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011-Minivan之年(1):空间 -- GPRS
从现有的资料看,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动撞静的事故。
肇事的BMW 5系直行,时速超过200公里/小时。被撞的(从图片分析似乎是北美第二代的)Odyssey正在转弯,考虑运动方向和过弯可能的减速,在直行方向上可能是没什么速度的,至少相比200公里/小时来说几乎可以忽略。
结果就是BMW以200公里时速撞击几乎静止的Odyssey侧面。而且,BMW应该不是完全正面迎头撞上去,车头两侧撞击应明显不同。这是一个以纵向最大刚度切向对方侧面的撞击动作。对于任何车辆来说,侧面都比正面薄弱,而MINIVAN的侧面也是全车相对薄弱的部分。这样的结果在这样的相对速度下是可以理解的。另外一个很出名的类似例子就是前一段北京长安街上天籁的肇事。
再换个简单的说法,两车互换一下位置,Odyssey以200公里时速来撞正在拐弯的BMW,BMW里有几个活人就死几个。这样的事故已经属于疯狂。
但的确还有义和团用自己的疯狂来比车。前面有人转国内论坛上说:大家互撞,凭什么我吸能;后面就有什么军的大师兄拿180公里撞高速公路护栏来作为他车好的证明,还‘镇静’的拍照片来炫耀。毫不夸张的说,这都是些亡命之徒。如果说我以前一直不齿外国厂商在中国和某些利益集团的私利长时间的结合,疯狂加价掠夺,阻碍技术进步的话,那我现在要转身鼓励中国所有的厂家加价,加价,再加价,超额利润收归国库,让这帮孙子永远买不起也开不起车--等他买的起了,他看着这价格,也会长点人心,爱惜他的钱,也爱惜他的车--我是不指望他们爱惜别人的生命了;而在义和团的大旗之下,他们显然也不在乎自己的命。
上面是气话,但问题的严重性一点没有夸张。汽车是一个交通工具,是众多交通方式中的一种,不多,也不少。很多人说这是因为中国的汽车文化还太短。也许他们是对的,但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方向如何。方向错了,时间越长越混乱,日后拨乱反正的代价也就越大。现在造车的,卖车的,买车的,管车的,开车的,看车的,修车的。。。所有人眼里都只有钱,而且是快钱,每个人都觉得赚不来快钱我就完了,问题有解吗?从学开车开始,驾校只管教你把车弄动,不管也不考怎么安全驾驶;警察的中心任务是罚款,收钱,你见过中国高速公路晚上有几个警察巡逻查违章的?交通部门只管建路,坐收买路钱。现在这种畸形宣传又弄起来了这帮暴发户兼义和团,
是的,很奇怪的组合吧,现实就是如此。那些买2.7Highlander的,
买奇瑞然后180公里时速撞高速护栏的,还有教5-6岁的孩子在公共道路上开兰博基尼的,200多公里时速开钱塘江大桥的,等等等等,都是这同一帮人。没碰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就是个暴发户,碰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就是义和团。
中国的汽车工业要他们来保卫?可能吗?兰博基尼那位大概会是董事长家的,钱塘江大桥上超速的奔驰大概是CEO,highlander2.7应该是中层管理人员,180的奇瑞大概就是普通员工。不够热闹再加几个醉驾连环撞的合同商。
还是那句话,路上其他的车,各位自求多福吧。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心中极其冷漠,漠视他人的生命。
