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胡适幼子的人生悲剧 -- 应侯范雎

共:💬190 🌺2869 🌵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多谢关心, 近来很少上河里

像您这样的恶心人看得少, 心情自然不错。

家园 抄袭?

自己贴自己的老文算不算抄袭?

或者,谁用了我的文章却没与我打招呼,劳驾阁下给个琏接,我找他说话去,呵呵

找到原因了,原来在个贴子里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062477,有个叫ifuleu 的朋友说我涉嫌抄袭沈君威先生《文化心态人格——认识胡适》中的“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一段。

我说明一下,我的那一篇是整理一本叫《闲话胡适》的书,里面有胡适亲朋好友的回忆文章;结合罗尔纲《师门五年记》,胡适《四十自述》等书写的,并非看到沈君威先生的著作而写,事实上我根本没有看过沈君威的任何作品。

看了ifuleu的文章,我刚才去网上找了一下,但没有找到那篇“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无从比较,就不知道两文的相似程度。

我是要求ifuleu将那篇“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贴出来做比较——因为ifuleu说我涉嫌抄袭,这事关我的人品,我为我的文章负责,也请ifuleu为自己的话语负责

家园 哈,怪不得有人说我抄袭

我还奇怪呢。

我那一篇,是整理一本叫《闲话胡适》的书,里面有胡适亲朋好友的回忆文章;还有罗尔纲《师门五年记》,胡适《四十自述》等书写的,并非看到沈君威先生的著作而写,事实上我根本没有看过沈君威的任何作品。

看了楼主的文章,我刚才去网上找了一下,但没有找到那篇“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无从比较,就不知道两文的相似程度。

我想烦请楼主将那篇“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贴出来,是否抄袭,一比较就知道了。

嗯,我不是烦请,我是要求楼主将那篇“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贴出来做比较——因为楼主说我涉嫌抄袭,这事关我的人品,我为我的文章负责,也请楼主为自己的话语负责

[COLOR=blue][/COLO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和你这篇文章内容相同的有王可著《我们那个年代》

胡适有两个儿子,叫望祖和思杜。思杜出生於1921年12月17日,这天正好是胡适的生日,取名思杜,是为了表示对恩师杜威感激之情。为了教育两个幼子,胡适专门请其弟子罗尔纲来家训导。但胡思杜生性好玩,喜交朋友,因不好读书,在美国八年转了两所大学也未毕业,1948年回到胡适身边,被安排在北大图书馆工作。

1948年12月几十万人民解放军已兵临北平城下,这时胡思杜却提出:“我要留在北平,不去南方。”胡适夫妇不胜惊愕,问其原因,思杜说:“我是普通平民,没有任何官职,再说,我从来没有得罪过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来了也不会把我怎样的。”经再三劝说也无用。其母江冬秀非常难过,不愿扔下自己的骨肉,但儿子毕竟已27岁了。她估计这以后将难有再见之日,就留下许多值钱的金银细软,再三叮嘱这是给他将来结婚用的。

1948年12月15日下午,一架小飞机在北平南苑机场匆忙降落,将胡适夫妇接走,这是国民党称为“抢救国宝”的措施。在此之前,中共也播出了对 “胡适先生的广播”,要求他不要离开北平,并许诺他继续做北平图书馆长。还派了北大的地下党做说服争取工作,但胡适的反应却是微微一笑,说:“他们要我吗?”胡适南飞了,把幼子留在了北平。

留在北平的胡思杜,不久就被组织上派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政治研究院去学习,主要是思想改造。解放初,追求进步的青年都以能进“革大”为荣,胡思杜能以作为“战犯”的儿子进去学习,觉得那是组织上的器重。当时曾是他父亲的学生,前北平市副市长何思源就是他的同学。学习会上他踊跃发言,表示要与父亲划清思想界线。

胡思杜是1949年9月进华北“革大”的。去学习前,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皮箱细软和金银手饰存放在堂舅江祖涵(江冬秀的堂弟,北大数学系主任)家_堙C1950年初,胡思杜在“革大”学习结束了。他到江祖涵家取回皮箱,自己解释说:“我要参加共产党,党员不需要金银财物,我拿去上交给组织。”这是他的东西,江家不好说什麽,后来他果然上交。

1950年9月22日胡思杜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言辞尖锐,锋芒直指胡适,说:“他是人民的敌人,也是我自己的敌人。”胡思杜还宣布要脱离父子关系。文章最后注明,这是节录他的思想总结的第二部分。该文在港台及美国都引起了强烈的关注。胡适认为思杜是迫不得已的,他说:“我们早知道,共产主义国家是没有言论自由的。现在更知道,连沈默的自由,那里没有。”

