技术圈的合作交流也就来了。山寨运动搞到境外去的少,主要还是人家的“高度”与“可靠性”,跑到中国来,再加上“山寨技术圈”提供的“广度”、“性价比”、“速度”。从生产上来说,这是一个超级NB的“无敌技术圈”,搞起经济来威力实在太大,不可能有人搞得过。所以中国成了全球制造业基地,主要的原因是“山寨技术圈”与“境外技术圈”的结合,而不是劳动力便宜之类的因素。现在中国劳工加薪,也没听说有转走的,因为“山寨技术圈”转不走。

王朔的小说里,有个小流氓,跑到大街上叫嚷,“谁敢惹我”。一黑大汉过来说,“我敢惹你”。小流氓楞了楞,说“那他妈谁敢惹咱俩”。中国的“山寨技术圈”,乃至中国经济,就是在这个小流氓阶段。

通宝推:游识猷,
家园 新生产力影响生产关系
多了
家园 花一个!

花一个!

河里发现同行了.

家园 有些话有些武断

发达国家技术管理杂志一堆,但真正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没多少人研究这个。

不过说得也对,瓦特搞蒸汽机的时候,内燃机学报肯定还没有呢;奔驰搞汽车的时候,肯定也没有SAE。人类的技术发展,按照John Ziman摆的龙门阵,应该在拿石头砸核桃的时候开始了,那时候连杂志都没有,更何用说明文的“技术圈”研究?

不过比如JFK读大学的时候,同班同学的合影照片我已经找不到了,但我想那肯定是一个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而那张合影里面的许多人所做的研究,其实今天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了我们日常思路的一部分。所以,我这些胡言乱语,算是为前辈伟人摆一句吧。

家园 赞同

中国古代发展的障碍其实是从“技术”到“科学”,即对技术抽象化的能力薄弱,同时这种缺陷又致使了技术扩散传承的困难。

阿拉伯在人类文明史上贡献巨大,一度曾经只有阿拉伯人才能“学贯中西”。

家园 del
del
家园 我改过了,您看是否可以?
家园 呵呵,发什么样的贴当然不用经过我同意.

如果是真觉得改了好,那我是很高兴的.比明知道自己错了还一味高姿态好太多了.

不要用"您",用"你"就可以了.

家园 探究一下这后面的道理

跟您商量一下。

您所列举的这些现象,我基本赞同。主要是说中国的技术水平处在山寨的阶段,而对科学的追求同技术的发展水平脱节,也没有形成技术和科学的互相推动。

我是搞技术的,凡事喜欢探究一下后面的道理。看不出道理的事情,总觉得有点不满足。您说的中国的山寨技术圈,和境外技术圈形成无敌技术圈这个事情,我看还是有个经济规律在里面。

我自己这么多年,也折腾过几个软硬件的产品。虽然都不成功,但是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自己做,第一考虑的就是成本和风险。中国之所以现在还是山寨为主,我看主要是对风险的规避:毕竟赚快钱,更适合小规模的企业。利润薄点没关系,赚到手是真的。高精尖技术研发的投入太大,不适合企业起步,另外人才积累也需要时间。

那么山寨和境外,就这么相安无事了?我看,马上就要打起来。理由很简单,有钱大家都想赚,这是人性。境外的利润高,以前搞不过,因为山寨的资金和技术积累都不行,市场需求也不明了,反正境外有现成的技术,先用起来,解决温饱。现在有钱,有人,有市场,值得投入去发展自己的技术,争取高的利润。

是不是每个山寨都有这个勇气?大多数未必,但是当年一起起步的,如果有一家尝了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家园 回头一想

从小学接受的教育开始,接受的观念值得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但是我觉得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动手不足,所以有那么个空对空的科学观念。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