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抛砖引玉,讨论一下毛时代的人均收入以及如何看待当年的艰苦 -- 洗心

共:💬215 🌺1354 🌵1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唉,XXX自己就是个思想飘来飘去的人

看过他的一些文章,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 当然,他们这些保钓前辈,境界还是值得佩服的。

你还是需要多修炼啊,你的主贴里一个$410就被人追问的口不择言。画虎不成反类犬,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表述清楚来说服他人,写那么长的理论文章有几个人看呢?

家园 价值观和文化固然不同,但和我说的不是一码事

我说老太太有点大材小用,也不是说她去当官或挣大钱就是“大才大用”了。我强调的是博士的知识对于教高中来说很多是用不上的。教书育人是头等大事和英文博士知识荒废并不矛盾。中国文化里的官本位导致很多戴着博士头衔的各级官员,这是一种人才浪费,因为一般来说当官并不需要博士的知识。同样,博士教高中也是一种知识浪费,因为没有用武之地。

回复
家园 你还是太功利了

下面牛黄解毒丸说得好,教书育人本来就是头等大事。20世纪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做了N年(N>5)失败的乡村教师,德国人的评论是:“乡村教师不是那么容易当的,他没有相关的才能做好”;有中国人却坚持博士教高中就一定是浪费。从中可见价值观的不同。 什么叫做大事?“学而优则仕”才是大事?传道授业解惑就不是大事?

另外,你不是学物理的吧?“听过爱因斯坦物理课的学生们是很幸运的”,我没有听过学物理的这么说过,学术又不是追星,没听说过爱因斯坦讲课特出彩。 “听过费曼物理课的学生们是很幸运的”才是真的--费曼讲物理深入浅出,别具一格是公认的。当年霍金在我们校园里常常坐着轮椅转来转去,除了和他同行合作的没人理他,这才是正常;霍金到中国去,和物理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来捧场,这才是学术功利到变态。

家园 对的。读书实践的作用就是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谢谢。

现在比较搞笑的是,所有的文章都被归类到垃圾站里面去了。

家园 谁有时间和闲心去理睬那个loser啊?

有那么大精力,还不如去挣美刀了。

另外,毛泽东时代的教育也是被严重妖魔化。对比前30年,后30年,我们可以看出很清楚的结论。

家园 您这帽子可不小啊

有中国人却坚持博士教高中就一定是浪费。

首先,说老太太教高中是大材小用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在中国人中有多大的普遍性俺不知道,也没想当那个“代表”。所以建议您最好换个词。

德国人的评论是:“乡村教师不是那么容易当的,他没有相关的才能做好”

您难道不觉得:见到英文博士教高中就说德国重视教书育人并反过来说中国人太功利,和“八竿子打不着物理”的霍金追星族相比,捧霍金的国人未必懂物理,赞老太太的也未知老太太的教学效果。二者在本质上其实是一回事吗?

如果赞老太太坚持某种价值理念,我同意。说国人“学而优则仕”太功利,这也是我的看法。“学而优则仕”和“学位高则教”,二者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学而优”和“学位高”都不必然表示其具有相关的才能,怎么前者是“功利”要鄙视,后者就是重视教书育人,就高尚了?

我说老太太大材小用,也许是这个“小用”让人觉得有些轻看高中教育。这不过是遵从人们日常用语的习惯而已。同样是教书,博士教大学生,硕士教中学生,大学生教小学生,才更能体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我不认为这是“功利”。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才真正体现了一种科学精神。

家园 天地良心啊,我可是劳动致富啊,没有不法横财呀
家园 有同感,

曾经和一个德国朋友哀叹中国启蒙之艰难,他很诧异的说,“有那么难么?只要每个县有那么几个有心做这事的人,从影响当地的学校开始,渐渐就可以影响全县了”。

----唉,有些话说多了显得空洞,那时候真和几个好朋友约定40岁之后一起去办教育。那天一朋友给我说,十年前人生目标是华尔街,现在华尔街可以随便去了,又觉得很空虚。我说,空虚什么,有那个时间感叹,去西海固教书好了。

家园 终于得宝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家园 【商榷】真正的战士不抱怨和叫苦

真要抱怨,大多数河友都要排队到月球上去。

6070年代有句话,叫做老实人最聪明。某人的父亲拿这个当了一辈子座右铭。结果招工没去,上学推让,种了一辈子地,交了一辈子粮。把希望寄托在某人身上,结果考上大学的时候碰上教育产业化和扩招,一把掏空了家里几十年的积蓄,到大学里才知道“农民”是被用来骂人的。

毛时代不是花好月圆,但人心里面的一杆秤总是有准星的。而改革开放之后鼓励的是不择手段,泥沙俱下,谁敢说前途是光明的?

说句挨砖的话,总感觉楼主的骨子里有一种“精英情节”,和“井底望天”前辈类似,这是我所反对的。当代的英雄绝不可能超脱出群众的利益。楼主想启蒙大众,请问又是向哪方面的启蒙呢?

