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15年前的一个低碳想法 -- 大道无痕

共:💬40 🌺9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家用的小空调产生的热量回收确实有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正好和你说的反过来,就是热量太大家庭无法使用。

这个回收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我也是化了大量的时间才有一些解决思路。

家园 一个空调机功率也就1000w左右吧?
家园 1000W还小?
家园 文科的也能来讨论吧

做得项目中有地热项目,其最初原理类似于你的想法。你可以查查相关的原理,冬天供暖,夏天制冷。基本的工艺原理算是初步成熟吧。只是成本方面尚有待加强。

家园 有一种小空调是这样的

做得像个大音箱,本质上是个风机,里面装个水槽,可以放冰块,也可以放水。出的风短时间内是凉的,但是长时间就会导致室内潮湿,短时闷热,长期毁坏物品,大杀器。

或许可以改进一下,加上个热交换管隔离开。

但是一个核心问题在于:

抽水所需要的能量很大。

虽然没有具体计算过,不过将水从几米深的地下抽取出来,消耗的能量也不会很低。

管道内的水垢,以及与地下水连接的衔接问题,水温的监测和控制,抽水频率的控制,都很复杂。

复杂,就是大工程了。

以前的大厂用地下水降温,显然是因为具有大工程组织能力。一般家庭恐怕很难。

现在的空调要省事得多。

但是,最最致命的问题在于:

这主要只适用于郊区及农村家庭使用。

城市,特别是高层住宅区,打几十米高的水上去是很难的。

这样,消费者限定于购买力最差的群体,产品不容易打开销路。

假如这个法子用在高层建筑上,确实防火问题都解决了,但是现在连消防都没有能力打那么高的水上去,所以肯定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

因此结论是这个事情从技术上讲阻碍稍微有点多。

所以这个法子

家园 既然这个帖子被顶起,也说两句吧

其实,利用低温水冷却空气远不如直接利用低温水本身,比热容在此是关键。

1980s中期读中学时,我也曾萌生类似的想法。当时,家里的自来水(我生活在城市)是厂里自打的深井水水源,水温基本上四季恒温,冬暖夏凉。我当时的想法是,在室内墙壁、屋顶密集铺设水管,令上水先经过室内水管再接到厨房和厕所的龙头及水箱,这样就可以利用深井水的冬暖夏凉来调节室温,此想法还跟父母说过。不过,很快因搬到新家自来水成了市供的河水水源,四季温变很大,这招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而不再提起,替代的解决方案则是电扇+脸盆+毛巾,就是现在的所谓“空调扇”原理,我在1980s就这么土法上马用过了。

到了十来年前,偶尔的情况下,我在淘宝赫然发现一种售价低廉的“空调”,该空调使用现成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挂机,但管道简化,也没有电子控制部分,就是纯粹的热交换器,然后用小水泵抽取井水通到“空调”里,经热交换后再回流到井里。卖家声称效果不错,耗电比空调小的多,整套设备也就是常规空调的零头,几百块钱而已,可以说已将我年少时(也包括楼主)的想法实现了商品化,但看销量似乎不佳,而且骂的人不少,估计制冷效果很有限吧。

从技术上讲,最佳的利用冷水制冷的办法其实还是用常规空调的压缩机原理,区别是室外机组的散热器直接安置于冷水中,通过“热量搬运”来高效制冷,这比直接搬运冷水的效果强很多,更比用冷水冷却空气的办法强。现在有一种利用空调废热提供热水的商品化解决方案,不少发廊就在用,在此基础上,如果有冷水水井,加个水泵把冷水抽到废热热水器的水箱里再回流回井,这就是终极解决方案,而且已经全部商品化,自己拼凑一下即可实现。

家园 这种空调实用化很多年了

最简单的就是抽地下水然后蒸发制冷, 只能夏天用。

20年前读大学的时候, 苏南来的同学家里就在用,据说挺多,因为很便宜。

现在澳大利亚,发现这里很多房子也有这种制冷的设备,而且还是做为一个卖点的。

总的来说运营费用应该比普通的空调便宜。但是考虑到湿度和冷却水来源的问题,并不是普遍适用。

比较高级的版本是在室外地下按照热泵,利用地下温度接近恒温的特性提高空调的热交换效率。这也是有很多成熟产品的了,模模糊糊记得日本的空调厂家10几年前就开始搞产品了。不过这东西初期投资比较高。

家园 最便宜且高效的就是改造现有空调

就是前面所说的在空调废热热水器的基础上加引水管和水泵即可,此法可以大大减少空调制冷的电耗,井水水温比较恒定的话,甚至冬天可以用此法来制热。

空调废热热水器的改造费用不高,从家用分体空调到中央空调都有。

家园 youtube上DIY这种水空调的一大把

从低碳角度讲,觉得还是太阳能板带电空调更低碳。

家园 那造价会高很多

需要蓄电池和逆变系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