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砖家的业余教育经验(原载于sonicbbs) -- 砖家
哈哈,我长这么大,你是第一个说我智商很高的人。。。
简直有点感动了。
其他学生跟我并驾齐驱是因为智商比我高,做题多,而且学习方法好,我自己最开始的学习方法并不好,是不断摸索改良,才找到好一点的方法。
至于我自己真不算智商高,唯一出色点的是专注程度,当我确定自己的目标之后,我会专注的去实现它,心无旁骛。比如奥物那段时间,我唯一的娱乐是听古典音乐,游戏电视都戒了,等车回家的时间,都在想物理题。
硬性的练习可以依靠逼迫,但是自发学习才能有这种专注和投入。
另外我考大学那会儿是十年前,不算太强的代沟吧。
顺便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可能也误解你的意思了。
我的父母仅仅是没有逼迫我学习,在他们能力范围内,让我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已经很努力了。他们只是让我自己去寻找喜欢的事情而已。而且当我偏离正常道路的时候,他们也会修理我的。
顶你的回答,那个韩国学者说的太在理了。
永远不要研究英语,学就可以了。
只是考生的人数太多,才造成高分段的区分度不够。如果把题出的很难,让高分段有足够的区分度,低分段的区分度怎么办呢?
要我说,高考考题需要分档,考top2的和考三本的就不该一张试卷,否则肯定无法兼顾两头的区分度。录取时各个学校给各难度试卷分别划线,顶尖学校可以只收难卷高分的学生,简单卷刷满分也没用。
如果美国学校只按SAT成绩录取,对顶尖学校来说SAT的区分度也是不够的。
我当年班主任是北京市特级教师,多次参加过出题和判卷子的工作。他说过每年高考出题都有难度系数,就是说平均分大致要在什么地方有利于区分考生择优录取,没一次能做到的。
但很多时候,出于竞争关系,学习成绩越好的,越容易假装喜欢玩。我对这种人是深恶痛绝的。我印象里,小学同学没有这样的人,当时我是真贪玩,初中同学里也没有这样的,同上,大部分同学都是真贪玩,高中同学里,有那么几个,最甚者是在高三,常到我旁边说某某同学最厉害了,今天又去玩什么了,还考得那么好。我不去搭理他们,用每次模拟考试超出第二名二三十分来回击。
发现你和我是同病相怜的,我小学的时候遭遇了这种事,在我的奋力抗争之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泪流满面的读完我的作文并且回答了老师的怀疑,老师才把他的评语撕掉。
那时候除了个别省市全国考卷都一样
每科一本、32开大小、200来页厚
而且还有统计每道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现在各省从教材到命题都喜欢自己玩自己的
情况又大不一样了
跟大环境走吧。
可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我看过她的教材,整个初中,数学和物理难度明显小于我们上初中的年代。
比如,三角函数只有很简单的直角三角形应用,正弦定理提了一下。余弦定理、和角/差角/倍角/半角/万能公式提都没提;圆与三角形里面,切线长定理/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弦切角定理等也都没提到;绝大多数定理证明都不强调,以至于连定理名字都不提。
比我们那时候多了点矩形图曲线图、初等概率等统计内容,合起来大概还上了近一个月。但如果在大学里数学系学那点古典概率问题,不超过三节课。
一言以蔽之:宽而浅。
物理课本,最搞笑的一个是比热容的测定实验:记得我们那时候讲的是两个铝盒、软木十字垫,带孔软木塞,冷水、加热的铜块等原始工具,结合尽量减少传导、对流、辐射的热传递损失来进行测定。里面的关键就是如何减少热传递对实验的实际影响,这对科学实验是很实际的。
现在呢?直接给了个电子仪器,原理都没了。问题是:这样的实验有什么用?
比如砖家所说的班级,总有人是后几名的吧,你能说他们的家长是失败的吗?
如果他们的成绩上去了,那成绩下去的就是教育失败吗?
真正的失败教育你们见都没有见过!
你说得简直是无懈可击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我哥回去真把题目认真读了两遍出来给我妈说,知道怎么做了,后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问过我妈了”-要是读了十遍还不会呢,家长也放弃,孩子将来去当送快递的?
前1%天才和后1%蠢材怎么教育其实不要紧,不是太过分的话,他们都能自然走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去。但是中间的那些,才考验教育水平。一个县长,一个小学教师,一个水管工,可能天赋差不多,不同的教育造成差别很大的发展。
“余弦定理、和角/差角/倍角/半角/万能公式”这些我怎么记得是高中内容?我是七十年代末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