家园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夫子未曾曰过: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家园 360斤粮食

360斤粮食

象地瓜5斤算一斤

自留地每人1分

个人可以养鸡(没粮食,数量不会多)、养羊

那时候打铁的等到处走,一封介绍信即可

工人买的菜也是农民种的

感觉那时候管制远没有宣传中那样严厉

专门问过,60年代就有私人开饭店的,物资应该来源于黑市

《芙蓉镇》没看,不过好像也有开饭店的,而且很有钱

家园 老观要有信心

在西西河,是大家消闲的地方; 也是学习,了解,和在认识上“革命”的地方。

咱们后生晚辈没有经历过的,您耐着心,细细地讲来,咱们不就知道了?西西河,还是个那个摆事实,讲道理的地方。

家园 支持。“井底望天”局限性很明显,但楼主可能言不由衷

毕竟西西河不是畅所欲言的地方。

毛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全开放,全改革;才是真正发展内需,立足自身,产业升级和转型。

家园 回忆的误区

人在回忆苦难的时候似乎总有放大的倾向,所以有唐骏之类现身说法讲成功励志故事的时候,编着编着就把自己也感动得信以为真了。

这个也和后来的个人境遇有关,就拿我妈做例子吧。我爸是老师,家里4个孩子,我妈总要算计着我爸那点微薄的薪水和粮油票如何渡过一月。有时我妈干完活很晚回家,发现米桶没米了,大概是忘记了提前嘱咐我白天先去条件稍好的邻居家借两三斤,现在想来,着实凄惨。我哥从小是我外婆带大的,因为她家条件稍好,主要是因为她家有市里的领导干部“驻队”(大概就是领导干部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的驻点,当年舅爹也在市里当官,到底多大我一直不知道,只知道能量很大,农转非带安排工作对于他是易事,据说他安排的人“没有一个连就有一个排”,听我哥说他在他家玩的时候,市委常委、公安局长等经常在他家打扑克)伙食较好。在我出生之前,我那位当年任妇女书记的二姑妈曾经用生活困难和国家政策(那时开始宣传计划生育了)试图动员我妈将我计划掉。外婆闻之,速来我家,并对我母亲承诺完全负担我哥,而且肯定双凤双龙,又是一个大胖小子,7斤8两的我才得以出世,当然也是在多年后我发现我还有个哥。但即便如此,我妈还是总是念叨“还是毛主席的时候好,这邓矮子害死人”之类的话。咱也算天资聪颖一直是优秀学生还算读了点书的人,说实话,我进了大学也不大理解母亲的感受。

还有,即使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历史资料、思维逻辑的条件下,还有个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的问题,也就是河里常说的屁股问题。比如在中国,尤其是知识分子口中,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要么是假设进入了恐龙特急克塞号里的那个时空隧道,彷佛前三十年如果老毛不死,这后三十年就和前30年一样,或者还不如,那个捏造的饿死三千万只怕还要再添个零,等等之类;要么就是刻意抽离各种客观条件,盲目地拿中国和欧美和亚洲小龙小虎们比,暗示“如果,那么...”,或者“如果不,那么...”。这是典型的舆论封锁+洗脑的宣传方法。

网络兴起之初,发现网络真是一个好地方,能提供海量的深入思考社会的素材,有很多释疑解惑的好东西,所以现在有人说网路让知识贬值的很快,所以不奇怪,中国的大批冒充政治明星的经济学家成了大家批驳痛骂的砖家。而我是在大三,才从早一年毕业的社科系校友手上买了套毛选四卷本,也没认真读。

记得我大一的时候写的社会实践报告,就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当然非常粗浅,大概就是关于城乡和工农剪刀差以及税费过重等问题。好像中央正式提出这个问题,是在我毕业之后。

至于印度,我没去过,但巴基斯坦我呆过,两国应该还是有可比性的,说他们的穷人不如中国的70年代,我完全同意。比如说印度孟买的贫民窟还算好,好歹还是印度上海、印度纽约、印度香港的城中村,总算是一份家产,而那些乡野赤贫是彻底的无产者,甚至掘土蜗居,类似土拨鼠。网上也有超级驴友到印度观光拍照留念,看看那些照片我完全不觉得惊讶,因为这和我的判断完全吻合。虽然这几张照片是浮光掠影窥斑见豹,但毕竟是第一手材料可资佐证。

跑个题,再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医疗,这是除吃饭之外第二大的社会福利问题。那时的全民医保制度,我家姊妹四个都曾受惠,而且都是大问题:大姐16岁时,突发风湿性偏瘫,治愈;二姐6岁时被货车上掉落的棉花包砸断大腿,骨节错开6公分,治愈;我哥9岁时被当年差点进入省篮球队的父亲一巴掌打歪了脖子,治愈;我5个月时严重高烧,好心的夜班护士发现我病情严重,紧急治愈,这个拖不得这个。这些当年的辛酸往事我妈总是反复提起,但当我面对更多社会现实的时候,我就会慢慢反省,我不妨也来做个假设:要是当年的情况推后30年放到现在,情况肯定不会更好,只会更糟,而且很可能糟得多,瘫痪瘸腿歪脖这样严重的后遗症放在金钱横行医德丧失人心不古的当下,不是没有可能。说的再严重点,家破人亡的可能都有,比如我那样的情况,把人家路过的好心护士都吓着了,要放在如今,谁会多看你一眼?你没钱人家只怕还要轰人。如果说对医务工作者我保留了好多年的感激,可现在面对已经魂在天国的母亲,我只有对庸医巫医们无言的愤怒,并将那份曾经的感激之情抛向地狱送给魔鬼。我要深深忏悔的是,我仍然走进了从轻信到盲从的误区,不,深渊。

话说回来,我在卡拉奇的时候因为感冒引发咽炎,门诊费折合人民币70元,比药都贵,而且还不灵,我自己又到药店买最好的进口红霉素,折合100多元。那医院远远没有中国医院门庭若市摩肩接踵一诊难求,大概是因为贵,而人越少当然就越贵了,这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看医生身边墙上的招牌,都是大英帝国的名头呢,在中国估计就是主任级专家呢。由此不难想象,印巴等国现在的医疗状况,尤其是穷人的健康水平了。

如果想想中国当年那么多人口,工农业基础那么薄弱的情况,都没出现印度现在都如此普遍的问题,恐怕就可以得出更加客观的更加符合历史的结论。

关键词(Tags): #三农通宝推:柳随风,左手拈花,iwgl,铸剑,dongdream,天狼星,篷舟,润树,慕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