本田的两个设计都是本土化的结果,应该说都是很成功的。从做工和设计的精致程度来说,日本版可能是要优于北美版的,但从家庭实用和机械部分设计角度说,北美版肯定更受欢迎。
日本的国情决定了多功能车型需要轿车化,包括停车场在内的整个交通设施可能都是因素。但北美的生活习惯对某些特别设计,不太敏感,但要在过去的10-20年让美国人一家坐在1米55高的minivan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本田曾经把北美版的Odyssey进口到日本市场卖,但从来没有想过把日本版的卖到美国来。(其实,我前面另外一个帖子里提过。也许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把日版做一些调整-比如滑门-卖到美国市场来,结果可能会出意料。)
再有,日版在没有经过大调整的情况下卖到中国,马上就发现了问题。中国的道路等交通设施规格与日本是相似的,但是,国家大了,道路情况比日本复杂,车辆功能运用也复杂了,这是中国独有的特点。日版odyssey在中国发生的后悬挂问题就是这样暴露的;而如果是北美版的Odyssey,在中国应该是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的。
从基本概念设计上看,日本版定位还是商用为主(从最近的改款趋势看更为明显),而北美版是绝对的家用。
看看日产在北美复杂的SUV产品序列就知道了,这种可能性不大。
Altima会保持在家用和轿车运动化方向--利用日产跑车的优势定位,就是大家看到的coupe和运动型sedan。
创作了同款车型,月销售1万辆以上持续数年的记录,一举打破了丰田对家庭中高端用车的垄断,这个之后STEPWAGON也十分成功,本田车型不多,但是主打MINIVAN,款款是畅销。最新一款FREED,用飞度的底盘,进一步缩小了车体,轻巧灵便,但是内部空间不错,适合女性驾驶,也是一款杰作。
从市场上看,奥德赛主要突出一个驾驶性能,过弯舒适,提速快还省油,2.4的发动机跑高速120公里的时候比1.5的飞度还省油。
一个小的注脚,2011款的Sienna是在丰田出刹车公关危机之前就完成的项目。虽然随后的刹车门肯定会影响公众对这款新改型的观感,但必须承认,这次换代的几个所谓亮点可能会被聪明所误。
一是前文说过的发动机。目前还没有数据公开,但我想如果2.7四缸的sienna(国内highlander事件事实上的主角)卖的情况不错的话,估计本田马上会动心思把其日本版odyssey改动一下投放北美。
二就是GPRS兄文中所提及的第二排lazy boy couch座椅。不知道丰田是怎么想的。在北美,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乘客大多数是10几岁以下的孩子,基本都还在car seat内--他们有多长的腿需要用这样的椅子?
另外,sienna大概是北美minivan里规格最为玲琅满目,价格区间最大的一个了。从低到高分4个级别,分7座和8座,加上别无分店的AWD四轮驱动,再加上各种选配,这个产品线要多复杂有多复杂--现在又有两款发动机。而在价格上通过选配拉大区间丰田也大概是始作俑者。sienna低端的可以延伸到2万美元,高端的到4万美元。
Sienna的一些设计和选配是minivan里独特的。一个是驾驶员中央后视上方的凸面车内后视镜,让你开车时也能随时监视后排的小坏蛋在搞什么鬼--增加你校车驾驶员的感觉。还有一个是基于激光/雷达测距的自动防撞控制/定速巡航系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长途驾车的安全性;这个属于较高配置的选配。
飞度底盘?!
