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英国铁路简史(0)---要想富,先修路 -- 奔波儿
北方地区好像都差不多。
一般都是和父亲平辈的,年龄比父亲长的。爷爷是大一辈,不是随便叫的。
人口现在才6千万。1913年,23,440英里=37500公里是相当大的成就。
而中国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刚过5万公里,多大的差距啊。
很多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或者是以我们中国人看来会毁了社稷的政策,英国人却能做得出来、而且还做得有理有据。
不说对待铁路了,当时英国政府对待自己的航空工业和海军的态度,真让人以为唐宁街全都拿起KGB的卢布了。
有时想想,难道英国人的精英一代、全死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了么?
或者是在眼看维持一个帝国希望不大了,就干脆破罐子破摔、过自己“一亩三分田”的小日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社会出现了一股要求政府进行社会改革的思潮,大家纷纷要求战后的政府应该是以全民就业为目标,并以此做为通往福利国家的踏脚石。在这一趋势之下,工党Clement Attlee(克莱门特·艾德礼)击败了寻求连任的丘吉尔,当选为战后第一任英国首相。在艾德礼主政期间,英国政府对国内主要的工业和公用事业单位进行了国有化改革。
1948年1月1日,以四大铁路公司为主合并组成国有铁路总公司(British Railways,后更名为British Rails,简称BR),交由英国交通委(British Transport Commitee,简称BTC)管理,该委员会则由英国交通部直管。
有意思的是,BR的LOGO是一对方向相反的箭头,这是否意味着英国铁路的命运将是矛盾重重呢?
国有化之前,英国的四大家铁路公司,各自过着“肥水水不流外人田”的小日子,从铁轨到火车头,一切设备都自家制造,哪怕是技术上已经落后于时代,哪怕是质次价高。因此呢,英国国有铁路总公司成立后,第一把火就是由政府投资12.4亿英镑,进行铁路的电气化改造。
按说50年代的12.4亿英镑在当年可是一笔巨款(相当于2010年的242亿英镑),可是国有公司的通病是冗员众多,那么多张嘴巴都张着大嘴要吃饭,政府给发的工资在战后物价飞涨的日子让许多员工入不敷出,因此拨款中很大一部分被挪用来增发工资。而且,BTC作为管家婆似乎并不擅长于经营管理,英国铁路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1962年的时候,年亏损额超过1亿英镑;1963年,时任铁路总公司总管的理查德·比钦(Richard Beeching)举起比钦大斧(Beeching Axe)引刀自宫(详见上篇),将英国铁路彻底推入深渊,贻害至今。
记得中国铁路面对困境的时候,曾经玩过资产剥离这招,这是当年英国玩剩下的。1962年,英国政府将铁路的非运营部分剥离出来,成立了国有的“英国铁路事务局(British Railway Board,简称BRB)”,提供线路维护、治安(铁路警察)、通讯(铁路电信)等服务,甚至该公司还为铁路员工专门成立了一家银行,并有自己的铁路员工招待所,有点像中国的铁道部。
即便是这样,国有公司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通病依旧,加上由于“比钦大斧”的祸害,大量铁路被废弃,设备老旧,服务差,乘客量锐减,到1982年的时候,跌到谷底,年客运量才6.3亿人次,而早在1900年,英国铁路的客运人次就已经是11亿人次了。
乘客们不满意,铁路员工更不满意,由于年年亏损,企业效益差,工资收入虽然是旱涝保收,可是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要养活一家老小人吃马嚼的,还是有些吃力。既然心有不满,罢个工闹个事自然是家常便饭。英国铁路工人并没有全行业统一的工会,而是按照工作性质组成各自的工会,其核心主力是“火车司机司炉协会”(Associated Society of Locomotive Engineers and Firemen,简称ASLEF),如果没有该协会支持,一般的罢工顶多也就持续个三两天,而一旦司机们参与进来,声势规模立刻就浩大起来,比如1955年那次大罢工,持续时间长达两周,整个英国的交通运输为之瘫痪。不过,司机们似乎只对改善自己的工资福利感兴趣,对整个行业的危机视而不见,例如抗议“比钦大斧”的全行业罢工就因为该协会不配合而不了了之。