此后,胡思杜被分配到唐山铁道学院马列部教文史,因成分不好,他一直没交上女朋友,孤身一人过了好几年。但他一直乐观努力工作,还想争取入党。 1957年中央号召鸣放,胡思杜以对党的爱护之心,积极主动地给学院、部领导提了许多教学改革的建议,也提了些批评意见。学院领导把他定为“右派”分子,批判他时又把胡适抬了出来。胡思杜的精神崩溃了,最后自杀身亡,这一年他36岁。

“……现在我没有亲人了,也只有你了,你来了,我一定不在了。找我的一个同事,他会告诉你我的一些情况。你是我最亲的人了,我死了,你不要难过。你能吃苦耐劳,我剩下的600多元(现金),公债券200多元,你的孩子若能上大学的话,供给他们上大学。一个手表也给你留个纪念。希望你们努力工作,你的孩子们好好学习,为社会主义立点功。

《我们那个年代》是一个中国老年教师对毛泽东时代的回忆与思考。通过用故事、人物、随笔、说史、思辨等体裁形式,讲述那个时代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知识分子的遭遇。真人真事,材料客观,力求保存历史真相。它帮助我们去认识那个似乎已逝去久远的年代。那一代人正在渐渐消失,但愿历史不会留下空白,人们不要失去记忆。全书作者王可所叙述的人和事,从建国初到文革,几乎涵盖了整个毛泽东时代。

通宝推:寒冷未必在冬天,老老狐狸,ifuleu,
家园 内容大致相同的是沈卫威著《认识胡适》P148-156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连“时读时辍”都在。

你的帖子最早时间是2004年,不要告诉我沈卫威这个国内研究胡适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在1991年抄你的,当然,沈卫威也引了罗尔纲的《师门五年记》。

通宝推:秋末冬初,
家园 抱歉,因为对西西河操作不熟悉

以为这一篇是发在“春秋史话”的,原来在“青史微言”,原来两个版块是不一样的,汗一个......也没想到这儿已经这么热闹了......

更不好意思的是,刚才我把阁下的回复当成一个独立的帖子,回复了——看来还得加强学习,好好学习西西河的版面操作。

阁下所说的“沈卫威”,不好意思,我还真没听说过。大陆上所谓的“权威学者”很多——说实话,对于这“权威”两字的含金量,我是存疑——不过不管怎么说,他是教授,大我二十年的,又是专门听胡适死人饭的,说他视野比我开阔,文章比我好,那是肯定的。

但是阁下说我抄袭,我就大大不服气,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抄袭。

我当时的史料收集,主要来自三本书:一是一本叫《闲话胡适》的书(是个系列),收集的是胡适亲朋的回忆录,二是罗尔纲《师门五年记》,三是胡适的《四十自述》——这些都可算是第一手的史料。我写《八王之乱》《东晋十六国》,都是直接看二十四史,以求第一手史料,尽管我是个民间草根历史写手,但是这一点,我是有追求的。

阁下所说的沈卫威作品,这种二手货,我是不愿意用的。

至于阁下这句话:

现在可以总结下我的发现成果了。那就是找一篇考据比较翔实的文章为蓝本,不注明出处,改头换面一番,加上自己的篡改、引申和大发议论,就可以做一个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了。

——只是阁下的臆语了,或者,别人有可能是如此,但我不是。

现在我要求阁下将那篇“胡适的小儿子思杜之死”贴出来,(我找不到这篇文章),做个比较。

也许史料采集用重合,我但是我相信,到底是抄的还是没抄,这还是能看出来的。

阁下总不能说我抄袭,我就是抄袭,不是也是,对不对?

请阁下对自己的话负一下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是史料采集,出自同一源?

要写这种内容,我肯定不可能自己编呐,肯定得从前人回忆录中摘得。

家园 那么,你的贴文中那位“竹姓朋友”给胡适的信出自何处?
家园 难道沈卫威是这些史料的创作者?

他也是从前人回忆录上摘来的呀。我难道非得抄他才能找到这个史料么?

老兄请理一下思维

家园 很简单,在你所列举的“参考书”里没有那信

只有沈卫威的书从《胡适年谱》转引来的,还有脚注。

家园 王可那本书似乎出得比我那篇晚

那么我可不可以武断的地说:“王可抄袭我”?

——当然不可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那篇文章收藏在《闲话胡适》里
家园 又露怯了?胡思孟的回忆出自何处?
家园 那当然

他是教授,正经出学术书籍,他好意思不注明出处么?

我发网上自娱自乐的,有必要按论文格式来么?

家园 真逗,那篇文章?就是年谱里的一条而已

你为什么不说你也参考了胡适年谱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