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河里发大水了 -- 北纬42度

共:💬15 🌺16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河里发大水了

俺这个河,不是西西河,而是真的河。最近各地都在抗洪救灾,俺也凑个热闹,俺就是个半瓶子醋,又懒得查资料,基本都是印象里的东西,说错了请各位大牛手下留情。

关键词(Tags): #洪水通宝推:乌柏,
家园 黄河篇

其实连五千年前的大禹都知道治水要疏不要堵,可为啥到现在还是修堤筑坝?还是老问题,中国人太多了,没那么多地方给河流行洪,咱简单算一下,假如一条河长 1000公里,两边各留出10公里泄洪区,总面积就是2万平方公里,中国东部比较典型的人口密度比如河南,是每平方公里600人,乘以2万,这就是上千万人啊。中国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也就是移民100多万的规模,这还问题多多呢。移民上千万基本没戏。著名领袖常凯申不信邪,做了一次试验,果然黄河下游上千万群众受灾。

为了和河流争地,只能靠筑堤了。但中国是季风气候,降水很集中,汛期水很大,平时河流却没这么大水量,堤内很多河滩地都荒着,中国这种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哪能让地随便荒着,于是乎,荒的地方也种上地了,一开始这些地方听天由命,汛期发水淹了也就淹了,但咱们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哪能轻易接受命运的安排,很快,大堤内又筑起了生产堤,形成了大堤套小堤的模式,有的大堤里面的河滩地还住了不少人,比如说,黄河大堤里面现在还住着一百来万人没迁出来呐。

可修了堤问题就来了,洪水带来不少泥沙,以前大水流到哪就沉积到哪,现在只能沉积到河道里了。于是乎,河道越来越高,洪水水位也就水涨船高了。没办法,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咱就接着修堤吧,可堤修了人家还是接着淤啊,于是就再加高大堤,简直就是个恶性循环,可咱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就是不信邪,虽然失败很多,但几千年拉锯下来,很多地方终于出现了奇观 ——地上悬河。最壮观的地上悬河要数黄河,每年淤高几厘米,要说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据说以前也是水草丰美,植被丰富,可由于气候变迁和俺们老祖宗不停的折腾下,终于把植被弄没了,没了植被保护水土,黄土被雨水一冲就进河了,黄河当仁不让的成了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这么大的含沙量,又是几百年下来,河道就越来越高了,开封附近高出地面13米,济南也高出5米——要知道济南附近黄河河道历史才一百来年。由于筑了生产堤,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更大的奇观—— 悬河中的战斗机——对不起,说错了,是悬河中的悬河,黄河主河道比河滩地要高,河滩地比地面还要高。于是乎,洪水一来黄河就从温顺的小绵羊变成了狂暴的大灰狼,北到天津,南到淮河都留下了大灰狼疯狂的足迹。苏联人曾经想驯服这只大灰狼,在三门峡那设计了个大坝,可苏联人根本没接触过高含沙河流,结果就杯具了,用了几年水库就淤积得够呛,最后把上游也给淹了,三门峡上游黄河干流在峡谷里没啥问题,可支流渭河就不行了,渭河流经的是富饶平坦的关中平原,人口密度相当的高,哪受得了这么淹,最后三门峡大坝只能低水位运行。

形成了悬河怎么办呢,有人说,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淤下来的少了。但原来的那些泥沙还在,悬河还是悬河。那不能挖沙子把河道挖低么?小河容易,大点的河部分河道也不难,比如为了通航经常要用挖沙船疏浚河道,把河流主航道挖深,再比如俺家乡计划把流经市区几十公里长的主河道扩宽几百米以方便行洪,水利部门就发了几个挖沙的执照,挖了十几年水利部门没花一分钱(很邪恶的想,估计还赚了不少钱肥了小金库)就把河道扩出来了,不过像长江黄河这种级别的大河全部挖深就难了,简单算一下,1千公里长10公里宽的河道挖深一米就是100亿立方米的土,几百亿吨,高速上那种超载几十吨的卡车还要开上亿次才能拉完,这么多土放到哪也是大问题,何况你这边挖人家那边淤,比如黄河一年淤积下来的就要上亿立方米。