1983年,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第二次入主唐宁街10号,这位“铁娘子”一上来,就掀起一波私有化浪潮,英国石油、英国电信、英国航空,英国燃气等国有公司,不管经营状况好坏,通通被大卖特卖。世人皆称,私有化就是“撒切尔主义之精髓(a crucial ingredient of Thatcherism)”。作为英国国有企业的黑典型,英国铁路自然不能幸免,撒切尔政府首先将隶属于BTC麾下的旅馆业给卖了,接着又卖掉了BR下属的铁路工程公司,然后是一些客货运线路。就这样,国有的英国铁路被零敲碎割,凌迟处死了。原有的客货运线路被分拆为25家小铁路公司,依稀又倒退回了二十年代的“四巨头(Big Four)时代"。
根据1993年通过的铁路法案(Railway Act 1993),BR和BRB的残存部分合并入新的BRB Ltd.,其主要业务是给退休的铁路员工发退休津贴,就这样一家企业,居然也是私有的。
公司转到私人老板手中,第一要务当然是挣钱,怎么挣呢?裁员自然是资本家们惯用的手段。一时间,铁路沿线,鸡飞狗跳。工人们只能以消极怠工和罢工进行对抗,但由于铁娘子的分拆使铁路工会分裂成若干小的工会,形不成合力,大批工人失去了工作,被迫离开铁路。
按说私有化引入了竞争之后,私人老板应该花钱更新设备,引入最新型的机车和客车,但实际上呢?处于投资收益率的考虑,大部分铁路公司在设备更新换代上舍不得花钱,以至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高速铁路在欧洲和亚洲呼啸飞驰的时候,大部分英国火车依旧还是二、三十年前的速度,而路上跑的若干客车显然是几十年的旧物。
至于普通乘客最关心的票价,倒是一路攀升。例如,自己平时得坐火车上下班,2008年8月的时候,每天的往返票价(就一站路)是1.8镑,而2010年的8月已经涨到了2.7镑,TNND!!!说起长途火车,比如从伦敦南部到苏格兰的阿伯丁,坐火车得花十个小时,路上得倒至少三趟车,而且票价不比飞机票便宜。既然这样,身为普通百姓,为什么不去坐更加方便快捷的飞机呢?
政府所预期的私有化将会使英国铁路扭亏为盈,最终证明是镜中花水中月。私有化使铁路公司的营运成本不降反增,比如以前设备维护和安保因为没有统一的服务商,导致费用大增,其结果是私有化后英国铁路的亏损额甚至比国有时期还高。
从私有化的效果来看,无论是营运商还是普通乘客,大家均怨声载道,可谓是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是双歉收。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话不多言,自此打住。
(全文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不过,既然是分拆为了25个小公司,他们在统一车票和行程查询的时候,还有面对调度冲突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列?
据说英国铁路是按段分别包给不同公司的,是这样的么?
p.s. 提前几个星期订票,还是能订到20以内的票的,只是需要转车,还需要盯票的耐心^o^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俺每天都试几次,发现黑手同志肯能真下黑手了。
我去年11月4日周三乘維珍9am開的車, 即日來回, 用了45英鎊, 算上young person的1/3折扣, 也是70英鎊左右, 不用200多英鎊吧? 當時便是anytime的票, 不算off peak呀. 你的219鎊是何時撘的? 給黃牛騙了吧?
原文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vatisation_of_British_Rail,文字摘自第8节Effects of privatisation关于“Fares and Timetable”的部分,即:
去nationalrail.co.uk上查了一下,票价还真如你所说,没那么恐怖。年初的时候,读报纸,关于火车公司乱提价的报导很多,这里没有仔细查证,想当然了。改!
我在倫敦到愛丁堡, 車票才30鎊(來回, 下同), 8小時, 火車要翻两翻, 但快2小時, 機票翻三翻, 卻2小時不到, 火車的唯一優勢只淨下在google map易找了.
當然, 你要乘飛機也要靠地鉄...
而不是意识形态导向。为了省钱,连核武器这种事情也可以和美国搞“合营”,别说其他的经营事业了。对英国来说,财政就是社稷。别忘了查理一世是为什么掉了脑袋,十三殖民地又是为啥分裂出去的。
天津造火箭 海南发射 船运
这个是新世纪的陆地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