呵呵,这离minivan太远了点吧。小型多功能? 日本市场实在不了解,听上去很前卫,但估计整个思想就是只属于日本的。
说道日版奥德赛的驾驶性能,可能有些误会。从日版奥德赛的轿车化设计来说,其驾驶性能因该属于中规中矩而已。比别的更大的车肯定好些,但比轿车肯定是要差一些。这都是自然的。提速省油什么的也是一样。特别是和飞度比,果真如此的话,只能说明飞度的发动机对于其整车来说不合适。其实从家庭实用角度说,奥德赛的2.4发动机只是够用,本田的精打细算都体现在这里。大家可以去查一下奥德赛所标的整备质量和最大质量,心思全在里面了。
没有背景,没有比较对象的描述,搞不好就会被广告了。兄台留意。
本来没打算写这一篇的。不过看见大家热情的回复,很高兴能激起河里一点点有意义的浪花。
有的网友想讨论关于其它车型的问题,比如福特的FLEX。很明显,福特的FlEX和通用的Traverse兄弟都是这两个厂商退出minivan市场后用来填补空缺的产品。很遗憾,由于minivan在空间最大化已经做到极致,这两个产品在空间上都远逊于minivan。Traverse兄弟最大载货空间是116立方英尺,FLEX更是只有83立方英尺。而他们的外部尺寸并不比minivan小很多。我对这两个产品,特别是FLEX没有做过什么功课,所以就不谈了。
除却北美市场,在亚洲,欧洲都有各种各样的大容量的商务/家用车。比如在国内卖40万元的奔驰Viano(图片来自chinaauto.com.cn)
这是与T&C异曲同工的可调整方向第二排座椅(图片来自bitautoimg.com)
注意这个第二排座椅要拆卸然后再后向安装,不是T&C的直接旋转。但是两排间的腿部空间很大。我很好奇奔驰是怎样做到这点的。小桌似乎是从第二排座椅之间的扶手箱中抽出来的,比起克莱斯勒的设计要有创意多了。当然如果是旋转座椅,恐怕这个扶手箱的设计就有问题了。
我注意到这个分论坛上有很多国内来的河友,大家都说美国是汽车王国,其实我很羡慕国内有这样一款车可供选择呢。同时很抱歉我对国内的车很少了解,没有办法提供有用的建议。
minivan需要的是空间,如果你对空间有极致要求的话,那么你就要更进一步了。比如这个(图片来自雪佛莱美国官方网站)
那天我亲眼看见一对白人年轻夫妇从这样的车上放出来两白两黑一黄五个小孩。
手拉起来也不难,纯遥控开门关门就有些太懒了。
比如从各地的车型比较的角度出发,谈国内车型和美国车型的不同,基于的原因,等等,尽可能从市场面向角度。
奥德赛的驾驶性能接近sedan的,当然和丰田的皇冠和雅阁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底盘和发动机基本和飞度是共同的(底壳不同)。两侧滑动门,内饰都是塑料的,后面是板车悬挂,舒适程度一般,税,导航什么的都加上实际价格200万日元(2.3万美元),最便宜的车车型,大约160万(2万美元),因为我开飞度,所有对它很感兴趣,
希望他能到中国出售。
全长 4,215mm
全宽 1,695mm
全高 FF:1,715mm
道奇跟克莱斯勒是一家,可以理解,怎么大众也出马甲车。另外,大众的马甲车质量会不会比克莱斯勒自己生产的好些
贴大众的牌子。这个车和T&C基本一样。就是调整了悬挂,还有第二排座椅无法旋转或者折叠入地板。价格方面,大众标称的MSRP比克莱斯勒的两款车要高,但是有时候打折很厉害,打折之后就比较接近。质量方面因为克莱斯勒代工生产,所以同T&C差不多。
衣服实际上就像服装一样,是个人life style的体现.西方人大约17-18拿驾照,开车的类型基本都是
1 compact car,也就是国内说的2-3门类型
2 然后工作了,有钱买跑车,比如Mazda MX-5, BMW, 宾士等
3 工作晋升钱多了,也算中产阶级了,开车要稳,体现身份,lexus,宾士E class等
4 最后玩够了,成家养孩子,这个时候才是开上minivan了,也不追求后轴驱动跑车的杀弯精确控制和运动感了,就是奉献自己来养孩子了。
这个年头,关注这个板块的,很多都是年轻人,有几个关心minivan,要速度没速度,要驾驶的控制感就更差了,仅仅是内部空间大而已。
不信统计一下汽车广告,就是是跑车的广告多,还是这类minivan的广告更多?
活在西方,就要享受西方的技术文明,特别是汽车。比国内汽车的价格更便宜,特别是美国的油价更便宜,最适合大马力,后轴驱动的跑车,何必去买那些省油的东西?玩车的乐趣不比几个油钱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