还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流得慢了泥沙就沉下来,水流得快就把泥沙冲走了。洪水来不来是老天爷的事情,但有了大型水电站咱可以人造洪水。黄河90年代经常断流,结果淤积了大量的泥沙。可自从黄河上修了小浪底水电站,咱每年都要造点人工洪水玩玩,学名叫做调水调沙试验,到今年已经是第十次,不但能冲刷黄河泥沙,而且通过塑造异重流——黄河高含沙的水,进入小浪底水库后,由于密度比水库里的清水大,会沉到库底流动——还能把小浪底水库里淤积的泥沙带出来。不过今年这次试验出了点小意外,郑州花园口出现了1996年以来最大的洪峰,流量每秒6700立方米,弄得下游很紧张,滩区居民上生产堤抗洪,不过还好只是虚惊一场,倒是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十次调水调沙试验的确显著冲刷了河道,今年这次花园口洪峰水位(海拔)93米,可98年仅仅每秒4700立方米的洪水水位就 94米了。

说起水力冲沙,最后再跑个题,说说黄河流域的淤地坝建设。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耕地大部分在坡上,一下雨,就把营养丰富的表层土冲走了,土地非常贫瘠,曾经看到某些“历史学家”考据说,抗日战争时陕北某地亩产极低只有几十斤是因为某组织瞒报了不该种的东西,其实黄土高原地区没发明化肥的时候,那里亩产几十斤甚至十几斤粮食很正常。解放后,政府号召大家筑坝,有了坝在前面堵着,水就留了下来,水冲下来的营养丰富的表土也随之淤积下来,慢慢就淤成了平地,有了土有了水有了肥,这里就成了高产田,同时还解决了黄河的泥沙问题,双赢啊。不过人扛肩挑愚公移山的方法费工费力,就有人动了歪脑筋,雨水能冲土,咱就造点人工小洪水吧——买个水泵上山,拉上电线,往需要建坝的地方挖一条沟,水泵开动冲水,然后派几个壮劳力在沟边上往水里扔土就行了,这被称为水坠法筑坝,极大的减轻了筑坝的劳动负担。有了这种先进方法,淤地坝建设就大规模铺开了,建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建了十几万座淤地坝,据说黄河泥沙减少80%应归功于淤地坝建设。

下面再说说可怜的淮河

关键词(Tags): #黄河通宝推:邻居大哥,容易,桃子甜,回旋镖,老老狐狸,njyd,昔杨今雨,胡丹青,乌柏,
家园 花之,深入浅出
家园 这样的新作值得鼓励

希望可以慢慢写,引入更多些相关资料。水利直接和农业及许多人的生计相关,把水资源整好了和满足能源需求的重要性不相上下。

家园 如此好文,怎能不花?

北纬兄一定要写完,别像某个鲶鱼一样,天天挖坑不填。

家园 好文。顶之,花之/

著名领袖常凯申不信邪,做了一次试验,果然黄河下游上千万群众受灾。

这样的句子太棒了。

家园 我以前只知道有过冲水拉沙,用于沙漠地区拉平沙丘。

  没想到黄土也可以。

  

家园 好文!潘季驯的“束水攻沙”历史已经很悠久了!
家园 黄河清,圣人出

现在看来并不仅仅是治理一条河道,防洪抗旱的问题,其中有着流域经济政治安排的内涵。但历朝历代能够做到十年无大水就足以自夸了,这充分说明现代生产关系水平的低下,上层建筑尽糊弄事了。

家园 束水冲沙

最迟明清之际就总结出来了。

唯一的法子。

家园 好文,赞一个
家园 淮河篇呢?

咋找不到(⊙o⊙)?

家园 说起来惭愧

本来淮河篇长江篇都写好了,结果电脑挂了,后来忙,就没心思重写了。。。备份工作很重要啊

家园 啊……

家园 宝推“淤地坝”,当年大寨就是从建淤地坝开始起家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