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也议胡琏在石牌的Pose——和苍野兄 -- 北溟有鱼
http://www.ccthere.com/topic/2763834
苍野兄大作,令人激赏。小鱼不揣冒昧,和上一篇,权作添头。
胡琏在石牌战前,一共是写了几封家书。一封是给父亲的,苍野兄已作了精彩赏析;而另有一封给妻子的家书,其实也颇堪玩味。让我们奇文共赏罢!
家书内容如下:
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军人以死报国,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 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效 忠为宜。战争胜利后,留赣(州)抑回陕可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 念及之……十馀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枝,日记 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毋悲亦毋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
端的是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体现了伯玉将军高尚的爱国情操……不过赏析之前,请允许咱先把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搞搞清楚——这封《与妻书》究竟是写给伯玉的哪个“妻”的呢?
胡琏于1925年首婚,妻子是邻村的吴秀娃。据说那是一场不幸的包办婚姻——8过倘若没有这段“不幸”的婚姻,我们这个时空里是否还会有胡伯玉将军可就大大地可疑了——因为胡将军投考黄埔军校的盘缠,正是吴秀娃变卖了所有陪嫁首饰,才凑出来的。
胡将军后来如愿进入黄埔,踏上征途,与远在陕西的妻子音讯渐稀。可以理解嘛,大丈夫志在四海,为国忘家,匈奴未灭……委实叫人佩服!
不过1931年,大约是觉得国事大定,应当尽早解决个人事宜,以便更好地,更安心地为国民革命服务——于是我们的胡伯玉将军又一次洞房花烛了。新婚妻子名叫曾广瑜——很好听的名字,比什么土里土气的吴秀娃要知性得多。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曾广瑜MM有个哥哥名叫曾粤汉,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四师师长(谢逸云前辈指正,应为团长)。刚从军校毕业三年多的青年军官,转眼便成了师座大人的妹夫,端的是青年才俊,前程似锦……
只是,似乎我们的胡将军也许因为公务繁忙,可能忘掉了什么事情。他并没有将新婚的喜讯告诉远在陕西农村的吴秀娃。
可怜的吴MM一直独守空房,勤俭持家,照顾公婆。直到1933年,与胡将军分别8年后,胡将军新婚2年后,她在千里迢迢赶去探望自己久别的“丈夫”的时候,才得到胡将军已经琵琶别抱的消息。
嗯,现在大致搞清楚了,这封《与妻书》的收信人大约应当是曾广瑜MM。那下面,一起来玩味玩味这封信的内容吧!
我们知道,胡司令还是一向自诩“清廉自持”的。他在《金门旧忆》中就曾怒责:“国民革命军最为人所诟病的是贪污”。胡司令起于寒微,连参军路费都要靠妻子卖嫁妆来凑,想必深知民间疾苦,肯定会注意自己行止吧?
嗯,确实,胡将军在国府诸将中,决没有汤恩伯、王耀武那样“多金”的名声在外。但必要的时候,他出手还是大方的。一个有据可查的简单事实是:1945年胡将军掏私款,在南京城为老搭档杨伯涛置办公馆一套。杨军长此后带着对胡司令的深深感念,一直誓死效忠,最后进了功德林。
嗯,就是这样,胡将军“亲老家贫”,胡将军“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
从家徒四壁,到可以出手给副官在南京城里买公馆,我们“清廉自持”,素来讨厌贪污的胡司令是怎么做到的呢?
史料繁浩,太多的故事已经湮没无闻了。如今的良心青年历史发明家们,更关心的是胡军长如何在经营了三年的坚固要塞上,在十倍于敌的友军的环绕配合下,率领装备精良,甚至优于当面敌军的国军主力“孤军奋战”,进行着“成仁公算实多”的英勇战斗。而胡军长的“节俭温饱”之术,则似乎无人深入发掘。
不过,要感谢另一位大名鼎鼎的国府名将,帮我们揭开了胡司令“节俭温饱”之术的冰山一角。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十二兵团司令,胡琏的顶头上司,黄维黄将军。
胡琏和黄维在双堆集突围时曾相互约定谁能跑出去就代为照顾对方家属。结果众所周知,胡将军天生祥瑞突出重围,黄将军被俘。
脱逃的胡琏受命负责十二兵团的善后工作,国府仁慈,规定所有少将以上军官,无论阵亡还是被俘,一律给家属五根金条做为抚恤。但当黄维的妻子蔡若曦(感谢沧海晨星,应为蔡若曙)去找胡琏时,胡琏不但不给,反而骂道:“整个兵团都让你丈夫弄没了,你还好意思来要钱。”
抚恤金最终没落到蔡MM手中,可也没有退给国府。这其中的故事,可真是引人遐想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行为举止,私德公德,和他们的校长雄奇公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把玩,恩。
孤军奋战,决心杀身成仁的胡伯玉胡将军送花。
不会吧,这也太过分一点。这不是底层士兵的口粮,也不是空饷,是一起浴血托孤的战友诶。
老实讲呢,有些狐疑,老胡虽然狐狸精,墨钱不至于到这个份上,有的是别的途径。
当然,我没证据。只是觉得于常理不合。
杜聿明、陈诚。
兄弟说得太绝对了,绝大多数吧。
老杜还得益于有一个好女婿;陈诚,老哥你也知道,他不能算是黄埔生,算是黄埔系没错。
毕竟是在和日本人认认真真的打仗,没有学桂永清临阵脱逃,更没有去当汉奸。
打仗之余,写两封注定要发表的“家书”,炒作一下自己,提升一下形象和人气,确属私心,也毕竟算不上什么大错。
至于抛弃发妻,这个也还有可恕之处,毕竟不是自由恋爱结成的夫妻。TG的第一战将林彪也做了同样的事情。问题是胡童鞋的作为毕竟比育童鞋恶劣一些:他可是靠发妻卖嫁妆换来的前程!
当然,胡伯玉抗战卫国,对中华民族还是有功劳的。孔子要我们“忠恕”,对于胡将军的“小节”,我可以忽略,可以“为尊者讳”。
但是,倘若有些人对国府诸将拔高得离谱了,甚至借机卖私货了,那俺难免忍不住,要把背后的故事好好抖落抖落。
不过,胡伯玉是把金条咪了,还是挪作其他“正当用途”(比如接济更需要的官兵眷属)了,没有可靠来源,小鱼不好乱说,于是“遐想”……
当然,胡将军不是个小气的家伙,从他自掏腰包给比较缺钱的杨军长买公馆来看,他对袍泽还是大方的。那么不肯给蔡MM抚恤金,大概真是恨黄维入骨了。
不过即便是他本人没有咪钱,扣住袍泽抚恤金不给发,也是在不是什么光彩作为。
特别是,他和黄维还有“照顾对方家属”的承诺在先。
有一说一,谁也不能夹杂私货,KMT要是被拔得太离谱了,那我们现在还得叫中华民国,我们的大头领还是得空一格。
这些人抗战卫国是一方面,值得褒奖,那时候华夏同仇敌忾,连土匪们都知道掉炮朝外打呢;但另一方面,这伙子杀起泥腿子来,那小刀磨得也是飞快,良心也是黑了黑了的。
蔡若曦,应为蔡若曙,请察证
百度误我……
花谢,即更正。
虽然胡琏有一大堆的祥瑞,但打仗的水平,还是要比黄维高出不少吧?
胡琏于1925年首婚,妻子是邻村的吴秀娃。据说那是一场不幸的包办婚姻——8过倘若没有这段“不幸”的婚姻,我们这个时空里是否还会有胡伯玉将军可就大大地可疑了——因为胡将军投考黄埔军校的盘缠,正是吴秀娃变卖了所有陪嫁首饰,才凑出来的。
胡将军后来如愿进入黄埔,踏上征途,与远在陕西的妻子音讯渐稀。可以理解嘛,大丈夫志在四海,为国忘家,匈奴未灭……委实叫人佩服!
~~~~~~~~~~~~~~~~~~~~~~~~
这也是广大我党干部个人生活的写照
这样的我党干部成吨计。
黄维,黄培我将军。。此外陈辞修虽说算不上陈世美。。。但也和他差不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